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导师教师简介-郝立波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2020-03-11

    郝立波,男,吉林省敦化市人,1961年7月28日生,汉族,民盟盟员,现任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地球化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应用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勘查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元素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理事会理事。
    1978年毕业于吉林省黄泥河林业局高中,同年考入长春地质学院地球化学与勘查专业,1982年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取了长春地质学院岩化系应用地球化学硕士研究生,1985年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85年留长春地质学院岩化系地球化学教研室任教。1998年—2000年任教于长春科技大学地球化学系地球化学教研室,2000年任教于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1987年晋升为讲师,1992年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晋升为教授。先后任长春科技大学地球化学系副主任、系主任。2000年后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地球化学系主任。
    工作以来一直在大—小兴安岭地区、吉黑地区、川黔桂等地区从事矿床地球化学、岩石地球化学、勘查地球化学和环境地球化学等研究工作。主持参加了国家、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20多项。近年来,先后主持了国家973专题“壳幔不同层圈流体中金属成分、存在形式和运移过程”、国家危机矿山专项“吉林红旗岭镍矿床成矿规律总结研究”、中国地质调查局“勘查技术在地质填图中应用”等项目。其中“内蒙古白音诺尔铅锌矿地球化学特征及原生晕分带研究”获1987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3等奖、“大兴安岭中南段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作用”获1991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3等奖、“大兴安岭银硫化物矿床成矿地球化学模式”获1992年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3等奖和1993年吉林省教育科学技术进步2等奖、“氧化铜矿石中铜锌的浸取与提纯研究” 获1997年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3等奖。
    先后在《地球化学》、《岩石学报》、《中国地质》、《地质通报》、《环境科学与技术》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期中SCI 2篇,EI 1篇。
    主编了《地球化学原理》(2004年,地质出版社),合著出版了《综合技术方法在1:25万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2008年,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大兴安岭银矿床》(1995年,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大兴安岭中段成矿环境与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1996年,地震出版社)、《内蒙古东南部铜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模式》(1994年,地震出版社)。
    长期以来,主要在矿床、岩石地球化学和勘查地球化学领域开展研究工作,逐步形成了以应用(勘查)地球化学为主的研究方向。近几来,重点在区域地球化学异常识别理论与方法、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地质信息挖掘理论与方法等方法开展了较系统的研究工作。
    在区域地球化学异常识别理论与方法方面,系统地研究了岩石风化过程中元素地球化学特点,提出了复杂岩性区的地球化学异常的识别理论与方法。在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地质信息挖掘理论与方法方面,提出了岩石化学成分反演岩石矿物组成的理论与方法、土壤化学成分反演土壤矿物组成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了区域地球化学信息反演浅覆盖区基岩岩石类型的方法与技术流程。目前,正在开拓农业地球化学和计算地球化学新研究领域,已在元素生态效应、土壤-水体系农药残留及其生态危害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研究成果。
    主讲了《地球化学》、《应用地球化学》、《微量元素与同位素》、《勘查地球化学理论与方法》等20余门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课程。先后获得吉林省教育厅教学成果3等奖1项,吉林大学教学成果1等奖1项,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3等奖1项,吉林大学本科优秀教材2等奖1项,吉林大学教学示范教师奖1项。先后指导研究生18名。




相关话题/地球 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