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5747083126](https://www.ccit.edu.cn/__local/6/11/4C/C3B2352F156524A3FF096F36B5A_85DB2B7C_546F0.png)
![fbf0415539087a3fec6d0963470372d](https://www.ccit.edu.cn/__local/2/A1/D5/E1290D7FCDB719C1C5933C6BE4D_DD4199F5_24CE8.png)
科学研究处处长胡南为此次会议致辞,他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和背景,谈到近年来学校发展对人文学科科研发展的需求,希望在学校构建更浓郁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氛围。外国语学院院长楚永娟做了总结发言。
![4a2dea6f6f5f783a98eb6aa1b533146](https://www.ccit.edu.cn/__local/8/0C/D3/473BD5C190602A86504CCCC837F_B62F725E_4D0BE.png)
此次学术交流活动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第一部分由贵州师范大学张必胜教授进行学术报告——《人文社科类项目的选题、撰写和申报》。内容涉及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意义、选题及基金申报近年来的变化趋势等。第二部分由我校外国语学院刘玉环老师从申报者的角度结合自己的申报经历和大家交流人文社科项目申报的感悟。她认为社科项目需要把握好五个方面:一是勇敢尝试;二是坚定信心;三是夯实基础;四是小题大做;五是善始善终。按照国家社科的要求,用心体会,认真对待每一个项目申报。第三部分学术交流互动环节,各位老师就社科类项目申请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ffbfe1355a3dcb5cb9279f0a8b75fef](https://www.ccit.edu.cn/__local/D/33/BE/017AB349BFC341CD2D7CA716FB8_EA07DC85_1904E.jpg)
我校参会教师听完张必胜教授的报告收获颇丰。报告中提及的“没有学术研究,职业生涯将难以为继”这句话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了高校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与使命,是今后从事科研工作的内在动力!我们在项目申报过程中要做真学问,要解决现实生活的真问题,要有刀刃向内的真勇气,要把项目研究落实到位。
![4a8211f73dee1712b937856eece23a8](https://www.ccit.edu.cn/__local/6/ED/83/6F8C0E03DA37055C2863C3DC8F3_92EBBC4E_7D956.png)
此次报告有来自全国二十余所高校的三百多位教师参加,除本校人文社科组教师参会外,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二十余所高校均有教师参加,各位老师均表示此次学术交流活动非常有意义。
张必胜教授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在《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国外语》《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上海翻译》《高教探索》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现担任《科普研究》等核心期刊青年编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和成果鉴定专家,以及其它多类科研项目评审专家等;担任多本CSSCI来源期刊的审稿专家;多个学术学会理事;多所高校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