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简介
姓名 | 陈晓岚 | 性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64.12 | ||
职称 | 教授 | 民族 | 汉 | 籍 贯 | 郑州 | ||
电子邮箱 | chenxl@zzu.edu.cn | 最终学位 | 博士 | ||||
学术头衔/兼职 | l 河南省高层次人才 l 全国磷化学化工学术讨论会暨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暨生命起源与进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l 全国化工节能(减排)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l 河南省化学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l 河南省天方药物化学工程实验室主任 l 郑州大学河南省化学生物与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 l 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 | ||||||
研究方向 | 有机合成化学/有机磷化学/化学生物学 | ||||||
主要学习、科研和工作经历 | 工作经历 2005-至今 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教授 2007-至今 郑州大学河南省化学生物与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10-至今 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 2006-2007 美国南加州大学药物化学系(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访问学者 1998-2005 郑州大学化学系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学习经历 1983-1987 郑州大学化学系本科学习 1996-1997 英国瑞丁大学(Reading University)化学系留学 2001-2004 郑州大学化学系博士研究生 导师:赵玉芬院士 | ||||||
代表性 教学成果与荣誉 |
l 2019年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l 2019认定为河南省高层次人才 l 2019 年度郑州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化学专业“国际化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l 2017年“河南省优秀科技型创新团队”主持 l 2016年获郑州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老师 l 2015年获河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 l 2012年获郑州大学“我最喜欢的老师”辛勤耕耘奖 l 2012年获郑州大学 “创新启迪发展” 女博导论坛优秀论文奖 l 2010年获郑州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
主持两项国家级教学项目: 1、 有机化学双语教学,2010年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2、 2013 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有机化学)。 | ||||||
代表性 科研成果 | 陈晓岚:郑州大学特聘教授(学科骨干),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河南省高层次人才;河南省优秀创新型科技团队主持人;英国Reading大学留学、美国南加州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河南省化学会理事。 主要从事有机磷化学研究、药物化学、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研究。在科研和教学方面分别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获得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郑州市科技领军人才等人才项目资助;主持两项国家级教学项目: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010质量工程:有机化学)和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013有机化学)。教学累计工作量超过7000,培养硕士研究生60余人、博士研究生7人、博士后7人;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nal. Chem.”, “Chem. Commun.”, “Org. Lett.”,“Adv. Synth. Catal.”, “J. Org. Chem.”, “Bioconjugate Chem.”, “Ultrason Sonochem”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1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90余篇,总被他引次数达千余次,其中JCR一区论文30余篇, 仅2019年度就发表ESI前百分之一高被引论文4篇,ESI前千分之一热点论文3篇。 2014年以来代表性文章(更多更新见课题组网页www.zzuchem.com): Ø Adv. Synth. Catal. 2014, 356, 1979-1985. Ø J. Org. Chem. 2014, 79, 8407-8416. Ø Chem. Commun. 2014, 50, 2018-2020. Ø Eur. J. Org. Chem. 2015, 2015, 314-319. Ø Chem. Commun. 2015, 51, 3846-3849. Ø Chem. Commun. 2015, 51, 12111-12114. Ø Org. Chem. Front. 2017, 4, 1595-1600. Ø Asian J. Org. Chem. 2017, 6, 492-495. Ø Org. Lett. 2017, 19, 5864-5867. Ø Tetrahedron 2018, 74, 1908-1917. Ø Org. Lett. 2018, 20, 6157-6160. Ø Org. Chem. Front. 2018, 5, 2925-2929. Ø Adv. Synth. Catal. 2018, 360, 4807-4813. Ø J. Org. Chem. 2018, 83, 11727-11735. Ø J. Org. Chem. 2018, 83, 14419-14430. Ø Asian J. Org. Chem.,2019, 8, 2042-2045 Ø Adv. Synth. Catal.,2019, 361, 5176-5181 Ø Chem. Commun.,2019, 55,12615-12618 Ø New J. Chem.,2019, 43, 13642-13646 Ø Adv. Synth. Catal.,2019, 361, 4483-4488. Ø New J. Chem.,2019, 43, 12221-12224. Ø Adv. Synth. Catal.,2019, 361, 3712-3717 Ø Org. Lett.,2019, 21(11), 4019-4024. Ø Org. Chem. Front.,2019, 6, 1476-1480 Ø Org. Lett.,2019, 21, 1863-1867. Ø Chem. Commun.,2019, 55(19), 2861-2864 Ø Org. Lett.,2019, 21(2), 486-489. Ø Pure Appl. Chem.,2019, 91(1), 33-41. Ø Chin. Chem. Lett., 2019, 30, 1361-1368. Ø ACS Sustainable Chem. Eng., 2020, 8, 2682-2687. Ø Adv. Synth. Catal., 2020, 362, 10.1002/adsc.**4. Ø Chin. Chem. Lett., 2020, 31, 10.1016/j.cclet.2019.12.031. Ø Adv. Synth. Catal., 2020, 362(3), 688-694. Ø ACS Appl. Bio Mater., 2020, 3(1), 505-511. Ø ChemSusChem, 2020, 13(2), 298-303.
主持的部分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 1、基于Click反应三氮唑桥连双膦酸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 2、肿瘤靶位蛋白与磷酰化黄酮的弱相互作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 3、磷酰化黄酮与蛋白弱相互作用和作用位点研究,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No. **1400) 4、新型抗骨质疏松双膦酸药物设计、合成及工艺优化,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0023) 5、新型三氮唑双膦酸衍生物的合成与活性研究,郑州市科技领军人才(112PLJRC359) 6、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110003):基于Click反应1,2,3-三氮唑桥连新型双膦酸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研究,高等学校 7、河南省优秀创新型科技团队主持:功能磷化合物设计合成及推广应用 (编号:16008) 科技奖励: 1、2006年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2005年获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3、2000年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4、1998年获河南省星火奖二等奖 | ||||||
注:可加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