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大电讯研究列全球十大 为亚太区之首网络编码技术掀起无线通讯革命_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6-06-27

二零一五年七月二日
中大电讯研究列全球十大 为亚太区之首
网络编码技术掀起无线通讯革命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最近获汤森路透社评选为全球十大在电讯研究方面最具影响力的大学之一,同时为亚太地区唯一入选的大学,其余九大皆为欧美大学。汤森路透社乃根据2004至2014年间各研究机构在电讯领域所发表论文之影响力作评选指标,入选机构之学术研究皆获同侪学者所广泛引用。有关分析已刊载于汤森路透社编製的 The Future Is Open: 2015 State of Innovation 报告之中。

中大在电讯研究的发展始于1970年,前校长高锟教授于该年创办电子学系,更成功将光纤应用于通讯之上,为全球通讯科技带来极大变革,造福社群,也为中大工程学院在资讯科技和电子工程教研方面树立卓越之典範,奠定长远发展的基础。时至今日,中大工程学院的电子工程学系及信息工程学系的教研团队在通讯和网络方面的研究仍不断迈步向前,近年无论在光纤通讯、网络编码及网络安全的理论和应用方面,皆取得重大而创新的突破,科研成果受国际瞩目。

中大电子工程学系主任曾汉奇教授表示:「凭着教研人员的不断努力,发表了多项出色的论文及取得多项专利,使中大工程学院获评选为全球十大在电讯研究方面最具影响力的大学之一,确定了学院在电讯方面的卓越科研成就,同时让学生接触最前沿的技术及学习最新的知识。」

中大信息工程学系主任邱达民教授表示:「中大的通讯研究晋身全球十大,我们感到非常兴奋。工程学院一向致力于光纤通讯、无线通讯、数字通讯信号处理及信息理论的研究,是次评选反映中大的通讯及网络研究于理论及应用层面皆达到世界级水準。」

中大开创网络编码技术获国际关注

无线通讯科技发展一日千里,但在无线传输过程中仍无法避免数据丢失的情况;而随着无线通讯用户及设备数量日益增多,数据传输过程中受电磁波干扰的情况亦会更加严重。中大卓敏信息工程学讲座教授兼网络编码研究所联席主任杨伟豪教授及信息工程学系教授兼网络编码研究所联席主任刘绍强教授开发的两项创新网络编码技术,正可解决此两大难题,获无线通讯及网络领域的学者的高度关注。

中大是网络编码理论(network coding theory)的发源地,这项创新研究是信息科学领域近年的重大突破。杨伟豪教授的团队早在九十年代便已提出网络编码理论,随即掀起网络信息传输的革命。其理论是用编码器取代路由器,发送信息的「凭据」(evidence),而非整个信息。编码接收器收到「凭据」后便重组还原信息,使网络通讯更快速、可靠、稳定及安全。杨教授2008年着作的教科书──《信息理论及网络编码》(Information Theory and Network Coding)现为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史丹福大学、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等数十间着名大学所採用,杨教授及其合作伙伴最近更获工程学国际权威组织电机暨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颁发被业界视为一项崇高荣誉的2016 IEEE Eric E. Sumner Award,表扬他们开创网络编码研究的成就,他们更是目前唯一获此殊荣的亚太地区学者。

新编码技术大减数据流失

杨教授的团队最新研发的分批稀疏编码(BATS Code)是当前最成熟的网络编码技术之一,解决了无线通讯过程中数据丢失的难题,可大大提升网络的传输速率。传统的网络编码需要繁複的计算,BATS的编码和解码方法则较简单,对网络中间节点的计算能力和缓存需求亦较少,较容易适用于低耗能的通讯器材上,并有效提升讯息的传输速率,使网络通讯更有效、可靠和稳定。例如在一个包含两个中继节点和三个无线链路的线型网络中,如果每个无线链路有20%的数据损耗,该编码可以增加56%的传输速率及减少29%的整体数据流失。BATS已获得多国专利,并通过真实系统测试,期望能应用于未来的5G无线通讯系统。中大研究团队现正与工业界合作,将BATS编码应用于卫星通讯、物联网、感测网路等领域,市场潜力巨大。

突破电磁波干扰的瓶颈问题

无线电频谱是有限的资源,而随着无线通讯用户及设备数量不断增加,设备之间的电磁波干扰会大大影响无线通讯的效能。例如,当许多人同时使用机场的免费无线网络,上网速度会变得很慢,这正是由于众多用户同时传输信息,产生相互干扰。一直以来,无线通讯研究人员致力于避免电磁波互相干扰,但有关技术往往限制了系统容量。刘绍强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投入十年时间,研发并验证了革命性的物理层网络编码技术(PNC),一反传统,利用电磁波之间的相互干扰传输信息。PNC允许多个通讯设备同时传送讯息,其精髓之处,在于利用多个用户同时发送信息所产生的干扰作为多用户信号的线性编码,经过一番计算及转发,最后在目的地成功地恢复出各自所需的信息。此技术巧妙地解决了电磁波干扰长期以来的瓶颈问题,可显着提升无线网络的系统容量。与传统的技术相比,PNC可将系统容量提升达100%。

刘教授表示:「PNC技术可以容许网络用家不断增加无线设备数量的同时,而不牺牲每个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因此可以大幅提高无线网络系统性能。PNC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将来可应用于地球与太空之间的无线通讯。」PNC概念引起了无线通讯和网络领域学者的极大关注,现时已有多个国际学术特刊和学术研讨会以PNC作为主题研究对象。

为「香港故事」揭开新一页

中大于2010年获教资会拨款八千多万元成立全球首个「网络编码研究所」,由杨伟豪教授等领导,以研究网络编码理论及其在互联网、无线通讯、信息安全,云端数据存储等领域的应用,使香港成为世界网络编码的主要研究中心。杨教授希望进一步加强香港在网络编码领域的领导地位,以网络编码技术协助发展本地相关工业,并吸引外国资金来港成立研究所,从而促进本港经济,为这个「香港故事」揭开新一页。

杨教授表示︰「网络编码始于中大,并发展成为现今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我对此深感荣幸,并期望研究结果能够为全球带来重大的影响。」

(左起)中大信息工程学系主任邱达民教授、信息工程学系教授兼网络编码研究所联席主任刘绍强教授、中大卓敏信息工程学讲座教授兼网络编码研究所联席主任杨伟豪教授及中大电子工程学系主任曾汉奇教授(左起)中大信息工程学系主任邱达民教授、信息工程学系教授兼网络编码研究所联席主任刘绍强教授、中大卓敏信息工程学讲座教授兼网络编码研究所联席主任杨伟豪教授及中大电子工程学系主任曾汉奇教授

相比传统线型网络,分批稀疏编码(BATS Code)可以增加56%的传输速率及减少29%的整体数据流失。相比传统线型网络,分批稀疏编码(BATS Code)可以增加56%的传输速率及减少29%的整体数据流失。

与传统的技术相比,物理层网络编码技术(PNC)可显着提升无线网络的系统容量达100%。与传统的技术相比,物理层网络编码技术(PNC)可显着提升无线网络的系统容量达100%。


相关话题/网络 技术 信息 研究所 干扰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大三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_香港中文大学
    二零一五年一月九日中大三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今天(1月9日)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共有四位教授凭三项卓越研究成果获奖。生物医学学院教授兼心脑血管医学研究所所长黄聿教授参与的「瞬时受体电位通道在代谢性血管病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香港中文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6-06-27
  • 中大成立周毓浩创新医学技术中心促进医学及工程跨学科合作 转化尖端科技至临床应用_香港中文大学
    二零一五年一月三十日中大成立周毓浩创新医学技术中心促进医学及工程跨学科合作 转化尖端科技至临床应用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跨学科专业,将工程学的理论及技术运用于医学领域之中,推动创新医疗技术的发展,造福病人。香港中文大学(中大)正式成立周毓浩创新医学技术中心,为中大医学院及工程学院的教研人员提供跨学科的 ...
    香港中文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6-06-27
  • 中大卢怡君教授成功提升液流电池能量密度再生能源储存技术大跃进_香港中文大学
    二零一五年三月一日中大卢怡君教授成功提升液流电池能量密度再生能源储存技术大跃进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工程学院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助理教授卢怡君教授及其研究团队最近成功研发一种创新的液流电池阴极材料,不仅能大幅提高阴极的容积量(是目前全球文献记录中最高),更可提升电池的生命週期及效率,从而增强能源储存技 ...
    香港中文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6-06-27
  • 中大未来城巿研究所举办「香港房屋问题与劏房」论坛_香港中文大学
    二零一五年五月十三日中大未来城巿研究所举办「香港房屋问题与劏房」论坛香港中文大学(中大)未来城市研究所土地资源及房屋政策中心日前举办了「香港房屋问题与劏房」论坛,为关心房屋议题的学者、学生、媒体和公众提供一个平台,参与讨论及交流意见。论坛开幕礼由中大未来城市研究所所长梁怡教授主礼,副所长姚松炎教授担 ...
    香港中文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6-06-27
  • 中大未来城巿研究所与全港关注劏房平台联合公布香港劏房研究分析劏房户租金与收入比率的真正变化_香港中文大学
    二零一五年六月二十五日中大未来城巿研究所与全港关注劏房平台联合公布香港劏房研究分析劏房户租金与收入比率的真正变化香港中文大学(中大)未来城市研究所土地资源及房屋政策研究中心获中大知识转移基金资助,与全港关注劏房平台合作进行一项研究,以探讨香港劏房户的租金佔收入比率(租收比)的真正变化。研究人员在过去 ...
    香港中文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6-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