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学校举办《本草纲目》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影响学术报告会,副校长徐晓红主持会议。
原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郑金生教授以《<本草纲目>解读与整理中的若干问题解析》为题,系统介绍了当代《本草纲目》整理研究中所面临的困境与破局之法。郑金生首先对“黑”《纲目》现象进行回应。他表示,《本草纲目》是本草学集大成之作,是中医药历史博物馆;并阐明李时珍编纂《本草纲目》“不厌详悉、立言破惑”的宗旨。报告中,郑金生对当今《本草纲目》校点、整理的“内卷”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全式标点”“引文溯源”“药图与药物来源研究”三种破局之法。郑金生表示,这些方法已在实际整理研究中予以实施,希望以此将《本草纲目》研究推向深度发展。
本次报告会还邀请到西方汉学界享有盛誉的中医历史文献研究专家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夏里特医科大学中国生命科学理论·历史·伦理研究所所长文树德(Paul U. Unschuld)教授。由于不可抗力因素,文树德教授未能亲临现场,讲座内容由郑金生代为报告。文树德教授的报告主题为《<本草纲目>英译的历程与心得》,讲述了他与《本草纲目》的结缘始末与积累准备,对《本草纲目》翻译与研究工作概况进行了讲解。他强调了重新翻译《本草纲目》全文的必要性,以“敬重、尊重《本草纲目》,展示当时的知识真实面貌”作为翻译的主导思想,指出应当摒弃以今例古,以求符合当今生物医学观点的做法。
与会师生就《本草纲目》对国外学界的影响、古籍文献研究的版本选择、引文溯源工作等相关问题进行提问,郑金生逐一详细解答。
徐晓红寄语与会师生要深入钻研中医经典,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把握新时代中医药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努力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学校科研处、学术期刊社、图书馆、《中医药历史与文化》期刊有关负责同志及学校师生100余人参加会议。
出品/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