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本海,1970年4月出生,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信阳师范学院科研处处长、材料物理研究所所长;河南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从事专业:物理电子学、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电话:**
电子邮箱:hnyubenhai@163.com
主要研究方向
激光(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LASER)是在粒子数反转情况下通过受激辐射放大产生的高亮度相干光束。从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问世以来,激光技术与应用发展迅猛,在应用光学领域引起了革命性变革,很快在军事、工业、农业、航空、通讯、医学等多个行业形成了门类齐全、应用广泛的激光科技领域。1976年,人们首次在染料激光器中实现了飞秒(1 fs=10-15 s)量级的激光脉冲输出以来[1],飞秒激光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飞秒激光可以产生极短的时间尺度和极强的光场,为人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全新的实验手段与极端的物理条件,正在对当今世界的科学和技术产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成为世界各科技大国重点支持的科学前沿研究领域。由于飞秒激光在烧蚀固体材料时的独特机制,在激光微加工材料方面有很多的优点,特别是利用飞秒激光对透明电介质材料的加工更是显示出极大的优势和应用潜力,将对光存储、光通信、光集成技术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本人在该领域开展了飞秒激光烧蚀石英玻璃、MgAl2O4、LiNbO3等透明材料的研究,并通过进一步优化加工工艺参数在制备了微光栅和光波导。
个人主要经历
一、学习经历
开始日期 | 结束日期 | 学校 | 专业 | 学位 |
2004年09月 | 2008年06月 | 华中科技大学 | 物理电子学 | 工学博士学位 |
2001年09月 | 2004年06月 | 华中科技大学 | 物理电子学 | 工学硕士学位 |
1989年09月 | 1993年06月 | 河南师范大学 | 电子技术 | 理学学士学位 |
二、科研教学工作经历
在飞秒激光加工领域,在国内首次开展了飞秒激光与MgAl2O4透明陶瓷的相互作用研究。实验研究了飞秒激光烧蚀MgAl2O4透明陶瓷的机理和损伤规律。对于MgAl2O4透明陶瓷在飞秒激光作用后的微区结构改变进行了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傅立叶变换显微红外/拉曼光谱仪的测试,重点研究和分析了飞秒激光烧蚀材料得到的周期性波纹状微纳米结构。对烧蚀后区域的透过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能流密度在烧蚀阈值附近的飞秒激光辐照MgAl2O4透明陶瓷后可以使其红外透过率提高4%左右,对MgAl2O4透明陶瓷的应用特别是军事上的应用有重要的意义(a)飞秒脉冲数对烧蚀面积的影响;(b)单脉冲飞秒激光烧蚀MgAl2O4透明陶瓷后对其红外透过率的影响,曲线对应的光束中心峰值能流密度分别为:A:0 J/cm2;B:52 J/cm2;C:73 J/cm2;D:86 J/cm2;E:100 J/cm2;F:135 J/cm2。 实验研究了飞秒激光与LiNbO3晶体的相互作用,首次报道实验得到的直径小于系统衍射极限的烧蚀点。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烧蚀点的形貌特征,分析了飞秒脉冲烧蚀LiNbO3晶体实现超衍射极限加工的机理,并研究了不同能流密度的飞秒激光对LiNbO3晶体拉曼光谱的影响。采用飞秒激光直写技术在LiNbO3晶体的表面成功制备了不同结构的光栅,实验和理论分析分析了提高飞秒激光加工光栅衍射效率的方法。采用垂直方式在LiNbO3晶体内部加工了直线光波导,实验研究了脉冲能量和烧蚀速率对光波导折射率的影响,获得了(a)60 nJ,32个脉冲的飞秒脉冲烧蚀后的SEM图;(b)圆形光栅的衍射图样;(c)经过波导后出射光斑光强空间分布。
个人主要学术成就
近年来在《J.Optics A:Pure and Applied Optics》、《物理学报》等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30余篇。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电磁搅拌辅助激光熔覆的微观结构和性能及预测算法研究(50271028)”、“高能量输出的高次谐波相干XUV光源研究(10574050)”;参与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发射率标定模型的建立与单波长高精度实时测温仪的研制(60777012)”;主持和参与河南省科技厅项目3项;主持完成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1项;主持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1项;主持完成横向课题“双棒串接高功率固体激光器的设计”,并通过用户单位南华大学的验收。
获奖及荣誉
获得过学校教学比赛二等奖、德育工作先进工作者、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师德标兵、十佳教师、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