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本部有含浦、东塘校区2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271亩,校舍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00万册,孤珍本古籍2万余册,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亿元。拥有多媒体教室160间,有医学基础、临床技能、药学基础、药学技能和综合信息5大教学实验中心。建成了先进的校园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教室监控、教学广播、会议视频、屏蔽系统。
学校下设12个学院、1个独立学院、3个部、10个研究所、7个中心、1个图书馆、11 所附属医院、2个校办合资企业。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6179人(含湘杏学院4719人),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1631人。有成人教育学生6068人。
学校锻造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700人,其中具有正、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08人。有博士生导师53人、硕士生导师274人。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3人,国家级、省级名医、名师54人。
学校不断地创新教育理念,优化专业结构,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改革,强化中医本科人才诊疗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学校设有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药学、药物制剂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学、应用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制药工程、生物工程、英语、中药资源与开发、康复治疗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21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等学科门类,其中中医学、中药学、针灸学专业为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护理学、药学、药物制剂、中西医临床医学为省特色专业。中医学专业开设了7年制本硕连读专业,设置有中医学临床、中西医临床和针灸推拿学3个专业方向。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建设省研究生教育与培养创新基地3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近些年来,承担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课题137项,获国家、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承担国家规划教材参编85本,其中主编29本,副主编30本。学校本科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普及率不断增高,获得各类省级、国家级学科和科技竞赛奖近百项。近3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平均为94.3%,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学校已为社会输送专业人才5万余人。
学校形成了鲜明的中医药学科特色与优势。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1个,湖南省重点学科8个。拥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博士后2个科研流动站;有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中医诊断学学科在本学科研究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学校的优势科研项目有病证诊疗标准化研究,中药超微技术研究,针灸、经络原理研究,妇科血症研究,中药材育种、栽培、管理、标准化研究,心脑血管病、肝病、眼底病、免疫性疾病等疑难病证的防治研究等,并打造了相应的科技创新团队。
学校注重科技平台的建设。建设有实验动物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中医药科研实验室1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4个。近些年来,学校共承担“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672项,获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82项。开发中药新药51个,科技成果转让41项,科技开发和新药转让费7518万元,其中蔡光先教授主持研发的“超微速溶中药”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成果转让费达3600万元。获国家专利18项。学校研发的乙肝宁、古汉养生精、超微中药系列饮片、妇科千金片等产品已成为湖南省知名中药企业的拳头产品。通过项目实施带动湖南省42个GAP基地建设,中药种植面积达70万亩,年度新增产值7亿元。学校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办有《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湖南中医杂志》、《东方药膳杂志》三种公开发行学术期刊,为核心期刊和统计源期刊。
学校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拥有病床7850张。第一附属医院被列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第二附属医院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中医院,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为十所全国重点建设中西医结合医院之一。附属医院医疗设施先进,临床科室设置齐全,拥有一批知名的中医临床专家。拥有肝病、眼底病、皮肤疮疡病、肛肠病、儿科、骨伤科、不孕不育科、心血管内科、脑病、肿瘤等11个国家重点中医专科(专病)中心。有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3个。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外部发展空间。我校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首批招收港澳台及外国留学生的单位,为国家局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现有在籍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450人。湖南国际针灸培训中心设于我校,已为28个国家和地区培训了700多名学员。1990年以来,学校先后多次选派专家、教授赴英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留学访问,并派出数批医疗队赴俄罗斯等多个国家防病治病。与美、英、日等国家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与加拿大中央学院、香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建立了医疗、教学、科研合作关系。
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全面复兴的伟大时代,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迎来了巨大的契机。我校将朝着建设居国内同类院校先进行列、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的目标迈进,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不懈奋斗!
(数据截止到2009年10 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