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郑州大学 研究生教育 简介
郑州大学于 2000 年 7 月由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三校合并而成,是 “ 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04 年 2 月成为河南省和教育部共建高校。
郑州大学研究生教育始于 1978 年, 1981 年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近年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管理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 2009 年,招收硕士生 3419 人,招收博士生 178 人,招收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学员 613 人,使各类在校研究生达到 12000 多人,其中博士 900 多人,硕士 11000 多人。
目前,郑州大学学位点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 11 个门类 51 个一级学科;有 8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81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34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224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 1 个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公共卫生硕士、口腔医学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工程硕士( 13 个工程领域)、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体育硕士、社会工作硕士 10 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高校教师在职申请硕士学位授权和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权;有 12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6 个国家级重点及重点培育学科, 6 个“ 211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省级一级重点学科 21 个,二级重点学科 18 个。现有两院院士 24 人(专职院士 3 人,双聘院士 21 人),博士导师 200 多人,硕士导师 1600 多人。在对外交流方面,已与美、日、挪威、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郑州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势头良好,已成为中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今天的郑州大学正把研究生教育作为强校之路,朝着国内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
2 、郑州大学 2010 年招生简章上公布的招生计划是否为实际招生人数?
2010 年我校 215 个专业(含 10 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意向计划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2800 名(含推荐免试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700 名(含推荐免试生)。 我校招生简章所列意向招生计划是根据招生专业培养条件拟定,实际招生计划将在国家分数线下达后,学校根据国家实际下达计划数,综合分析各专业上线生源数量和招生专业培养条件最终确定。
3 、 2010年是否进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2010 年,我校继续 实施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以科研为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和以创新为目标的研究生培养动态奖助体系,实施新的奖学金制度,实行以三年为基础的弹性学制。 实行培养机制改革后,招生不再划分公费和自筹经费,而是分为全脱产和在职攻读两类,在职攻读不享受“三助”奖学金。
4 、 奖学金分为几种类型?
奖学金分为学业奖学金和“三助”(助研、助教、助管)奖学金。第一学年的学业奖学金和助研奖学金在录取时确定,以后每学年评定一次。 全日制研究生可通过获得学业奖学金及“三助”岗位而免交或少交学费,同时还能获得不同等级的生活津贴。
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分为三类: A 类免交全额学费,占 70% ; B 类免交半额学费,占 15% ; C 类自筹学费,占 15% 。
全脱产硕士研究生助研奖学金分为三等,获奖面达 85% 。一等奖学金 5000 元 / 年,占 10% ;二等奖学金 3000 元 / 年,占 60% ;三等奖学金 1000 元 / 年,占 15% 。
研究生在学期间还可申请 5000 元 / 年、 4000 元 / 年的助教奖学金和助管奖学金以及其他勤工助学岗位等。
5 、研究生在学期间除奖学金外,还能申请科研方面的经费资助
学校设立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每年不低于 100 万元,用于“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专项资金。其中与在校研究生科研相关的立项有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计划、优秀学位论文表彰计划、博士生国内外访学计划、研究生学术奖励计划” 。
此外,学校还设立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 面向所有全脱产科学学位研究生,采用研究生申请制。 具备科研潜质和创新思维的全脱产科学学位研究生,根据科学研究需要可向学校申请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
另外,我校还结合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和学校“ 211 三期建设创新人才培养项目”,资助研究生到国外一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或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
6 、郑州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都涵盖哪些项目?
学校为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大力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主要包括优秀博士论文培育基金、博士生访学计划、研究生学术论坛、优秀学位论文表彰计划、研究生学术奖励计划、名师名家讲坛和研究生创先评优等七项重大举措,即我们通称的“非常 6+1 ” 。
7 、 学校招收研究生的优惠政策
接收推免生的优惠政策
①我校接受的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和“ 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毕业的推免生,可享受学校提供的硕士研究生的学业奖学金和助研奖学金。
②研究生院高校和“ 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经综合考评,复试优秀 ( 复试录取综合排名前 5%) ,且本科阶段学习成绩专业排名前 5% 的推免生除可享受学校硕士生的学业奖学金和助研奖学金外,还可获得优秀考生奖学金 2000 — 3000 元。
参加全国统考考生享受的优惠政策
①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和“ 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复试成绩优良的考生,可享受我校相应奖学金。
②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和“ 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的往届本科毕业生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初试成绩总分高于我校复试分数基本要求(根据专业情况),复试成绩优良,可享受我校相应奖学金。
③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和“ 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初试成绩总分高于我校复试分数基本要求 10 — 20 分(根据专业情况)以上,第二志愿调剂到我校并被录取的考生,复试成绩优良,可享受我校相应奖学金。
④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和“ 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在本科阶段学习成绩专业排名前 10% ,且复试综合排序在本专业前 5% 的考生,可获得优秀考生奖学金 2000 — 3000 元。
具有硕士学位授权高校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在本科阶段学习成绩专业排名前 3% ,且复试综合排序本专业前 5% 的考生,可获得优秀考生奖学金 2000 — 3000 元。
⑤参加西部支教团符合考研报考条件,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按照国家政策可享受初试成绩总分加 10 分的政策。
以上优惠政策,不适用于上述高校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独立学院学生
8 、“提前攻博”和“硕博连读”如何界定?
“提前攻博”是通过博士生入学考试,选拔已完成硕士课程学习,并且成绩优异、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尚未进入论文阶段或正在进行论文工作的在校硕士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
“硕博连读”是在新入学的硕士生中,通过申请审核,遴选出具备硕博连读条件的学生,在其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通过博士生资格考核后,确定为博士研究生。
9 、 2010 年郑州大学招生复试分数线如何划定?
我校复试的基本分数要求是在教育部划定的分数线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的。
10 、 哪些专业考生选报相对集中?
法学类、经济类、管理类、工科计算机科学类、临床医学等学科比较热门。如MBA、行政管理、法律硕士、外科学、金融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内科学等都是考生选报人数较多的专业。
11 、郑州大学如何安排复试?
我校严格按照教育部 2010 年招生政策相关要求,学校、研究生部、各招生院系都要成立相应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复试办法和复试方案,并指导、监控各个环节的招生工作。各招生院系需向考生公布复试办法和具体安排等。
各招生专业组成复试小组,具体实施复试工作。专业复试小组要对复试工作做出全程记录,并填报考生复试呈报表、综合排序表。
学校纪委还对复试过程进行巡视和监督。
12 、郑州大学的录取程序是什么?
各招生专业复试小组根据考生的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进行综合排序,按学校下达的招生计划数由高到低提出拟录取名单,经院系主管院长(主任)签字后报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并在研招办规定的时限内在研究生部网页和本院系网页向考生公布及以其他形式告知考生。
研究生部及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对拟录取名单进一步审定后,主管校长签字上报省招生办公室和教育部审批。
13 、综合排序的依据是什么?
综合排序的依据是考生综合总成绩。综合总成绩 = 初试成绩(占 50-70% ) + 复试成绩(占 30-50% )。各招生院系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在学校限定的范围内确定本院系招生专业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所占的比例,并向考生公布。考生可以根据初试、复试成绩计算出自己的综合总成绩。
如:某院系确定的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各占 50% 比例。考生甲初试成绩 330 分,复试成绩 75 分;考生乙初试成绩 320 分,复试成绩 90 分。考生综合总成绩计算则为:
考生甲综合总成绩 =330*50%+75*50%=202.5
考生乙综合总成绩 =320*50%+90*50%=205
综合排序即按照总成绩排定
14 、初试成绩低于国家复试基本要求,能否多交费用进行录取或调剂到其他学校?
考生初试成绩低于国家复试基本要求的,我校不能录取,亦不存在违规收费问题。
按教育部有关招生文件要求,我校不可向其他相同分数线要求的招生单位转寄或索取未达到教育部复试基本要求的考生材料。对于符合 B 类、 C 类地区分数线要求的考生,我校将根据考生要求,按照规定的程序尽快为其办理调转手续。
郑州大学研究生部
2009 年 9 月 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