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 试 大 纲
科目代码、名称: | 848西方经济学(决策学方向) | |
适用专业: | 0701Z1决策学 | |
本试卷满分为 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内容结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题型结构为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和论述题。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西方经济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等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微观经济学
1.需求的基本理论
需求,需求函数,需求定律,需求曲线,影响需求的因素,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曲线的变动。
2.供给的基本理论
供给,供给曲线,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函数、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曲线的变动。
3.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均衡价格,均衡价格的变动及计算,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及政府对价格的干预
4.研究方法
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
5.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供给弹性,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价格变动对销售收入的影响,点弹性、弧弹性的计算。
6.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限制价格,支持价格。
1.掌握需求、需求曲线、需求函数、需求规律;掌握供给、供给曲线、供给函数、供给规律;理解市场均衡;理解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2.理解弹性理论;掌握需求价格弹性;掌握需求收入弹性;掌握需求交叉弹性;掌握供给弹性;理解蛛网模型。
1.边际效用分析
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及其计算,消费者剩余。
2.无差异曲线分析
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预算线及其变动,消费者的均衡及其计算,消费者的个人需求曲线及市场需求曲线,恩格尔曲线。
3.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正常商品,低档商品,吉芬商品,各种不同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及其区别。
1.掌握边际效用分析法;理解序数效用分析法;理解从效用函数到需求曲线的推导;
2.掌握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理解消费者剩余。
1.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2.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及其变动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生产的三个阶段。
3.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
等产量曲线及其特征,边际技术替代率,等成本线及其变动,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及其计算,生产扩展线。
4.规模报酬
规模报酬变化的三个阶段及其特征,规模经济
5.短期成本
经济成本,机会成本,隐成本,显成本,沉淀成本,总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6.长期成本
长期总成本曲线,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短期成本曲线和长期成本曲线的综合关系。
1.理解生产与生产函数;掌握一种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掌握两种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理解生产者均衡;理解规模收益。
2.理解成本的概念;掌握短期成本曲线;掌握长期成本曲线;理解收益的基本概念;掌握边际收益曲线的确定、边际收益与需求弹性。
1.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厂商的需求曲线、收益曲线,利润最大化原则,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厂商的长期均衡,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和长期供给曲线。
2.垄断市场
垄断市场的条件,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价格歧视,自然垄断与政府管制。
3.垄断竞争
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厂商的需求曲线,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非价格竞争。
4.寡头
寡头市场的特征,古诺模型,纳什均衡,囚犯的困境,价格领袖,贝尔特兰模型,斯威齐模型,博弈论的基础知识,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的比较。
1.理解市场类型、完全竞争的含义与条件;理解利润最大化的原则;理解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和行业的需求曲线;掌握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和行业短期均衡的条件和短期供给曲线;掌握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和行业的长期均衡与长期供给曲线。
2.了解完全垄断的特点和条件、垄断形成的原因;掌握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和长期均衡;掌握价格歧视(差别定价);了解完全垄断厂商的弊端和政府干预。
3.理解垄断竞争的特征、垄断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掌握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4.了解寡头垄断条件和特征;掌握古诺模型、贝特兰模型、埃奇沃斯模型、张伯伦模型、曲折的需求曲线模式;理解卡特尔模式、价格领导模型;理解博弈论与竞争策略。
1.生产要素的需求
边际生产力论,引致需求,边际产品价值,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2.生产要素的供给
要素供给的原则,劳动的供给曲线及均衡工资的决定,土地的供给曲线及地租的决定,准租金和经济租金,资本的供给曲线及利息的决定,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1.理解生产要素市场的特点;掌握生产要素的需求;
2.掌握生产要素的供给;理解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理解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理论。
1.一般均衡论
局部均衡,一般均衡,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体系的基本思想及战后的发展。
2.福利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规范经济学,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最优条件,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社会福利函数,不可能性定理。
1.了解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的含义;理解一般均衡理论的基本思想;
1.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的几种情况: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与不完全信息,市场失灵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2.微观经济政策
反托拉斯法,对垄断的公共管制,有关外部影响的政策,科斯定理,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问题,激励。
1.理解公共物品的特征;理解不完全信息;
2.理解垄断和反垄断政策;理解外部影响;理解收入分配的不均等及其对策。
宏观经济学
1.国内生产总值
流量、存量,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
2.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支出法、收入法。
3.与GDP相关的其他总量
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名义GDP与实际GDP,潜在GDP水平。
4.国民收入均衡条件
两部门经济均衡:C+I=Y=C+S→I=S
三部门经济均衡:C+I+G=Y=C+S+T→I+G=S+T,或 I-S=T-G
四部门经济均衡:C+I+G+(X-M)=Y=C+S+T→I+G+(X-M)=S+T,或I-S=(T-G)+(M-X)
1.理解GDP、国民收入等基本概念;理解国民经济总流程和各指标之间的关系;
2.掌握GDP的核算;理解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和物质产品平衡体系。
1.均衡产出
简单经济的假设,均衡产出,投资等于储蓄。
2.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消费函数及其图形,平衡消费倾向(APC),边际消费倾向(MPC),储蓄函数及其图形,平均储蓄倾向(APS),边际储蓄倾向(MPS),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3.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相对收入论,棘轮效应与示范效应,生命周期论,永久收入论,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4.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
5.乘数论
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对外贸易乘数,乘数作用的机制与条件。
1.理解消费与储蓄之间的关系;掌握消费函数理论;
2.理解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解乘数原理和潜在国民收入与两个缺口。
1.投资的决定
投资函数,实际利率与投资,资本边际效率,托宾的“q”法则。
2.IS曲线
IS曲线及其推导,IS曲线的斜率,IS曲线的移动。
3.利率的决定
货币需求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投机动机),流动性陷阱,货币需求函数,货币需求的存货论和投机论,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
4.LM曲线
LM曲线及其推导,LM曲线的斜率,LM曲线的移动。
5.IS-LM模型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与非均衡,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IS-LM模型的内容及其政策含义,凯恩斯理论的基本框架。
1.掌握基本货币需求理论;掌握货币的供给;理解均衡利率的决定与变动。
2.理解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掌握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掌握IS-LM模型。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挤出效应,财政政策的有效性;货币政策及其效果,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局限性,货币幻觉;凯恩斯极端情况,古典极端情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
2.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财政政策工具及其运用,自动稳定器,积极(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功能财政,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财政赤字与公债,分级财政体制。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积极的货币政策,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存款创造与货币供给,存款准备金,法定准备率,超额准备金,货币创造乘数,基础货币,债券价格与利率的关系,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道义劝告(窗口指导)。证券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股价指数,市盈率,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期货与期权,垫头交易,买空与卖空。
1.理解凯恩斯以前的“健全财政”和凯恩斯的“补偿财政”思想的区别;理解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使用效果;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运用。
1.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AD),总需求函数,总需求曲线的推导,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实际货币余额效应(庇古效应)。
2.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AS),总量生产函数,劳动力市场均衡与就业量的决定,长期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古典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3.总需求—总供给(AD-AS)模型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及其政策含义,总需求曲线移动的效应,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应,供给冲击,滞胀。
1.理解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涵义;理解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决定因素;
2.掌握宏观经济均衡与充分就业理论。
1.失业
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自然失业率,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工资的灵活性、粘性和刚性,奥肯定律。
2.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通货膨胀的分类。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GDP折算指数。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惯性(螺旋);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再分配效应、产出效应);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及其后果。
3.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政策含义,附加预期的菲利浦斯曲线,长期菲利浦斯曲线 。
1.理解通货膨胀的概念、类型和成因;理解失业的概念及其衡量;
2.理解菲利浦斯曲线理论;掌握解决通货膨胀与失业问题的基本方法。
1.汇率与国际收支
汇率及其标价方法,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及均衡汇率的决定;购买力平价,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净出口函数,马歇尔-勒纳条件;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净资本流出函数;国际收支(BP)曲线。
2.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均衡(IS-LM-BP)模型
IS-LM-BP模型的含义与几何图形,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资本完全流动且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均衡与政策效应,资本完全流动且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均衡与政策效应)。
3.调整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政策
1.理解汇率及其标价方法、汇率制、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曲线。
2.掌握IS-LM-BP模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1.经济增长
增长核算方程,全要素生产率(TFP)或索洛余项,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新古典增长模型稳态及其含义,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在增长中的作用;新增长(内生增长)模型(AK模型);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2.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的含义、阶段与特征,经济周期的类型;乘数-加速数模型,加速数与加速原理;实际经济周期(RBC)理论(技术冲击理论)。
1.理解经济增长的含义;掌握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掌握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掌握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理解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和经济增长极限理论。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2.理解经济周期的概念、阶段、分类;理解经济周期理论;掌握乘数与加速相互作用模型;理解乘数与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的解释;理解非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
参考教材
《西方经济学》(第五版,微观部分、宏观部分),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四、样卷
一、名词解释(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支持价格
2.成本递增行业
3.效用可能性曲线
4.三部门经济
5.非自愿失业
6.乘数—加速数模型
二、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试说明生产函数的边际报酬递减与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之间的关系。
2.简述垄断竞争市场的配置效果。
3.简述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两种基本方法。
4.新凯恩斯主义,“新”在何处?
5.什么是菲利普斯曲线?它在短期和长期中有何不同?
三、计算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一个消费者,收入为120元,购买两种商品,效用为。
(1)设商品价格分别为P1=12,P2=10,求消费者均衡;
(2)商品1的价格下降为P1=10,求商品1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2.某地农村有三个农村,共同在一小河上架设一座桥梁。建桥的总费用是桥的宽度m的函数:TE=
A村:;B村:;C村:
(1)求建桥的宽度;
(2)求三村分别承担的建桥费用。
3.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均生产函数为,人均储蓄率s为0.3,假设人口的自然增长率n为3%,求:
(1)使经济均衡增长的k值。
(2)黄金分割律所要求的人均资本量。
四、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最近几年,农村中大量青壮年劳力到城市和沿海打工,造成农村中的土地荒置。试用微观经济理论解释和评价这一现象。
2.结合中国近几年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