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吉首大学各硕士点简介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2006-06-08

各硕士点简介
010105伦理学
伦理学是学校在建的5个重点学科之一,2003年被批准为吉首大学首批六个具备招收硕士研究生资格的学科之一,依托民族伦理学研究所和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培养硕士研究生。
吉首大学伦理学研究所成立于2001年,2004年并入公共管理系。该学科现已形成了三个稳定而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伦理学原理、应用伦理学、民族伦理文化;建立起了一支科研能力较强、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现有成员10人,其中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4人,讲师1人,博士3人,硕士4人;研究所成员现已主持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出版著作、教材20余部,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20多项。
伦理学原理方向坚持于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一个独特视角对伦理学原理及其应用进行研究。其特点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针对当今社会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通过对隐藏于其后的伦理意蕴的揭示与理论提升,丰富和发展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内涵。
应用伦理学方向特色在于,运用伦理学基本原理,发挥地方民族特色,在伦理原理研究与民族伦理文化研究的结合点上,发掘它们的民族性和应用性;在注重应用伦理学的一般理论问题研究的同时,针对社会现实问题,着力于行政伦理、生态伦理、法伦理、经济伦理、生育伦理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开掘民族思想资源,揭示民族文化中蕴含的应用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性转换。
民族伦理文化研究方向特色之处在于,着力于寻绎民族伦理文化形成的一般规律,挖掘民族文化中对现代社会具有借鉴价值的伦理智慧和伦理启示;揭示民族伦理文化与各民族人文精神的深刻关联,民族伦理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及二者间的互动关系,揭示民族伦理文化的内在特质和发展趋向;研究民族传统文化的伦理思想资源对各民族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及其现代应用。
我国著名伦理学家、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唐凯麟先生应聘为特聘教授,德国著名经济伦理学家科斯洛夫斯基教授来校讲过学。学科成员多人次赴德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讲学、合作研究。
030401民族学
吉首大学民族学属湖南省教育厅重点建设学科,已形成族际民族学、生态民族学、历史民族学和宗教民族学四个稳定的学科方向。
学科科研力量雄厚,其中有教授、研究员5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4人,有博士学位者3人。
学科科研特色突出,成果丰硕。学科研究立足于中国南方民族地区,对少数民族历史、语言、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社会组织、经济生活、风俗习惯进行了系统研究,先后出版了《民族文化与生境》、《相际经营原理》、《民族调查通论》、《族际关系论》、《发展人类学引论》、五溪研究丛书(六种)等一批学术理论专著,并在《民族研究》、《世界宗教研究》、《贵州民族研究》等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其中5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转摘或复印。
近几年来,学科“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研究”、“利用文化制衡作用控制水土流失的可行性研究”、“《百苗图》研究”、“抑制宗族势力,巩固村民自治成效实施方案研究”、“多民族混居区域权力样态及权力司法保障研究”等五项目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同时还承担3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学科建设坚持“从田野中来,到田野中去”模式,建立了7个田野工作点以为学科研究基地。学科建设从现实的族际关系出发,以民族、文化与生境为基础,建构起族际互动与文化制衡理论。与国内外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合作关系。
030403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吉首大学商学院“中国少数民族”学科,1989年被确立为省级重点学科,是吉首大学的特色学科,2004年成为吉首大学首批硕士点之一。该学科有民族产业经济、区域经济、企业经济、技术经济、民族贸易等5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学科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多项科研成果被地方政府和企业采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该学科研究紧紧围绕湘西及湘鄂渝黔边区的社会经济建设,近5年来成绩突出,承担8项国家社会科基金、国家软科学等科研课题,50多项省级科研课题;发表33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学术专著6部;获省社科成果二、三等奖各1项,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省“五个一”工程奖1项;主编教材5部,参编教材12部。
该学科本着“梯队建设、内强外引、研学结合”的原则,强化学术队伍的管理和建设。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18人,博士及在读博士5人,硕士22人。学科队伍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力量较强。
该学科致力于民族经济人才的培养目标,依托本科教学,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现有硕士30人,培养了本科毕业生1500余名,商学院多次评为学校考研先进单位。
该学科拥有较优越的科研条件。共有仪器设备128台,仪器价值220万元,有办公用计算机5台,激光打印机3台、复印机1台,扫描仪1台,数码摄像机1部,数码照相机1部。拥有图书资料室1个,学科中文藏书量14万册,外文藏书量0.8万册,中文期刊60余种,外文期刊10种。
040304民族传统体育学
吉首大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科是湖南省高校仅有的一个具有民族传统体育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该学科以国家民族体育重点研究基地、湖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以及省级重点建设专业体育教育专业为依托,立足湘西,幅射湘鄂渝黔边,面向西部,形成极具特色的民族体育文化学、民族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民族民间体育理论与方法、武术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民族传统体育养生与保健等5个研究方向。
该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科研成果突出。现有正高职称7人,副高职称6人,中级职称4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及在读硕士10人。该学科2000年以来,获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课题5项,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课题7项,湖南省社科基金、社科联、教育厅课题20余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4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2篇。
该学科教学条件齐备,拥有标准400米塑胶田径运动场、综合体育馆、教学训练馆、篮排球场等室内外运动场馆;另有秋千、陀螺、蹴球、高脚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场地;现有实验室6个(运动解剖、运动生理、体育保健、体育心理、运动技术分析和综合分析室)。专业图书文献资料种类多,共有图书2473种5564册,专业期刊48种,非专业期刊22种,期刊总数6590册。能满足民族传统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教学需要。
 
050101文艺学
文艺学硕士点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5人,博士、硕士高学历教师7人,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该硕士点下设四个专业方向:
一、以张建永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文艺美学方向。该方向关注两个领域,其一是张建永教授的艺术思维哲学研究,其研究包括艺术思维的哲学基础、文化底蕴、基本形态、运作方式,以及艺术思维在文艺创作中的地位和艺术思维与人类精神的关系等问题,其二是简德彬教授以狂禅作为研究对象的禅宗美学研究,其研究将佛学、美学、文学、心理学融通为一体,提炼出审美人格的植物性和动物性等新概念,并将之引入审美人格的研究,提出了“颠狂”这个富有特色的审美范畴,引起了学界的关注。该方向有《艺术思维哲学》、《原始儒学文化思维研究》、《东方之慧》、《颠狂之美》等著作出版。
二、以胡炳章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民族民间文艺学方向。该方向面向整个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的历史与现状,从历史和文本的角度,探讨民族民间文艺的创作与传承规律以及生存状态,重点探求了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学艺术的历史发展源流,努力建构了富有特色,更贴近实际的民族民间文艺理论,挖掘了湘鄂渝黔边区各民族民间文艺现象中所隐含的民族文化精神实质。该方向有《土家族文化精神》、《湘西苗族鬼神崇拜探幽》、《锉刀下的风景—湘西苗族剪纸艺术的文化探寻》等著作出版。
三、以向成国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文艺思潮方向。该方向以湘西作家沈从文为基点,以中国现代乡土文艺思潮为主脉,上及中古,下延当代,旁涉西方文艺思潮,从思想史、文化史、文明史等维度审视中西文艺思潮的演进与嬗变。向成国教授潜心于沈从文研究,其成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写以及沈从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重估提供了学理证明。杨瑞仁教授则主要从比较文学的角度通过平行研究和影响研究来确证沈从文创作对全人类的精神贡献及其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该方向有《回归自然与追寻历史——沈从文与湘西》、《沈从文福克纳哈代比较论》、《徘徊在边缘的女性叙事》等著作出版。
四、以佘作辰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文艺与传媒方向。该方向主要从传媒的角度来考察文艺,主要关注传媒与文艺本体、传媒与艺术思维、传媒与文艺批评、传媒与审美取向、传媒与文艺风格、传媒与文艺精神、传媒与文艺控制、传媒演变与文艺变革、传媒与性别诗学、传媒与文艺形象、传媒与身份认同、传媒与作家的个案研究等问题,旨在从传媒的视角为文艺的推陈出新、变化发展提供学理证明。目前该方向教师有《写作动力研究》、《报刊情缘——沈从文投稿活动探迹》等著作出版。
071012生态学
生态学是一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它主要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等多层次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近几十年来,生态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及技术已渗透到科学研究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生态学科思想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近20多年来,我校的生态学科研人员立足于武陵山地区,将生态学科学原理和应用技术与地方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紧密结合,形成了自身特色,尤其在猕猴桃等特色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方面,已上升到了产业化的发展阶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学科的研究方向: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农业与资源生态学、环境生态学。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重要生物类群的生理生态学特征及其生态适应机制;生物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特色资源生物的种群特征,生物类型及其分布规律,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及动态规律;脆弱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及其利用的科学原理与应用技术;生物生长发育规律、生产性能及其环境影响动因;运用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筛选资源生物的优良品种,并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生态学原理,探讨有关资源利用的途径与方法。
本学科是我校师资力量最强和办学条件较好的重点学科之一。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2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6人,林产化工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和部省共建生物工程实验室可为生态学研究生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学校简介
吉首大学创办于 1958 年 9 月,是具有民族性、地方性特点的湖南省属综合性大学,分为吉首校区和张家界校区,校本部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市。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具有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港省学生的资格,现有各类在校学生近30000人,其中全日制本专科学生 18000人(含所立二级学院2543人),硕士研究生43人;在职教职工1520 人,其中正副教授400余人;校园占地面积4000余亩,校舍面积50万平方米;设有25个教学院、部,6个硕士点,39个本科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涵盖哲学、文学、理学、工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医学、历史学、农学等11大学科门类。建有11个研究所,省部级研究基地2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建有51个实验室(其中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000万元,建有校园网和校园电视台;馆藏图书110万册。
   办学四十多年来,吉首大学努力探索有自身特色的办学路子,已为各行各业培养了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务实作风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5万余名。近年来,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逐年提升,社会声誉和影响力明显提高。据2004年《中国青年报》载,在我国478所一般性大学综合竞争力评价分类报告中,吉首大学总排序为150名。在培养地方人才、服务地方经济、传播先进文化等方面吉首大学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吉首大学先后被授予“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优秀事业单位法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001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朱镕基、曾庆红、曾培炎、陈至立及教育部领导周济、张保庆、赵沁平、陈小娅、周远清等先后来校视察,各级领导对学校办学成就均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