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湖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7)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21-08-29



2008年9月至2014年10月,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硕博连读),获工学博士学位;

学术兼职:

国际SCI源刊Engineering Computations、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审稿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员,美国实验力学学会会员。

主要研究方向:

结构与材料疲劳损伤机理;结构疲劳可靠性分析;结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损伤在线监测技术;多物理耦合场下结构疲劳失效分析。

主要课题:

1.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市联合项目,能量耗散机制下高强钢焊缝疲劳损伤演化及裂纹扩展机制研究,2020/01-2022/12,主持

2.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优秀青年项目,高强钢焊缝疲劳失效能量耗散机理研究,2018/09-2020/12,主持

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冲击-疲劳载荷耦合作用下高强钢焊缝能量耗散机理研究,2017/11-2019/11,主持

4.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多尺度分析的电动轮自卸车车架焊缝疲劳行为能量耗散机理及寿命预测研究,2017/01-2019/12,主持

主要代表性成果:

1. Random vibration fatigue life assess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a train buffer beam considering welding residual stress,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2020,34(3):1071-1080

(SCI, JCR三区,IF=1.221),第一作者

2. Fuzzy fatigue reliability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A-type frame of electric wheel dump truck based o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Mechanics, 2019,25(1):29-36(SCI, JCR四区,IF=0.529),第一作者

3. An energy-based approach for fatigue life estimation of welded joints without residual stress through thermal-graphic measurement, Applied Sciences, 2019,9(3):1-11(SCI, JCR二区,IF=2.217),第一作者

4. A self-configuring membership-function-based approach for fuzzy fatigue reliability optimization of welded A-type frame in mining dump truck considering multi-source uncertainties, Applied Sciences, 2019,9(11):1-21(SCI, JCR二区, IF=2.217),第一作者

5. An energy-based fatigue life prediction of a mining truck welded frame,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6,30(9):3615-3624 (SCI, JCR三区,IF=1.221),唯一通讯作者

6. Frame weight and anti-fatigue co-optimization of a mining dump truck based on Kriging approximation model, 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2016,66:99-109 (SCI, JCR二区, IF=2.203),第一作者

7. 2019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高质高精高效数值模拟算法驱动的运载装备结构优化设计技术及应用,排名第二

8.一种基于总应变能量密度的焊缝疲劳寿命计算方法.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1610485356.8,第一发明人

9.一种利用操作室暖风系统预热工程车辆液压油的装置.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1611231469.1,第一发明人

10.一种具有虚腿识别功能的支腿自动调平方法,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1710415940.0,第一发明人

对硕士生的能力要求:

1、具备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通过英语六级者优先考虑;

2、能够熟练掌握一种编程语言,如C/C++语言、MATLAB语言、Fortran语言,具备商业软件二次开发能力者优先考虑;

3、能够熟练掌握数学和力学课程(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弹塑性力学等)者优先考虑;

4、能够熟练掌握一种三维建模软件(如UG、SolidWorks、Pro/E等)和数值模拟软件(如ANSYS、Hypermesh、ABAQUS、Adams等)者优先考虑。


张勇,男,副教授,博士,湖南大学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实验室主任。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空气动力学委员会委员,株洲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专员、湖南省高校党支部书记双带头标兵。长期从事汽车空气动力学与机械创新设计研究,提出了“硬点骨架约束法汽车车身低阻曲面设计理论”、“基于场协同的汽车发动机舱热管理理论”,建立了“改进的LBM瞬态粒子法汽车气动升力求解体系”。近年来承担主持完成了中央支持地方发展专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市联合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优秀青年项目、株洲市自然科学基金等9项纵向科研课题,参与制定行业标准1项、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专利37项,软件著作权7项,发表SCI/EI收录13篇。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国包装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第13届/14届株洲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各1次,第14届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1次。作为主要发明人发明的“一种汽车低阻低噪协同设计优化方法”获第19届英国伦敦国际发明展铂金奖。2016年获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三等奖,2020年获全国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竞赛二等奖,受聘多家企业技术顾问。

联系方式:15292230907

邮    箱:834130255@qq.com

余江鸿,男,汉族,1978年生,安徽宿松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本科、硕士、博士分别就读于湖南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和长沙理工大学。中国图学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2001年至今,任教于湖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机构学与机械振动学;机械零部件安全服役科学

联系邮箱:yujianghong@hut.edu.cn,电话:0731-22183580

主持或参研课题:

1.主持,2017-2019年,湖南省自然科学(株洲联合)基金项目:高精度印刷滚筒新型传动支承轴承基础特性研究,项目编号:2017JJ4025

2.主持,2012-2014年,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新型弹性复合圆柱滚子轴承优化设计及在工程机械领域的应用,项目编号:2012GK3092

3.参与,2018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精密刀具五轴磨削柔性制造单元的研制与示范应用,项目编号:2018ZX04041001-002

4.参与,2011-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弹性复合圆柱滚子轴承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51175168

5.参与,2014-2016年,湖南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高精度印刷机机械支承传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编号:2014GK4014

6.主持,2019年,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高铁轴箱轴承三维载荷分布边界元法研究,项目编号:19C0577

7.主持,2015-2017年,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弹性复合圆柱滚子轴承的接触特性与刚度分析,项目编号:15C0397

科技奖励:

1.中国包装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项目名称:绿色环保水墨印刷机高精度机械支承关键技术,第三完成人,2016年

2.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项目名称:高精度智能化环保水墨印刷机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研发及产业化,第三完成人,2016年

部分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1] Jianghong Yu, Lei Xiang, Wen Yang, Chao Li, Yaoyao Deng, and Qishui Yao*. Modal and harmonic response analysis of a rolling bearing coupled by rigid and flexible materials [J]. Materials Express.2019, Vol. 9(9), 1025–1032.

[2]Jianghong Yu,Ran Zhang,Wen Yang and Qishui Yao*.Dynamic Contact Characteristics of Elastic Composite Cylindrical Roller Bearing [J].The Ope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15,9,703-708.

[3]YAO Qishui, YANG Wen, Li Chao and YU Jianghong*.A Design Method for A New Type of Cylindrical Roller Bearing Based on Edge Effect [J]. The Ope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6, 10, 1-11.

[4] 屈小章,余江鸿*,姚齐水,阳吉初,吕双艳.基于随机-区间混合不确定性的风机性能可靠性分析[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20,50(03):299-311.

[5]姚齐水,李超,王勇,余江鸿*,杨文.基于预负荷弹性支承的印刷滚筒承载性能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5,26(23):3214-3220.

[6]姚齐水,余江鸿*,张然,杨文.无预负荷弹性复合圆柱滚子轴承静态径向刚度试验研究[J].机械强度.2014,36( 6) : 862-866.

[7] 姚齐水,袁秋炜,陈章,余江鸿*.第三轨受流器滑板螺栓联接残余预紧力特性研究[J].机电工程,2020,37(4):383-388.

[8]余江鸿,杨文,李超,姚齐水*.弹性复合圆柱滚动体的加工工艺[J].中国机械工程,2015,26(12):1616-1621.

[9]余江鸿,杨文,李超,姚齐水*.弹性复合圆柱滚子轴承接触特性分析[J].机械强度. 2015,37( 6) : 1099-1105.

[10]余江鸿,李超,邓瑶瑶,姚齐水*.变刚度印刷滚筒的空挡冲击动态特性研究[J].包装学报,2019,11(03):1-9.

[11] Jianghong Yu, Daping Wang, Chengwu Hu. Selection method of monitoring parameter optimization in prognostics and health management based on grey clustering decision [J].Grey Systems: Theory and Application, 2013(3):16- 25.

[12]李超,姚齐水,向磊,袁秋炜,余江鸿*.变刚度印刷滚筒的新型支承方法设计和支承性能研究[J].机械设计,2018,35(S1):70-74.

[13]李超,姚齐水,向磊,袁秋炜,余江鸿*.新型印刷滚筒结构设计与挠曲变形分析[J].包装工程,2018,39(21):144-149.

[14] Jianghong Yu, Lei Xiang, Chao Li, Qishui Yao*.The Effect of New Rolling Bearing Structural Parameters on working performance of Printing Cylinders[C].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ckaging Technology and Science(ICPTS2017), Zhuzhou, China:60-69.

相关话题/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