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点介绍
一、现有水平
湖南农业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学科是2003年在一级学科作物学下设立的二级学科。本学科点现有硕士生导师13人,其中研究员6人,教授4人,副教授3人,学科力量强,有一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教学和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 目前主持国家863项目3项,国家十五攻关课题1项,国家农业部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教育部项目1项,湖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4项及其他省级项目多项,研究经费近400万元。近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湖南省科技进步奖6项,湖南省“九五”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14个水稻、棉花、玉米品种(组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认)定。近年出版专著5部,3篇论文获湖南省优秀论文奖,每年发表论文20余篇。
本学位点现已招收硕士生 8 人。
本硕士点领衔人陈光辉博士是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现为湖南省稻米协会副会长,中国遗传学会、作物学会和农学会会员。曾主持或参与研究国家863计划重大关键技术项目、国家863计划中试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任项目、湖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7项。参与育成3个水稻品种(组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认)定。近年有5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著作3本。
二、本学科研究主要方向及优势
方向一、作物品种改良与生物技术工程
主要研究内容: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与理论,作物高产、品质、抗病虫、抗逆等主要性状的遗传、表达及这些性状改良的原理与技术,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原理与方法,研究主要农作物的品种改良与种子、种苗工程技术
主要优势: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有可能取得制种“零风险”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突破;超级杂交稻苗头组合的突破;三系杂交玉米强优势组合的突破;超级杂交棉组合、转基因棉花品种选育的突破;抗黄萎病生物菌种包衣新的突破;其他作物品质、抗性育种上的突破,这些研究均居国内外领先地位。
方向二、种子产业化工程
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农作物引种原理与方法,农作物种子生产原理与技术,种子处理、加工及包装技术与方法,种子检验和检疫方法,种子营销策略与技巧,种子产业化经营现状、问题及对策等。
主要优势: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有望取得种子贮藏、处理、加工及包装技术方法的突破,结合种子产业化经营的实际,及时解决种子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存在问题,探索种子营销策略与技巧,优化种子产业经营模式,促进种子产业化进程。
方向三、作物种子生理生化
主要研究内容:主要从事水稻、油菜、棉花、麻类作物种子种苗生产、保存、贮藏、加工过程中的生理生化特性及调控原理;作物种子生理、生化检测与鉴别等。
主要优势:在现有基础上有望实现南方亚麻就近地留种,解决南方亚麻生产长期依赖从东北地区调种、生产成本高、品种布局没有选择权的突破;开发出对心血管病等良好预防作用的亚麻特色食用油的突破;及各主要农作物物化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突破。
方向四、种子生产技术与质量管理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主要农作物各种杂种优势利用途径的杂交制种、亲本繁殖及原种生产技术;及各种农作物的种子纯度检验、监测技术等。
主要优势: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有望实现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的超高产,通过组合的选用,最佳制种地、制种季节的选择,相应的高产保纯制种技术的确定,使水稻杂交制种达到亩产400kg;实现两系杂交棉的制种高产稳产,使其杂交制种成本节约30%;创立新的原种生产体系,生产放心原原种子。
三、标志性成果:
1、两系法杂交水稻培两优288的选育,1998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优质高产三系杂交水稻新香优80的选育,2000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培矮64S”选育及其应用研究,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4、实施现代农业新技术推广示范工程,推动农村职业教育综合改革,2001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5、农学专业“六边”教学实践,2001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6、《两系法杂交水稻的理论与技术》2001年获上海市优秀图书评比特等奖
7、墨西哥棉花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利用研究,2003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本学位点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新型人才,适合在高校教学、科研及党政系统、企事业单位的相关部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