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2小时
二、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简答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
三、考试内容
第一章 清帝国被迫开放
[应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2.《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一、战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中外贸易与鸦片走私
一、英军武力侵华
二、鸦片战争的爆发
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四、向西方学习的初起
一、金田起义、奠都天京
二、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
第二章 学西方图自强的洋务运动
[应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2.洋务运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关系
3.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一、英法的“修约”与发动战争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三章 民族危机与民族觉醒
[应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1.19世纪70——90年代的中国边疆危机的表现
2.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百日维新及其历史地位
第四章 庚子国难与清王朝的覆灭
[应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1.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2.清政府改革的进步意义
3.清王朝的覆亡
一、反教会与义和团的兴起
二、义和团的兴起
三、八国联军的入侵与义和团的失败
四、《辛丑条约》
第二节
一、光绪末年的新政改革
二、预备立宪政体改革
一、列强对华侵略的新形势
二、20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
三、民主革命与立宪运动的高涨
四、革命派与立宪派的论战
五、清王朝的末日
六、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应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1.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
2.近代学术思想的成就
一、开埠通商与城市近代化
二、物质生活的新变化
三、婚姻习俗的变化
一、灾荒
二、荒政
一、进化论的传入
二、史学成就
三、文学艺术
四、自然科技学的引进与发展
第六章
[应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1.国民政府时期政治经济措施
2.军阀政治演变的历史条件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
第一节 中华民国的建立与军阀政治的演变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二、军阀政治演变
三、中国共产党初创与国民革命勃兴
第二节 南方国民政府的分立与经济、社会变迁
一、南方国民政府的分立
二、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与社会变迁
第三节 新文化的崛起
第七章 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
[应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1.南京国民政府巩固中央集权的各项措施
2.南京国民政府财政改革的历史作用
3.乡村社会的变革
4.红军长征的历史地位
第一节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与二次北伐
二、武装起义与红色割据
三、“围剿”与反“围剿”
第二节 寻求政治集权与财政改革
一、谋求政治发言权
二、财政变革与经济发展
第三节 土地改革与乡村社会
第四节 多元化的文化教育
第五节 日本侵华与抗日初兴
[应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1.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
2.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3.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一、中日战争爆发背景
二、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三、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一、国共两党的抗战方针
二、日军在华北华东的进攻
第三节 战略相持阶段
一、日本对华策略的转变与汉奸势力纷起
二、敌后游击战与根据地建设
三、国共关系起伏
四、正面战场持续抵抗
五、中国军队入缅作战
第四节
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
二、敌后根据地的局部反攻
三、日本的无条件投降
第五节 社会变动
一、社会重心西移
二、农村经济的衰落
三、通货膨胀与民众负担
四、抗战的文化
五、敌后根据地和沦陷区的社会状况
第十一章 南京国民政府的终结
[应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1.国民党结构性的政治腐败
2.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3.南京国民政府的崩溃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一、战后政治局势
二、政治联合构想的失败
三、全面内战的爆发
一、经济总危机
二、财政危机
三、社会危机
四、政治危机
一、第三条道路的失败
二、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三、国共军队大决战
四、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崩溃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第十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应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1.建国方略的制定
2.共和国对外关系的重大举措
3.建国初期的国内形势和主要任务
4.恢复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及其经验
第一节新中国的诞生
一、新中国建国条件的成熟和建国方案的形成
二、建国盛会的召开和建国方略的制定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建立
第二节共和国对外关系的初建与中苏结盟
一、建国初期的国际形势和对外关系的初步建立
二、共和国对外关系的重大举措
第三节巩固新生政权的初期斗争
一、建国初期的国内形势和主要任务
二、全国大陆的解放和统一及各民族团结局面的实现
三、加强各级地方人民政权的建设
四、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五、稳定市场物价,统一人国财经
第四节抗美援朝斗争和各项民主改革的开展
一、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纲领与方针的提出
二、抗美援朝和反对美国侵占我国领土台湾的斗争
三、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四、大张旗鼓地镇压反革命
五、实施《婚姻法》、清除旧社会遗毒和开展其他民主改革
第五节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文化建设的起步
一、国民经济各条战线生产的恢复和工商业的合理调整
二、“三反”“五反”运动的相继开展
三、文化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建设和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进行
四、恢复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及其经验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
[应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1.过渡时期总路线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确立
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和经验
4.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一节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任务的明确提出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酝酿与提出
二、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三、贯彻总路线的宣传和动员
第二节工业化建设高潮的掀起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展开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全面实施
二、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
三、城乡社会主义改造的有步骤展开
第三节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确立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继续发展
二、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三、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维护党的团结
第四节思想文化和国防外交多方面建设的展开
一、思想文化领域的建设和批判
二、国防现代化与军队正规化建设的起步
三、新中国步入世界外交舞台的初期重大建树
第五节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和“一五”计划顺利实现
一、农业和手工业合作化的高潮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实现
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和经验,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四、“一五”计划的顺利实现,国家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建立
[应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1、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
2、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
3、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及其教训
4、“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5、庐山会议
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新形势与新任务
二、社会主义建设新方针的酝酿与陆续提出
三、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起点与中共八大的召开
四、中共八大后的探索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提出
一、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的整风运动的开展
二、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及其教训
第三节共和国建设的重大曲折—“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逆转与“大跃进”的发动
二、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高潮
三、急于过渡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四节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的斗争
一、在1958年台海危机中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斗争
二、西藏平叛和维护边界国家主权的斗争
三、中苏分歧的发展和在对苏关系上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五节对“大跃进”以来“左”倾错误的初步纠正及中断
一、“大跃进”期间的纠“左”努力
二、庐山会议和反右倾运动
三、“大跃进”狂潮再起
第十五章 严重挫折后的艰难调整和“左”倾错误在政治方面的继续发展
[应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1.全面调整和重大决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社教运动
第一节以贯彻“八字方针”为中心的全面调整
一、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提出和初步贯彻
二、全面调整和重大决策及其成效
第二节调整时期的对外关系
一、坚持独立自主,反对苏美的霸权主义
二、坚持和平共处,发展同两个“中间地带”国家的友好关系
第三节“左”倾错误在国内政治领域的重新发展
一、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重新强调阶级斗争
二、开展“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社教运动
三、文化思想领域的错误批判
第四节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
一、1963-1965年的继续调整及其成就
二、国民经济建设战略重点的转移
第十六章 “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与发展—共和国历史上的大动乱局面
[应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1.“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原因
2.“二月抗争”
第一节“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一、“文化大革命”的酝酿与准备
二、“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三、全国大动乱局面的形成
第二节“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夺权”和“天下大乱”
一、以“一月风暴”为开端的“全面夺权”
二、反对动乱的“二月抗争”及其受挫后的动乱新高潮
三、“文化大革命”对共和国政治经济的灾难性冲击
四、试图稳定“文化大革命”格局的若干重大举措
第十七章 “文化大革命”的持续与终结
[应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1.“文化大革命”的性质及其历史教训
2.评价“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
第一节“文化大革命”“斗批改”阶段的激烈争斗
一、中共九大后“文化大革命”“左”倾方针在各领域的贯彻
二、林彪集团的抢班夺权及其覆灭
第二节20
一、周恩来主持对极“左”思潮的批判
二、局部整顿中的斗争与反复
三、开拓共和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第三节1975
一、中共十大后社会动乱的再起
二、围绕四届人大召开的激烈斗争
三、邓小平主持的全面整顿
四、全国形势的逆转和全面整顿的中断
第四节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一、“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走向天怒人怒
二、毛泽东逝世后“四人帮”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阴谋活动及其被粉碎
三、“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
四、参考书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