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招生简章与咨询指南
单位代码: 80037
长春应化所主页:
研究生部主页:
http://www.ciac.jl.cn/ 招生信息
E - mail : yjsb@ciac.jl.cn
联系电话: 0431 - 85262093
传 真: 0431 - 85262093
通信地址: 长春市人民大街 5625 号研究生部
邮政编码 : 130022
考生须知
一、培养目标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招生名额
本年度计划招收硕士生 110 人(含推荐免试生),培养期间实行硕博连读资格考核和中期检查进行相应比例的淘汰制。
三、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攻读方式为全日制,学制一般为三年,取得硕博连读学位资格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五年。
四、考试要求
考试科目中政治理论、外语由教育部统一命题,业务课由中科院研究生院命题。
复试重点是对学科专业素质和能力、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行考核。
五、 学生待遇
1. 2010 年招收研究生全部是公费生。
2. 在学期间免交学费、科研费, 如无违纪行为可 提供奖、助学金以满足日常基本生活费用。奖、 助学金标准为:硕士生 620 - 1420 元 / 月;博士生 1360 - 1660 元 / 月。品学兼优者还可参评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及相关冠名奖学金。
3. 参加研究生复试的考生报销单程硬座火车票,免费提供住宿。
4. 推免生在所内做本科毕业论文期间发放补助 300 元 / 月,并为非本市推免生安排免费住宿。
六、录取标准及原则
根据德、智、体全面发展,择优录取。
² 不接收小语种报考生。
² 不接收大三报考生。
² 同等学力报考者须在化学相关领域工作 2 年以上,并在核心期刊发表 2 篇文章以上(第一作者)。
七、毕业分配
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和学以致用原则,通过“双向选择”的途径和方式,由国家统一办理就业手续。
八、报名考试时间和地点
按教育部与当地招生办公室安排。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始建于 1948 年,坐落于长春市风景秀丽的南湖之滨,是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技术创新研究为一体、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和影响的综合性化学研究所。现有职工 835 人, 研究生导师 70 余人,其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 4 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3 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 7 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1 人, “ 百人计划 ” 入选者 28 人。另有 2 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创新研究群体 ” 。
长春应化所学科领域涵盖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有机化学。拥有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电化学和光谱研究分析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基地和研究平台。研究工作主要突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稀土化学与物理和电分析化学等具有明显优势的学科领域及其综合集成。聚焦资源、环境和先进材料领域,重点开发二氧化碳资源、玉米资源和稀土资源,突出发展先进结构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和先进功能材料。
建所 60 余年来,长春应化所共取得科技成果 1200 多项,其中重大科技成果近 500 项,获国家级奖励 70 余项,中国科学院、省(部)级奖励 300 多项。申请国内外专利 1000 多项,其中获权 600 多项;已发表论文 10000 多篇,论文数量、 SCI 收录和引用一直处于国内科研机构前 3 名。
长春应化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授权培养博士、硕士和建立博士后流动站的单位之一, 1996 年被中国科学院批准为首批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享有化学一级学科和 5 个二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 1981 年以来,共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 1500 多人,其中, 50% 以上研究生毕业后出国留学深造。先后有 100 多人获各类院研究生奖学金, 8 篇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在科学院名列前茅。
长春应化所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先进的科研设备和世界一流的实验室,而且具有优良的学术传统和浓厚的学术氛围。 2004 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总面积达 18400 平方米的集办公、教育和生活、娱乐为一体且拥有先进设施的研究生教育大厦进一步为研究生提供了一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长春应化所是我国举足轻重的科学研究基地,是莘莘学子走向成功的新的起点,是有志青年追求科学和新技术的殿堂,是我国未来高技术人才的摇篮。
生源需求 : 以 化 学、化工生源为主,兼收生物、物理、电子工程和材料等学科部分生源。
研究生教育大厦
研究生教育大厦外景 | 研究生公寓 |
研究生餐厅 | 健身房 |
专业名称(代码) 研究方向 070301 无机化学 | 指导教师 | 考试科目 | |
01 | 稀土新材料 | 苏 锵 * | 一组:① 101 政治② 201 英语③ 606 物理化学(甲)或 611 生物化学(甲)④ 819 无机化学或 820 有机化学或 821 分析化学 二组:① 101 政治② 201 英语③ 361 高等数学(乙)或 604 普通物理(甲) ④ 809 固体物理或 811 量子力学 |
02 | 稀土有机 / 无机杂化材料发光性能的研究;新型纳米材料的构筑及性能的研究 | 张洪杰 | |
03 | 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应用;场发显示用发光材料 | 林 君 | |
04 | 光、电、磁功能转换材料; 新型稀土镁合金材料研究 | 孟 健 | |
05 | 热防护材料 | 曹学强 | |
06 | 新型电、磁材料设计;能源材料 | 武志坚 | |
07 | 金属基复合材料 | 马贤锋 | |
08 | 生物无机化学、分子生物学 | 倪嘉缵 * | |
09 | 生物分子构像与功能、生物纳米材料、生物电化学、药物合成 | 曲晓刚 | |
10 | 药物筛选,纳米生物化学,化学生物学 | 任劲松 | |
11 | 稀土镁合金; ABx 型储氢材料 | 王立民 | |
12 | 离子液体的应用基础;绿色分离化学与工艺 | 陈 继 | |
13 | 金属硫属化合物微孔材料的合成和应用 完全疏水结构材料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 | 王 成 | |
14 | 纳米光信息功能材料的合成与应用; LED 等用高效发光材料的合成与应用 | 尤洪鹏 | |
15 | 溶剂萃取与材料制备一体化研究 | 廖伍平 | |
16 | 功能分子材料,分子纳米磁性材料 | 唐金魁 | |
17 | 金属有机材料 | 李兴伟 | |
18 | 无机半导体纳米材料合成与器件 | 潘道成 |
专业名称(代码) 研究方向 070302 分析化学 | 指导教师 | 考试科目 | |
01 | 现代电分析化学,仿生膜电化学,生物电化学 | 汪尔康 *# | 一组:① 101 政治② 201 英语③ 606 物理化学(甲)或 611 生物化学(甲)④ 819 无机化学或 820 有机化学或 821 分析化学 二组:① 101 政治② 201 英语③ 361 高等数学(乙)或 604 普通物理(甲) ④ 809 固体物理或 811 量子力学 |
02 | 界面电化学,纳米电化学,生物电化学与生物燃料电池,生物传感器,环境分析化学 | 董绍俊 # | |
03 | 蛋白质性能、结构和基础理论,化学生物学,生物理论和化学 | 汪 劲 ◇ | |
04 | 生物分析 | 杨秀荣 | |
05 | 纳米材料电化学,光谱电化学,电化学传感器 | 牛 利 | |
06 | 富勒烯化合物合成、表征及应用 | 高 翔 | |
07 | DNA 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可视化研究,脑中化学信息物质分析,纳米加工及电化学 | 李 壮 | |
08 | 有序膜界面分子相互作用 | 张柏林 | |
09 | 电分析中的信息技术和仪器技术 | 董献堆 | |
10 | 现代仪器分析,生物材料的合成与应用 | 徐经伟 | |
11 | 纳米电化学,毛细管电泳电化学 | 由天艳 | |
12 | 电化学发光生物分析,纳米材料电化学生物分析,芯片实验室和高效毛细管电泳 | 徐国宝 | |
13 | 新型生物芯片研制及应用 | 王振新 | |
14 | 蛋白质溶液结构解析 | 杨 卫 | |
15 | 纳米传感器构建及应用 | 逯乐慧 | |
16 | 生物分析、生物传感 | 于 聪 | |
17 | 单分子单细胞分子 | 王宏达 | |
18 | 应用分子识别技术在单分子水平上探索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生物分子为基础的纳米结构组装 | 唐纪琳 |
* 中科院院士 #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 硕士生导师 ◇ 客坐教授
专业名称(代码) 研究方向 070303 有机化学 | 指导教师 | 考试科目 | |
01 | 合成方法学,不对称合成 | 高连勋 | 一组:① 101 政治② 201 英语③ 606 物理化学(甲)或 611 生物化学(甲)④ 820 有机化学或 822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02 | 有机合成化学,金属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 | 张所波 | |
有机合成方法学 | 董德文 | ||
04 | 有机合成,药物化学,材料化学 | 韩福社 | |
05 | 新型旋光性高分子合成 | 杨正华 △ | |
专业名称(代码) 研究方向 070304 物理化学 | 指导教师 | 考试科目 一组:① 101 政治② 201 英语③ 606 物理化学(甲)或 611 生物化学(甲)④ 819 无机化学或 820 有机化学或 821 分析化学 二组:① 101 政治② 201 英语③ 361 高等数学(乙)或 604 普通物理(甲) ④ 809 固体物理或 811 量子力学 | |
01 | 环境催化 | 杨向光 | |
02 | 药物质谱及生物质谱,中药活性成分筛选,中药成分分离分析 | 刘志强 | |
03 | 新型清洁电源技术,燃料电池工程 | 邢 巍 | |
04 | 催化加氢,绿色合成 | 赵凤玉 | |
05 | 生物质谱,有机质谱,环境污染物研究 | 崔 勐 | |
06 | 天然药物质谱,中药质量控制及分离分析技术,代谢组学研究 | 宋凤瑞 | |
07 | 化学电源,储能材料,电化学界面,离子导体 | 王宏宇 |
专业名称(代码) 研究方向 0703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指导教师 | 考试科目 | |
01 | 聚烯烃材料与催化剂;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基本问题 | 唐 涛 | 一组:① 101 政治② 201 英语③ 606 物理化学(甲)或 611 生物化学(甲)④ 820 有机化学或 822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二组:① 101 政治② 201 英语③ 361 高等数学(乙)或 604 普通物理(甲) ④ 809 固体物理 或 811 量子力学 |
02 | 结构可控聚合与配位聚合催化剂;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与功能化 | 李悦生 | |
03 | 新型稀土催化体系烯烃、双烯烃聚合和共聚合研究;过渡金属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催化双烯烃聚合研究;合成橡胶分子结构、聚集态结构合硫化、加工行为研究;聚丙烯合金的合成及结构与性能研究 | 张学全 | |
04 | 二氧化碳固定、导电高分子 | 王佛松 *# | |
王献红 | |||
05 | 导电高分子的应用研究 | 李 季△ | |
06 | 有机光电材料;光电功能高分子 | 王利祥 | |
07 | 共轭高分子合成方法学及其纳米结构; 高分子太阳能电池材料的设计与合成; 高迁移率有机半导体材料的设计与合成 | 耿延候 | |
08 | 水溶性高分子的合成方法研究与应用;天然高分子的改性方法研究与应用; 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 | 王丕新 | |
09 | 生物降解高分子的结构设计与合成; 医用高分子的合成与应用评价; 基因和药物缓释高分子 | 陈学思 | |
10 | 高分子合成与金属有机 | 崔冬梅 | |
11 | 近红外有机光子材料设计与合成 | 王植源 ◇ | |
12 | 有机金属配合物光电材料;芳烃偶联催化剂及芳烃偶联反应 | 程延祥 | |
13 | 烯烃聚合催化剂和结构可控聚合;新型聚酯的合成及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 周光远 | |
14 | 新型人造红血球,聚乳酸高性能化研究,药物控制释放体系 | 黄宇彬 | |
15 | 物理凝胶化、多尺度计算机模拟、表面相分离 | 安立佳 | |
16 | 共轭聚合物的凝聚态结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纳米异质结构,有机光电器件的微加工技术 | 韩艳春 | |
17 | 高分子溶液和链结构 | 姬相玲 | |
18 |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及成型加工 | 董丽松 | |
19 | 软有序:利用高分子的软物质特征构建有序结构 | 何天白 | |
20 | 有机电子材料与器件;有机 / 高分子凝聚态物理 | 闫东航 | |
21 | 有机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 马东阁 | |
22 | 高分子结构与性能 | 姜 伟 | |
23 | 医用高分子材料 | 殷敬华 | |
24 | 高分子和有机分子的形态结构与性能 | 李 杲 | |
25 | 高分子表面科学,振动光谱学 | 苏朝晖 | |
26 | 高分子复合材料 | 杨宇明 | |
27 | 高分子薄膜太阳能电池;高分子薄膜电致发光 | 谢志元 | |
28 | 凝聚态高分子物理 | 门永锋 | |
29 | 高分子形态与微结构;光电信息功能高分子薄膜 | 杨小牛 | |
30 | 复杂仿生系统及相关光诱导电荷转移;染料敏化太阳电池 | 王 鹏 |
注: ① 考试科目中一组为化学、生化类考生设置,二组为非化学类考生设置,考生可自行选择。
②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研究方向代码为 01 ~ 14 只可以选择一组, 15 ~ 30 一组和二组均可选择。
注: 所有考试科目的 考试大纲 及 试题样板 登陆 http://admission.gucas.ac.cn 下载,具体位置为“硕士招生”栏目的“考试大纲” 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