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士桢,曾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现为中国青年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志愿服务发展研究会会长、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专家,牵头主编国内外第一部志愿服务领域辞书《中国志愿服务大辞典》,出版著作十余部,牵头多项重大课题研究,是我国志愿服务理论事业的重要开拓者和推动者。

陆士桢教授在报告中指出,第一,志愿服务是人类社会和个体精神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完善自我的要素,其中自愿性是志愿服务的核心,在日常生活中做志愿服务要从点滴做起,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志愿服务是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从习近平近年来关于青少年的论述出发,当代青少年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中国历史发展关键时期的重要代群,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发展历程彰显了青少年在国家志愿服务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特殊作用,青少年志愿服务意义重大。第三,服务学习是青少年发展与志愿服务的链接,它不同于课堂学习具有多样性、参与性、灵活性、实践性等特征,是最适合青年的一种学习方式。从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大局意识、坚持以人为本三个方面而言,全社会都应该广泛普及、发展青少年志愿服务。

近年来,我校一直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把志愿服务作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新人的重要载体,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实践育人高度融合,探索“一二三四五”志愿服务育人模式。此次报告会,为提高我校志愿服务工作水平和质量,提供了有益指导。

人人都是志愿者在吉外已经蔚然成风。本次报告会也引发了同学们的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聆听报告,进一步领悟了志愿服务的深刻内涵,理解了志愿服务的特殊作用,提高了志愿服务的思想认识,将在日后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更好地践行吉外的公益精神和桥梁精神,不负时代使命,服务社会,奉献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