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始建于1960年;是吉林省历史上第一个化学工程专业。多年来,始终以教书育人为中心,以搞好科研、服务社会为基本点,把赶超国内外重点大学作为奋斗目标,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化学工程学院已经成为吉林省化学工程学科的带头人。为长春工业大学成为省属重点高校做出了很大贡献。
一、光辉历程
1960年,吉林工学院化学工程系正式创建,1964年化工系有了长足的发展,教师队伍基本实现了老、中、青三结合,学生人数达到500多人。1965年化工系停办。1970年7月7月吉林工学院迁入吉林工业大学校址,两校正式合并。
1978年10月12日,根据教育部《关于恢复和增设高等学校的通知》精神,吉林省委正式下发文件恢复了吉林工学院。79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吉林工学院化学工程系的化学工程和高分子两个专业开始招生。1982年,化工系开设纺织工程专业,并拟建造纸和制糖专业,改名为轻化工程系,进一步扩大了办学规模和实力,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也不断提高。自1984年开始,化工系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9年,由于学校发展的需要,轻化工程系分成化学工程系(化学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专业和高分子化工专业)和轻纺工程系(纺织工程专业、化纤专业)。同年化学工程系开设了石油加工专业。
1990年,国家正式批准吉林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点,是吉林省唯一化学工程专业硕士授予权单位。
1989-1992年,化学工程系与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化学院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双方协议互派访问学者,互派留学生。开创了吉林工学院国际交流工作的先例。提高了我系的办学水平和实力,增强了国际影响。
1993年,化学工程学科被评为吉林省重点建设学科。
1994年8月,成立了吉林工学院化工研究所,
1997年1月,化工原理实验室通过国家双基实验室评估验收;1997年4月,国家正式批准应用化学硕士点,同年9月开始招生;1997年5月,因化工系教学管理工作突出,被学校评为教学管理先进系,学校在化工系召开了教学管理工作现场会,做为试点单位向全院推广经验。
1998年12月,化学工程学科被评为吉林省重点学科。
2000年9月,国家批准工业催化专业硕士点,同时应用化学被评为吉林省重点学科。
2002年3月,吉林工学院更名为长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系更名为化学工程学院。
二、硕果累累
我学院现有教师54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3人,博士生导师1人,博士生副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8人,学科带头人6人,2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吉林省首席教授1人,吉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吉林省跨世纪青年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9人。教师队伍中博士22人,硕士16人。现设有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制药工程、生物化工4个本科专业;共有各类在校生近60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64人。
目前已形成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实施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指导思想;形成了以本科培养为主,逐步扩大研究生培养;抓好各类在职硕士培养;同时培养少量具有特色的专科生四个层次的办学模式。
化工学院始终坚持抓好学科建设。1993年,化学工程学科被评为省重点建设学科。化工及高分子材料专业的主干课均为省、校级优秀课,1998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承担及完成了化工部教育研究项目一项;省、院级教学研究课题二十余项,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共八项。
在科研上,化工学院的科研水平始终走到了全校的前列。自从1978年吉林工学院复院后,化工系在老主任彭承麟教授的领导下,在1980年—1981年间带领中青年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率先完成了我校的第一个科研项目,“合成氨铁触媒回收利用”的研究工作。1980年由刘金廷教授主持的“碳纤维长丝和聚丙烯腈原丝中试”项目获化学工业部国防化工科技成果嘉奖证书。1982年12月,由杨志范、王淑芝教授共同承担的“饮料瓶盖低发泡塑料垫片”项目通过省级鉴定。该项目于1983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转让11个省市二十多个企业,创年产值1600多万元,年利润400多万元。该项目虽然只有1000元研究经费,但它创造了吉林工学院历史上的“三个第一”:第一个通过省级鉴定;第一个获奖;第一个取得最高经济效益。1988年10月,王淑芝、杨志范教授二人承担的“塑性石英瓦”的研制项目,获得首次在我国召开的“国际发明展览会”的铜牌奖。杨志范教授做为我省的唯一代表,受到了中央领导的亲自接见。化工系的科研水平和实力明显增强,1993年由彭承麟、张龙主持的我校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热化学闭路循环水分解制氢”获得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6年1月,我系获得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是杨志范、王淑芝教授负责的“苯氧基萘并萘醌类光致变色材料的研究”,一项是张会轩负责的“核壳增韧剂增韧剂机理研究”。
1996年由刘金廷教授研究的“电玉粉生产新工艺”,获得长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年,由华萱、李国安教授主持的“丁炔二醇加氢制丁二醇”及“糠醛液相加氢新型催化剂”被省科委定为重点推广项目。
1997年7月,由张会轩教授主持的工学院最大的项目“汽车仪表板表皮专用ABS树脂改性剂国产化研究”被列为国家科委、省科委和省计委的重点攻关项目:“高品质ABS树脂合成新工艺”被列为省科委重大项目(1999年—2001年)。几年来,张会轩教授的科研经费达250万元。
1999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聘请杨志范、王淑芝两位教授为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
2001年由尹鸿儒、张龙教授主持的“淀粉接枝型高吸水性树脂”中试生产项目被列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所申报的专利被评为2001年香港国际专利博览会金奖。
多年来,我学院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注重培养新人,大多数青年教师已成为学科骨干,建立了一只老中青相结合的优秀教师队伍,成为全校师资力量最强学院。我学院本科生应届考取硕士研究生达总人数的15%,硕士考取国内外重点大学博士占应届人数的70%.在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培养的同时,注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曾多次受到国家、省、市的表彰奖励,并在全国大学生科技发明大奖赛和全国挑战杯大赛上获奖。毕业生深受企事业单位欢迎。
三、再创辉煌
化工学院本着立足本省、面向全国的原则,积极与国内外重点大学、科研院所、工矿企业联合,实行开放办学,开展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力争在新的竞争中取得新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本着教书育人、服务社会的宗旨,经过初步调整,形成了以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制药工程为主,覆盖工业催化、生物制药、石油加工、精细化工、纳米合成、生物化工、玉米深加工、中药现代化等多个专业方向的学科体系。其中化学工程学科是吉林省级重点学科。现设有5个系,3个实验室,1个研究所,20个研究室。具有国内一流的实验手段及生产实习基地。在大力发展教书育人事业的同时,我学院已建立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有专兼职科研人员近50人,目前承担国家、省部级重大课题近20项,累计科研经费450万元,占全校累计科研经费总数的70%.获国家级奖励3项,省部级奖励7项,产生经济效益8000余万元。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我学院不仅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许多成就,而且在各项管理工作中形成了一整套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较完整的、科学的管理体系。在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多次受到学校表彰。
四十几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团结、拼搏、求实、创新,把育人工作放在首位,坚持抓好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才能在21世纪的竞争大潮中占有一席之地。化工学院的全体教职员工正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之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把化学工程学院建成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的教学科研群体而奋斗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