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 试 大 纲
科目代码、名称: | 718新闻传播学基础 | |
适用专业: | 050301新闻学、050302传播学 | |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第一部分 新闻学40-50分
第二部分 传播学40-60分
第三部分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20-30分
第四部分网络传播学20-30分
名词解释题(概念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简述题): 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分析论述题(综合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传播学基础》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和《网络传播概论》等4门专业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现实社会中的实际问题。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一节 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第二节 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图发展的需要
第三节 新闻活动的渠道
第一节 新闻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两种新闻定义
第三节 新闻本源
第四节 新闻要素
第五节 新闻类别
第三章 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第一节 新闻与信息
第二节 新闻与宣传
第三节 新闻与舆论
第四章 新闻事业的产生
第一节 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
第二节 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
第三节 报纸、广播、电视的产生
第四节 互联网和其他新兴媒体
第五节 媒体融合
第六节 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特殊性
第五章 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第一节 政治、经济体制决定新闻体制
第二节 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第三节 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
第四节 受众的多元需要促进媒体多样化
第五节 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体裁的多样化
第六节 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事业而产生、发展
第六章
第一节 新闻媒介的共性、特性、个性
第二节 新闻媒体的双重属性
第三节 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性
第四节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
第五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第七章
第一节 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
第二节 新闻媒介的正效应与负效应
第三节 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
第四节 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
第五节 我国新闻事业的作用和任务
第一节 大众传媒与社会系统
第二节 大众传媒与政治
第三节 大众传媒与经济
第四节 大众传媒与文化
第五节 大众传媒与国际关系
第一节 新闻自由的含义
第二节 新闻自由是伟大的口号
第三节 新闻自由属于人民
第四节 新闻法规
第一节 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制
第二节 国家对媒介的管理
第三节 新闻媒介的内部管理和运行
第一节 传媒业经营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传媒业经营的基本目标
第三节 传媒业经营的基本路径
第一节 受众是谁
第二节 受众是新闻媒介的参与者
第三节 受众的特点
第四节 受众的细分
第五节 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
第六节受众的权利
第二节 新闻的指导性
第三节 新闻事业的群众性
第四节 新闻事业的战斗性
第五节 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第十四章 新闻选择
第一节 新闻学是一门选择事实的艺术
第二节 新闻选择的标准
第三节 新闻选择的具体运用
第十五章 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和修养
第一节 新闻专业理念
第二节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第三节 中国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 中国新闻媒介的走势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李良荣 著《新闻学概论》(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一章 传播学的回顾与展望
第一节 传播学的渊源与发展
第二节 传播学的产生与确立
第三节 传播学的现状与趋势
第二章 传播
第一节 传播的概念
第二节 传播的特点
第三节 传播的分类
第四节 传播的革命
第五节 传播的模式
第六节 传播的功能
第七节 传播的原则
第三章
第一节 个人层面的传播者
第二节 媒介组织
第三节 传播制度研究
第一节
第二节 信息的传播分析
第三节 信息的特征与分类
第四节 信息爆炸与信息匮乏
第五节 信息污染与信息侵略
第一节
第二节 符号的特征、功能与易读性
第三节 语言符号
第四节 非语言符号
第一节
第二节 传播媒介的类型
第三节 媒介理论述评
第一节
第二节 传播谋略的运筹与决断
第三节 古今传播谋略经典
第一节
第二节 传播技巧的掌握与运用
第三节 中外传播技巧的集粹
第一节 受众的形貌
第二节 受众研究的理论
第三节 受众的心理
第四节 受众的选择机制
第五节受众的反馈
第六节意见领袖
第一节
第二节 传播环境的特征与类型
第三节 地理环境与物理环境
第四节 媒介环境与社会环境
第一节
第二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断面理论
第三节 传播效果的实质
第四节 传播效果的形成
第五节 传播效果的评估
第三部分: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第一节 古代新闻信息传播的早期形式
第二节 古代报纸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古代商业广告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外国传教士与近代中文报刊的诞生
第二节 外文报刊的出现及时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三节 鸦片战争爆发后香港报业的崛起
第一节 外报在广州、上海等地的率先发展
第二节 在华外报网的形成与商业性报纸模式的确立
第三节 外报在华的垄断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一节 国人办报呼声的出现
第二节 国人自办报刊的问世
第三节 海外中文报刊的出现与初步发展
第一节 维新变法运动与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第二节 清末新闻法制的建设与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
第三节 资产阶级保皇派和革命派在境外的办报活动
第一节 自由新闻体制的确立与屡遭扭曲
第二节 民族报业的职业化走向
第三节 新闻报道的加强与名记者的出现
第一节 新闻通讯社的发展与趋于成熟
第二节 无线电广播电台的出现与初步发展
第三节 新闻学研究与新闻教育事业的初步发展
第八章
第一节 从文教性报刊的发展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第二节 报刊宣传新阵线的形成和新旧思潮之激战
第三节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兴起
第一节 国民党新闻统制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第二节 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迅速建成
第三节 国民党新闻事业的由盛转衰
第一节 反新闻统制斗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深入农村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在抗战中趋于成熟
第三节 人民解放战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全面胜利
第十一章
第一节 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报业托拉斯计划的流产
第二节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第三节 外国人在华新闻活动的新动向
第十二章
第一节 台湾及抗战期间日占区新闻事业的畸变
第二节 上海孤岛时期的抗日宣传活动
孤身山第三节 香港、澳门及海外地区的抗日宣传活动
第一节 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公有化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闻体制与方针政策的确立
第三节 1956年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第一节 新闻事业的超前发展与全面调整
第二节 新闻工作方针在挫折中改进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与新闻事业的大劫难
第一节 新闻事业的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的舆论准备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观的形成
第三节 新闻体制的改革与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
第四节 传播技术的数字化与新闻传播媒体的日趋多元
第一节 香港地区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第二节 澳门地区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第三节 台湾地区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黄瑚 著《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
第四部分:网络传播概论
第一节 信息时代的来临
第二节 网络传播的概念与观念
第三节 网络传播的内容与应用
第一节 互联网在全球的发展
第二节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
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
第二节 Internet技术
第一节 网络中的人际传播
第二节 网络中的群体传播
第三节 网络中的组织传播
第四节 网络中的大众传播
第一节 网络传播活动的本体特征
第二节 网络传播活动的边际特征
第三节 网络传播特征下的多层面影响
第一节 网络传播的信息资源
第二节 网络信息的组织与检索
第三节 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四节 网络信息服务
第五节 网络传播中信息安全问题
第一节 大众与分众
第二节 群体的影响
第三节 跨文化人群
第四节 网络受众心理
第一节 网络传播对传播学理论的挑战
第二节 经验主义传播学的危机
第三节 技术决定论与人本主义的兴起
第四节 网络传播与传播模式的变迁
第一节 网络应用领域的开拓
第二节 网络应用对传媒业的冲击
第一节 互联网上的政治表达
第二节 互联网与国家安全
第三节 兴起中的电子化政府
第一节 网络伦理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网络伦理规范建设
第三节 网络传播的道德责任
第一节 网络法律形态概述
第二节 网络传播的民事责任
第三节 网络犯罪
第一节 网络新闻业的演进
第二节 中国网络新闻业的历程
第三节 网络新闻业的竞争
第一节 网络出版概述
第二节 电子书的发展及其研制现状
第三节 网络出版存在的问题与管理
第四节 网络出版的前景
第一节 网络广告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网络广告的经营与管理
第一节 网络艺术的出现
第二节 网络艺术的特性
第三节 网络艺术的类型
第四节 在线娱乐
第一节 虚拟社区的基本形态
第二节 虚拟社区的运作
第三节 虚拟社区中的人际关系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杜骏飞 著《网络传播概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专业: 新闻学、传播学 科目: 新闻传播学基础
注:考生答题时,请写在考点下发的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或其他答题纸上的一律无效。
(本试题共 2 页)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信息
2、守门人
3、受众
4、媒介组织
5、新闻自由
6、互联网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传播学四大理论先驱及其学术背景
2、简述外文报刊的出现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简述《新青年》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的作用和贡献
4、简述网络传播活动的边际特征
5、简要回答网络受众心理的特征有哪些
6、简述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制
三、分析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以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信息传播为例论述媒介生态系统优化过程中信息传播的现状与对策。
2、试论述中国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