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马恒运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11-01


姓名/Name
马恒运
性别/Gender

E-mail
H.Y.Ma@163.com
教授课程/Teaching courses
计量经济学、统计学、应用统计软件、市场调查与预测
研究方向/Research fields
农业经济、能源经济、应用统计方法、应用经济计量学
工作经历/Work experience
2012.11-2013.03:河南农业大学,教育部********,博士生导师
2007.11-2009.11: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博士生导师
2005.12-2007.07:河南农业大学,校****,博士生导师
2002.06-2005.12:新西兰梅西大学应用与国际经济系,高级研究员
2001.04-2002.06:美国加州大学资源与农经系,博士后研究
2000.09-2001.04: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1992.12-2000.09: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1998.09-1999.09:加拿大阿尔伯达大学农村经济系,访问****
1982.07-1992.12: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助教/讲师
学术社会兼职/Social office and affairs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2013年11月聘任。
Energy Economics 副主编,任职时期三年:2013年1月-2015年12月。
新西兰University of Waikato兼职研究员。l 主要农业经济期刊审稿人:Australian J.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Agricultural Economics;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s;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Applied Economic Perspectives & Policy;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China Economic Review; Economic Modeling.
主要能源环境经济审稿人: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Environmental Modeling & Software; Energy Economics; Environmental
科研项目/Research projects
1. 河南农业大学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科研费:中原经济区农村与农业经济发展研究(项目本编号:**),研究经费300万元,研究期限:2016.10-2021.10;参加人员:马恒运、刘瑞峰、王文超、赵翠萍、刘向华、任晓静、宋宇、何泽军、许欣、宋春晓、魏玮、李文。
2. 河南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专项支持计划:河南省粮食生产持续增长与气候变化适应性研究(项目本编号:**),研究经费100万元,研究期限:2016.01-2020.12;参加人员:马恒运、张冬平、吴一平、刘瑞峰、刘向华、任晓静、陈俊国、宋宇、许欣、魏玮、宋春晓、李文。
3.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新时期农地流转农业补贴与主产区小麦生产行为及农业政策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4BGL093),研究经费20万元,研究期限:2015.01.01-2017.12.30;参加人员:马恒运、晋洪涛、任晓静、刘瑞峰、朱琰洁、许欣、杨鹏。
4. 科技部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面上项目:中原经济区生物质资源开发及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3GXQ4D170),研究期限:2014.01-2014.12;参加人员:马恒运、张全国、杨军、吴一平、唐华仓、刘向华、任晓静、宋宇、刘瑞峰、郭善民、宋安东、张继承、温暖、李文、刘圣勇、朱琰洁、杨鹏。
5. 河南农业大学****支持计划(Chang Jiang Scholar Support Plan of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中原经济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本编号:**),研究经费200万元,研究期限:2013.01-2017.12;参加人员:马恒运、晋洪涛、刘瑞峰、任晓静、宋宇、何泽军、王文超、乔冬梅、朱琰洁、许欣、李文。
6. 河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Key Project Breakthrough of Education Department Henan Province):新时期河南省农地流转与粮食生产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13-ZG-06);课题经费12万;研究期限:2013.06-2016.06;参加人员:马恒运、程传兴、史清华、晋洪涛、夏海龙、贠鸿琬、赵翠萍、任晓静、刘瑞峰、许欣。
7.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Science and Technology Key Research Project of Education Department Henan Province):三化协调背景下中原经济区农业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3A790472);课题经费3万;研究期限:2013.01-2015.12;参加人员:马恒运、吴一平、唐华仓、任晓静、杨军、刘瑞峰、温暖、宋宇、何泽军、宋安东、李文、俞海。
8.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联合资助课题(博导类):转型时期中国的能源需求行为及能源强度的形成机理(项目编号:006);课题经费12万;研究期限:2013.01-2015.12;参加人员:马恒运、朱琰洁、陈书章、任晓静、宋宇、徐峥、杨鹏。
9. 河南省高校首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The First Henan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Innovation Team Support Plan):粮食安全与生物质能源经济研究(项目编号:2012-CXTD-03);课题经费12万;研究期限:2013.01-2015.12;参加人员:马恒运、吴一平、Les Oxley、任晓静、刘瑞峰、何泽军、王文超、宋宇、朱琰洁、许欣。
10.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Soft Science Research Project of Henan Province):河南省生物质资源开发及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起止年月: 2013.01-2015.12,研究经费2万;参加人员:马恒运、宋安东、刘瑞峰、任晓静、何泽军、宋宇、温暖、李文。
11. 北京林业大学横向研究课题:国内外大型城市水资源战略研究,课题经费8.5万;研究期限:2012.11-2013.06;参加人员:马恒运、宋宇、宋春晓、宋宁、李文。
12.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re (Canada): Water resources and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 The case of Northern China Plain(华北平原水资源与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研究)(课题编号:**):研究期限:2012.10-2014.10;课题经费64万;主要参加人员:马恒运、吴一平、唐华仓、刘瑞峰、刘向华、任晓静、宋宇、朱琰洁、李文、杨鹏。
13. 农业部软科学定向委托课题: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问题研究(项目编号:Z201211),执行年限:2012.01-20.12.12,研究经费4万;参加人员:张冬平、吴一平、任晓静、宋宇、温暖、李文、朱琰洁、杨鹏。
14. 河南省教育厅‘中原经济区建设’专项课题:‘三化协调’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1-GH-042);课题经费1.2万;执行年限:2011.12-2012.06。(没发经费本直接报销,经费编号:**)。
15. ****启动费:中原经济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河南农业大学(项目编号:**),研究期限:2011.09-2012.11,研究经费10万。
16. 国际合作课题:中国市场经济一体化研究,University of Canterbury, New Zealand, 项目编号:**,研究期限:2010-2013,研究经费5万。
17.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中国新能源发展与绿色投资-以生物质能为例(项目编号:2010-49),起止年月:2010.12-2011.09,研究经费10万。
18.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能源强度变化的经济计量分解及节能政策研究(项目编号:2010BJJ013),起止年月: 2010.08-2012.09,研究经费1万。(还有4000元)
19.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能源强度变化的经济计量分解及节能政策研究(项目编号:8),起止年月: 2011.08-2012.09,研究经费5万。
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牛奶生产全要素生产力及技术投资政策研究(项目编号:**),执行年限:2008.01-2010.12;研究经费20万;主要参加人:马恒运、吴一平、唐华仓、郭善民、宇航、王灿、赵翠萍。
21.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09-GH-045),执行年限:2009.06-2010.09;研究经费0.6万。
22.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能源、资本和劳动力替代及政策研究-以河南为例(项目编号:2008-GH-052),执行年限:2008.06-2009.08;研究经费0.6万。
23. 中外合作课题:China’s Energy Economy: Technical Change, Factor Demand and Interfactor/Interfuel Substitution. University of Canterbury, New Zealand, 2007-2008, with John Gibson, Bonggeun Kim and Les Oxley.
24. 中外合作课题:Chinese Livestock Productivity and Its Determinants. Center for Applied Economics and Policy Studies, Department of Applied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Massey University, New Zealand, 2003-2006, with Allan N Rae, Jikun Huang and Scott Rozelle。
25. 中外合作课题:Chinese Animal Product Consumption and the Estimation of Price Elasticities. Center for Applied Economics and Policy Studies (CAPS), Department of Applied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Massey University, New Zealand, 2002-2004, with Allan N Rae, Jikun Huang and Scott Rozelle。
论文论著/Publication
1. Shu Zhu, Xin Xu, Xiaojing Ren, Tianhua Sun, Les Oxley, Allan Rae, Hengyun Ma*. Modeling technological bias and factor input behavior in China's wheat production sector. Economic Modelling 53, 2(2016):245-253.
2. Yanjie Zhu, Les Oxley, Hengyun Ma*, Wenchao Wang. The Emergence of Convergent Price Clusters in China: Evidence from the Transitional Energy Market. Economics of Transition 24, 1(2016):69-98.
3. Yanjie Zhu, Xiaojing Ren, Les Oxley & Hengyun Ma*. Why is there controversy regarding China’s staple grain food market integration? Evidence and implication from price convergent club analysis. Applied Economics 47(2015):5634-5647.
4. Xiao, Hongbo, Qiong Chen, Jimin Wang*, Les Oxley, Hengyun Ma. The puzzle of the missing meat: Food away from home and China’s meat statistics.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5, 14(6):1033-1044.
5. Jun Yang, Xiaobing Wang, Hengyun Ma, Junfei Bai, Ye Jiang, Hai Yu. Potential usage, vertical coordination and challenge of biomass resource: evidence from China’s crop residues. Applied Energy 114(2014):717-723.
6. Shuzhang Chen, Les Oxley, Zheng Xu, Yanqing Wang, Hengyun Ma*. The dynamic adjustments of factor inputs in China's major wheat producing areas. Economic Modelling 33(2013):450-457.
7. Hengyun Ma, Jikun Huang, and Les Oxley. Capital formation and agricultural growth in China. Asian Economic Papers, 12(2013):166-190.
8. Hengyun Ma, Les Oxley, Allan Rae, Cunhui Fan, Jikun Huang, Scott Rozelle. The evolution of productivity performance on China’s dairy farms in the new Millennium.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 95(2012):7074-7085.
9. Hongbo Xiao, Jimin Wang, Les Oxley and Hengyun Ma. The evolution of hog production in China and potential sources for future growth. Food Policy 37 (2012):366-377.
10. Hengyun Ma, Wei Liu, and Les Oxley.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China’s dairy farms. China Economic Policy Review 1(2012), paper 4:1-20.
11. Hengyun Ma and Les Oxley. The emergence and evolution of regional convergence clusters in China's energy markets. Energy Economics 34 (2012): 82-94.
12. Hengyun Ma and Les Oxley. Are China’s energy markets cointegrated? China Economic Review 22(2011):398-407.
13. Hengyun Ma, Qinglin Hu, Wen Li, Allan Rae, Shanmin Guo, Huacang Tang, Xiaojing Ren. Hog Production in China: Technological Bias and Factor Demand.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10(2011):468-479.
14. Hengyun Ma, Les Oxley and John Gibson. The integration of major fuel source markets in China: evidence from panel cointegration tests. Energy Economics 32(2010):1139-1146.
15. Hengyun Ma, Les Oxley and John Gibson. China’s energy economy: a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 Economic Systems 34(2010):105-132.
16. Hengyun Ma, Les Oxley, John Gibson and Wen Li. A survey of China’s renewable energy economy.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14(2010): 438-445.
17. Hengyun Ma, Les Oxley and John Gibson. China’s energy situation in the new millennium.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13 (2009):1781-1799.
18. Hengyun Ma, Les Oxley and John Gibson. Gradual reforms and the emergence of energy market in China: evidence from tests for convergence of energy prices. Energy Policy 37(2009):4834-4850.
19. Hengyun Ma, Les Oxley and John Gibson. Substitution possibilities and determinants of energy intensity for China. Energy Policy 37 (2009):1793-1804.
20. Hengyun Ma, Les Oxley and John Gibson. Modeling China’s energy consumption behavior and changes in energy intensity. Environmental Modeling & Software 24(2009): 1293-1301.
21. Songqing Jin, Hengyun Ma, Jikun Huang, Ruifa Hu and Scott Rozelle. Productivity, efficiency and technical change: measuring the performance of China’s transforming agriculture.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33(2010): 191-207.
22. Hengyun Ma, Les Oxley, John Gibson and Bonggeun Kim. China's energy economy: technical change, factor demand and interfactor/interfuel substitution. Energy Economics 30(August 2008):2167-2183.
23. Hengyun Ma, Allan Rae, Jikun Huang and Scott Rozelle. Enhancing productivity on suburban dairy farms in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s 37(July 2007):29-42.
24. Hengyun Ma, Jikun Huang, Frank Fuller and Scott Rozelle. Getting rich and eating out: consumption of food away from home in urban China. Canad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54(March 2006):101-119.
25. Allan Rae, Hengyun Ma, Jikun Huang and Scott Rozelle. Livestock in China: commodity-specific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decomposition using new panel data.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88(August 2006):680-695.
26. Frank H. Fuller, Jikun Huang, Hengyun Ma and Scott Rozelle. Got milk? The rapid rise of China’s dairy sector and its future prospects. Food Policy 31(June 2006):201-215.
27. Hengyun Ma, Jikun Huang and Scott Rozelle. Reassessing China’s Livestock Statistics: An Analysis of Discrepancies and the Creation of New Data Serie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52(January 2004):445-473.
28. Hengyun Ma, Allan Rae, Jikun Huang and Scott Rozelle. Chinese animal product consumption in the 1990s. 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48(December 2004):560-590.
29. Hengyun Ma and Allan Rae. Projections of dairy product consumption and trade opportunities in China. Australian Agribusiness Review 2004, Vol. 12, Paper 9.
1. 宋春晓、马恒运(通讯作者):气候变化和农户适应性对小麦灌溉效率影响—基于中东部五省小麦主产区实证研究。《农业技术经济》,2017年第5期(已接受)。
2. 郭璐明、宋宁、刘瑞峰、马恒运:气候变化及灌溉设施对粮食作物种植决策影响。《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122-128。
3. 李幸子、马恒运(通讯作者):粮食大省要素投入结构调整及经济效果估价—以河南省为例。《农业技术经济》,2016年第1期:82-89。
4. 宋宁、郭路明、宋春晓、刘瑞峰、马恒运:农民气候变化认知及工程类适应措施分析。《湖北农业科学》,2015,54(22):5761-5765。
5. 郭璐明、宋宁、刘瑞峰、马恒运(通讯作者):极端气候变化对华北地区作物种植影响及政策启示—基于华北5省135个村实地调研。《经济师》,2015 年第5期:49-52。
6. 宋春晓、马恒运(通讯作者)、黄季焜、王金霞:气候变化和农户适应性对小麦灌溉效率影响—基于中东部五省小麦主产区实证研究。《农业技术经济》,2014年第2期:4-17。
7. 陈书章、宋春晓、宋宁、王济民、马恒运(通讯作者):中国小麦生产的技术进步及要素需求与替代行为。《中国农村经济》,2013年第9期:18-30。
8. 杨鹏、朱琰洁、许欣、马恒运(通讯作者)、王济民:中国实现“四化同步”的挑战:目标VS制度。《农业经济问题》,2013年第11期:87-96。
9. 陈书章、宋春晓、宋宁、马恒运. 小麦生产TFP的区域比较分析。《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358-362。
10. 宋宁、田明华、马恒运(通讯作者):中国城市水资源战略的国际比较研究。《水资源研究》,2013年第04期:1-10。
11. 陈书章、徐峥、任晓静、王济民、马恒运(通讯作者):我国小麦主产区综合技术效率波动及要素投入优化政策意义。《农业技术经济》,2012年第12期:39-51。
12. 徐峥、陈书章、朱琰洁、杨鹏、马恒运(通讯作者):河南省小麦生产综合技术效率及要素投入动态优化分析。《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第05期:589-595。
13. 张培兰、史宏志、谢会川、 杨超、刘国顺、张文平、徐小洪、曾宪立、马恒运(通讯作者):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重庆山地烤烟适宜种植规模研究。《中国烟草学报》,2012年第3期:87-92。
14. 徐峥、陈书章、朱琰洁、王艳青、马恒运(通讯作者):基于DEA的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效率评价。《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04期:482-486。
15. 马恒运(通讯作者)、王济民、刘威、陈书章:我国原料奶生产TFP增长方式与效率改进。《农业技术经济》,2011年第08期:18-25。
16. 王艳青、陈书章、朱琰洁、马恒运(通讯作者):河南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水电能源科学》,2011年第29卷第07期:188-191。
17. 刘威、陈书章、马恒运(通讯作者):我国原料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析。《商业研究》,2011年第07期:58-63。
18. 刘威、张培兰、马恒运(通讯作者):中国牛奶生产要素产出弹性与规模报酬。《中国畜牧杂志》,2011年第47卷第08期:31-34。
19. 刘威、陈书章、马恒运:中国原料奶供给反应的实证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检验。《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92卷第02期:50-54。
20. 郭善民、吴一平、唐华仓、余航、王灿、赵翠萍、马恒运(通讯作者):我国奶牛饲养的损益点测算和竞争潜力分析。《中国奶牛》,2011年第03期:35-38。
21. 刘威、张培兰、马恒运:我国不同规模奶牛场的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基于新分类数据的随机距离函数。《技术经济》,2011年第01期:50-55。
22. 张培兰、张敏、刘威、马恒运:现代烟草种植的模式研究、效率分析和政策启示—来自重庆市黔江和武隆的实证调查。《中外企业家》,2010年第04期(下)。
23. 张培兰、郭学先、马恒运:基于Malmquist指数方法的东部六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比较分析。《江西农业科学》,2010年第11期。
24. 马恒运、陈俊国、管清生、郭善民、任晓静、刘 琪、赵慧芬、戴 强:河南省能源强度分解及节能减排政策研究 — 一个比较分析法。《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12期:731-735。
25. 马恒运、郭学先、唐华仓、刘旗、Les Oxley:中国的能源经济形势、机遇挑战和政策建议。《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第03期(增刊):257-260。
26. 马恒运:河南省牛奶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及财政支持政策研究。《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第01期:104-108。
27. 马恒运、唐华仓、Allan Rae:中国牛奶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第02期:40-48。
28. 黄季焜、马恒运:入世后中国农业综合开发的对策研究。《经济活页文选(理论版)》,2002年第12期:25-32。
29. 马恒运,黄季焜、胡定寰:我国农村居民在外饮食的实证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第03期。
30. 黄季焜、马恒运:如何提高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发展》,2002年第3期。
31. 黄季焜、张超超、夏耕、马恒运、孙振誉:入世后中国农业综合开发的对策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1年第03期。
32. 黄季焜、徐志刚、马恒运: 我国粮棉主产区的比较优势与农业结构调整。《产业经济研究》,2001年第01期。
33. 黄季焜、马恒运:中国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国际比较和差别。《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06期。
34. 黄季焜、马恒运:价格差异—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的国际比较。《国际贸易》,2000年第10期。
35. 黄季焜、马恒运:差在经营规模上——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国际比较。《国际贸易》,2000年第4期。
36. 黄季焜、马恒运:中国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与主要国际竞争者的比较。《中国农村经济》,2000年第5期:17-21。
37. 马恒运、张兆瑞:餐饮业市场发展与城镇居民在外饮食估计。《经济经纬》,2000年第06期。
38. 黄季焜、马恒运、罗泽尔(美国):中国的扶贫问题研究与政策。《改革》,1998年第04期。
39. 黄季焜、马恒运:从资金流动看改革20年农业的基础地位。《改革》,1998年第05期。
40. 马恒运、阎淑卿、张小伟: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探讨。《经济经纬》,1997年第05期。
41. 马恒运:关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几个问题。《中国农村观察》,1995年第05期。
42. 马恒运、管清生、唐华仓: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社会经济分析中的应用。《统计研究》,1994年第6期。
43. 马恒运:河南省农村收入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农业技术经济》,1995年第02期。
44. 马恒运:如何进一步分析逐步回归分析中剔除的自变量。《统计研究》,1995年第06期。
45. 马恒运:经济研究中的通径分析方法。《统计研究》,1995年第02期。
46. 马恒运、张冬平、郭善民:三维随机抽样设计及方差分析和多因素参数估计。《农业技术经济》,1994年第06期。
47. 马恒运: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和分配差距的显著性检验。《统计研究》,1995年第03期。
48. 马恒运、刘明正:河南农村人均收入的特点分析及建议。《农业技术经济》,1995年第04期。
49. 马恒运、管清生和赵桂芝:多元回归模型的建立及剔除变量的应用研究。《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第01期。
50. 马恒运:农村人均收入的提高及贫困比例下降的统计分析。《经济经纬》,1996年第04期。
51. 马恒运、李文:三维随机抽样设计及方差分析和主因素临界值估计方法。《统计研究》,1995年增刊。
52. 谷复钧、吴一平、马恒运: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预测方法的探讨。《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87年第03期:292-299。
l Hengyun Ma, Les Oxley: China’s Energy Economy: Situation, Reforms, Behavior, and Energy Intensity, Springer, Heidelberg, ISBN978-3-642-25886-2, 2012 (25万字).
l 马恒运、吴一平、唐华仓、郭善民、贠鸿琬、任晓静、刘威、李文、阮元、陈书章、宋宇、王艳青、范存会:中国牛奶生产全要素生产力及技术投资政策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3.5万字,ISBN 978-7-109-15850-4, 2011。
l 马恒运(主编):《现代经济统计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ISBN7-215-02416-4/C.54
l 马恒运(主编):《保险总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ISBN7-215-03484-4/C.676
l 马恒运(副主编):《新工业统计学》,新华出版社,1995年,ISBN7-5011-2923-1/F.404
l 马恒运(主编):《现代经济统计学》学习指导,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ISBN7-215-02416-4/C.54
l 马恒运(参编):《财政与金融》,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ISBN7-215-03484-4/C.676
l 马恒运(参编):《农业统计学》,农业出版社,1996年(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ISBN7-109-04363-0/F.501
l 马恒运(参编):《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3年,ISBN7-81026-501-6/C.24
l 马恒运(主编):《实用统计学》,中原农民出版社,1989年,ISBN7-80538-143-7/F.12
成果奖励/Research achievements
1. 马恒运:全国模范教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2015年3月。
2. 马恒运: 郑州市优秀教师(郑州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郑州市教育局),2013年8月。
3. 马恒运、吴一平、唐华仓、郭善民、贠鸿琬、任晓静、李文: 中国牛奶生产全要素生产力及技术投资政策研究,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2年。
4. 马恒运:河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年度十大人物,2012年。
5. 马恒运:教育部********奖励计划,2012年。
6. 马恒运:《农业发展制因与对策》,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三,1993年11月。
7. 马恒运、李文:《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的定量分析》,国家统计局第三届全国统计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6年。
学术交流经历/Academic communication experiences
主要国内外学术合作交流关系
2012年10月:美国肯塔基大学农业经济系(A/Prof. Wuyang Hu);
2012年06月:美国密西根大学农业经济系(A/Prof. Songqing Jin);
2005年12月:新西兰坎特波雷大学经济系(Prof. Les Oxley);
2002年12月:新西兰怀卡托大学管理系(Prof. John Gibson);
2002年06月:新西兰梅西大学国际与应用经济系(Prof. Allan Rae);
2001年04月:美国加州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经济系(Prof. Scott Rozelle);
2000年11月: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黄季焜研究员);
1997年09月:中国农科院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所(王济民副所长)。
2004年以来参加的主要国际学术会议
• The 28th USAEE/IAEE North American Conference. Sheraton Hotel, New Orleans, Louisiana, USA, December 3-5, 2008. Paper presented: Regional Energy Demand: An Analysis of Substitution Possibilities for China. With Prof. Les Oxley (University of Canterbury, New Zealand) and Prof. John Gibson (University of Waikato, New Zealand).
• The 1st IAEE Asian Conference: Asian energy secur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n era of high oil prices. CPC, Taipei, Taiwan, ROC, November 5-6, 2007. Paper presented: Energy Market Integration in Mainland China. With Prof. Les Oxley (University of Canterbury, New Zealand) and Prof. John Gibson (University of Waikato, New Zealand).
• The IA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Global Energy Economics Debates. Wellington, New Zealand. 18-21 February 2007. Paper Presented: China’s energy economy: technological change, factor demand and inter-factor/inter-fuel substitution. With Prof. Les Oxley (University of Canterbury, NZ) and Prof. John Gibson (University of Waikato, NZ).
• The 9th CONVENTION OF THE EAST ASIAN ECONOMIC ASSOCIATION: East Asian Economies and China’s Dynamism. 13-14 November 2004, Hong Kong. Paper Presented: China’s Livestock Production: Decomposing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Using New Datasets. With Prof. Allan Rae (Massey University, NZ) and Prof. Jikun Huang (CCAP,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The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Economics Studies Conferenc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Brisbane, Australia 19-20 July 2004. Paper presented: Hog Production in China: Technological Bias and Factor Demand). With Prof. Allan Rae (Massey University, NZ).
荣誉称号/honorary title
全国模范教师 郑州市优秀教师 河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年度十大人物 教育部****

相关话题/河南农业大学 经济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