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大研究「肠道微生物移植」治疗难辨梭菌感染治癒率为传统抗生素治疗的3倍_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6-06-27

二零一五年十月六日
中大研究「肠道微生物移植」治疗难辨梭菌感染
治癒率为传统抗生素治疗的3倍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肠胃科团队于今年初起利用「肠道微生物移植」治疗感染难辨梭菌的严重患者,结果显示治癒率达85%以上,比传统抗生素治疗的成效显着为高。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将会继续进行一系列临床研究,将这种疗法应用于肠易激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症等其他消化疾病,期望能收集更多资料和数据,以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法的成效及应用範围。

【难辨梭菌感染】

人体内有100兆肠道微生物,主要分为具保护性及具侵略性两种,俗称为「好」与「坏」的肠道微生物。若肠道微生物的生态失衡,好的肠道微生物不足以制衡坏的肠道微生物,当难辨梭菌病毒入侵时,便有机会引起感染。

难辨梭菌感染是最常见的医院内肠道感染,高危群组包括长者、慢性疾病、炎症性肠病或常服抗生素的病人。难辨梭菌感染的发病率在过往几年有上升趋势,以威尔斯亲王医院为例,难辨梭菌感染发病率于2009至2013年间增加了约3倍,现时平均每月约有15至20宗新增个案,即几乎每隔一、两天便有新发病例。

【难辨梭菌感染的治疗方法及严重性】

难辨梭菌感染的症状包括发烧、腹痛及腹泻等,现时患者主要靠服用抗生素来制衡病菌,但因药物同时有机会破坏好的肠道微生物,引致肠道微生物生态失衡,所以复发率较高。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助理教授黄曦医生表示:「根据我们过往经验,难辨梭菌感染的患者中,约有20%为难治性疾病及超过10%使用抗生素治疗后仍会复发。重症患者可能会出现脱水、中毒性巨结肠及败血症等严重併发症,甚至会有约25%重症患者于60天内死亡。」

【肠道微生物移植】

中大肠胃科团队于2013年率先把「肠道微生物移植」引入本港,用以治疗复发性难辨梭菌感染。程序包括先向健康人士收集约50至100克粪便,加入生理盐水稀释及经精密滤网去除不必要微细残留物后,透过由鼻孔伸延至小肠的喉管、胃镜或肠镜等不同方法移植给患者。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名誉临床助理教授林朗昕医生指出:「我们对肠道微生物移植捐赠者的身体状况要求比捐血更严谨;捐赠者需要先经筛查,确认没有已知的慢性传染病,以及其他肠胃、免疫系统及代谢性疾病。之后,我们会再为捐赠者进行抽血及粪便样本化验,确定没有其他传染病,才会接纳其捐赠。」

【最新研究结果】

自2015年年初起,中大针对症状严重的难辨梭菌感染患者进行研究,随机把15位病人分成两组治疗,初步结果如下:

治疗方法

病人
(数目)

痊癒个案

治癒率

接受肠道微生物移植

7

6 (*余下1位在接受第二次移植后痊癒)

85.7%

使用传统抗生素治疗

8

2

25.0%

研究结果显示,「肠道微生物移植」的疗效更为显着,治癒率约为传统方法的3倍多。接受移植的病人当中,两位曾报告有腹胀等轻微不适情况,但症状于一、两天后已消失。另外,其中一位使用抗生素而疗效不佳的病人,其后改为接受「肠道微生物移植」,病情现已得到改善。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副教授黄秀娟医生总结:「微生物移植有助回复肠道微生物生态平衡,对于其他疾病包括肠易激综合症、代谢疾病和自身免疫症等亦具有治疗潜力。因此,我们目前已展开硏究,应用肠道微生物移植于治疗肠易激综合症,以进一步确定此方法对不同消化疾病的治疗成效,期望让更多病人受惠。」

为收集更多临床资料和数据,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将会招募健康人士接受检测作捐赠者。有兴趣的市民可通过电子邮件把联络资料传送至digestivehealth@cuhk.edu.hk

(右起)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胡志远教授、黄曦医生、黄秀娟医生及林朗昕医生表示「肠道微生物移植」的治癒率约为传统方法的三倍多。林医生手持的为已稀释及过滤的移植物样本。(右起)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胡志远教授、黄曦医生、黄秀娟医生及林朗昕医生表示「肠道微生物移植」的治癒率约为传统方法的三倍多。林医生手持的为已稀释及过滤的移植物样本。

郑先生(左二)在三次抗生素治疗后仍出现腹泻症状,但接受「肠道微生物移植」后至今已没有再复发。郑先生(左二)在三次抗生素治疗后仍出现腹泻症状,但接受「肠道微生物移植」后至今已没有再复发。


相关话题/微生物 疾病 医学院 内科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