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简介
河南理工大学是一所有近百年办学历史的高等学校,其前身是1909年由英国福公司投资兴建的焦作路矿学堂,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和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学校。之后,学校历经福中矿务专门学校(1919年)、福中矿务大学(1921年)、私立焦作工学院(1931年)、西北工学院(1938年)、国立焦作工学院(1949年)、焦作矿业学院(1958年)等重要历史时期,1995年恢复焦作工学院校名,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河南理工大学。经过近一个世纪,特别是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现已成为理、工、文、管、法、经、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是省重点建设的骨干高校,2004年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优秀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现有研究生、普通本科在校生25000余人。
学校坐落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河南省焦作市。北依太行,南滨黄河,与省会郑州毗邻,交通便利。焦作人杰地灵,生机盎然。韩愈、李商隐、朱载堉等历史文化名人,令华夏儿女景仰不已;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青龙峡、峰林峡五大太行风景园区组成的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山水相依,雄险奇绝,名闻遐迩。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秀美的山水城市景观,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人文和社会环境。
在学校的办学历史上,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工矿泰斗孙越崎等前辈先后引领学校;张仲鲁、张清涟、丁观海、张伯声等众多留美专家、学者先后在此主校或任教。在他们的带领和影响下,学校成为当时蜚声海内外的知名学府。近百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学人的薪火相传,学校积淀形成了“育人为本、崇尚学术”的办学理念,“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办学精神和“好学力行”的校风、“勤勉求是”的学风。
学校占地面积3298亩,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建设新校区,已建成一所体现“人文校园”、“园林校园”、“生态校园”特点,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大学校园。设有15个院、系和万方科技学院(独立学院)、高等职业学院、成人教育学院,18个研究所。建有网络中心、电教中心、计算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和电工电子、物理、语言实验中心等33个实验中心(室),1座地球科学馆。图书馆由南北校区两个分馆组成,藏书168万册,全面实现自动化管理,并获省高校图书馆现代化技术应用评估“优秀”评价。学校是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城市节点单位,校园网覆盖全校各个区域,2004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数字化校园示范单位”。学生公寓和食堂分别被评为省高校“示范性学生公寓”和“示范性学生食堂”。建有标准田径场、体育馆和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完善的文体设施和场所。
学校具有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是河南省四所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现有48个本科专业,2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并具有毕业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建有7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1个省级测试中心。设有国家一级安全技术培训中心、煤矿安全工程技术中心。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者47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5人,****1人,省特聘教授8人,全国优秀教师、省管优秀专家、省教学名师、省(部)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获得者等7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36人;还外聘50余名国际、国内知名学者、专家、院士担任兼职教授。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拥有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科研队伍,科研实力不断增强,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在瓦斯地质、井下防灭火、痕迹古生物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近五年来,新上科研项目1100余项,总经费1.4亿元。“九五”以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发明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3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80余项。三年来,发表学术论文5000余篇,其中有41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学校出版的《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同日本室兰工业大学、法国里尔联合科技大学、澳大利亚中吉普斯兰理工学院、莫拉什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俄罗斯乌拉尔国立工业大学、韩国启明大学等10个国家的15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并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学生分批到美、日、英、法、德、俄、波等国讲学、访问、学术交流、研修或攻读博士、硕士学位。还长期聘请外籍专家、教师来校任教和进行合作科研。
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以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好、适应能力强、发展后劲足而博得用人单位的欢迎与好评。学校建校以来,已培养了60000余名高级专门人才,他们遍布祖国大江南北,驰骋国内外,绝大部分已成为单位的骨干。有不少人成为知名的专家、学者、全国优秀企业家或担任省、市和大型企业的领导职务,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毕业生就业率连年居河南省高校前列。
沐浴着新世纪的朝阳,秉承百年老校的优良传统,发扬“好学力行”的优良校风,全体师生员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立足河南,面向中部,辐射全国,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优势学科突出,文理渗透融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