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刘永江

吉林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6-04-09

刘永江
职 称 :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 业 : 构造地质学

研究方向 : 区域大地构造、造山带演化、构造年代学

办公室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鸽子楼305-1室

工作室 :



联系方式

电 话 : **


个人简历
刘永江,1964年8月生于黑龙江省

学习经历

1982年9月-1986年7月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矿产普查专业本科
1986年9月-1989年7月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构造地质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98年1月-2000年12月奥地利Salzburg大学地质系地质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工作经历

1989年9月-1996年12月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讲师
1997年1月-1998年1月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副教授
2001年1月-2003年10月吉林大学地质系教授
2003年11月-2005年11月岛根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2003年1月-至今吉林大学地质系博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2009年被聘为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委员。
2005年-现在被聘为中国地质学会前寒武纪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9年被聘为中国地质学会大陆地壳与地幔研究分会委员。
2000年以来担任吉林大学归国人员联谊会副会长。
2007年担任长春市海外联谊会理事。
2010年被聘为英文刊《Geoscience Frontiers》编委。
2015年被聘为“地学前缘”编委。
2009年被聘为“地质科学”期刊编委。
2006年-现在被聘为“世界地质”期刊编委。
2007年-现在被聘为“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期刊编委。

研究领域与兴趣

主要从事区域构造研究以及大陆岩石圈天然流变学研究,具体研究方向有:(1)造山带隆升,侧重不同类型和不同时期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和隆升剥露历史研究;(2)盆山构造演化及其与山脉的耦合,这方面主要通过对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包括柴达木盆地和东北古生代盆地、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演化的详细解剖,结合盆地周缘山脉的隆升研究,揭示含油气盆地的构造演化历史和盆山耦合关系,为盆地的油气资源评价和勘探提供可靠依据;(3)同位素构造年代学,利用现代同位素测年的先进技术,对关键的区域性构造事件进行高精度的同位素构造定年,建立区域构造事件的时间演化序列,确定区域构造格架;(4)大陆岩石圈天然流变学,对华北克拉通基底岩石深熔-流变学特征的研究,建立大陆克拉通中、下地壳的岩石流变结构。

教学情况

1.《大地构造学》 本科生必修课
2.《大地构造学专论》 研究生必修课

承担项目与课题

1.“古亚洲洋东部多块体拼合与成矿背景”科技部973项目《兴蒙造山带构造叠合与大规模成矿作用》(2013CB429800)的课题项目(2013CB429802),负责人(2013-2017)。
2.“大陆岩石圈天然流变典型区(辽西兴城)解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2013-2017)。
3.“索伦-林西地区晚古生代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资源潜力研究”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计划项目中的课题项目(资[2013]XQ2013-01-02),负责人(2013-2015)。
4.“连山关地区构造特征及其与铀矿化关系研究”中国核工业地质局240研究所项目,负责人(2014-2015)。
5.“额尔古纳-克鲁伦成矿带构造演化与控岩控矿构造研究”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项目,第二负责人(2011-2014)。
6.“阿尔金西段石油地质条件及勘探前景分析”中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项目(QHKT/JL-03-013),负责人(2012-2013)。
7.“内蒙古灵泉地区断裂、火山构造特征及其与铀多金属矿化关系”核工业二四三大队,负责人(2012-2013)。
8.“柴北缘中部地区新生代盆山耦合关系的同位素年代学制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负责人(2010-2012)。
9.“伊通-舒兰断陷的构造演化”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2010-2012)。
10.“松辽盆地及外围上古生界构造-岩相古地理研究”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国家专项(第二批)《松辽盆地及外围上古生界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子项目下设课题(14B09XQ1201-03),负责人(2009-2012)。
11.“欧洲大陆油气地质与资源政策研究”(GT-YQ-QQ-2011-7-22),国家油气专项,全球油气地质综合研究与区域优选项目,负责人(2011-2012)。
12.“松辽盆地上古生界构造演化研究”中石油吉林油田项目,负责人(2012)。
13.“贺根山-嫩江构造带的构造性质和形成时代”(**1),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负责人(2009-2011)。
14.“"兴蒙海槽"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第二负责人(2008-2011)。
15.“柴达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中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项目,负责人(2009-2010)。
16.“伊通盆地舒兰断陷早期评价”中石油吉林油田项目,负责人(2010)。
17.“松辽盆地上古生界地震格架研究”中石油吉林油田项目,负责人(2010-2011)。
18.“日韩朝蒙油气地质综合研究与区域优选”国家油气专项“东亚油气地质综合研究与区域优选”项目(项目编号:GT-YQ-QQ-2008-1-01)的子课题之一(课题编号:QQ-WX -DY-1)课题,负责人(2008-2010)。
19.“额尔古纳-满洲里地区造山带内生铀及多金属成矿基础地质研究”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项目,第二负责人(2008-2010)。
20.“东北地区晚古生代以来构造演化研究”中石化股份公司前瞻性项目“中国东北地区油气勘探新领域基础地质研究”下设课题(G0800-06-ZS-327),负责人(2006-2009)。
21.“阿尔金山新生代隆升剥露过程的碎屑矿物同位素热年代学制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负责人(2006-2008)。
22.“利用碎屑矿物裂变径迹颗粒年龄法重建阿尔金山新生代隆升剥露史”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负责人(2005-2007)。
23.“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深层构造演化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中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负责人(2006-2007)。
24.“东北东部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演化”国土资源部“大庆探区外围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群演化与油气远景”项目下属专题项目(XQ-2004-07),负责人(2004-2007)。
25.“阿尔金断裂特征及阿尔金山隆升研究”国家教育部回国人员启动基金项目,负责人(2002-2004)。
26.“阿尔金断裂走滑年代学及其运动学特征研究”吉林大学青年教师基金,负责人(2002-2004)。
27."阿尔金山构造隆升与柴达木盆地沉降时代耦合研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负责构造和同位素测年研究(2003-2005)。
28.“阿尔金断裂、昆仑山前推覆体对柴达木盆地构造形成的控制及柴西地区有利Ⅱ级油气聚集带的预测”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吉林大学和奥地利Salzburg大学国际合作项目,148万,为第二负责人(2001-2004)。
29.“东昆仑早元古宙重大地质事件及形成大型、特大型矿床条件研究”项目,该项目为地矿部九五期间资源与环境科技攻关项目,负责构造和同位素测年(1996-2000)。
30.“阿尔金断裂带的演化及其变形年代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负责构造和同位素测年(1998-2000)。
31.“阿尔金断裂带运动学、变形年代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中国-奥地利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999国科金外资助字**),负责构造和同位素测年。
32.“阿尔金断裂带变形年代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中国-奥地利国际合作研究项目(2000国科金外资助字**),负责构造和同位素测年。
33.“辽宁东部5幅1/5万地质填图项目”地矿部区调项目,担任副队长兼副技术负责,负责构造演化研究(1990-1995)。
34.“冀东中深变质区1/5万填图方法研究”地矿部中英合作项目,该成果于1991年通过评审获地矿部科技成果二等奖,负责构造和变质岩研究(1987-1990)。

荣誉奖励

2012年被评为“吉林省第三批拔尖创新人才(第三层)”。
2011年获得“长春市第二批优秀人才”荣誉称号。
2011年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纪沉积边界重建及油气勘探战略指向》,2011JB0424-1-1,排名第一。
2010年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新生代柴达木盆地与周边山脉隆升的耦合关系》,2010J20022,排名第一。
2009年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阿尔金断裂、昆仑山前推覆体对柴达木盆地构造形成的控制及柴西地区有II级油气聚集带的预测》,KJ2009-2-21-R4,排名第四。
2008年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地球深部力-电-磁联合效应对成矿系统制约-夹皮沟和威海为例》,KJ2008-2-39-R8,排名第八。
2000年山东省教育厅科学技术进步奖理论成果二等奖(《胶辽地块古元古代隆-滑构造理论》,2000L0236),排名第三。

代表性论文及著作

Liang,C; Liu,Y; Neubauer,F;Bernroider,M; Jin,W; Li,W; Zeng,Z; Wen,Q; Zhao,Y. Structures,kinematic analysis,rheological parameters and temperature-pressure estimate of the MesozoicXingcheng-Taili ductile shear zone in the north China craton, Journal ofStructural Geology, 2015, 78, 27-51.(SCI,通讯作者)Zhiqiang Feng, Yongjiang Liu,Binqiang Liu, Quanbo Wen, Weimin Li, Qing Liu. Timing and nature of theXinlin–Xiguitu Ocean: constraints from ophiolitic gabbros in the northern GreatXing’an Range, eastern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Int J Earth Sci, 2015, DOI10.1007/s00531-015-1185-z.(SCI,通讯作者)Zhiqiang Feng, Jie Jia, YongjiangLiu, Quanbo Wen, Weimin Li, Binqiang Liu, Daquan Xing, Li Zhang. Geochronologyand geochemistry of the Carboniferous magmatism in the northern Great Xing’anRange, NE China: Constraints on the timing of amalgamation of Xing’an andSongnen blocks.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2014, http://dx.doi.org/10.1016/j.jseaes.2014.12.017.(SCI,通讯作者)梁琛岳, 刘永江, 孟婧瑶, 温泉波, 李伟民, 赵英利, 米晓楠, 张 丽. 舒兰韧性剪切带应变分析及石英动态重结晶颗粒分形特征与流变参数估算. 地球科学, 2015, 40(1), 115-129.(EI,通讯作者)李伟民, 刘永江, TakasuAkira, 赵英利, 温泉波, 郭新传, 张丽. 黑龙江依兰地区蓝片岩的变质演化PTt轨迹. 岩石学报, 2014, 30(10), 3085-3099.(SCI,通讯作者)Chenyue Liang, Yongjiang Liu,Franz Neubauer, Wei Jin, Zuoxun Zeng, Johann Genser, WeiminLi, Wei Li, GuoqingHan, Quanbo Wen, Yingli Zhao, Libin Cai.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LA–ICP-MS U–Pb zircon geochronology of the deformed granitic rocks from theMesozoic Xingcheng-Taili ductile shear zone in the North China Craton,Tectonophysics, 2014, 650, 80–103.(SCI,通讯作者)Guoqing Han, Yongjiang Liu, FranzNeubauer, Esther Bartel, Johann Genser, Zhiqiang Feng, Li Zhang, Mingchun Yang.U-Pb age and Hf isotopic data of detrital zircons from the Devonian andCarboniferous sandstones in Yimin area, NE China: New evidences to thecollision timing between the Xing’an and Erguna blocks in, eastern segment of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2015, 97, 211-228.(SCI,通讯作者)韩国卿, 刘永江, FranzNeubauer, Johann Genser, 梁琛岳, 温泉波, 赵英利. 松辽盆地西缘边界断裂带中北段尼尔基L型构造岩构造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 岩石学报, 2014. 30(7), 1922-1934.(SCI,通讯作者)冯志强, 刘永江, 韩国卿, 李伟民, 张丽. 大兴安岭北段塔源地区~330Ma辉长岩-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 岩石学报,2014, 30(7), 1982-1994.(SCI,通讯作者). 刘兵, 温泉波, 刘永江, 李伟民, 冯志强, 周建平, 申亮. 大兴安岭中段上二叠统?下三叠统接触关系研究—来自碎屑锆石年代学的证据.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4, 38(2), 408-420.(EI)Li, W; Neubauer,F; Liu,Y; Genser,J;Ren,S; Han,G; Liang,C. Paleozoic evolution of the Qimantagh magmatic arcs:constraints from LA-ICP-MS U-Pb zircon age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subductionof the Qimantagh and Paleo-Tethyan Oceans, Eastern Kunlun Mountains:constraints from zircon dating of granitoids and modern river sands. Journal ofAsian Earth Sciences, 2013, 77, 183–202.(SCI,通讯作者). Guoqing Han, Yongjiang Liu, FranzNeubauer, Johann Genser, Yingli Zhao, Quanbo Wen, Wei Li, Linna Wu, XiaoyanJiang, Limin Zhao. Provenance analysis of Permian sandstones in the central andsouthern Da Xing'an Mountains, China: Constraints on the evolution of theeastern segment of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Tectonophysics, 2012, 580,100-113.(SCI,通讯作者). 刘永江, Franz Neubauer, 李伟民, Johann Genser, 李伟. 柴北缘—南祁连地区构造热事件.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 42(5), 1317-1329.(EI)Guoqing Han, Yongjiang Liu, FranzNeubauer, Johann Genser, Yunxin Zou, Wei Li, Chenyue Liang. Characteristics,timing, and offsets of the middle-southern segment of the western boundarystrike-slip fault of the Songliao Basin in Northeast China. 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2, 55(3), 464-475.(SCI,通讯作者)Guoqing Han, Yongjiang Liu, FranzNeubauer, Wei Jin, Johann Genser, Shoumai Ren, Wei Li, Quanbo Wen, Yingli Zhao,Chenyue Liang. LA-ICP-MS U-Pb dating and Hf isotopes for detrital zircons fromthe Permian sandstones in Da Xing’an Mountains: New evidences for the easternextension of the Erenhot - Hegenshan suture belt. Journal of Asian EarthSciences, 2012, 49, 249–271. (SCI,通讯作者)梁琛岳, 刘永江, 李伟, 韩国卿, 温泉波, NeubauerF. 黑龙江嫩江地区科洛杂岩隆升时代. 地质科学, 2012,47(2), 360-375.(通讯作者)Guoqing Han, Yongjiang Liu, FranzNeubauer, Johann Genser, Wei Li, Yingli Zhao, Chenyue Liang. Origin of terranesin the eastern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NE China: U-Pb ages of detritalzircons from Ordovician-Devonian sandstones, North Da Xing’an Mts.Tectonophsics, 2011, 511, 109–124.(SCI,通讯作者)Weimin LI, Akira TAKASU, YongjiangLIU, Johann GENSER, Yingli ZHAO, Guoqing HAN and Xinzhuan GUO. U-Pb and 40Ar/39Arage constrains on protolith and high-P/T type metamorphism of the HeilongjiangComplex in the Jiamusi Massif, NE China. Journal of Mineralogical andPetrological Sciences, 2011, 106(6), 326-331. (SCI)温泉波, 郑培玺, 刘永江, 金巍, 和钟铧, 梁琛岳, 张丽, 米晓楠. 欧洲大陆含油气盆地基础地质研究[J]. 海洋地质前沿, 2011,27(12):70-76. 刘永江, 张兴洲, 迟效国, 温泉波, 梁琛岳, 韩国卿, 赵立敏, 赵英利. 大兴安岭地区上古生界变形特征及构造层划分.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1, 41(5),1304-1313.(EI)韩国卿, 刘永江, 温泉波, 李伟, 吴琳娜, 赵英利,丁凌, 赵立敏, 梁琛岳. 西拉木伦河缝合带北侧二叠纪砂岩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 地球科学, 2011,36(4),687-702.(EI, 通讯作者)杨明春, 刘永江, 韩国卿, 王长兵, 温泉波, 赵英利, 梁琛岳, 米晓楠. 内蒙古伊敏地区下石炭统红水泉组砂岩物源分析及其构造意义. 世界地质,2011, 30(2), 192-207.(通讯作者)江小燕, 刘永江, 周冰, 邢占伟, 韩国卿. 大兴安岭南段兴—蒙草原区二叠纪砂岩物源分析[J]. 地质通报, 2011, 30(7), 1085-1089.(通讯作者)金炳成, 刘永江,杨卫民. 朝鲜平南盆地泥盆纪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1, 41(1): 79-85.(EI,通讯作者)梁琛岳, 刘永江, 李伟, 韩国卿,温泉波,赵英利等. 黑龙江嫩江地区科洛杂岩伸展构造特征[J]. 地质通报, 2011, 30(2-3):291-299.(通讯作者)温泉波, 刘永江, 刘兵, 韩国卿,赵英利,李伟,梁琛岳. 碎屑矿物年代对佳木斯隆起隆升时间的制约[J]. 地质通报, 2011, 30(2-3): 250-257.(通讯作者)刘永江, 张兴洲, 金巍, 迟效国, 王成文, 马志红, 韩国卿, 温泉波, 赵英利,王文弟,赵喜峰. 东北地区晚古生代区域构造演化. 中国地质,2010, 37(4),943-951. 赵英利, 刘永江, 李伟民, 温泉波, 韩国卿. 佳木斯地块南缘牡丹江地区高压变质作用:黑龙江杂岩的岩石学及地质年代学特征. 地质通报, 2010, 29(2-3), 243-253.Franz NEUBAUER, Yongjiang LIU,Johann GENSER, Andrea Brigitte RIESER, Gertrude FRIEDL, Xiaohong GE &Martin TH?NI.Quaternary celestine and gypsum extensional veins in a folded hypersaline lakeinfill: the Qaidam basin, western China. Austr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2010, 103(2), 81-91.(SCI)Andrea B. Rieser, Franz Neubauer, Yongjiang Liu, JohannGenser. Walking through geologic history across a Neogene,incised anticline of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review andsynthesis. Austr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2010, 103(1), 29-42.(SCI)WeiminLi, Akira Takasu, Yongjiang Liu and Xinzhuan Guo. Newly discovered garnet-barroisiteschists from the Heilongjiang Complex in the Jiamusi Massif, northeasternChina. Journal of Mineralogical and Petrological Sciences, 2010, 105, 86-91.(SCI)WeiminLi, Akira Takasu, Yongjiang Liu, Johann Genser, Franz Neubauer and Xinzhuan Guo.40Ar/39Ar ages of the high-P/T metamorphic rocks of the Heilongjiang Complex inthe Jiamusi Massif, northeastern China. Journal of Mineralogical andPetrological Sciences, 2009, 104, 110-116.(SCI)赵英利, 刘永江 , 韩国卿 , 温泉波, 李伟 , 梁道俊. 敦-密断裂左行走滑三维有限元模拟. 世界地质, 2009, 28(3),310-317.(通讯作者)韩国卿, 刘永江, 金 巍, 温泉波, 李 伟,梁琛岳,梁道俊. 西拉木伦河断裂在松辽盆地下部的延伸. 中国地质, 2009, 36(5),1010-1020.(通讯作者)韩国卿, 刘永江, 温泉波, 邹运鑫, 梁道俊, 赵英利, 李伟, 赵立敏. 嫩江-八里罕断裂带岭下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9, 39(3), 397-405.(EI,通讯作者)刘永江, Andrea B. RIESER, J. Genser, F. Neubauer, 袁四化,葛肖虹. 柴达木盆地的新生界碎屑白云母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09, 2(5), 936-942. 韩国卿, 刘永江, 邹运鑫, 李斌, 梁琛岳. 松辽盆地西缘边界断裂中南段走滑性质及其位移量. 科技论文在线, 2009, 1-10. 梁道俊, 刘永江, 李俊杰, 白晶哲, 刘城先. 朝鲜半岛古生代中期—中生代早期构造格局. 世界地质, 2009, 28(2): 157-165. 通讯作者温泉波,刘永江,韩国卿. 黑龙江东部盆地群中、新生代构造演化. 世界地质, 2008, 27(4), 370-377. AndreaB. Rieser, Ana-Voica Bojar, Franz Neubauer, Johann Genser, Yongjiang Liu,Xiao-Hong Ge, Gertrude Friedl. Monitoring Cenozoic climate evolution ofnortheastern Tibet: stable isotope constraints from the western Qaidam Basin,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2009, 98(5), pp. 1063-1075.(SCI)AndreaB. Rieser, Franz Neubauer, Yongjiang Liu, Johann Genser, Robert Handler,Xiao-hong Ge and Gertrude Friedl. 40Ar/39Ar dating of detrital white mica as acomplementary tool for provenance analysis: a case study from the CenozoicQaidam Basin (China). In: Sedimentary Processes, Environmentsand Basins, edited by Gary Nichols, Edward Williams and Chris Paola, Specialpublication, Number 38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dimentologistsSeries, January 2008, Wiley-Blackwell, pp 648, pages (301-325). 袁四化, 刘永江, 葛肖虹, 吴光大, 胡勇, 郭新转, 李伟民. 青藏高原北缘的隆升时期—来自阿尔金山和柴达木盆地的证据.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8, 27(5),413-421.(通讯作者)孙晓猛, 刘永江, 孙庆春, 韩国卿, 王书琴, 王英德. 敦密断裂带走滑运动的40Ar/39Ar年代学证据.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8, 38(6),965-972. Yong-jiangLiu, Wei Jin, Cheng-wen Wang, Xing-Zhou Zhang, Zhi-Hong Ma, Jian-bo Zhou,Quan-bo Wen, Guoqing Han. Tectonics of NE China during Late Paleozoic-Mesozoic.33rd IGC abstract (CD version), in session ”ASI-06 Pre-Mesozoic accretionary tectonics in CentralAsia”, 6-14 Aug. 2008 Oslo Norway. 温泉波, 刘永江, 李俊杰, 白晶哲, 孙晓猛, 赵英利, 韩国卿. 鸡西、勃利盆地白垩纪砂岩的物源分析及构造意义.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8, 28(3),52-59. 孙莹, 刘永江, 孙晓猛, 赵英利, 温泉波, 韩国卿, 李伟, 吴琳娜. 吉林大黑山条垒南段构造特征及隆升时代. 世界地质, 2008, 27(1): 30 -35. 韩国卿, 刘永江, 李俊杰, 白晶哲, 孙晓猛, 温泉波, 吴琳娜. 黑龙江省东北部桦南隆起的隆升时代.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8, 38(3),389-397.通讯作者温泉波, 刘永江, 李伟民, 韩国卿, 丁凌. 佳木斯地块花岗质片麻岩的独居石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8, 38(2),187-193. 通讯作者刘欢, 刘永江, 袁四化, 计桂霞, 李伟民. 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红三旱地区始新世—渐新世砂岩物源分析. 地质通报, 2007, 26(1),100-107. 通讯作者Yong-JiangLiu, Franz Neubauer, Johann Genser, Xiao-Hong Ge, Akira Takasu, Si-Hua Yuan,Li-Hua Chang, Wei-Min Li. Geochronology of the initiation and displacement ofthe Altyn Strike-Slip Fault, western China. J. Asian Earth Sciences, 2007, 29, 243–252.(SCI)刘永江, Franz Neubauer, 葛肖虹, Johann Genser, 袁四化, 李伟民,巩庆林,陈元忠. 阿尔金断裂带年代学和阿尔金山隆升. 地质科学, 2007, 42(1), 134-146. 尹成明, 李伟民, R. Andrea, 刘永江, 陈元忠, 巩庆林.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以来的气候变化研究: 来自碳氧同位素的证据.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版, 2007, 37(5),901-907. 吴光大, 葛肖虹, 刘永江, 袁四化, 巩庆林, 陈言忠, 沈亚. 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世界地质, 2006, 25(4), 411-417. LiWeimin, Liu Yongjiang, Sun Zhiming, Ge Xiaohong, Ren Shoumai, Pei Junling, YuanSihua, Guo Xinzhuan. New paleomagnetic evidences of Paleogene tectonic rotationof the Qaidam Basin and adjacent region: mechanism and its tectonicimplication. Global Geology, 2006, 9(1), 40-48. RieserA. B; Liu Y; Genser J; Neubauer F; Handler R; Friedl G; & Ge X.-H.40Ar/39Ar ages of detrital white mica constrain the Cenozoic development of theintracontinental Qaidam Basin, China. GSA Bulletin, 2006, 118(11-12), 1522-1534.(SCI)葛肖虹, 任收麦, 马立祥, 吴光大, 刘永江, 袁四化. 青藏高原多期次隆升的环境效应. 地学前缘, 2006, 13(6),118-130. 葛肖虹, 任收麦, 刘永江, 袁四化. 中国大型走滑断裂的复位研究与油气资源战略选区预测. 地质通报, 2006, 25(9-10),1022-1027. 郭新转, 刘永江, 葛肖虹, 袁四化, 孙知明, 裴军令, 李伟民. 柴西红三旱一号地区新生代砂岩成分分析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6, 36(2),194-201.(通讯作者)袁四化, 刘永江, 葛肖虹, 任收麦, 吴光大, 李伟民, 刘欢, 郭新转. 阿尔金山中新生代隆升历史研究进展. 世界地质, 2006, 25(2),164-171. AndreaB. Rieser, Yongjiang Liu, Johann Genser, Franz Neubauer, Robert Handler and Xiao-HongGe. Uniform Permian 40Ar/39Ar detrital mica ages in the eastern Qaidam Basin (NW China): where is the source? Terra Nova,2006, 18(1), 79-87(SCI). Liu,Y.-J; Neubauer, F; Genser, J; Takasu, A; Ge, X.-H. and Handler, R. 40Ar/39Arages of the blueschist facies pelitic schists from Qingshuigou in the NorthernQilian Mountains, Western China. Island Arc, 2006, 15(1), 187-198(SCI). 任收麦, 葛肖虹, 杨振宇, 林源贤, 胡勇, 刘永江, JohannGENSER, Andrea B. RIESER. 36Cl 断代法应用于青藏高原末次快速隆升的构造事件研究.地质学报, 2006, 80(8), 1110-1117. 任收麦, 邱海峻, 尹成明, 胡勇, 吴光大, 刘永江, 葛肖虹, 杨小强. 柴达木盆地油气资源及勘探开发潜力分析. 中国西部油气地质, 2006, 2(2), 168-174. Rieser, A; Neubauer, F; Liu, Y.& Ge, X. Sandstone provenance of north-western sectors of theintracontinental Cenozoic Qaidam basin, western China: tectonic vs. climaticcontrol. Sedimentary Geology, 2005, 177, 1-18(SCI). Yongjiang Liu, Johann GENSER,Franz NEUBAUER, Wei JIN, Xiaohong GE, Robert HANDLER, Akira Takasu. 40Ar/39Armineral ages from basement rocks in the Eastern Kunlun Mountains, NW China andtheir tectonic implications. Tectonophysics, 2005, 398(3-4), 199-224(SCI). LiuYongjiang, Akira Takasu, Tsuyoshi Sakurai. Geochronological review of Sambagawametamorphic belt in Southwest Japan. J. Geosci. Res. NE Asia, 2005, 8(1/2), 53-64. Ana-Voica BOJAR, Andrea RIESER,Franz NEUBAUER, Hans-Peter BOJAR, Johann GENSER, Yongjiang LIU and Xiao-HongGE. Stable isotopic and mineralogical investigations of an arid Quaternarylacustrine palaeoenvironment, Western Qaidam, China. Geological Quarterly, 2005,49(2), 173-184(SCI). 吴光大,葛肖虹,刘永江, 任收麦. 柴达木盆地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其深部地质特征. 新疆石油地质,2005, 26(1),13-16. 王亚东,刘永江,常丽华,Andrea B.Rieser, 计桂霞. 沉积物粒度分析在阿尔金山隆升研究中的应用.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5, 35(2), 155-162. 任收麦, 葛肖虹, 刘永江, 常丽华, 吴光大, 袁四化. 晚白垩世以来沿阿尔金断裂带的阶段性走滑隆升. 地质通报, 2004, 23(9-10),926-932. 葛肖虹, 任收麦, 刘永江, 吴光大,袁四化. 青藏高原末次快速隆升与“亚澳”陨击事件. 第四纪地质,2004,24(1),67-73.刘艳红,刘永江. 40Ar/39Ar同位素测年方法及其应用. 世界地质, 2004, 23(3), 245-251. Yongjiang Liu, Franz Neubauer,Johann Genser, Xiaohong Ge, Akira Takasu, Sihua Yuan. Geochronology and theinitiation of Altyn Fault, western China. 19th Himalaya-Karakorum-Tibet Workshop,10-12th July, Niseko, Japan, Journal of Himalayan Sciences, Extended Abstracts,2004, 2(4), 199-200. LIU Yongjiang, J. Genser, GEXiaohong, F. Neubauer, G. Friedl, CHANG Lihua, REN Shoumai & R. Handler.40Ar/39Ar age evidence for Altyn fault tectonic activities in western 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3, 48(18), 2024-2030(SCI).刘永江, 葛肖虹, J. Genser, F.Neubauer, G. Friedl, 常丽华, 任收麦, R. Handler. 阿尔金断裂带构造活动的40Ar/39Ar年龄证据. 科学通报, 2003,Vol.48, No.12, 1335-1341.任收麦, 葛肖虹, 刘永江. 阿尔金断裂带研究进展. 地球科学进展,2003, 18(3), 386-391.葛肖虹, 刘永江, 任收麦. 青藏高原隆升动力学与阿尔金断裂. 中国地质,2002,29(4),346-350. Yongjiang Liu, J. Genser, R. Handler, G. Friedl, and F. Neubauer. 40Ar/39Armuscovite ages from the Penninic-Austroalpine plate boundary, Eastern Alps.Tectonics, 2001, Vol. 20, No. 4, 526-547(SCI). LIU Yongjiang, YE Huiwen, GEXiaohong, CHEN Wen, LIU Junlai, REN Shoumai & PAN Hongxun. Laserprobe 40Ar/39Ar dating of mica on the deformed rocks from Altyn Fault and itstectonic implications, western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1, 46(4), 322-325(SCI). 刘永江, 葛肖虹, 叶慧文, 刘俊来, N. Franz, J. Genser, 潘宏勋, 任收麦. 晚中生代以来阿尔金断裂的走滑模式. 地球学报, 2001, Vol.23, No.1, 23-28. 葛肖虹, 刘永江, 任收麦, 叶惠文, 刘俊来, 潘宏勋. 对阿尔金断裂科学问题与研究思路的再认识. 地质科学, 2001, 36(3),319-325. F. Neubauer, Y. Liu, J. Genser, X. Zeng, R. Handler, G. Friedl, X. Ge. Stepsof crustal growth in the eastern Tibet-Qinghai plateau: synthesis of 40Ar/39Armineral ages. Abstract of 16th Himalaya-Karakorum-Tibet Workshop, Austria,April 2001, J.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2001, Vol. 19, No. 3A, p48(SCI).F. Neubauer, J. Genser, Y. Liu, X. Ge. The Akasaibasin: an active peripheral foreland basin of the Altyn orogen. Abstract of16th Himalaya-Karakorum-Tibet Workshop, Austria, April 2001, J. of Asian EarthSciences, 2001, Vol. 19, No. 3A, p47(SCI). 李三忠, 韩宗珠, 刘永江, 杨振升, 马瑞. 辽河群区域变质特征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 地质论评,2001, Vol.47, No. 1, 8-17. 葛肖虹, 任收麦, 刘永江, 刘俊来, 潘宏勋. 中国西部的大陆构造格架. 石油学报, 2001, 22(5), 1-5. 刘俊来, 潘宏勋, 葛肖虹, 任收麦, 刘永江, 叶惠文. 阿尔金断裂中段(阿克塞-芒崖段)的早期断层作用. 地质学报, 2001, 75(4),477-483. Yongjiang Liu, J. Genser, N. Franz, Wei Jin Xiaohong Ge, R. Handler. Gechronologyof 40Ar/39Ar dating in the basement rocks in Eastern Kunlun Mountains and itstectonic implications. Abstract of 15th Himalaya-Karakoram-Tibet Workshop,China, April 2000,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Vol. 7 Suppl; 2000, p227. 刘永江, 葛肖虹, 叶惠文, 陈文, 刘俊来, 任收麦, 潘宏勋. 阿尔金断裂变形岩激光微区40Ar/39Ar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科学通报, 2000,Vol.49, No.19, 2101-2104. LIU, Y.J; NEUBAUER, F. and GE,X.H. Blueschists from Qingshuigou in north Qilian Mountains, China. AbstractsVolume of 31st InternationalGeological Congress (CD version), Brazil, Aug. 2000. Ge Xiaohong, Ye Huiwen, YongjiangLiu, Liu Junlai, Pan hongxun and Ren Shoumai. Research progress of Altyn faultin Western China. Abstract of 15th Himalaya-Karakoram-Tibet Workshop, China,April 2000,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Vol. 7 Suppl; 2000, 243-244. Li Sanzhong, Yang Zhengsheng andLiu Yongjiang. Stratification of metamorphic belts and its genesis in theLiaohe Group.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1998, Vol. 43, No.5, 430-434(SCI).葛肖虹, 张梅生, 刘永江, 叶慧文, 石采东. 阿尔金断裂研究的科学问题与研究思路. 现代地质, 1998, Vol.12, No.3, 295-301. 李三总, 刘永江, 杨振升, 马瑞. 辽河群变质泥质岩中变质重结晶作用和变形作用的关系. 岩石学报, 1998, Vol.14, No.3, 351-365. 李三中, 刘永江, 杨振生. 辽吉地区古元古代造山作用的大陆动力学过程及其壳内响应. 地球物理学报, 1998, Vol.41,增刊,142-151. Liu Junlai, Liu Yongjiang, ChenHua, Sa Deming, Wang Huichu. The inner zone of the Liaoji Peleorift: its earlystructural styles and structural evolution. J. of SE Asian Earth Sci, 1997,Vol.15, No.1, 19-31(SCI).李三忠, 刘永江. 胶辽地块古元古代沉积组合:年代和层序,西北地质, 1997,Vol.18, No.3, 13-20. 王成文, 刘永江, 李东涛. 辽河岩群南北区域对比的新证据.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1997, 27(1),17-24. 刘志宏,刘永江. 太古代高级区构造片麻岩的变形和地球化学特征.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97, Vol.27,35-43. 刘永江, 李三忠, 杨振生. 华北地台东缘早元古代隆-滑构造模式,地质论评, 1997,No.6,569-576.100.刘永江, 李三忠, 杨振生, 刘祥. 古元古代拉伸构造模式─以胶北、辽东和吉南地区为例.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97,Vol.27, No.2, 141-146.
101.刘永江, 王成文. 辽东辽河群大石桥岩组的变形特征及其构造地层单位的划分.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97, Vol.27,126-132.
102.李三忠, 杨振生, 刘永江, 刘俊来. 胶辽吉地区古元古代早期花岗岩的侵位模式及其与隆-滑构造的关系. 岩石学报,1997,Vol.13, No.2,189-202.
103.杨振升, 刘志宏, 刘永江, 刘先文, 刘午旭. 冀东迁西三屯营地区前寒武纪构造.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97, Vol.27,1-34.
104.刘永江, 李三忠. 辽宁海城-大石桥-吉洞地区早元古代花岗岩. 辽宁地质, 1996, 49(1),10-18.

相关话题/地球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王灵芝
    王灵芝 职 称 : 讲师专 业 : 土地资源管理研究方向 : 土地优化配置办公室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鸽子楼319-1室工作室 : 联系方式电 话 : ** 个人简历 王灵芝,1984年生于吉林省松原市。 学习经历2003年9月-2007年7月吉林农业大学管理 ...
    吉林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6-04-09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张延军
    张延军 职 称 : 讲师专 业 : 土地资源管理研究方向 : 土地整治与土地利用规划办公室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鸽子楼319-1室 工作室 : 土地资源管理教研室 联系方式电 话 : ** 个人简历 张延军,男,生于1976年 学习经历1998年9月-2002年 ...
    吉林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6-04-09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李月芬
    李月芬 职 称 : 副教授专 业 : 土地资源管理研究方向 : 土地资源评价办公室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鸽子楼319室工作室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西配楼304-1室 联系方式电 话 : ** 个人简历 李月芬,女, 1974年1月 学习经历1994年9月-1 ...
    吉林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6-04-09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王建国
    王建国 职 称 : 副教授专 业 : 土地资源管理研究方向 : 土地评价办公室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鸽子楼工作室 : 联系方式电 话 : ** 个人简历 王建国,男,1976年8月生 吉林省伊通县人 学习经历1997年9月华中农业大学土地利用与规划专业本科20 ...
    吉林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6-04-09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刘兆顺
    刘兆顺 职 称 : 副教授专 业 : 土地资源管理研究方向 :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优化与管理办公室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鸽子楼 工作室 : 联系方式电 话 : ** 个人简历 刘兆顺,男,汉族,1972年11月生,山东临朐人,2000年6月参加工作,博士学位。 ...
    吉林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6-04-09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董会和
    董会和 职 称 : 副教授专 业 : 土地资源管理研究方向 : 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办公室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鸽子楼320室工作室 : 西配楼106室 联系方式电 话 : ** 个人简历 董会和,生于1966年4月 学习经历1987年9月-1991年7月哈尔滨师 ...
    吉林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6-04-09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刘慧佳
    刘慧佳 职 称 : 讲师专 业 : 地理科学研究方向 : 植物生态地理办公室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鸽子楼218室 工作室 : 联系方式电 话 : ** 个人简历 刘慧佳,1980年6月生于吉林省长春市 学习经历2003年7月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专业 ...
    吉林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6-04-09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张新荣
    张新荣 职 称 : 副教授专 业 : 第四纪地质学研究方向 : 现代沉积及古环境重建办公室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鸽子楼218室工作室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鸽子楼西配楼202室 联系方式电 话 : 个人简历 张新荣,生于1975年10月12日 学习经历19 ...
    吉林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6-04-09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万忠梅
    万忠梅 职 称 : 副教授专 业 : 地理学、环境科学研究方向 : 主要从事环境变化与物质循环、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土壤生态环境及环境地质等方面的研究办公室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鸽子楼218室 工作室 : 联系方式电 话 : ** 个人简历 万忠梅 ...
    吉林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6-04-09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李红
    李红 职 称 : 副教授专 业 : 土地资源管理研究方向 : 区域发展与城乡土地利用办公室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鸽子楼218室 工作室 : 联系方式电 话 : ** 个人简历 学习经历1997年9月-2001年7月吉林师范大学地理系地理科学专业本科2001 ...
    吉林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6-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