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材料结构及性能设计。着重研究功能晶体、稀土功能材料、光电功能陶瓷、特种光学玻璃材料等的组成、微观结构及性能设计。
师资队伍
本学科专业形成了一支年龄、专业和职称结构合理的梯队,拥有学术造诣颇深的学术带头人,有教授 2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4 人,副教授 5 人,拥有一批年富力强、在学科前沿从事科研工作的青年骨干教师。
专业主干课程
功能材料学、材料现代研究方法、材料物理与化学、晶体生长理论、材料科学基础、近代晶体科学与技术、近代玻璃科学与技术、近代陶瓷技术、薄膜物理与技术、高温超导理论与技术、材料加工原理与技术、材料表面检测技术、表面与介面物理、光电子物理与技术、异质结构物理。
就业情况
已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 11 届,毕业并获硕士学位 75 人,博士生 4 人,在读博士研究生 6 人,其中出 国攻读 博士学位的 10 余人,考入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和国内重点高等院校的 20 余人,其它大部分到中科院所属的研究所、大专院校、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国营光电企业等单位工作,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成为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
材料学
(080502)
培养目标
具有坚实的材料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掌握材料学的工艺装备、测试手段与评价技术。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中局部问题的能力。做出具有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熟练掌握运用一门外国语。具有在本领域从事本领域从事科研或教学工作的能力。
学科概况
我校材料学学科是吉林省重点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是光学与特种光学玻璃技术、光纤材料与器件、功能陶瓷材料技术、薄膜材料、仿生材料,着重研究材料的组成、微观结构、制备工艺与性能的关系。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光电功能材料制备与性能表征的教学和科研体系。随着光电子技术特别是光通讯、光传输、激技术、红外技术、显示技术和光电对抗技术的迅速发展,光电功能材料已成为当前新材料技术的研究热点和重要发展方向。
近五年本学科完成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省科技厅、市科技局和企业委托科研项目 20 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3 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 160 余篇,其中进入 SCI 、 EI 等索引系统收录 60 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 5 部。目前承担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省科技厅、市科技局和企业委托科研项目 20 余项,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拥有荧光光谱仪、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 SEM 、 X —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半导体激光器、金相显微镜、光学显微镜、铂金坩埚、各种玻璃熔炼炉、真空热压烧结炉、管式气氛炉、温度梯度炉等各种先进仪器和设备,为培养硕士研究生提供必要条件。
研究方向
1. 光学玻璃与特种光学玻璃技术。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光学玻璃与特种光学玻璃组成、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以激光玻璃、红外光学玻璃、导电玻璃、滤光玻璃、上转换发光玻璃、高 ( 低 ) 折射率低 ( 高 ) 色散光学玻璃、环保光学玻璃、声光玻璃、法拉第旋光玻璃、防 x —射线玻璃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玻璃的形成规律和熔炼工艺过程,对玻璃的各种物理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
2. 光纤材料与器件。本研究方向从光纤材料的力学、热力学、光学、发光学等性能方面出发,对光纤材料的化学成分、拉纤工艺等进行深入的探讨,并进行光纤传像系统、光纤激光系统、光纤耦合器件等进行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3. 功能陶瓷材料与技术。本研究方向以光电功能陶瓷制备和表征为主,采用真空热压烧结工艺开展制备各种光电功能陶瓷的工艺技术研究,开展光学透明陶瓷、发光陶瓷、抗弹陶瓷、激光透明陶瓷、红外光学陶瓷及高温超导氧化物陶瓷的制备工艺、显微结构、光学和力学性能和应用的研究。采用 SEM 、 XRD 、 TEM 和分光光度计等先进材料测试方法对材料的显微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
4. 薄膜材料。主要采用不同薄膜制备方法制备特种(光电)薄膜研究材料的成分、结构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5. 仿生材料。主要研究生物体微观结构、生物组织形成机制、结构和过程的相互关系,并最终利用所获得的结果进行材料的设计与合成。主要方面:成分和结构仿生、过程和加工制备仿生、功能和性能仿生。
师资队伍
本学科专业形成了一支年龄、专业和职称结构比较合理的梯队,有教授 2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1 人、副教授 5 人,拥有学术造诣较深的学术带头人,又拥有一批年富力强,在学科前沿从事科研工作的年青骨干教师。
专业主干课程
凝聚态物理、材料现代研究方法、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加工原理与技术、光学材料进展、近代陶瓷技术、复合材料进展、纳米材料科学与技术、材料界面与表面、功能陶瓷进展、近代光学材料加工技术、环境友好材料进展、相图及其应用、材料表面检测技术、薄膜物理与技术、近代晶体科学与技术。
就业情况
本专业已招收在读博士研究生 4 人,毕业并获硕士学位 70 余人,其中出国攻读博土学位的 10 余人,考人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和国内重点高等院校的 20 余人,其余大部分到中科院所属的研究所、大专院校、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国营光电企业等单位工作,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成为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
材料加工工程
(080503)
培养目标
具有坚实的材料加工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材料加工工程学科的发展动向:掌握必要的实验和计算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解决工程中局部问题的能力。做出具有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的成果。熟练掌握运用一门外国语。具有在本领域从事工程、科研、教学工作的能力。
学科概况
材料加工工程是以材料科学为主,主要研究方向是光学材料及加工技术、材料激光表面改性、材料合成中的计算机控制与数值模拟技术并与信息科学、精密机械、光学等学科紧密交叉又相互渗透的学科。它包含多种新兴学科分支,如光学材料、现代光学、晶体理论与技术、陶瓷制备技术、玻璃制备技术、激光技术、光通信技术、超精密加工技术、光电子和光子等。这些分支不仅使材料加工工程产生了质的飞跃,而且推动其向制备更新、更高性能材料及材料数控加工领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