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黑龙江科技大学202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大纲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3-04-15

0251金融(经济学院)

初试——431金融学综合

 

《金融学综合》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金融硕士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431金融学综合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金融学综合》是金融硕士(MF)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金融学综合》考试力求反映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金融专业人才。考试主要测试考生对于货币金融学和公司金融相关概念、基础理论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1、货币金融学:测试考生对货币与金融体系、利率及其决定、商业银行与金融监管、货币供给与货币政策、外汇与国际金融体系五方面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知识运用能力。要求考生准确记忆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理论,并能妥善运用到综合题目的分析中。

2、公司金融:测试考生对现值与净现值决策法则、风险与资本成本的度量、资本预算与项目分析、资本结构与融资估值四方面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知识运用能力。要求考生准确记忆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理论,有一定的计算分析能力。

二、 试卷结构(满分150分)

内容比例:

1、货币金融学(90分)

货币与金融体系                 约10分

利率及其决定         约25分

商业银行与金融监管             约20分

货币供给与货币政策             约25分

外汇与国际金融体系             约10分

2、公司金融(60分)

现值与净现值决策法则           约10分

风险与资本成本的度量           约10分

资本预算与项目分析  约20分

资本结构与融资估值  约2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80分

1.简答题 约40分

2.计算题 约40分

主观题    约70分

1. 论述题   约7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第一部分  货币金融学

(一)货币与金融体系

考试内容

    货币的含义、功能与计量;金融体系的结构与功能;金融市场工具;金融中介机构。

考试要求

     1. 理解货币的基本职能。

     2. 理解支付体系的演进路径,金融创新与货币层次划分。

    3. 掌握金融体系的结构与功能。

    4. 了解金融市场的主要工具。

    5. 了解金融中介机构的类型。

 

(二)利率及其决定

 考试内容

    利率的计量;资产需求理论;均衡利率的变动。

 考试要求

     1. 掌握到期收益率的计算。

     2. 理解资产需求的决定因素和资产需求理论

     3. 掌握利率决定的债券供求分析及均衡利率变动

4. 掌握利率决定的货币供求分析及均衡利率变动

     5. 掌握利率的风险结构与期限结构。

 

(三)商业银行与金融监管

考试内容

    银行业务与原则;银行风险管理;信息不对称与金融危机;金融监管。

考试要求

      1. 掌握银行基本业务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  

      2. 掌握银行管理的基本原则。

     3. 掌握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和利率风险管理。

      4. 理解信息不对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5. 理解金融危机的发展过程与金融监管措施。

 

(四)货币供给与货币政策

考试内容

     货币供给过程;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考试要求

1. 理解货币供给过程的参与者及央行资产负债表。

2. 理解央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与多倍存款创造模型。

3. 掌握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及货币乘数。

4. 理解货币政策目标、工具和传导机制。

5. 综合运用以上内容进行合理地分析和论述。

 

(五)外汇与国际金融体系

 考试内容

    长期和短期汇率;外汇市场干预;国际金融体系。

 考试要求

     1. 理解外汇市场、长期汇率与短期汇率的决定。

      2. 掌握汇率变动的分析。

      3. 了解国际金融体系的汇率制度

 

第二部分  公司金融  

(一)现值与净现值决策法则

考试内容

    现值;净现值和其他投资法则;债券和股票估值。

考试要求

     1. 理解现值的概念和计算。

     2. 理解净现值和其他投资法则的区别和适用范围。

     3. 掌握债券和股票估值。

 

(二)风险与资本成本的度量

考试内容

    风险和收益的度量;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资本成本。

考试要求

   1. 理解风险的概念和度量标准。

  2. 理解资产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3. 掌握资本成本的计算。

 

(三)资本预算与项目分析

考试内容

资本预算;项目分析。

考试要求

    1. 掌握NPV法则进行投资决策的计算。

    2. 掌握敏感性分析和盈亏平衡分析。

      3. 掌握实物期权和决策树分析。

 

(四)资本结构与融资估值

 考试内容

   财务杠杆效应;资本结构相关理论;融资估值。

 考试要求

   1. 掌握财务杠杆效应与MM定理。

   2. 理解资本结构权衡理论和啄序理论。

      3. 掌握利息税盾的WACC和APV估值。

 

参考书目:

1.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1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6

2. 布雷利《公司金融》(原书第12版)(基础篇),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7

复试——76金融学

《金融学》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金融硕士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金融学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金融与经济发展、货币及货币供需、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主要内容: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与利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考察学生对相关拓展内容如金融创新、金融风险、金融危机与金融安全、金融监管等的了解情况。要求考生准确记忆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理论,并能妥善运用到综合题目的处理中。

二、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货币与货币制度                 约10分

信用与利率机制                 约10分

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             约15分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约10分

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   约15分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约10分

货币政策                       约15分

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           约5分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约5分

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             约5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40分

     1.名词解释                 约10分

     2.判断题 约10分

        3. 选择题                   约20分

   主观题   约60分

   1. 分析题   约6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货币与货币制度

考试内容

货币的基本概念、货币的起源以及各种不同的货币形态,阐述货币的职能、货币的界说及货币制度。掌握货币法定偿付能力的相关概念。

考试要求

1. 货币和外汇的概念。

2. 货币的不同形态以及劣币驱良币定律的概念。

3. 货币的职能。

4. 货币购买力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

5. 货币本位制度概念以及金本位的发展。

6. 货币制度的无限法偿与有限法偿的概念。

 

(二)信用与利率机制

考试内容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信用的特征;信用的形式;信用工具;利息与利率;利率体系;利率的计量;利率的决定;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利率的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

考试要求

1. 了解信用的定义、产生及信用与货币的联系。

2. 理解盈余与赤字、债权与债务,信用关系中个人、企业、政府和国际收支,掌握现代信用的集中形式。

3. 了解高利贷以及我国民间借贷的特点。

4. 了解并掌握利率的基本概念,利率的种类及各自的含义。

5. 了解利率的决定理论,利率的作用及其度量方法,掌握理论的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性综合运用以上内容进行合理地分析和论述以及计算。

 

(三)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

考试内容

金融中介的分类;西方国家的金融中介体系;中国金融中介体系;国际金融机构体系;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中央银行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中央银行的职能;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金融市场的概念、功能及运作流程,金融市场的类型及各自的主要特征。

考试要求

1. 了解金融中介的分类;西方国家的金融中介体系;中国金融中介体系;国际金融机构体系。

2. 理解并掌握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

3. 掌握中央银行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中央银行的职能;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

4. 金融市场的功能及运作流程、金融市场的类型及各自的主要特征;初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联系和区别;证券发行的两种方式及区别;有效市场假说的主要内容及相关检验,远期合约和期货合约的联系及区别。风险资本的投资过程及退出途径。

5. 综合运用以上内容进行合理地分析和论述。

 

(四)现代货币创造机制

考试内容

信用货币的概念及内涵;现代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功能及机制;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的区别;派生乘数与货币乘数的计算公式。

考试要求

1. 了解信用货币的概念及内涵。

2. 理解并掌握现代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功能及机制。

3. 掌握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的区别。

4. 了解存款货币创造的必要前提条件,准确理解基本货币。

5. 派生乘数与货币乘数的计算、区别及内在联系。

6. 了解中央银行和存款货币银行在货币创造过程中的作用。

7. 综合运用以上内容进行合理地分析和论述。

 

(五)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

考试内容

各种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依据;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数量的工具及其作用机制、货币供求与利率的关系以及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及其扩张界限。

考试要求

1. 了解各种货币需求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2. 理解货币供给层次划分的基本依据,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数量的工具及其作用机制。

3. 掌握居民、企业行为以及商业银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4. 掌握货币供求与利率的关系以及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及其扩张界限。

5. 综合运用以上内容进行合理地分析和论述。

 

(六)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考试内容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通货膨胀的成因;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通货紧缩。

考试要求

1. 了解通货膨胀的概念及其度量标准。

2. 掌握通货膨胀的相关社会经济效应。

3. 掌握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代利率以及滞涨。

4. 掌握通货膨胀的成因,不同成因下跌通货膨胀治理方法。

5. 通货紧缩的定义及其带来的社会经济效应。

6. 综合运用以上内容进行合理地分析和论述。

 

(七)货币政策

考试内容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目标,货币政策实施效应。

考试要求

1. 了解货币政策的概念以及我国对货币政策认识的演变。

2. 掌握货币政策的目标以及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

3. 掌握货币政策工具的种类及其效应;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中介目标;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4. 汇率政策以及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和协调。

5. 综合运用以上内容进行合理地分析和论述。

 

(八)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

考试内容

金融脆弱性;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转化机制;金融危机的相关理论。

考试要求

1. 了解并掌握金融脆弱性的概念与成因。

2. 掌握金融危机来临与经验教训,了解中国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

3. 综合运用以上内容进行合理地分析和论述。

 

(九)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考试内容

金融发展的含义;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中国的金融发展情况、金融压抑现象以及政策原因、金融自由化改革、普惠金融的内容。

考试要求

1. 理解金融发展的含义:金融相关率、货币化率、金融化等等含义因。

2. 掌握金融压抑的政策原因,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的教训,中国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方向。

3. 普惠金融的含义。

4. 综合运用以上内容进行合理地分析和论述。

 

(十)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

考试内容

金融监管的原则、成本;金融监管的失灵以及表现形式;金融监管体制的类型;《巴塞尔协议Ⅱ》的三大支柱、《巴塞尔协议Ⅲ》的关注点;金融创新的内涵;金融创新的背景与导因;金融创新的内容。

考试要求

1. 理解并掌握金融监管的原则、成本,金融监管失灵及其表现形式,金融监管体制的类型。

2. 掌握《巴塞尔协议Ⅱ》的三大支柱、《巴塞尔协议Ⅲ》的关注点以及中国版的《巴塞尔协议Ⅲ》。

3. 理解金融创新的含义,了解金融创新的国际背景与直接原因。

4. 掌握金融创新的内容,及其与金融管制、金融风险与金融深化之间的辩证关系。

5. 综合运用以上内容进行合理地分析和论述。

 

参考书目:

黄达、张杰. 《金融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

加试——77经济学基础

《经济学基础》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金融硕士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经济学基础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包括效用理论、生产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乘数理论、IS-LM模型、宏观经济政策、AD-AS模型、通货膨胀与失业关系、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等相关理论和方法的理解掌握程度;运用经济模型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对于最新的经济动态有一定的了解。

二、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效用理论                     约10分

       生产论                       约10分

        成本论                       约10分

       市场理论                     约20分

      乘数理论                     约10分

       宏观经济政策                 约20分

       失业与通货膨胀               约10分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约1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40分

1. 简答题 约20分

2. 名词解释题 约20分  

主观题   约60分

3. 论述题   约6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效用论

考试内容    

消费者均衡。

考试要求

1.掌握效用概念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2.掌握基数效用论及序数效用论

 

(二)生产论

考试内容

生产函数。

考试要求

1.掌握短期和长期生产函数

2.掌握最优生产要素组合条件

3.掌握规模报酬

 

(三)成本论

考试内容

成本函数。

考试要求

1. 掌握成本和机会成本的概念

2. 掌握短期和长期成本函数

 

(四)市场理论

考试内容

厂商短期和长期均衡。

考试要求

1.掌握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和长期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

2. 掌握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

3. 理解垄断厂商短期和长期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

4. 掌握价格歧视

5. 掌握古诺模型和斯威奇模型

 

(五)乘数理论

考试内容

乘数应用。

考试要求

1. 掌握消费函数理论

2. 掌握各部门经济收入的决定以及各种乘数的计算

3. 理解乘数理论的应用条件和在现实中的应用

 

(六)宏观经济政策

考试内容

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分析。

考试要求

1. 掌握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的一般均衡以及IS曲线和LM曲线

2. 理解IS-LM模型以及它们的变动对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的影响

3. 能够运用财政政策进行分析

4. 能够运用货币政策进行分析

5. 两种政策混用效果分析

 

(七)失业与通货膨胀

考试内容

失业与通货膨胀分析。

考试要求

1.通货膨胀的含义和分类

2. 通货膨胀的成因和经济效应

3. 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

 

(八)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考试内容

经济增长源泉。

考试要求

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

2. 经济周期的含义和阶段

3. 经济周期的成因

 

 

参考书目:

1.《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上册》,《西方经济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2.《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下册》,《西方经济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加试——78证券投资学

 

《证券投资学》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金融硕士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证券投资学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证券市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证券市场的架构和交易工具、运作机制和运行规律,证券投资的收益、风险之间的关系和有价证券的定价原理、以及证券投资的分析方法和管理方法的理解掌握程度,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要求考生准确记忆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理论,并能妥善运用到综合题目的分析中,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证券投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对最新的证券投资动态有一定了解。

二、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证券投资要素   约10分

证券市场的运行和管理        约20分

证券交易 约10分

证券投资的收益和风险           约20分

证券投资对象分析             约10分

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             约10分

证券投资的技术分析             约10分

现代证券投资理论               约1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40分                            

1.简答题                   约20分                        

 2.名词解释题               约20分                          

主观题   约60分  

  1.论述题                 约6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证券投资概述

考试内容

证券投资要素。

考试要求

1. 掌握投资主体和客体。

2. 理解证券中介机构。

 

(二)证券市场

考试内容

证券市场的运行和管理

考试要求

1. 掌握证券发行市场:证券发行市场的结构特点、股票发行市场、债券发行市场。

2. 熟悉证券流通市场:证券交易所、场外交易市场、第二板市场。

3. 掌握证券市场监管的主要内容。

4. 综合运用以上内容进行合理地分析和论述。

 

(三)证券交易

考试内容

证券交易程序和方式。

考试要求

1. 理解证券交易程序。

2. 掌握证券交易委托方式:市价委托指令、限价委托指令、停止损失委托指令、停止损失限价委托指令。

3. 理解证券交易方式。

4. 综合运用以上内容进行合理地分析和论述。

 

(四)证券投资收益与风险

考试内容

证券投资的收益和风险。

考试要求

1. 理解证券投资的收益。

2. 掌握证券投资的风险: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收益和风险的关系。

3. 掌握证券风险的衡量:单一证券风险的衡量、证券组合风险的衡量、系统风险的衡量。

4. 综合运用以上内容进行合理地分析和论述。

 

(五)证券投资对象分析

考试内容

证券投资对象分析。

考试要求

1. 掌握债券分析。

2. 掌握股票分析:股票的理论价格、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股票价格指数。

3. 其他投资工具分析:优先认股权、认股权证、可转换证券。

4. 综合运用以上内容进行合理地分析和论述。

 

(六)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

考试内容

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

考试要求

1. 掌握经济分析:信息的内容及来源、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公司分析。

2. 理解财务分析:企业主要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财务比率分析。

3. 综合运用以上内容进行合理地分析和论述。

 

(七)证券投资的技术分析

考试内容

证券投资的技术分析。

考试要求

1. 理解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理论。

2. 掌握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务。

3. 综合运用以上内容进行合理地分析和论述。

 

(八)现代证券投资理论

考试内容

现代证券投资理论。

考试要求

1. 现代证券投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证券组合理论。

2. 掌握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3. 掌握资本资产套价理论。

4. 综合运用以上内容进行合理地分析和论述。

 

 

 

参考书目:

《证券投资学》,霍文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

 

 

 

 

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学院)

初试——7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7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等的认识和把握,并测试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实践和现实、认识和解决国内外的重大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二、试卷结构(满分150分)

内容比例:

马克思主义哲学 约60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约60分

科学社会主义 约3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60分

简述题 约60分

主观题                约90分

1.论述题  约40分

2.材料题                 约5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

考试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实践观、运动观、时空观;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真理观、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考试要求:

1.了解基本概念:物质、意识、运动、矛盾、联系、发展、实践、认识、真理、价值、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

2. 理解基本理论: 物质第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真理和价值辩证关系原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等问题、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等。

3. 综合分析能力考查:综合运用以上内容进行合理地分析和阐释。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考试内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

考试要求:

1.了解基本概念:商品、价值、使用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货币、资本、劳动力价值、资本有机构成、垄断、全球化等等。

2.理解基本理论: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表现、经济危机、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等。

3. 综合分析能力考查:综合运用以上内容进行合理地分析和阐释。

(三)科学社会主义

考试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原理。

考试要求

1.了解基本概念: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

2.理解基本理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理论阐述、马克思对未来共产主义的设想。

3. 综合分析能力考查:综合运用以上内容进行合理地分析和阐释。

 

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修订版。

 

初试——80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80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成果的基本内容、毛泽东思想代表性成果以及对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程度;对基本理论的运用能力,考察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准确记忆基本知识,并能妥善运用到综合分析题中。此外,要求考生对于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也要有所了解。

二、试卷结构(满分150分)

内容比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约20分

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 约40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约9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90分

简述题(或辨析题)  约90分

主观题 约60分

论述题 (或论文写作题) 约6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考试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两大成果的关系;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考试要求

1.了解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路线、实事求是。

2. 理解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

3. 综合分析能力考查:综合运用以上内容进行合理地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及其对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事业的重要意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涵、发展,以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作用。

(二)毛泽东思想  

考试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

考试要求:

1.了解基本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过渡时期总路线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以及领导权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新民主义革命道路探索的必要性与重大意义。

3.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及其理论依据;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历史经验和基本完成的标志与重大意义

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了解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的主要理论成果;理解和把握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5.综合分析能力考查:通过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情的把握,分析中国革命和建设掌握基本国情的重要性;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客观评价社会主义改造;理解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经验教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借鉴意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考试内容:

三大理论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考试要求:

1. 了解基本概念: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梦、新发展格局、“五位一体”总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总体国家安全观、一国两制、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平发展道路、“一带一路”、统一战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三型”政党

2. 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体系。

3. 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社会主义强国“两步走”发展战略。

4. 理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导向。

5.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总布局的主要内容。

6.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内涵。

7.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

8.理解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的新发展。

9.理解习近平新时代外交思想内涵;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10.了解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性

11.综合分析能力考查: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理解“五位一体”总布局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时代主题科学判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科学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的重要性;新时期如何认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四)扩展部分

考试内容

中国共产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

考试要求

1.正确理解和把握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

2.能够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理论与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有机结合,正确分析现实问题。

 

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书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版

 

初试——802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802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熟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艺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等知识,学会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

试卷结构(满分150分)

内容比例: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 约20分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规律 约25分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约25分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约20分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艺术   约30分

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约20分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约2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60分

1.简答题   约40分

   2.说明题 约20分

主观题 约90分

1.分析题 约30分

2.论述题   约60分

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考试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

考试要求:

1.使学生掌握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人的全面发展力量、人的本质理论。

2.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的其它直接理论依据。

3.明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规律

考试内容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及基本环节、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和规律

考试要求

1.使学生掌握人的思想品德结构形成与发展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和规律。

2.熟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基本环节。

3.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阶段和特点。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考试内容

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政治观教育、道德观教育、法制观教育

考试要求

1.学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及各方面教育内容的内在联系。

2.熟悉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如何进行教育。

3.了解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的含义、意义。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考试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

考试要求

1.使学生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体现,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认识的产物,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

2.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八个主要原则及其实施。

3.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确立的依据。

(五)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艺术

考试内容

思政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方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艺术

考试要求

1.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六种方法。

2、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八种艺术。

(六)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考试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

考试要求

1.使学生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载体各有什么功能。

2.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对载体的运用提出了什么要求。

3.掌握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有哪些并如何运用它们。

(七)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考试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概述、宏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微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

考试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环境及其对人的影响;

2.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构成要素,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3.熟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及其优化。

参考书目: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复试——1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

《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1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考试内容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三部分构成。

测试考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总体掌握程度;着重考查考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的基本素养,要求考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研究当代中国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二、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约50分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约30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约20分  

 

题型比例:

论述题 (其中客观题约60分,主观题约4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考试内容: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真理观、实践观,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马克思对未来共产主义的设想。

考试要求:

1.了解基本概念: 物质、意识、联系、发展、矛盾、认识、真理、实践、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价值规律、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共产主义社会。

2.理解基本理论:

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唯物辩证法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实践、认识、真理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观点。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特点及其实质。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3.综合分析能力考查:在考查考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考试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考试要求:

1.了解基本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本质、“三步走”发展战略、“五位一体”总布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国两制、和平发展道路、统一战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三型”政党。

2、理解基本理论: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以及领导权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新民主义革命道路探索的必要性与重大意义。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及其理论依据;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历史经验和基本完成的标志与重大意义。

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的主要理论成果;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发展、科学含义、主要特征、主要矛盾、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本质提出、内涵以及重要意义;由此决定的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的重要地位,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和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总布局的主要内容。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的要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发展,以及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的趋势,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3.综合分析能力考查:了解和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必要性、历史过程及重要成果。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础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间思想的关系,能够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有关知识和原理,解读党的有关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分析有关社会问题。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考试内容: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

考试要求:

1.了解基本概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经济发展新常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2.理解基本理论: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协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统筹“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物质基础;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向,不断提高解决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引。

3.综合分析能力考查: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础上,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社会发展中现实问题进行科学地判断、分析和解决。

 

参考书目: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本书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年修订版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本书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年修订版  

3.《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 编著 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16年版

 

复试——2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2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的掌握情况,综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针对案例所表述的客观现象和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政治观教育   约20分

人生价值观教育 约20分

道德观教育 约20分

法治观教育 约20分

劳动观教育     约2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40分

1.说明题 约40分

主观题 约60分

1.分析题 约20分

2.论述题   约40分

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政治观教育

考试内容

政治观的内容、要求及树立政治观的方法途径

考试要求:

1.政治观教育的原则及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要求。

2.政治观教育的内容及要求。

3.树立政治观的方法途径和载体。

(二)人生价值观教育

考试内容

人生价值观的内容、要求及树立人生价值观的方法途径

考试要求:

1.人生价值观教育的原则及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要求。

2.人生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及要求。

3.树立人生价值观的方法途径和载体。

(三)道德观教育

考试内容

道德观的内容、要求及树立道德观的方法途径

考试要求:

1.道德观教育的原则怄气及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2.道德观教育的内容及要求。

3.树立道德观的方法途径和载体。

(四)法治观教育

考试内容

法治观观的内容、要求及树立法治观的方法途径

考试要求:

1.法治观教育的原则及马克思主义法治观要求。

2.法治观教育的内容及要求。

3.树立法治观的方法途径和载体。

(五)劳动观教育

考试内容

劳动的内容、要求及树立劳动观的方法途径

考试要求:

1.劳动观教育的原则及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要求。

2.劳动观教育的内容及要求。

3.树立劳动观的方法途径和载体。

 

参考书目: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典型案例赏析》,张舟,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3月

2.《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案例分析》,戴艳军,王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8月

3.《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丛书•思想政治教育热点教学案例》,杨威,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

 

 

加试——36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39中国近现代史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中国近现代史主要包括晚清史、中华民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三个历史时期,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中国近代(即1840年)以来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和革命发展的基本线索和重要史实,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去分析与总结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尤其是测试考生对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与改革开放是否有深刻的领会。

 

二、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第一部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1840年至1919年) 约25分

第二部分: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1919年至1949年) 约50分

第三部分: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49年至2015年) 约25分

 

题型比例:客观题约占30分,主观题约占70分

客观题:主要为选择题,约占30分

主观题:主要为简述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约占7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第一部分: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一)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考试内容:

1、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

2、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3、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历史任务。

4、近现代中国的基本历史线索。

考试要求:

1、中国社会如何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二)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考试内容:

1、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后外国对中国的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

2、了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3、了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考试要求:

1、了解从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的基本历史过程,认识清朝廷是如何在外来侵略的打击下,不断丧权辱国,使中国的领土与主权不断受到破坏和丧失。

2、了解中国人民的反抗与斗争精神及其失败的原因。

3、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三)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考试内容:

1、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及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了解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的史实及其失败原因、经验教训。

考试要求:

1、中国社会各派势力对于改变中国命运的认识与行动,认识洋务派、维新派、顽固派和革命派的思想主张与政治行动的意义,了解中国社会是如何艰难地转变与进步的。

2、各种反动势力是如何阻挠中国社会进步与发展的。

(四)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考试内容:

1、 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2、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3、 三民主义常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4、 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

5、 辛亥革命的历史过程。

6、 辛亥革命后挽救共和的努力。

7、 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及其局限。

考试要求:

1、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失败原因。

2、袁世凯及北洋军阀专制统治的反动统治。

4、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5、民主共和制度难以落籍的原因。

第二部分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五)中篇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考试内容:

1、1919-1949年间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2、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三座大山”。

3、三种建国方案与两个中国命运的较量。

4、1919-1949年中国的基本历史线索。

考试要求:

1、二十世纪前半叶时代特征与世界大势对中国各政治派别在政治趋向上的影响。

2、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斗争。

(六)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考试内容:

1、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2、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五四运动的经过、特点及历史意义。

4、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5、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考试要求:

1、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与五四运动时期的各种社会思潮与三次思想论争,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

3、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的兴起及其失败的原因。

4、五四运动的必然性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作用与意义。

5、认识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及中国革命运动的深刻关系。

(七)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考试内容:

1、了解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如何建立专制统治。

2、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武装革命和土地革命的历史意义。

3、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4、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5、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和现实启示。

考试要求:

1、中国共产党的武装革命、土地革命、反“围剿”斗争和长征。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3、宁汉合流后国民党政权及其性质。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及其性质和意义。

5、长征精神及历史意义。

(八)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考试内容:

1、了解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全过程,及相关重大历史事件,如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与作用了解日军惨无人道的野蛮罪行。

2、认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做出的巨大牺牲与奋斗。

3、国民党与抗日的下面战场。

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5、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深远历史意义。

考试要求:

1、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及其主要作战情况。

2、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作用。

3、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4、中国人民遭受深重伤害与英勇的斗争精神,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意义。

5、正面战场的作战及其作用。

6、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作用。

(九)为新中国而奋斗

考试内容:

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2、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的过程及其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

3、了解国民党反动派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走向失败的经过与原因。

4、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5、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6、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调格局的形成。

8、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考试要求:

1、内战爆发的原因,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到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战略大决战。

2、广大人民与民主党派的民主运动和反内战运动。

3、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倒行逆施,政治经济的大崩溃,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4、新中国的诞生及其伟大意义。

5、重庆谈判和1946年政协会议的重要意义。

6、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及其原因。

第三部分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150)

(十)综述:辉煌的历史进程

考试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

3、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考试要求: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实践中受挫。

2、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十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考试内容:

1、了解民主革命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2、了解和认识建国初期的中国社会性质。

3、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4、掌握三大改造的特点及其历史经验。

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考试要求:

1、巩固新生政权与恢复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

2、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及其历史经验。

3、巩固新生政权与恢复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

4、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及其历史经验。

(十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考试内容:

1、掌握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努力及其成就。

2、认识中共在这十年中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失误和纠正“左”倾错误中的曲折。

3、总结十年建设的成就和经验。

考试要求:

1、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努力及其成就。

2、中共在这十年中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失误。

3、如何正确看待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失误。

4、“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和教训。

(十三)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考试内容: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6、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考试要求: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及其意义。

2、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3、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怎样在艰辛中开创出来的。

4、如何全面客观地评价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5、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6、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参考书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加试——37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40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了解当今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演变及其发展趋势,重点把握当今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的新特点和国际斗争的主要问题;让学生深入分析主要国际力量在经济、政治、对外关系和对外战略方面的地位、作用、影响、发展变化及其原因;使学生扩大国际视野,增强国际意识,客观总结各国、各种力量兴衰存亡的经验教训;使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对外战略的重大发展和外交政策选择;使学生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全人类的共同繁荣与进步而奋斗的信念。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当代世界总格局     约10分

当代世界经济                                                约10分

当今时代的主题与争取建立国际新秩序     约10分

极力维护霸权地位的美国、 欧洲 、日本、苏联   约10分

发展中大国的政治经济                                           约20分

艰难奋进的发展中国家                                           约20分

新中国外交及其思想的形成发展和中国在当今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 约2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40分

1.简答题   约20分

   2. 说明题   约20分

主观题                  约60分

1.分析题   约20分

2.论述题     约40分  

 

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 当代世界总格局

考试内容:

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演变和终结、转换中的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必然趋势、当今世界格局发展趋势的新特点。

考试要求:

1、学生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转换。

2、学生掌握和了解当代世界总格局呈现的新特点。

(二) 当代世界经济

考试内容:

战后世界经济的演变、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问题。

考试要求:

1、学生掌握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发展。

2、学生理解当今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当今时代的主题与争取建立国际新秩序

考试内容: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为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努力。

考试要求:

1、学生掌握当今时代的主题。

2、学生掌握和理解国际新秩序。

(四) 极力维护霸权地位的美国、欧洲、日本、俄罗斯

考试内容:

美国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谋求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欧洲一体化的加速和北约东扩、冷战结束后日本“普通国家”大国外交的基本走向、苏联的发展、演变与解体。

考试要求

1、学生掌握和理解美国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今后走向。

2、学生掌握和理解欧洲一体化进程及意义。

3、学生掌握和理解日本“普通国家”大国外交的基本走向。

4、学生掌握和理解苏联的发展、演变与解体。

(五) 艰难奋进的发展中国家

考试内容:

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发展中国家、学生掌握发展道路的选择及其政治经济的发展、对外关系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考试要求:

1、学生掌握和理解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发展中国家。

2、学生掌握和理解对外关系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六)发展中大国的政治经济

考试内容:

南亚大国印度、非洲大国南非、拉美大国巴西、中东大国伊朗。

考试要求:

1、学生掌握和理解发展中大国的政治经济。

2、学生掌握和理解发展中大国的国际地位与作用。

(七)新中国外交及其思想的形成发展和中国在当今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

考试内容: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和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政策和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冷战结束后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新发展、新世纪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及其意义、中国在当今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

考试要求:

1、学生掌握和理解新中国外交演变。

2、学生掌握和理解多极化进程中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书目:《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王昌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

 

加试——38思想政治教育史

《思政政治教育史》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41思想政治教育史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形成和初创时期、成熟时期、发展时期、曲折前进和严重挫折时期、拨乱反正和发展的新初期五个阶段的知识掌握情况,总结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经验,学会运用这些经验和教训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立   约10分

红军在五次反“围剿”期间和红军长征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约10分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宣传教育   约10分

延安整风运动和解放战争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发展 约10分

围绕建国初期党的中心任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约20分

邓小平理论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指针               约20分

改革开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探索      约2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40分

1.简答题 约20分

    2.说明题 约20分

主观题 约60分

1.分析题  约20分

2.论述题   约40分  

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立

考试内容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端、中国共产党对早期工人运动的宣传发动

考试要求

1、学生掌握中共一大纲领和决议初步确立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方针

2、学生理解动员和组织农民投入大革命的洪流背景

(二)红军在五次反“围剿”期间的思想政治工作

考试内容

“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论断的提出、加强与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为反“围剿”斗争服务、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危害、继承红军光荣传统,弘扬红军“长征精神”

考试要求

1、学生掌握“政治工作是红军生命线”论断的提出

2、学生熟悉和理解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危害

3、学生掌握长征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及长征精神的内涵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宣传教育

考试内容

反对“左”倾关门主义,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贯彻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决议,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教育的基本经验

考试要求

1、学生掌握和理解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决议,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2、学生理解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所做的思想政治工作

(四)延安整风运动和解放战争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发展

考试内容

延安整风运动的原因与条件、延安整风运动的发展阶段、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延安整风运动的历史经验、解放区土改和整党运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考试要求

1、学生掌握和理解延安整风运动的历史经验和主要内容

2、学生掌握和理解解放战争期间开展对敌军工作的成功实践

3、学生掌握和理解对军队政治工作“三把钥匙”的理解

(五)围绕建国初期党的中心任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考试内容

围绕抗美援朝运动开展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围绕土改、镇反等运动开展阶级教育、围绕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三大改造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考试要求

1、学生掌握和理解围绕抗美援朝运动开展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2、学生掌握和理解三大改造中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六)邓小平理论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指针

考试内容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及伟大意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及其指导意义

考试要求

1、学生掌握和理解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过程及重要意义

2、学生掌握和理解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七)改革开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探索

考试内容

思想政治工作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服务、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

考试要求

1、学生掌握和理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2、学生掌握和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

 

参考书目:《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张耀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7月.

 

 

0352社会工作(人文学院)

初试——331社会工作原理

 

《社会工作原理》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社会工作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331社会工作原理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社会工作内涵、原则、主要领域等知识点的认识和把握;考核考生对人类行为特点、社会环境构成要素及人类发展每个阶段主要特征等问题的认知程度。同时,测试考生对社会工作基本知识,包括价值理念、理论基础、方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试卷结构(满分150分)

内容分值:

(一)社会工作的内涵、原则与主要领域     约15分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约15分

(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约15分

 (四)个案工作方法   约20分

(五)小组工作方法  约20分

(六)社区工作方法   约20分

(七)社会工作行政  约15分

(八)社会工作研究                       约15分

(九)社会政策与法规                     约15分  

题型分值:

名词解释 约30分

简答题      约60分

论述题                     约6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社会工作的内涵、原则与主要领域

考试内容:社会工作内涵、目标、功能、构成要素及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考试要求:

1.要求考生了解社会工作内涵、目标、构成要素及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2.要求考生能够结合社会发展的现实分析社会工作的功能。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考试内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容和意义、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

考试要求:

1.要求考生认清价值对社会工作的意义,把握西方和我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

2.要求考生掌握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定义、伦理决定,掌握社会工作伦理守则内涵、内容与作用。

(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考试内容:人类行为、社会环境概述、人生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考试要求:

1.要求考生能够对案主的处境进行评估并能从生理、心理及社会层面对个体行为进行解读;

2.要求考生掌握人的生命周期划分方法及各阶段特征。

(四)个案工作方法

考试内容:个案工作模式、各阶段工作重点、个案工作常用技巧。

考试要求:

  1.要求考生熟知个案工作不同模式的内容与特点;

2.要求考生了解个案工作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掌握个案工作的常用技巧。

(五)小组工作方法

考试内容:小组工作概念、类型、特点;小组工作模式、过程与技巧。

考试要求:

1.要求考生了解小组工作概念、类型、特点;

  2.要求考生熟知小组工作不同模式的内涵与原则,掌握小组的开展过程以及小组开展的常用技巧。

(六)社区工作方法

考试内容:社区工作含义、特点、目标;社区工作模式、各阶段工作重点与社区工作的常用技巧。

考试要求:

1.要求考生了解社区工作含义、特点、目标;

  2.要求考生熟知社区工作不同模式的特点与实施策略,掌握社区工作开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以及社区工作开展的常用技巧。

(七)社会工作行政

考试内容:社会工作行政的含义与功能、社会服务方案策划、社会服务机构的类型与运作、社会服务机构志愿者管理、社会服务机构的筹款方式、社会工作督导的对象和内容。

考试要求:

1.要求考生了解社会工作行政的含义与功能,熟知社会服务方案策划步骤与方法、社会服务机构的类型与运作;

  2.要求考生掌握社会服务机构志愿者管理内容与过程、社会服务机构的筹款方式,掌握社会工作督导的对象类型与内容。

(八)社会工作研究

考试内容:社会工作研究的内涵、伦理与功能;社会工作研究方法、社会工作研究的一般过程。

考试要求:

1.要求考生了解社会工作研究的内涵、伦理与功能;掌握社会工作研究方法的分类及各具体方法的内涵与特点;

  2.要求考生熟知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一般过程及研究报告的结构。

(九)社会政策与法规

考试内容:社会政策的目标、功能及其与社会工作的关系;我国特定人群的社会政策法规、我国特定领域的社会政策法规。

考试要求:

1.要求考生了解社会政策的目标、功能及其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2.要求考生熟知我国特定人群的社会政策法规,掌握我国某些特定领域的社会政策法规。

参考书目:

1.《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指导教材),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中国社会出版社,2021年4月出版。

2.《社会工作概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李迎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三版。

 

初试——437社会工作实务

 

《社会工作实务》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社会工作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437社会工作实务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不同人群和领域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知识点的认识和把握。

二、试卷结构(满分150分)

内容分值:

(一)社会工作伦理                   约20分

 (二)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约20分

(三)微观与宏观社会工作实务         约110分

题型分值:

名词解释(约30分)

简答题(约30分)

论述题(约40分)

案例分析题(约5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社会工作伦理

1. 要求考生了解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与伦理。

2. 要求考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社会工作价值理念。

(二)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1.要求考生了解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和特点。

2.要求考生了解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与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

(三)微观与宏观社会工作实务

1. 要求考生了解不同群体或领域的个案工作的发展趋势、基本理论、方法、实务过程等,掌握个案管理的基本知识。

2. 要求考生了解不同群体或领域的小组工作的模式、基本理论、实务过程等。

3.要求考生掌握不同群体或领域的社区工作的涵义、起源、基本理论、基本原则、过程等。

4.要求考生掌握社会工作行政的概念、内容、基本理论、程序、方法等。

5、要求考生掌握社会政策的概念、内容、基本理论、方法等。

参考书目: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中国社会出版社,2021年4月出版。

 

复试——35社会工作研究方法

 

《社会工作研究方法》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社会工作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35社会工作研究方法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社会工作基本研究方法的认识和把握;考核考生对社会工作基本研究方法的运用情况。

二、试卷结构(满分180分)

内容分值:

(一)社会研究基础              约50分

(二)定量研究方式     约60分

(三)定性研究方式     约60分

(四)研究报告的撰写           约10分

题型分值:

名词解释(约20分)

简答题(约30分)

材料题(约40分)

论述题(约分40分)

案例分析题(5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社会研究基础

考试内容:社会研究的基本概念、特征、困难、方法体系、研究过程;选题及文献回顾;研究方案设计。

考试要求:1.要求考生了解社会研究的基本概念、困难、选题的标准。

2.要求考生掌握社会研究的特征、方法体系、研究过程、文献回顾的意义和方法,以及不同分类标准下社会研究的类型划分。

3.要求考生掌握研究方案的基本内容及设计方法。

(二)定量研究方式

考试内容:测量与操作化、实验研究、调查研究。

考试要求:1.要求考生了解操作化的概念;实验研究。

2.要求考生掌握测量的层次;测量的信度与效度;问卷的优点、类型、结构;问卷及其答案设计的基本要求、原则和标准。

(三)定性研究方式

考试内容:实地研究。

考试要求:1.要求考生了解实地研究的适用范围;观察法的分类;无结构访谈的概念。

2.要求考生掌握实地研究的概念、类型;参与观察的优缺点和注意事项;无结构访谈的注意事项。

(四)研究报告的撰写

考试内容:研究报告的概念;研究报告的结构。

考试要求:1.要求考生了解研究报告的概念。

2.要求考生掌握研究报告的结构。

 

参考书目:  

《社会研究方法(第五版)》,风笑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加试——74社会工作基本方法

《社会工作基本方法》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社会工作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74社会工作基本方法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社会工作三大基本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的定义、性质、理论基础、模式的认知程度。

二、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分值:

(一)个案工作            约40分

 (二)小组工作            约30分

(三)社区工作           约30分

题型分值:

名词解释(约30分)

简答题(约40分)

论述题(约3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个案工作

1.要求考生掌握个案工作的定义、本质、基本原则、目标、发展历史。

2.要求考生掌握个案工作的实施理论。

3.要求考生掌握个案工作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的具体内容。

4.要求学生掌握个案记录的形式、原则;个案管理的意义、工作模式等。

(二)小组工作

1.小组工作的涵义、类型、发展历史、价值观。

2.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3.小组的领导、构成、冲突域沟通。

4.小组工作各发展阶段特点。

(三)社区工作

1.社区工作的涵义、目标、功能、发展历史、价值观、基本原则。

2.社区工作的理论学说。

3.社区工作的方法与技巧。

4.社区工作与中国和谐社区建设运动。

参考书目:  

《个案工作》,隋玉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小组工作》,刘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社区工作》,夏建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加试——75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社会工作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75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社会工作主要领域的政策法规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二、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分值:

(一) 我国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                   约15分

 (二) 我国特定人群权益保护法规与政策            约30分

(三)我国公益慈善事业与志愿服务法规与政策    约15分

(四)我国禁毒法规与政策                     约15分

(五)我国劳动就业和劳动关系法规与政策        约25分      

题型分值:

名词解释(约20分)

简答题(约50分)

论述题(约3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我国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

1.要求掌握最低生活保障及特困救助法规与政策。

2.要求掌握教育救助法规与政策。

3.要求掌握住房救助法规与政策。

4.要求掌握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政策。

(二)我国特定人群权益保护法规与政策

1.要求掌握老年人权益的主要内容。

2.要求掌握妇女权益的主要内容。

3.要求掌握未成年人权益的主要内容。

4.要求掌握困境儿童的界定与困境儿童保障的基本原则。

5.要求掌握残疾人权益的主要内容。

(三)我国公益慈善事业与志愿服务法规与政策

1.要求掌握公益慈善事业的界定。

2.要求掌握公益慈善事业募捐与捐赠的规定。

3.要求掌握志愿服务的界定与特征。

4.要求掌握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权利与义务。

(四)我国禁毒法规与政策  

1.要求掌握吸毒成瘾认定。

2.要求掌握禁毒社会工作者的职责任务。

3.要求掌握戒毒措施。

(五)我国劳动就业和劳动关系法规与政策

1.要求掌握促进就业的原则及政策支持。

2.要求掌握就业援助规定。

3.要求掌握劳动保护规定。

4.要求掌握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争议处理。

 

参考书目: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指导教材),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中国社会出版社,2021年4月出版。

 

 

 

 

0702物理学(理学院)

初试—702 普通物理I考试大纲(电磁学75分)

 

 

《普通物理I 》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物理学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702普通物理I

(电磁学)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电磁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应用基本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要系统的掌握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物理规律; 并能灵活运用数学微积分知识,分析解决电磁学课程的综合性问题,具有一定的公式推导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研究物理知识打好基础。

二、试卷结构(满分75分)

(一)内容比例:

(1) 静电场 约30分

(2) 稳恒磁场 约30分

(3) 涡旋电场、位移电流、电磁场和电磁波 约15分

(二)题型比例:    

(1)  概念题                   约10分

(2) 简答题 约15分

(3) 综合题 约5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61CA

 

(三)电磁感应

考试内容:电磁感应定律;动生电动势与感生电动势;互感,自感,串联两线圈的等效自感;自感磁能与互感磁能,磁场的能量和磁能密度。

考试要求:

1. 掌握电磁感应定律。动生电动势与感生电动势。

2. 掌握互感,自感,串联两线圈的等效自感。

3. 掌握自感磁能与互感磁能,磁场的能量和磁能密度。

(四)电磁场与电磁波

考试内容:电磁场的基本规律;涡旋电场及其环流;位移电流。Maxwell方程组;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坡印廷矢量,电磁波的物质性,电磁波谱。  

考试要求:

1. 了解电磁场的基本规律,掌握涡旋电场及其环流。

2. 掌握位移电流,Maxwell方程组,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3. 了解坡印廷矢量的意义,掌握其计算;了解电磁波的物质性,电磁波谱。  

参考书目:

1. 《电磁学》第四版,赵凯华,陈熙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2. 《电磁学》第三版,梁灿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初试—702 普通物理I考试大纲(光学75分)

 

《普通物理I 》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物理学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普通物理

(光学)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考生要系统掌握光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掌握求解光学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准确地熟练求解光学的基本问题。

能够灵活运用光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综合性的光学问题。

考生作答时要语言通顺,层次清楚;回答问题要点明确,理由充分;画图要求清晰明了;计算题要有必要步骤,准确的结果,合理的计量单位。

二、 试卷结构(满分75分)

1.内容比例

(1) 几何光学 约15分

(2) 光的干涉 约15分

(3) 光的衍射 约20分

(4) 光的偏振 约15分

(5) 光的吸收、色散、散射;群速 约5分

(6) 光的量子性和激光的基本概念和思想     约5分

2.题型比例

(1) 问答题或简述题                      约25分

(2) 计算题                              约5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几何光学

考试内容:单球折射面、反射面傍轴成像作图及计算;薄透镜傍轴成像计算;光学仪器。

考试要求:

1.理解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

2.理解掌握单球折射面、反射面傍轴成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单球折、反射面傍轴二次或三次成像问题。

3.掌握薄透镜傍轴成像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薄透镜傍轴成像。

4.理解光学仪器,像差的基本概念。

(二)光的干涉

考试内容:双光束干涉的特点和规律;分波面干涉、分振幅干涉。

考试要求:

1.掌握光波干涉的基本概念,双光束干涉的特点和规律。

2.掌握分波面干涉、分振幅干涉(等厚干涉和等倾干涉)。

(三)光的衍射

考试内容:菲涅耳衍射和夫琅禾费衍射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衍射光栅;光学仪器的色散本领、色分辨本领。

考试要求:

1.理解掌握菲涅耳衍射和夫琅禾费衍射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理解掌握菲涅耳半波带法。

3.掌握衍射光栅,了解光学仪器的色散本领、色分辨本领。

(四)光的偏振

考试内容:双折射;偏振态的变化和检验;偏振光的干涉。

考试要求:

1.理解掌握光的偏振态的基本概念。

2.理解双折射,偏振态的变化和检验。

3.掌握偏振光的干涉。

(五)光的吸收、色散、散射;群速

考试内容:吸收、色散、散射;群速。

考试要求:

1. 理解掌握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

2. 了解群速的概念。

(六)光的量子性和激光的基本概念

考试内容:光的量子性;激光的基本概念。

考试要求:

1.了解掌握光的量子性。

2.掌握激光的基本概念。

 

参考书目:  

1)新概念物理教程《光学》,赵凯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年版。

2)《OPTICS》(光学) (第四版),Eugene Hecht(张存林 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初试—803 量子力学(150分)

《量子力学》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物理学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803量子力学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量子力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应用基本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考生要系统掌握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物理规律;掌握量子力学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处理微观粒子运动的一些基本问题,具有一定的公式推导能力;能够灵活运用量子力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综合性问题。

考生作答时要语言通顺,层次清楚;回答问题要点明确,理由充分;画图要求清晰明了;计算题要有必要步骤,准确的结果,合理的计量单位。

二、 试卷结构(满分150分)

1.内容比例

(1) 实验基础与理论背景以及波函数与薛定諤方程   约15分

(2) 力学量的算符表示                           约30分

(3) 中心力场、表象理论   约40分

(4) 自旋与角动量加法                    约25分

(5) 近似方法、多体理论   约30分

(6) 量子跃迁   约10分

2.题型比例

(1)客观题(50分)

(1) 概念题   约25分

(2) 选择题   约25分

(2)主观题(100分)

(1)   简答题                                 约40分

(2)   分析题                                   约40分

(3) 综合题                                   约20分

 

三、 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量子力学的诞生

 

考试内容:量子力学诞生的实验基础和理论背景。

考试要求:

1.了解经典物理学的困难和量子力学诞生的实验基础与理论背景。

2.理解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

 

(二)波函数与薛定諤方程

 

考试内容:波函数的物理意义;叠加原理;薛定谔方程;定态解。

考试要求:

1.掌握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状态叠加原理。

2.掌握薛定諤方程及薛定谔方程的定态解,以及概率密度与概率流密度,。

3.掌握一维定态的一般性质,在给定的简单位势下能正确求解定态薛定谔方程(束缚态问题、非束缚态问题)。

 

(三)力学量的算符表示

 

考试内容:算符的概念及其运算规则;厄米算符的本征问题;坐标算符和动量算符的本征解;共同本征函数系;不确定关系;力学量的时间演化。

考试要求:

1. 掌握算符的概念及其运算规则、厄米算符的本征问题、坐标算符和动量算符的本征解、共同本征函数系。

2. 掌握不确定关系、力学量随时间的变化。

3. 理解对称性与守恒定律。

 

(四)中心力场

 

考试内容:球对称势和径向薛定谔方程;氢原子问题的求解方法及结果;角动量算符本征值问题。

考试要求:

1. 掌握球对称势和径向薛定谔方程、氢原子问题的求解方法及结果。

2. 掌握角动量算符本征值问题的求解方法。

3. 理解对称性与简并度的关系。

 

(五)表象理论

 

考试内容:态和力学量的表象;矩阵表示;幺正变换;谐振子。

考试要求:

1. 理解态和力学量的表象。

2. 掌握力学量和量子力学公式的矩阵表示、幺正变换。

3. 熟悉狄拉克符号及谐振子的占有数表象。

 

(六)自旋与角动量加法

 

考试内容:实验基础;自旋算符和自旋波函数;泡利矩阵;电磁场中的薛定谔方程;两个角动量的耦合;塞曼效应。

考试要求:

1. 了解电子自旋的实验基础.

2. 掌握自旋算符和自旋波函数、泡利矩阵、电磁场中的薛定谔方程、两个角动量的耦合、自旋单态与三重态。

3. 熟悉塞曼效应和光谱的精细结构。

 

(七)近似方法

 

考试内容:定态微扰论;斯塔克效应;变分法。

考试要求:

1. 了解定态微扰论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2. 掌握无简并微扰论、简并微扰论、氢原子的斯塔克效应、变分法。

 

(八)多体理论

考试内容:全同性原理;多体系统波函数;费米子和玻色子。

考试要求:

1. 理解全同性原理及其对于多体系统波函数的限制。

2. 掌握费米子和玻色子系统的性质及泡利原理。

 

(九)量子跃迁

考试内容:散射截面;玻恩近似。

考试要求:

1. 熟悉散射过程的一般描述,散射截面;

2. 理解分波法和玻恩近似;

3. 了解与时间有关问题的处理方法。

参考书目:  

1) 《量子力学》,井孝功,.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

2) 《量子力学习题解答》,井孝功,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

3) 《量子力学教程》,曾谨言.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复试—3固体物理考试大纲(100分)

《固体物理》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物理学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4 固体物理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固体物理主要内容:晶体结构,包括空间点阵、布拉菲格子和倒格子的概念等;晶格振动与晶体的热学性质,包括晶格振动的量子化和声子;晶体中的缺陷、杂质、表面和界面对材料性质的影响;固体电子论与能带理论,包括布里渊区的概念、布洛赫定理、克龙尼克-潘纳模型、简并微扰法;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能带论解释。了解固体物理领域的新进展,掌握固体材料的常规性质和实验研究方法。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1) 晶体结构 约10分

(2) 晶格振动和晶体的热学性质 约15分

(3) 晶体中的缺陷与运动 约15分

(4) 固体电子论与能带理论 约30分

(5) 半导体中的电子过程 约10分

(6) 介电固体的性质                         约10分

(7) 固体中的光吸收和发射 约1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40分

(1) 填空题 约30分

(2) 判断题 约10分

主观题 约60分

(1) 简答题 约20分

(2) 绘图题                 约10分

(3) 综合题 约3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晶体结构,晶格振动与晶体的热学性质

考试内容

晶体的结构特点、结构性质。

考试要求

1. 了解空间点阵、布拉菲格子和倒格子的概念。

2. 熟悉晶体结构的X射线测试方法及相关原理。

3. 了解晶体结合类型及特点。

4. 深入理解原子链的振动、晶格振动的量子化和声子。

 

(二)晶体中的缺陷与运动

考试内容

缺陷的类型,热缺陷的性质

考试要求

1. 热缺陷数目统计。

2. 热缺陷的运动、产生与复合。

3. 外来原子或杂质在晶体中的扩散。

 

(三)固体电子论与能带理论

考试内容

   导体、半导体的接触性质;克龙尼克-潘纳模型、典型的能带计算方法。

考试要求

1. 了解布里渊区的概念。

2. 理解克龙尼克-潘纳模型、紧束缚法以及简并微扰法的相关推导过程,熟悉相关结论。

3. 从能带论角度熟悉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差异与共同特征。

 

(四)扩展部分

考试内容

综合运用固体物理的一般性理论分析材料性能。

考试要求

1. 掌握半导体的独特性能及其中的电子过程。

2. 熟悉固体的光吸收与发射性质。

 

参考书目:  

1. 《固体物理基础》,王矜奉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13年

2. 《固体物理学》,(上下册),方俊鑫 陆栋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年

复试—4信息光学考试大纲(100分)

《信息光学》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物理学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3 信息光学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信息光学主要内容:光信息的描述、光信息分析基础、光信息的传播、光学成像系统分析、光学全息基础等方面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了解并掌握光学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考察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1.内容比例

(1) 光信息的描述 约10分

(2) 光信息分析基础 约20分

(3) 光信息的传播 约30分

(4) 光学成像系统分析 约30分

(5) 光学全息基础 约10分

2.题型比例

(1) 填空题  20分

(2) 简答题  30分

(3) 综合题 5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光信息的描述

考试内容:光波的数学描述,球面波、平面波、空间频率、角谱;常用的非初等函数和特殊函数;卷积和相关。

考试要求:

1. 掌握平面波、球面波的数学表述;掌握空间频率和角谱的物理内涵。

2. 熟练掌握非初等函数和特殊函数的表述和物理内涵。

3. 掌握卷积和相关的计算及其物理内涵。

(二)光信息分析基础

考试内容:傅里叶变换及其变换性质;光波传播的系统理论,线性系统;抽样定理。

考试要求:

1. 熟练掌握非初等函数和特殊函数的空域-频域傅里叶变换关系。

2. 掌握线性系统的一般表述及其判断标准。

3. 掌握抽样定理的计算及其物理内涵。

(三)光信息的传播

考试内容:标量衍射理论,基尔霍夫衍射理论;衍射的角谱理论;菲涅尔衍射;夫琅禾费衍射;衍射光栅。

考试要求:

1. 熟悉惠更斯-菲涅尔原理以及基尔霍夫衍射公式。

2. 熟悉平面波角谱传播理论及衍射孔径对角谱的作用。

3. 掌握菲涅尔衍射成立的条件及其空域、频域的表达式。

4. 掌握夫琅禾费衍射成立的条件及其空域、频域的表达式。

5. 掌握线光栅、余弦型振幅光栅、正弦型相位光栅的复振幅透过率表达式。

(四)光学成像系统分析

考试内容:透镜的相位调制;透镜的傅里叶变换性质;透镜的成像规律;衍射受限相干成像系统的频率响应;衍射受限非相干成像系统的频率响应;OTF和CTF的关系;相干与非相干成像系统的比较。

考试要求:

1. 了解薄透镜对入射光波的复振幅作用规律。

2. 熟练掌握物体在透镜前和透镜后的傅里叶变换规律及其物理内涵。

3. 理解并掌握透镜尺寸对点扩散函数的影响。

4. 熟练掌握衍射受限系统CTF与截止频率的计算及其物理内涵。

5. 熟练掌握衍射受限系统OTF与截止频率的计算及其物理内涵。

6. 掌握OTF和CTF的区别和联系。

7. 掌握相干和非相干成像系统空域和频域的成像区别。

(五)光学全息基础

考试内容:全息基本原理:记录与重建;同轴全息图和离轴全息图;基元全息图;几种不同类型的全息图。

考试要求:

1. 掌握全息记录、再现的原理及其数学表述。

2. 掌握同轴全息图和离轴全息图的技术特点及再现像区别。

3. 掌握基元光栅、基元波带片物理内涵及其数学表述。

4. 掌握几类全息图的技术特点及其各自优势,能够根据要求自行设计全息记录光路。

 

参考书目:  

1)《傅里叶光学》(第三版),吕乃光等,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6年.

 

加试—39普通物理II考试大纲(100分)

《普通物理Ⅱ》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物理学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41普通物理学Ⅱ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普通物理基础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应用基本理论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物理学中力学及热学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对简化模型的选取、量纲分析、数量级估计与定量计算的能力、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都应有所提高和发展;帮助学生进一步树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考生分析问题要求文字语言通顺,层次清楚;回答问题要求要点明确,理由充分;画图要求清晰明了;计算题要有明确原理,准确的结果,合理的计量单位。

二、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力学70%,热学30%。

(1) 质点运动学  约15分

(2) 牛顿运动定律 约15分

(3) 运动守恒定律  约15分

(4) 刚体转动  约15分

(5) 相对论基础  约10分

(6) 气体动理论  约15分

(7) 热力学基础  约15分

题型比例:

(1) 选择题    约30分

(2) 填空题    约20分

(3) 综合计算题 约5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质点运动学

考试内容:质点运动的速度、位移、加速度等

考试要求:

1、了解速度、加速度、运动参量的矢量性;相对运动。

2、掌握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关系及其坐标表示。

3、熟练掌握用坐标投影式解题的方法。

(二)牛顿运动定律  

考试内容: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

考试要求:

1、了解力学中常见的力,量纲;相对性原理。

2、掌握牛顿第二定律、变力问题;非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方程。

3、熟练掌握质点系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

(三)运动守恒定律

考试内容: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角动量守恒定律

考试要求:

1、掌握质点系动能定理。

2、熟练掌握变力的功、功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3、了解力矩,质点的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

4、熟练掌握角动量定理及守恒定律。

(四)刚体转动

考试内容: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定轴转动刚体的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考试要求:

1、了解转动惯量的概念;刚体的平面运动。

2、掌握力矩及力矩功的计算方法;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刚体的平衡方程,理解平行轴定理。

3、熟练掌握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角动量守恒定律。

(五)相对论基础

考试内容: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质能关系,洛伦兹变换

考试要求:

1、了解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洛伦兹变换、相对性原理。

2、掌握质速关系和质能关系。

3、熟练掌握时间延缓和长度收缩效应。

(六)气体动理论

考试内容:气体微观量与宏观量的联系,微观统计方法及应用

考试要求:

1、掌握气体平衡态的概念;气体动理论的压强公式、温度公式。

2、掌握麦克斯韦速度和速率的分布律,三种特征速率及其意义;统计规律与涨落现象;玻耳兹曼分布律与重力场中微粒按高度的分布规律;自由度和经典的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3、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平均碰撞频率,输运过程。

(七)热力学基础

考试内容: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考试要求:

1、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计算等容、等压、等温、绝热和多方过程中的能量转换情况,一些基本循环过程如奥托循环、卡诺循环效率的讨论和计算。

2、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文字表述以及这两种表述的等效性;过程进行的可逆与不可逆性,熵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热力学概率,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统计意义,熵增原理的微观意义;玻耳兹曼关系。  

参考书目:  

《普通物理学》(第七版),程守洙 江之永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加试—40近代物理考试大纲(100分)

《近代物理》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物理学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42 近代物理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近代物理主要内容:狭义相对论基础、光的量子性、量子力学初步、激光的原理与应用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了解并掌握近代物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考察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1.内容比例

(1) 狭义相对论基础 约20分

(2) 光的量子性 约20分

(3) 量子力学初步 约30分

(4) 激光的原理与应用 约30分

2.题型比例

(1) 填空题 约30分

(2) 简答题 约20分

(3) 综合题 约5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狭义相对论基础

考试内容:光速不变原理、相对性原理;洛伦兹坐标与速度变换;长度收缩效应、时间延缓效应;相对论动力学。

考试要求:

1. 掌握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2. 熟练掌握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

3. 熟悉质速关系和质能关系。

(二)光的量子性  

考试内容:黑体辐射实验;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考试要求:

1. 熟悉黑体辐射实验的基本规律

2. 熟练掌握光电效应的规律和光电效应的方程;

3. 掌握康普顿效应的实验规律。

4. 掌握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的本质。

(三)量子力学初步

考试内容: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不确定关系;薛定谔方程、一维无限深势阱;四个量子数。

考试要求:

1. 熟悉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

2. 掌握一维定态薛定谔方程求解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熟练掌握一维无限深方势阱的求解方法及其物理讨论;

4. 掌握四个量子数理论及原子的电子壳层结构理论,并会运用。

(四)光纤激光器的原理与应用

考试内容:光纤激光器原理基础;光纤激光器的结构原理;稀土掺杂光纤激光器;脉冲光纤激光器。

考试要求:

1. 了解激光产生的基本原理;

2. 理解并掌握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

3. 了解光纤激光器的模式理论;

4. 掌握光纤激光器的基本结构及其原理;

5. 熟练掌握稀土掺杂光纤激光器输出特性;

6. 熟练掌握脉冲光纤激光器工作原理。

 

 

 

参考书目:  

1)《大学物理学》(第六版),马文蔚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年.

2)《光纤激光器及其应用》(第一版),郭玉彬 霍佳雨,科学出版社,2008年.

3)《原子物理学》(第四版),杨福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考核第二、三章)

 

0802机械工程、0855机械(机械工程学院)

初试——804机械设计

 

《机械设计》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机械工程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804机械设计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通用零部件的基本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以及对常用机械零部件分析和设计的能力。考生应掌握现代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材料与热成形技术、机械原理等基础课程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以及机械设计的基本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并具备分析解决机械工程实际问题及对常用机械零部件进行设计的能力。

二、 试卷结构(满分150分)

内容比例: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及基本概念  约80分

螺纹连接分析计算  约15分

齿轮、蜗杆蜗轮受力分析及计算 约15分

轴系零部件结构分析 约15分

轴承寿命计算 约15分

常用机械传动的结构分析及有关参数的计算约1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40分

单项选择题   约40分

主观题 约110分

1. 简答题       约40分

2.分析题       约40分

3.计算题       约3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机械设计概论

考试内容    机器的基本组成;机械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机械零件设计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及主要设计准则;摩擦、磨损、润滑的基础知识;零件的疲劳强度;机械制造中常用的材料;影响钢材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

考试要求

1.了解机器的基本组成,机器和机构、零件和构件的概念及区别。

2.了解机械零件常用材料的性能和选用原则及影响钢材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

3.理解和熟悉机械零件主要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4理解影响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接触应力的基本概念。

5.理解疲劳曲线的特点、方程及应用。

6.理解接触应力的赫兹公式应用。

7.掌握动压油膜形成的基本条件。

  (二)连接

考试内容

螺纹参数;螺旋副的效率、自锁;螺纹连接的类型;螺栓的性能等级;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方法;螺栓链接的强度计算;螺栓组连接的受力分析;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主要措施;螺旋传动的类型和应用;键联接的类型及应用;平键联接的强度计算;花键联接类型及应用;销联接类型、特点、应用;过盈联接及型面联接。

考试要求

1.了解螺纹连接的预紧和防松方法及措施。

2.了解螺栓的性能等级与屈服极限、强度极限的关系。

3.掌握螺纹的主要参数,螺纹连接类型及应用。

4.掌握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主要措施,螺旋传动的类型和应用。

5.掌握键、销类型及特点,键的设计过程。

6.掌握螺栓组连接的结构设计及受力分析计算。

7.掌握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

  (三)带传动

考试内容

带的类型及应用;V带传动的特点;带传动的工况分析;V带传动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及设计方法;带传动的张紧方法。

考试要求

1.了解带传动特点,V带型号,带轮类型。带传动的张紧措施。

2.掌握影响带传动能力的主要因素,带上应力分布状况,最大应力的位置及组成。

3.掌握弹性滑动和打滑的概念及区别,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4.掌握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及计算。

5.掌握带传动的应力分析及计算。

6.掌握V带传动的设计及参数选择。

 (四)链传动

考试内容

链传动的特点和应用;传动链和链轮;链传动运动特性;参数选择;链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及选择计算。

考试要求

1.了解链传动的特点和应用。

2.了解滚子链标准、规格及链轮的结构特点。

3.掌握链传动运动特性、受力分析。

4.掌握链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链传动的设计计算、参数选择及链传动的布置。

 (五)齿轮传动

考试内容

齿轮机构的基础知识;齿轮传动的分类及应用;齿轮的失效形式;齿轮的材料及传动精度;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齿轮传动的强度问题;齿轮结构及其传动的润滑。

考试要求

1.了解齿轮传动特点、分类。

2.了解齿轮常用材料及热处理方法。

3.掌握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齿轮传动的设计准则,影响接触、弯曲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

4.掌握齿轮机构的几何尺寸计算。

5.掌握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及计算。

6. 齿轮传动的设计及参数选择。

 (六)蜗杆传动

考试内容

蜗杆传动的特点和类型;蜗杆传动的主要几何参数;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蜗杆传动的润滑;热平衡计算。

考试要求

1.了解蜗杆传动特点,蜗杆传动的效率、热平衡计算。

2.掌握中间平面的概念,蜗杆传动主要几何参数计算。

3.掌握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及计算。

4.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

5.蜗杆传动的设计及参数选择。

 (七)轴

考试内容

轴的功用及类型;常用的材料;轴结构设计;轴的强度计算;提高轴强度、刚度的措施。

考试要求

1. 了解轴的功用及类型,常用的材料及热处理方法。

2. 了解提高轴强度、刚度的措施。

3. 掌握轴的结构设计,轴上零件常用的周向、轴向固定方法,轴的结构工艺性。          能分析轴的结构错误。

4. 掌握按许用切应力估算轴的基本直径。

5. 掌握轴的强度计算。

 (八)滑动轴承

考试内容

摩擦的几种状态,滑动轴承结构及轴承材料,不完全液体润滑轴承的计算,液体动压润滑的基本方程----雷诺方程;动压油膜形成的原理,液体动力润滑轴承的计算。

考试要求

1. 熟悉不完全液体润滑轴承的设计准则,形成动压油膜的必要条件,液体动力润滑轴承的固定参数(半径间隙、相对间隙、宽径比等)、动态参数(偏心距、偏心率、最小油膜厚度、偏位角等),承载能力和索氏数,摩擦特性系数,热平衡。

2. 熟悉不完全液体润滑轴承的计算。

3. 熟悉液体动力润滑轴承的计算。

 (九)滚动轴承

考试内容

滚动轴承的类型及特点;滚动轴承的代号;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及选择计算;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考试要求

1.熟悉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及特点,滚动轴承的代号。

2.掌握滚动轴承主要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3.掌握滚动轴承基本额定寿命,基本额定动载荷,当量动载荷,派生轴向力等概念。

4.掌握轴承的固定方式,轴承的配合制式。润滑剂选取原则,密封方法分类。

5.掌握滚动轴承的承载能力计算和寿命计算。

6.掌握滚动轴承的组合结构设计。

 (十)联轴器、离合器

考试内容

联轴器、离合器的类型及应用;各类联轴器、离合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考试要求

1.熟悉联轴器的分类,两轴相对位置和相对位移,刚性联轴器、无弹性元件挠性联轴器(刚性可移式联轴器)、弹性元件挠性联轴器的特点及应用。

2.熟悉离合器的类型及应用等。

3.掌握联轴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参考书目:

《机械设计》(第九版),濮良贵、陈国定、吴立言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复试——5机械原理

《机械原理》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机械工程 

科目名称

考试大纲

5机械原理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掌握机构学和机器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对常用基本机构的分析和综合方法,并具有按照机械的使用要求进行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考生应掌握现代工程制图、工程力学等基础课程在机械原理课程中的应用,以及机构设计的基本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并具备分析解决机械工程实际问题及对常用机构进行设计的能力。

二、 试卷结构

内容比例:

机械原理基础知识及基本概念  约50分

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  约10分

齿轮机构几何参数计算  约10分

轮系传动比计算  约10分

对现代机械的认知及发展趋向等扩展 约2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30分

单项选择题   约30分

主观题 约70分

1. 简答题     约40分

2.计算题     约3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机机构的结构分析

考试内容 构件、运动副、机构、约束和自由度等概念,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及  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及结构分析。

考试要求

1.了解机器的基本组成,机器和机构、零件和构件的概念及区别。

2.了解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及结构分析。

3.掌握构件、运动副、机构、约束和自由度等概念及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4.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

5.掌握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

  (二)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考试内容

速度瞬心的概念、三心定理,用瞬心法对简单平面高副、低副机构进行速度分析、矢量方程图解法或解析法对平面Ⅱ级机构进行运动分析的过程。

考试要求

1.熟悉速度瞬心的概念、三心定理的运用。

2.掌握用速度瞬心法作机构的速度分析。

3.掌握矢量方程图解法或解析法进行机构的运动分析。

(三)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考试内容

机构力分析的目的和方法,机构中作用的各种力,对移动副、转动副、螺旋副及高副中摩擦力的分析计算,不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力分析,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力分析。

考试要求

1.了解机构中作用的各种力的分类、机构力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2.掌握构件惯性力的确定。

3.掌握机构的动态静力(或静力)分析。

 (四)机械的效率和自锁

考试内容

功、机械效率、自锁的概念,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计算,确定运动副、简单机械的自锁条件。

考试要求

1.熟悉自锁的概念。

2.掌握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计算。

3.掌握机械自锁条件的确定。

 (五)机械的平衡

考试内容

机械平衡的目的及分类,刚性转子静、动平衡的原理及计算方法,刚性转子静、动平衡的实验方法和平衡精度。

考试要求

1.了解四杆机构的平衡原理。

2.掌握刚性转子静、动平衡的原理及计算方法。

 (六)机械运转及速度波动的调节

考试内容

单自由度机械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运动方程的建立及其求解、等效力矩、等效转动惯量(质量)的计算和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原理及飞轮转动惯量的计算。

考试要求

1.了解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特点和调节方法。

2.熟悉等效力(力矩)矩、等效质量(转动惯量)、等效构件和等效动力学模型等基本概念和相应计算方法。

3.掌握飞轮调速的原理和飞轮设计的基本方法。

 (七)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考试内容

连杆机构传动的特点、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规律,曲柄存在的条件、行程速比系数及急回作用、传动角及死点等一些基本知识,平面四杆机构设计的一些基本方法。

考试要求

1. 熟悉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方法。

2.熟悉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设计方法。

3.掌握曲柄存在的条件、行程速比系数、传动角及死点等具体应用和计算。

 (八)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考试内容

凸轮机构的应用及分类、推杆常用的运动规律及其特性、平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考试要求

1. 熟悉凸轮机构的应用及分类。

2. 掌握推杆常用的运动规律的特点和适用场合。

3.掌握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确定的原则。

4.掌握凸轮机构设计的基本标准步骤。

 (九)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考试内容

齿轮机构的类型、特点,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及其切制原理及根切现象、单个齿轮几何尺寸的计算及变位,渐开线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和连续传动条件。

考试要求

1.了解齿轮机构的类型及应用。

2.掌握齿廓啮合基本定律与共轭齿廓。

3.掌握渐开线及渐开线齿廓。

4.渐开线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和连续传动条件。

5.齿轮的切削加工原理、根切现象及最小齿数。

6.掌握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几何尺寸的计算。

7.掌握斜齿圆柱齿轮的特点及设计计算。

8.掌握当量齿轮、当量齿数及其用途。

9.掌握变位齿轮的特点及应用。

10掌握蜗杆传动的特点、设计计算及旋向的确定。

 (十)轮系及其设计

考试内容

轮系的类型、特点及轮系的主要功用,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复合轮系的传动比的计算。

考试要求

1.了解轮系的分类及主要功用。

2.掌握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及混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十一)其它常用机构

考试内容

槽轮机构、棘轮机构、螺旋机构、万向铰链机构、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和不完全齿轮机构等其它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点、应用情况及设计要点;了解几种常用的组合机构的组合方式、工作特点、应用情况及设计概要。

考试要求

了解上述各类机构的工作原理及运动特点。

(十二)机械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及机构的选型、组合设计

考试内容

机构选型的基本知识、机构的组合方式、工作循环图的绘制及简单机械运动方案的拟定。

考试要求

1.能对给定的传动方案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评价。

2.能对给定设计要求,拟定可能的机械传动系统方案。

参考书目:

《机械原理》(第八版),孙桓、陈作模、葛文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加试——41机械制造工程学

《机械制造工程学》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机械工程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43机械制造工程学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掌握机械加工和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熟悉各种加工方法和常用设备,初步具有分析、解决机械制造中质量问题的能力和设计工艺规程及专用夹具的能力:(1)熟悉金属切削过程中的基本规律,掌握刀具几何参数、切削用量的选择;了解金属切削过程中的物理现象;理解刀具磨损、破损和刀具状态监控的基本概念以及刀具寿命的估算及其分布。(2)熟悉和掌握各种切削加工方法的加工特点。(3)掌握零件制造过程中的主要工艺技术问题,并具有设计工艺规程和夹具的初步能力。(4)掌握机械加工质量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综合分析机械加工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性等问题的基本能力。(5)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体系结构及发展趋势。

二、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金属切削原理                 约15分

机械制造装备及其加工表面       约15分

机械加工工艺和装配工艺规程设计      约35分

机床夹具设计原理 约18分

机械加工质量   约12分

先进制造技术  约5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50分

1.填空题 约20分

          2.选择题                约10分

          3.判断题                约20分

主观题 约50分

1.简答题 约25分

2.分析计算题 约25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金属切削原理

考试内容

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刀具(车刀)的标注角度和工作角度;刀具材料种类及特点;切削层的变形及切屑的类型;切削力、切削温度和刀具磨损。

考试要求

1.掌握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的概念。

2.掌握刀具(车刀)的标注角度和工作角度。

3.掌握刀具材料种类及特点。

4.了解理解金属切削层的变形、切屑的类型,理解切削力、切削温度及主要影响因素;理解刀具磨损、破损和刀具状态监控的基本概念。

 

(二)机械制造装备及其加工表面

考试内容

常规机械加工方法;机床的基本结构、分类和型号编制;典型机床的加工范围和传动系统。

考试要求

1.掌握常规机械加工方法的工作原理、特点,并能够合理选择;掌握机床的基本结构、分类和型号编制方法;掌握典型机床的加工范围和传动系统。

2.了解铣削、磨削、钻削、铰削、镗削等加工特点及选用方法。

 

(三)机械加工工艺和装配工艺规程设计

考试内容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装配工艺规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内容及步骤;定位基准的选择;工艺尺寸链和装配尺寸链的分析与解算;零件的结构特点及工艺特点。

考试要求

1.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内容及步骤。

2.掌握定位基准的选择,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3.理解工艺尺寸链、装配尺寸链的分析与解算。

4.掌握轴类零件、箱体零件的结构特点及工艺特点。

 

(四)机床夹具设计原理

考试内容

夹具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功用;工件定位的基本原理;常用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定位方式及定位误差分析。

考试要求

1.了解夹具的组成、功用及其分类。

2.掌握机床夹具的基本概念,工件定位的基本原理,常用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

3.掌握各种典型定位方式可能产生的定位误差及定位误差的计算方法。

 

(五)机械加工质量

考试内容

机械加工质量的基本概念及影响因素。

考试要求

1.理解机械加工精度的基本概念,理解各种因素对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

2.熟悉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基本概念以及影响因素。

 

(五)先进制造技术

考试内容

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体系结构及发展趋势。

考试要求

从现代设计技术、先进制造工艺技术、制造自动化技术、现代制造系统等方面,全面了解先进制造技术的基本内容和最新技术。

参考书目:  

《机械制造工程学》于信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1年

加试——42控制工程基础

《控制工程基础》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机械工程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44控制工程基础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控制工程的主要内容有: (1)控制系统的模型建立;(2)系统稳定性的分析;(3)系统时域分析;(4)系统频域分析;(5)PID校正。

要求考生基本概念准确记忆,主要原理灵活运用。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控制系统基本概念 约9分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约16分

控制系统的分析  约50分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约16分

控制系统的校正与综合  约9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部分  40分

1.填空题                  20分

        2.判断题 20分

主观题部分 60分

3. 简答题 30分

4. 计算题 3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1、了解人工控制与自动控制的工作原理。

2、了解控制系统的分类及特点。

3、了解反馈控制系统的特点及基本组成。

4、了解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5、了解控制理论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二)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掌握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

2、熟悉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3、掌握控制系统方框图及其等效变换。

4、掌握闭环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三) 控制系统的分析

1、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1)、了解时间响应及其典型输入信号。

(2)、熟悉系统响应性能指标。

(3)、掌握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4)、掌握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5)、掌握稳态误差分析与计算。

2、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1)、了解频率特性概述。

(2)、熟悉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3)、熟悉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

(4)、掌握闭环控制系统频率特性的分析。

(5)、掌握闭环控制系统性能分析。

(四)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1、了解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2、掌握系统稳定的条件。

3、掌握 Routh(劳斯)稳定判据与胡尔维茨稳定判据。

4、掌握 Nyquist(乃奎斯特)斯稳定判据。

5、掌握对数频率(Bode)稳定判据。

6、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五) 控制系统的校正与综合

1、了解系统的校正概述。

2、掌握PID校正。

参考书目:  

1、林海鹏.机械控制工程基础[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

2、董玉红.机械工程控制基础[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3、杨叔子.机械工程控制基础[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初试——805材料科学基础

 

《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805材料科学基础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材料科学基础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应用基本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考生要系统掌握材料成分、结构及性能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工程知识体系,掌握材料结构及缺陷在凝固、扩散、塑性变形和固态相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力学性能影响的基本原理,初步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生作答时要语言通顺,层次清楚;回答问题要点明确,理由充分;画图要求清晰明了;计算题要有必要步骤,准确的结果,合理的计量单位。

二、 试卷结构(满分150分)

1.内容比例

晶体结构及缺陷   约15分

金属的凝固       约30分

相结构与相图     约40分

固态中的扩散     约15分

金属塑性变形和回复再结晶   约40分

材料固态相变     约10分

2.题型比例

(1)客观题(50分)

概念题  约20分

选择题  约15分

判断题  约15分

(2)主观题(100分)

简答题 约40分

分析题  约40分

综合题  约2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晶体结构及缺陷

考试内容:晶体学基础知识;晶体结构、晶胞表达及计算;晶体中的缺陷及对性能影响。

考试要求:

1.掌握晶体的定义及晶体的性能特点,理解空间点阵和晶胞的定义,掌握晶胞的晶格常数和轴间夹角的表示方法,了解空间点阵的基本类型;

2.掌握三种典型金属的晶体结构的单胞原子数、配位数和堆垛方式,能够分析密排面及密排方向;能够画出立方晶系晶胞的质点模型并标注给定的晶面和晶向,掌握单胞致密度和晶体理论密度的计算方法。

3.了解晶体中点、线、面缺陷的具体种类及特征,能够根据柏氏矢量、位错线、位错线运动方向之间相互关系判断位错类型,能够运用几何条件及能量条件判断位错反应;掌握晶粒的概念,理解晶界具有的不同于晶粒内部的系列特征及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二)金属的凝固

考试内容:纯金属的结晶;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界面结构及生长;合金的结晶及成分变化;铸锭组织及控制。

考试要求:

1.掌握纯金属结晶的宏观现象和微观过程,理解结晶的热力学和结构条件;能够分析晶胚形成时的阻力和驱动力,以及系统总自由能随晶胚半径的变化关系,理解临界形核半径和临界形核功的概念并能计算。

2.掌握形核率的概念,能够分析形核率随过冷度变化的原因;掌握非均匀形核的概念、非均匀形核形核率的影响因素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3.了解晶体生长时固液界面的微观结构类型和晶体生长的台阶机制,能够分析温度梯度对纯金属晶体长大形态(平面状长大,树枝状长大)的影响。

4.掌握固溶体平衡结晶与纯金属相比具有的特点;了解宏观偏析现象及应用,理解微观偏析产生原因及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掌握成分过冷的概念及形成,能根据成分过冷分析对晶体组织形态的影响及原因。

5.了解工业上细化晶粒的方法,掌握金属铸锭三晶区组织特征及形成原因,提出铸锭(件)柱状晶区和等轴晶区的控制方法。

(三)材料相结构与相图

考试内容:固体相种类及结构;二元相图基础知识;铁碳合金及相图应用,三元相图基本运用。

考试要求:

1.了解组元、相、固溶体、金属间化合物等专业术语;掌握固溶体的类型,分析固溶强化的机理及规律;掌握金属间化合物的类型、性能的共同特点及应用。

2.掌握二元合金的匀晶、共晶、包晶、共析等类型相图及转变反应式,能够画出典型成分合金的冷却曲线分析平衡结晶过程,掌握平衡相、平衡组织的名称并运用杠杆定律计算相和组织的含量。

3.能够画出铁碳合金相图,正确标注相图中的点、线、区(组成相或组织),掌握特征点、线的意义,正确书写三个特征反应的反应式及发生特征转变点的碳含量、转变温度和转变产物。

4.掌握铁碳合金中相、组织及组织组成,了解钢与铁的成分与组织的关系;能够画出典型成分合金组织示意图,计算室温下的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的相对含量。

5.理解三元合金相图的成分表示方法和相平衡分析,能够在相图中画出给定的成分点或线;能利用固态完全不溶的三元共晶合金投影图分析给定成分合金的室温组织,能画出给定成分合金的垂直截面图,并利用投影图和垂直截面图分析平衡结晶过程。

(四)固态中的扩散

考试内容:扩散现象及本质;扩散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扩散的类型及机制;扩散的影响因素。

考试要求:

1.理解固体中的扩散现象及与原子运动的关系,掌握扩散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适用条件、基本表述及其对相应的扩散过程进行分析的方法。

2.掌握自扩散与互扩散、原子扩散与反应扩散的概念,理解固体中原子扩散的空位和间隙机制,能够从扩散驱动力角度分析上坡扩散产生的原因。

3.理解温度、晶体结构、晶体缺陷、化学成分等因素对扩散的影响;能够利用扩散激活能(阿雷尼乌斯公式)计算扩散系数,利用给定条件计算渗层深度与扩散时间。

(五)金属塑性变形和回复再结晶

考试内容:拉伸曲线及变形过程;滑移及孪生变形;多晶体变形;材料强化方法及原理;塑性变形对组织及性能的影响;材料回复与再结晶现象及组织性能变化。

考试要求:

1.能够画出退火态低碳钢拉伸时的工程应力-应变曲线,说明变形的各阶段及能够获得的力学性能指标。

2.了解滑移系、临界分切应力的概念,掌握面心和体心立方晶体的滑移面、滑移方向和滑移系数目,能够画出具体的滑移面及该滑移面的滑移方向。

3.了解晶体塑性变形的两种主要机制及特点,掌握孪生变形现象和特点,能够运用位错理论分析晶体的滑移过程。

4.理解多晶体塑性变形的过程及特点,掌握细晶强化的概念,能够分析细化晶粒对金属强度及塑韧性的影响及原因。

5.掌握固溶强化的现象、强化的规律及强化的机理;能够分析细小第二相分别为硬质点(软质点)时的弥散强化(沉淀强化)的机制。

6.掌握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理解加工硬化现象,能够分析加工硬化基本原理和意义。

7.掌握回复、再结晶、再结晶图的专业术语,能够分析回复以及再结晶过程中微观结构、组织状态和性能的变化;掌握再结晶的影响因素和二次再结晶现象及原因。

(六)材料固态相变

考试内容:固态相变的基本类型;相变特点及原因;相变的界面及界面能;固态相变的非均匀形核。

考试要求:

1.了解固态相变的概念及分类,掌握固态相变的特点及原因。

2.掌握固态相变的界面类型及界面应变能和化学能变化规律。

3.理解缺陷对固态相变非均匀形核的作用及原因。

 

参考书目:  

《材料科学基础》(第四版),刘智恩,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金属学及热处理》(第二版),崔忠圻,机械工业出版社

《材料科学基础》(第三版),胡赓祥、蔡珣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复试——6工程材料学

《工程材料学》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6工程材料学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工程材料主要内容:合金化原理、工程用钢、铸铁、有色金属等方面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考察钢铁材料和有色金属的合金化原理、性能特点、典型用途、热处理规范;了解不同用途的金属材料如何分类和命名、牌号代表的含义。并能妥善运用成分-组织-性能-应用之间关系,实现材料设计。

二、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合金化原理 约15分

工程结构用钢 约15分

机器零件用钢 约15分

特殊性能钢 约10分

常用铸铁 约20分

有色金属 约10分

工具钢  约15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40分

1.填空题 约30分

        2.判断题 约10分

主观题 约60分

       1. 概念题                  约10分

2. 简答题 约30分

3. 综合题 约2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工业用钢

考试内容

钢的分类和编号;合金元素在钢种的作用;工程构件用钢;机器零件用钢;工具钢和特殊性能钢。

考试要求

1. 了解钢的分类和编号。

2. 理解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3. 掌握工程构件用钢;机器零件用钢;工具钢和特殊性能钢特点、分类及应用、克莱姆法则。

4. 深入理解合金化改善钢高温强度,耐蚀性的原理。

5. 能够综合运用合金化原理,分析钢的性能

 

(二)铸铁

考试内容

常用铸铁;合金铸铁、石墨化

考试要求

1. 了解石墨形态、基体组织与石墨化过程之间的关系。

2. 理解;影响石墨化和石墨形态的成分和冷却因素。

3. 掌握基体组织与石墨化过程之间的关系、基体和石墨形态对性能的影响。

 

(三)有色金属及合金

考试内容

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牌号分类、特点、应用及合金化原理。

1. 了解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牌号分类、特点、应用。

2. 理解合金元素与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性能的关系。

3. 掌握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性能和应用的关系。

 

(四)扩展部分

考试内容

综合运用合金化原理分析材料性能,根据环境合理选材。

考试要求

1. 理解材料环境与材料服役要求的关系。

2. 掌握服役条件与材料性能关系,合理选材。

 

参考书目:  

《工程材料学》,王晓敏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加试——43机械工程材料

《机械工程材料》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45机械工程材料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通过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机械工程材料”这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利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解决材料类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系统地掌握常用工程材料成分-组织-性能-应用之间关系的一般规律,熟悉常用工程材料的处理工艺过程,具有根据机械零件的服役条件和失效形式、合理选用工程材料的初步能力。

二、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材料的性能、材料的结构、材料凝固的基本过程. 约38分

相图及合金的结晶过程 约15分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约16分

钢的热处理  约16分

工业用金属材料  约15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30分

1.填空题 约10分

        2.判断题 约10分

        3. 选择题                  约10分

主观题 约70分

         1. 概念题                  约10分

2. 简答题 约20分

3. 分析题 约30分

4. 相图题                  约1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材料性能

考试内容

材料的力学性能;工艺性能。

考试要求

1.了解材料的塑性、韧性、强度、硬度性能指标的含义。

2.了解零件加工方法与工艺性能(铸、锻、焊)的关系。

 

(二)材料的结构

考试内容

常用铸铁;金属的晶体结构及缺陷。

考试要求

1. 理解并掌握金属三种典型的晶体结构。

2. 掌握实际金属晶体结构的缺陷(点、线、面)。

3. 掌握晶体缺陷的存在对其性能的影响。

 

(三)材料凝固的基本过程

考试内容

金属的结晶过程;晶核形成方式及其区别;晶核长大方式及其区别;晶粒大小的控制;同素异构转变。

1. 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同素异构转变。

2. 理解金属的结晶过程,晶核形成方式(自发和非自发)及其区别,晶核长大方式及其区别。

3. 掌握晶粒大小的控制方法及其应用。

 

(四)相图

考试内容

二元相图的基本类型与分析;铁碳合金相图及凝固分析。

考试要求

1. 了解二元相图的建立过程,二元相图的基本类型,杠杆定律的应用。

2. 理解铁碳合金相图的基本组成,合金结晶过程分析。

 

(五)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考试内容

金属塑性变形与加工硬化;回复与再结晶。

考试要求

1. 了解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

2. 理解金属塑性变形引起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变化。

3. 理解金属的回复与再结晶过程中组织性能的变化。

4.掌握再结晶的影响因素及再结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六)钢的热处理

考试内容

钢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转变;钢的退火与正火;钢的淬火与回火。

考试要求

1. 理解钢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组织转变,转变条件及其转变后组织的性能特点。

2. 理解钢的退火、正火、回火的含义及其目的,以及经过不同热处理后的组织转变。

3. 掌握钢的不同热处理工艺方法的应用。

4. 了解钢的表面热处理。

 

(七)工业用金属材料

考试内容

工业用钢的基本分类、典型牌号及成分、性能特点;工业用钢中合金元素的作用;典型零件加工路线中热处理的运用;常用铸铁的分类,性能特点及其应用;铝及铝合金的编号、性能特点、应用及强化方式。

考试要求

1.了解工业用钢的基本分类、典型牌号及成分、性能特点;工业用钢中合金元素的作用。

2.掌握典型零件加工路线中热处理的运用。

3.了解常用铸铁的分类,性能特点及其应用。

4.了解铝及铝合金的编号、性能特点、应用及强化方式。

 

参考书目:  

《机械工程材料》(第九版),于永泗,齐民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年。

 

加试——44材料工程基础

《材料工程基础》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46材料工程基础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材料工程基础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应用基本理论分析材料问题的能力,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金属材料成形技术,掌握常用材料工程基础里材料的种类、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熟悉常用工程材料的处理工艺过程,掌握金属材料成形技术的原理、特点和技术要点。初步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生分析问题要求文字语言通顺,层次清楚;回答问题要求要点明确,理由充分;画图要求清晰明了;计算题要有明确原理,准确的结果,合理的计量单位。

二、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材料性能、结构 约10分

凝固、再结晶 约20分

钢的热处理 约20分

常用的工程金属材料  约15分

金属的热处理 铸造、金属的塑性加工、焊接  约35分

题型比例:

    1.概念题   约25分

    2.简答题 约25分

    3.计算题   约15分

    4.综合分析题    约35分

注:概念题包括名词与术语解释、选择、填空题等,题型不定。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材料的性能

考试内容

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

考试要求

1.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能
2.掌握材料的物理与化学性能
3.了解材料的工艺性能

(二)材料的结构

考试内容

材料的结合方式、金属的晶体结构及缺陷

考试要求

1.理解材料的结合方式。

2.掌握金属的晶体结构及缺陷。

(三)材料凝固的基本过程

考试内容

纯金属的结晶过程、合金的结晶、二元相图的建立、材料凝固的基本过程、铁碳相图

考试要求

1.掌握纯金属的结晶过程;晶核形成方式及其区别;晶核长大方式及其区别;晶粒大小的控制;同素异构转变。

2.掌握合金的结晶、二元相图的建立。

3.掌握材料凝固的基本过程;金属的结晶过程;晶核形成方式及其区别;晶核长大方式及其区别;晶粒大小的控制;同素异构转变。

4.掌握二元相图的基本类型与分析;掌握铁碳合金相图及凝固分析。

(四)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考试内容

金属塑性变形与加工硬化、金属的回复与再结晶。

考试要求

1.掌握金属塑性变形与加工硬化。

2.掌握金属的回复与再结晶。

(五)钢的热处理

考试内容

钢在加热中和冷却过程中的转变;钢的退火与正火、淬火与回火;表面热处理;表面处理新技术。

考试要求

1.掌握钢在加热中和冷却过程中的转变。

2.掌握钢的退火与正火;

3.掌握钢的淬火与回火。

4.掌握钢的表面热处理。

5.了解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新技术。

(六)工业用金属材料

考试内容

钢、铁及有色金属的分类、典型牌号及成分、性能特点。

考试要求

1.掌握工业用钢的基本分类、典型牌号及成分、性能特点。

2.掌握铸铁的基本分类、典型牌号及成分、性能特点。

3.掌握有色金属的基本分类、典型牌号及成分、性能特点。

(七)金属液态成形技术--铸造

考试内容

铸造的原理、特点、应用;铸造方法分类;掌握砂型铸造;特种铸造

考试要求

1.掌握铸造的原理、特点、应用;铸造方法分类;

2.掌握砂型铸造;

3.熟悉其它铸造方法。
(八)金属塑性成形--锻造与冲压
 考试内容

 锻造、冲压

考试要求

1.掌握锻造的知识;

2.掌握冲压的知识。
(九)金属的连接成形——焊接
 考试内容

焊接的原理、特点、应用;焊接方法分类

考试要求

1.掌握焊接的原理、特点、应用;

2.掌握焊接方法分类;电弧焊;

3.熟悉电渣焊;

4.了解其他焊接方法。
(十)粉末冶金成形

考试内容

粉末冶金的分类及粉体制备、成型及烧结

考试要求

1.掌握粉末冶金的分类及粉体制备;

2.熟悉粉末冶金的成型及烧结。

参考书目:  

《机械工程材料》(第八版),于永泗 齐民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

金属工艺学》(第五版) 上下册 邓文英,郭晓鹏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0808电气工程、0854电子信息、0858能源动力(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初试——806电路原理

《电路原理》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电气工程,控制工程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806电路原理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电路原理课程主要内容: 基尔霍夫定律;电路等效变换;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电路定理;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三相电路;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电路的时域、频域、复频域分析方法;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线性二端口的参数、等效电路和连接。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考察学生对相关拓展内容如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状态方程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要求考生准确记忆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理论,掌握基本分析计算,并能妥善运用到综合题目的分析和处理中。

二、试卷结构(满分150分)

内容比例:

线性电阻性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约30分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约15分

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约15分

电路的时域、频域和复频域的分析和计算 约30分

三相电路 约15分

二端口电路 约15分

非线性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约15分

拓展内容  约15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30分

选择题                   约30分

主观题 约120分

分析计算题 约12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考试内容

基尔霍夫定律;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电路定理。

考试要求

1. 熟知电阻、独立电源、受控电源、电容、电感等元件的定义、性质及伏安关系,透彻理解基尔霍夫定律。

2. 掌握线性电阻电路等效变换的方法。

3. 能正确列写电路的回路电流方程和结点电压方程,并对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

4. 能熟练应用电路定理。

(二)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考试内容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和计算;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复功率;功率因数的提高;最大功率传输。

考试要求

1. 掌握正弦稳态电路分析和计算的方法。

2. 会求解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3. 理解复功率的概念。

4. 掌握功率因数提高的方法和相关的计算。

5. 掌握最大功率传输问题的分析和计算。

(三)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考试内容

互感;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和计算;耦合电感的功率;变压器

考试要求

1. 理解互感的定义。

2. 掌握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和计算方法。

3. 理解耦合电感的功率。

4. 掌握理想变压器的分析和计算方法。

(四)电路的时域、频域和复频域的分析和计算

考试内容

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暂态分析;阶跃响应;冲激响应; RLC电路的串联和并联谐振;应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分析线性电路;网络函数的定义、零点、极点。

1. 会求解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条件。

2. 掌握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暂态分析方法。

3. 理解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的概念,并会求解。

4. 能够判断出电路是否发生谐振,并会分析和计算。

5. 能够熟练应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分析线性电路。

6. 理解网络函数的概念、及其零点和极点与冲激响应之间的关系。

(五)三相电路

考试内容

三相电路;线电压(电流)与相电压(电流)的关系;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和计算;三相电路的功率。

考试要求

1. 理解三相电路的概念和线电压(电流)与相电压(电流)的关系。

2. 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和计算方法。

3. 能够熟练分析计算三相电路的功率。

4. 掌握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六)二端口电路

考试内容

二端口的方程和参数;二端口的等效电路;二端口的转移函数;二端口的连接。

考试要求

1. 了解二端口网络的概念。

2. 掌握二端口的方程和参数,二端口的等效电路,二端口的转移函数。

3. 掌握二端口的级联、串联、和并联。

(七)非线性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考试内容

非正弦周期信号;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

考试要求

1. 理解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概念。

2. 会分析求解非正弦周期信号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

2. 掌握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方法。

(八)拓展内容

考试内容

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状态方程。

    考试要求

1. 理解割集的概念,会求解电路的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矩阵。

2. 会分析求解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

3. 理解状态的概念,掌握状态方程的求解方法。

参考书目:  

《电路》 邱关源 罗先觉(第5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复试 ——24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26自动控制原理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自动控制原理主要内容:反馈控制的基本原理、基本组成和基本要求;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基本方法;时域分析法、根轨迹分析法和频域分析法等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动态品质和稳定精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的理解掌握程度以及对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考察学生对控制系统设计与校正的基本方法和设计步骤等综合性内容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准确记忆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理论,掌握基本计算,并能妥善运用到综合题目的处理和工程实际中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此外,对于离散系统分析方法以及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也要有所了解。

 

二、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及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约13分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约23分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约6 分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约30分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约12分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及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约6分

综合设计     约1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33分

        1.选择题 约10分

        2.判断题 约13分

  3. 简答题 约10分

主观题 约67分

1. 计算题 约20分

2. 分析综合题 约37分

3. 设计综合题              约1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及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考试内容    

反馈控制原理;开环和闭环控制;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基本组成和基本要求;控制系统的时域及复域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及其化简。

考试要求

1. 了解基本概念:自动控制、反馈控制、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传递函数、系统的方框图。

2. 理解反馈的意义以及自动控制系统各基本组成环节的作用。

3. 掌握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以及方框图的化简。

4. 综合运用以上内容进行合理地分析和判断;并能够进行结构图和传递函数之间的转换。

 

  (二)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考试内容

系统时间响应的性能指标;一阶、二阶系统及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及劳斯(Routh)稳定判据;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及其计 算方法。

考试要求

1. 了解高阶系统闭环主导极点及高阶系统的降阶。

2. 理解控制系统判断稳定性、静动态性能的各时域特征量的概念。

3. 掌握控制系统时域特征量的计算;二阶系统欠阻尼响应分析;劳斯(Routh)稳定判据的应用;稳态误差及稳态误差系数的计算;闭环极点与系统性能间的关系。

4. 综合运用以上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三)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考试内容

控制系统根轨迹的基本概念;根轨迹方程及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系统性能的分析。

考试要求

1. 了解系统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2. 理解和零度根轨迹的对应关系以及开环零、极点分布与根轨迹形状间的对应关系。

3. 掌握根轨迹与系统性能的关系。

(四)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考试内容

频率特性;典型环节;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幅相曲线与对数频率特性曲线);频率域稳定判据;控制系统相对稳定性;闭环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及其与时域指标的关系。

1. 了解线性系统频率响应及其描述方法—频率特性;奈魁斯特(Nyquist)稳定判据的推导。

2. 理解闭环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及其与时域指标的关系。

3. 掌握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频率域稳定判据及其应用;系统相对稳定性的判别。

    4. 综合运用以上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五)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考试内容

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串联校正;反馈校正。

考试要求

1. 了解系统的设计与校正问题。

2. 理解反馈校正综合设计法的应用。

3. 掌握典型校正环节对系统的校正作用;串联校正的分析法设计;串联校正参数的确定

4. 能够综合运用以上内容进行设计指标转换、设计方法选取、校正结果的验算等。

 

(六)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及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考试内容

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的采样与保持;z变换理论;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非线性控制系统概述;常见非线性特性及其对系统运动的影响;相平面法;描述函数法。

考试要求

1. 了解z变换理论、相平面法、描述函数法。

2. 理解离散系统与连续系统对应时的平面变换;线性系统分析方法在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3. 掌握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非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

参考书目: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胡寿松 科学出版社 2007.6

 

 

复试 ——25计算机控制技术

《计算机控制技术》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27)计算机控制技术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计算机控制技术主要内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控制过程及组成;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采样及采样定理,采样周期的选择;Z变换及Z反变换;差分方程及Z变换法求解差分方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判定;参数对系统稳定性和动态性能的影响;稳态误差及稳态误差系数;连续控制器的离散化方法;数字PID设计;数字PID控制的改进算法;快速有纹波系统;快速无纹波系统;达林算法;施密斯预估补偿算法;离散状态空间分析、设计方法的理解掌握程度以及对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考察学生对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与校正的基本方法和设计步骤等综合性内容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准确记忆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理论,掌握基本计算,并能妥善运用到综合题目的处理和工程实际中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二、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计算机控制概述      约10分

线性离散系统的Z变换及数学描述  约10分

计算机控制系统特性分析  约20分

计算机控制系统离散化设计方法  约15分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直接设计方法    约15分

线性离散系统的离散状态空间分析、设计方法       约3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20分

1.简答题 约20分

 

主观题 约80分

1. 分析画图 约10分

2. 分析计算综合题 约30分

3. 设计计算综合题              约4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计算机控制概述

考试内容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控制过程及组成;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对象特性对控制性能的影响;采样及采样定理,采样周期的选择。

考试要求

1. 了解典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实例。

2. 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以及控制过程;理解实时的含义。

3. 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各组成环节的特点;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性能及其衡量指标。

4. 理解被控对象特性对控制性能的影响;熟悉信号变换原理,掌握采样信号的恢复及保持器。

5.了解计算机控研究的内容、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

(二)线性离散系统的Z变换及数学描述

考试内容

Z变换及Z反变换;差分方程及Z变换法求解差分方程;脉冲传递函数及系统方框图变换。

考试要求  

1. 熟悉Z变换、Z反变换定义及方法;掌握Z变换的重要性质和定理。

2. 熟悉离散系统及差分方程;掌握差分方程的求解。

3. 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脉冲传递函数及系统方框图变换方法。

4. 综合运用以上内容进行离散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三)计算机控制系统特性分析

考试内容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判定;参数对系统稳定性和动态性能的影响;稳态误差及稳态误差系数的分析计算。

考试要求

1. 熟悉计算机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掌握S平面与Z平面的映射关系。

2. 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判定方法

3. 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动态过程分析以及参数对系统的影响,离散系统的极点与系统性能间的关系。

4. 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及稳态误差系数的分析计算。

5. 综合运用以上内容进行离散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四)计算机控制系统离散化设计方法

考试内容

连续控制器的离散化;数字PID设计;数字PID控制的改进算法。

考试要求

1. 熟悉连续域-离散化设计的基本原理。

2. 掌握连续控制器的离散化方法(后向差分、双线性变换、响应不变法以及零极点匹配法等)。

3. 掌握数字PID设计(结构的选择和参数整定);掌握数字PID控制的改进算法。

   4. 综合运用以上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五)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直接设计方法

考试内容

针对不同输入函数设计快速有纹波系统并能绘制数字控制器和系统的输出波形;针对不同输入函数设计快速无纹波系统并能绘制数字控制器和系统的输出波形;达林算法;施密斯预估补偿算法。

考试要求

1. 熟悉最少拍数字控制器设计方法步骤。

2. 掌握最少拍数字控制器的一般设计方法。

3. 掌握纯滞后系统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掌握施密斯预估补偿算法。

4. 能够综合运用以上内容进行设计方法选取、数字控制器的设计以及分析校验设计结果等。

(六)线性离散系统的离散状态空间分析、设计方法

考试内容

能控性,能观性的判定;极点配置状态空间设计法设计数字控制器;输出反馈设计法设计数字控制器

考试要求

1. 掌握线性离散系统的离散状态空间分析方法。

2. 掌握线性离散系统离散状态空间设计方法。

参考书目:  

《计算机控制系统》  席爱民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11

《计算机控制系统》(第2版)何克忠 李伟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4

 

 

复试(加试)——7电子技术基础

《电子技术基础》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电气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电子技术基础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通过考试,检测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理解各类常用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能否应用电子技术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考查学生是否具有分析和解决电子技术电路问题的能力。考试主要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大部分。

 

二、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模拟电子技术部分 约50%

常用半导体器件的电特性           约5分

基本放大电路                     约15分

集成放大电路                     约10分

功率放大电路的原理与指标计算     约10分

波形发生器及线性稳压电源的原理   约10分

数字电子技术部分 约50%

逻辑代数及其化简方法 约5分

组合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约25分

脉冲波形的产生和变 约10分

A/D 和D/A 转换器的原理和技术指标 约1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40分

  1.填空题 约10分

  2.判断题 约10分

  3. 选择题 约20分

主观题 约60分

1. 计算题 约30分

2.分析题 约3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1、常用半导体器件

考试内容:

(1)PN 结的单向导电性

(2)二极管的简化模型

(3)二极管电路的分析方法发光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等几种特殊的二极管

(4)BJT的结构、类型、三种工作状态

(5)FET的特点及分类

考试要求:

 (1)理解半导体的物理基础,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的外特性、主要参数

(2)掌握二极管电路的分析方法.

(3)了解特殊二极管(稳压、变容、发光二极管)

(4)了解 MOSFET、JFET 等场效应晶体管

2、基本放大电路、集成放大电路及功率放大电路

考试内容:

(1)BJT 放大电路的三种组态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放大电路静、动态指标的计算 射极偏置电路及其稳定工作点的原理

(2)电流源电路的作用 温度漂移的概念 差分式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集成运放的特点及其构成的比例、加法、微分、积分等信号运算电路

(3)有源滤波电路的分类和特点

(4)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和分类 功率放大电路指标的计算

考试要求:

(1) 理解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基本原理.

(2)掌握共射、共基和共集三种组态放大电路的两种分析方法.

(3)了解MOSFET、JFET 、IGFET,掌握MOSFET 放大电路的特点和分析方法.

(4)掌握差动放大器,多级放大电路组成与计算.

(5)掌握集成运放的主要性能指标,理解理想运放及其特点.

(6)了解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和主要研究对象,掌握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OCL、OTL)及其计算.

(7)熟练掌握信号运算电路:比例器、加法器、减法器、积分器、微分器等

3、负反馈

考试内容: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组态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指标的改善深度负反馈的条件 深度负反馈下放大电路的特点 深度负反馈下放大电路增益的近似计算

考试要求:

(1)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2)理解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3)掌握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及深度负反馈下的近似计算.

4、信号处理和信号产生电路

考试内容 :有源滤波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滤波器的分类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类型和工作原理 电压比较器的原理和应用

考试要求:

(1)掌握有源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

(2) 掌握振荡电路的振荡条件,正弦波振荡电路的主要形式.

(3)了解非正弦波振荡器的电路形式.

(4) 掌握电压比较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5)了解三角波、方波等信号产生电路的工作原理.

5、直流稳压电源

考试内容:稳压电源的基本结构 稳压电源的基本原理 集成三端稳压电路的型号及使用方法

考试要求:

(1)了解稳压电源的结构和分类.

(2)掌握单相整流电容滤波电路,稳压管组成的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集成三端稳压电路及其应用.

 

6、逻辑代数及其化简方法

考试内容: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数制、码制及其之间的相互转换 逻辑代数及其变换和化简 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法

考试要求:

(1)熟练掌握数制的转换,常用的二进制码,基本的逻辑关系和逻辑函数的四种表示方法.

(2)掌握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法.

7、组合及时序逻辑电路

考试内容 :

TTL 逻辑门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 NMOS 逻辑门电路 CMOS 逻辑门电路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常用的集成组合逻辑器件的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 RS、JK、D、T 等触发器的原理、逻辑功能、触发方式、特性和参数 ;时序逻辑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和简单设计; 计数器的功能分析和设计方法; 常用集成计数器的应用; 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

考试要求:

(1)掌握TTL 和CMOS 逻辑门电路功能、特性参数和使用方法.

(2)了解TTL 和CMOS 逻辑门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推拉、三态、OC).

(3)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一般分析和设计方法.

(4)掌握常用的组合电路,会用这些芯片设计更复杂的逻辑电路.

(5) 掌握JK、D 触发器的逻辑功能、触发方式和参数.

(6)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和简单设计.

(7)掌握计数器、寄存器等常用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以及常用集成时序逻辑器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8、脉冲波形的产生和变换

考试内容:多谐振荡器、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及定时器等基本单元电路,并对它们的功能、特点及其主要应用作简要介绍。

考试要求 :

(1)理解多谐振荡器、单稳触发器、施密特触发器及555 定时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多谐振荡器、单稳触发器、施密特触发器的结构和主要参数的计算.

(3)掌握 555 定时器的原理及应用.

9、A/D、D/A 转换器

考试内容 :D/A 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D/A 转换器主要技术指标的计算 集成D/A 转换器及其应用 A/D 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考试要求:

(1)掌握典型的DAC、ADC 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及使用方法.

(2)了解A/D、 D/A 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参考书目: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五版) 康华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 (第五版)康华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

 

复试(加试)——8电力系统分析

 

《电力系统分析》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电力系统分析

 

考试目的与要求

考察考生在电力系统分析方面的工程计算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电力系统分析的主要考试内容: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各元件的特性和数学模型,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和控制,电力系统的运行调节和优化,电力系统短路故障分析与计算、电力系统静态稳定、电力系统暂态稳定。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约10分

电力系统各元件的等值电路与参数 约10分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与控制 约25分

电力系统稳态运行分析 约15分

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的暂态分析 约10分

电力系统简单不对称故障分析 约20分

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约1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40分

        1.填空题 约15分

        2.选择题 约25分

主观题 约60分

1. 简答、分析题 约25分

2. 计算题 约35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考试内容

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的组成,电力网的组成,电力系统的基本指标: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等级;额定频率;各元件额定电压的匹配;电力系统的地理接线方式分类,各自的特点;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及特点。

考试要求

1. 了解基本概念: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2. 理解基本理论:电力系统的结线方式和电压等级。

3. 掌握基本理论: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

 

(二)电力系统各元件的等值电路与参数

考试内容

各元件的数学模型和参数以及各参数表示的物理意义。

考试要求

1. 了解架空输电线路与变压器的各序等值电路与参数。

2. 理解标幺制概念。

3. 掌握同步电机的基本方程,稳态、暂态、次暂态参数及相应的等值电路与相量图,同步电机的序阻抗与实用等值电路以及负荷的序阻抗与等值电路。

4. 掌握电力系统各序网络的制定。

 

(三)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与控制

考试内容

手算潮流和节点导纳矩阵以及潮流计算算法。

考试要求

 

1. 掌握电力网电压降落和功率损耗的计算方法。

2. 理解输电线路的运行特性。

3. 掌握辐射状网络和闭式网络的潮流计算方法。

4. 理解输电线路的运行特性和电力系统潮流调整与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 掌握复杂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

6. 掌握潮流计算的功率方程。

7. 掌握潮流计算的牛顿-拉夫逊法。

8. 理解快速解耦法潮流计算。

 

(四)电力系统稳态运行分析

考试内容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之间的关系;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和电压调整之间的关系。频率的一次和二次调整对系统频率的影响;互联系统频率调整方法;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及方法;中枢点电压调整的方式分类;系统电压调整的基本措施以及各种措施的特点。

考试要求

1.了解简单电力网的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交流电网中功率传输的基本规律。

  2.掌握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与电压调整,电压调整的基本原理与措施。

  3.掌握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平衡与频率调整的基本概念。

  4.能够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降低网损的技术措施及所依据的原理,有功负荷分配的等微增率准则。

 

(五)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的暂态分析

考试内容

电力系统短路故障的类型及危害;无限大功率电源发生三相短路的物理过程分析。

考试要求

1、了解同步电机突然三相短路的物理分析

  2、理解同步电机突然三相短路时,短路电流所含各种分量以及各自由电流衰减时间常数的确定

  3、掌握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电流的实用计算

 

(六)电力系统简单不对称故障分析

考试内容

对称分量法,元件的序参数和等效电路,不对称短路时短路点的短路电流和电压。

1. 了解简单不对称短路的分析,复合序网,正序等效定则。

2. 掌握非全相断线的分析计算。

 

(七)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考试内容

同步发电机的机电特性,简单系统的静态稳定分析以及自动励磁调节对静态稳定的作用,提高静态稳定的措施。

考试要求

1、了解电力系统的电磁功率特性。

2、掌握简单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等面积定则,分段计算法。

3、掌握简单电力系统静态稳定分析,小扰动法,自动励磁调节器对静态稳定的影响,静态稳定的实际计算。

4、掌握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措施及各种措施的基本原理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参考书目: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第四版),陈珩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第四版),方万良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17.

 

 

复试(加试)——9电力电子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电气自动化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电力电子技术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目的在于考察考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对电力电子技术专业基础课的掌握程度,了解考生是否适应以后对研究生课程的继续学习。

测试考生对电力电子技术的主要内容:

1、熟练掌握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半导体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开关特性和电气参数,建立电力电子器件与普通电子器件相区别的概念。

2、了解和掌握电力电子器件驱动触发电路、保护电路及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2、熟练掌握单相、三相整流电路和有源逆变电路的基本原理、波形分析和各种负载对电路工作的影响,并能对上述电路进行设计计算。

3、掌握无源逆变电路、交流调压电路、交-交变频电路的工作原理、电路结构、换相方法、波形分析和参数计算。

4、掌握直流-直流变流电路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波形分析和计算方法。

5、掌握SPWM型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波形分析及SPWM技术的参数计算和谐波分析。

6、理解和掌握电力电子电路中电磁转换过程、相位控制技术和PWM控制技术的特点。

7、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动向。

 

二、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1、电力电子器件部分 约10分

2、电力电子器件的驱动和保护控制部分 约10分

3、相控整流和有源逆变电路部分 约30分

4、无源逆变电路、交流调压电路、交交变频电路部分 约20分

5、直流DC-DC变流电路、SPWM逆变电路部分 约20分

6、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动向  约5 分

7、扩展部分 约5 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40分

1、单项选择题                    约15分

        2、填空题     约15分

3、判断题   约10分

主观题 约60分

        4、计算题      约35分

        5、分析题                        约15分

        6、绘图题      约1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电力电子器件

考试内容

电力二极管Power Diode、晶闸管TH、电力晶体管GTR、可关断晶闸管GTO、电力场效应管MOSFET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

考试要求

1、掌握基本原理:各种器件的半导体结构特点、开关特性、电气参数,并了解器件在工作时将会产生哪些功率损耗。

2、掌握基本计算: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是如何标定的,不同电流波形的平均值和有效值如何计算,器件中电流的波形系数如何计算,在具体应用环

境条件下如何选择器件。

    3、综合运用以上内容进行合理地分析、计算、判断和选择。

(二)电力电子器件驱动触发电路、保护电路及控制电路

考试内容

电力电子器件驱动触发电路、保护电路及控制电路。

考试要求

1、了解和掌握光耦隔离和磁隔离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典型的相控锯齿波触发电路的特点及如何与电网同步。

2、了解和掌握电力电子电路中过流和过压产生的原因及保护电路。

3、了解相控和PWM控制电路的原理及控制特点(如SPWM技术调制比和载波比控制电路如何实现)。

4、综合运用以上内容进行合理地分析判断和选择。

(三)单相、三相整流电路和有源逆变电路

考试内容

单相、三相整流电路和有源逆变电路。

考试要求

1、熟练掌握晶闸管单相、三相整流电路和有源逆变电路的基本原理、波形分析和各种负载对电路工作的影响,并能对上述电路进行计算。

2、熟练掌握变压器漏感对整流电路的影响,并能分析计算。

3、了解整流电路的谐波对电网的影响及不同相数整流电路中谐波的含量,掌握什么是基波因数和功率因数的计算方法。

4、了解大功率整流的特点。

5、综合运用以上内容进行合理地分析判断、选择、公式证明、波形分析和计算。

(四)无源逆变电路、交流调压电路、交-交变频电路

考试内容

无源逆变电路、交流调压电路、交-交变频电路。

1、掌握无源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电路结构、换流方法、波形分析和参数计算。重点理解三相电压型逆变电路的工作特点及波形分析和计算方法,建

立纵相换流的概念。

2、了解什么是电压型逆变电路,什么是电流型逆变电路,及其逆变输出波形的特点。

3、了解掌握交流调压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并能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和选择关键知识点。

4、了解掌握交交变频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变频范围,并能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和选择关键知识点。

  (五)直流-直流变流电路

考试内容

基本直流斩波电路、带隔离的直流-直流变流电路。

   考试要求

1. 掌握BUCK电路、BOOST电路及BUCK—BOOST电路的工作原理、波形分析和计算方法,建立PWM调制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带隔离高频变压器电路的工作原理励磁方式、波形分析和计算公式(能够运用电磁规律推导计算公式)。

3. 对以上内容能够综合运用相关理论进行合理地分析、判断、波形分析和计算。

 

(六)SPWM型逆变电路

考试内容

SPWM型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波形分析及SPWM技术的参数计算和谐波分析。

  考试要求

1、建立SPWM技术中等效面积原理的概念、明确什么是调制波、什么是载波、调制比、载波比、什么是同步调制和异步调制等概念。

2、掌握单相单极性控制和单相双极性控制的工作原理,波形分析和计算方法(平均模型法参见林渭勋所著《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3、了解典型SPWM逆变电路的谐波含量特点,改善波形质量提高直流电压利用率的方法。

4、了解三相SPWM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波形特点,

(七)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动向

考试内容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中发展动向。

考试要求

1. 了解SVPWM逆变技术、SPWM整流技术、软开关技术、FPM技术、LLC谐振技术等发展动向,对发展状况有基本了解。

2. 建立电力电子系统控制的慨念。

(八)扩展部分

考试内容

电磁学的相关知识。

考试要求

1、了解磁性元器件的三种励磁方式,能够识别哪种电力电子电路存在直流磁化现象。

2、了解典型电路所用磁性元件的励磁曲线

参考书目:  

《电力电子技术》(第五版) 王兆安 刘进军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加试 ——63现代控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65现代控制理论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现代控制理论主要内容: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线性控制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能控标准型和能观标准型;李雅普诺夫第一和第二定律及其在线性系统中的应用;线性定常系统中的极点配置、系统镇定、、系统解耦及状态观测器和分析方法的理解掌握程度以及对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考察学生对控制系统能控性和能观性的基本方法和设计步骤等综合性内容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准确记忆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理论,掌握基本计算,并能妥善运用到综合题目的处理和工程实际中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此外,对于离散时间系统的最优控制和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也要有所了解。

 

二、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控制系统状态空间模型      约20分

控制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解    约20分

线性控制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  约20 分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判断  约20分

线性系统极点配置及状态观测器  约2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25分

1.选择题 约10分

        2.简答题 约15分

主观题 约75分

1. 分析计算题 约45分

2. 设计综合题              约3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考试内容    

状态变量及状态空间表达式;状态变量及状态空间表达式的模拟结构图;状态变量及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状态矢量的线性变换(坐标变换);从状态空间表达式求传递函数阵。

考试要求

1. 了解基本概念:状态变量、状态矢量、状态空间、状态方程、输出方程和状态空间表达式。

2. 掌握状态空间表达式的系统框图。

3. 掌握状态变量及状态空间表达式的模拟结构图、状态变量及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

4. 综合运用以上内容进行合理地分析和判断;并能够进行从状态空间表达式求传递函数阵。

 

  (二)控制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解

考试内容

线性定常齐次状态方程的解;状态转移矩阵;线性定常系统非齐次方程的解。

考试要求

1. 掌握线性定常齐次状态方程的解、线性定常系统非齐次方程的解。

2. 掌握状态转移矩阵的基本性质及其求解方法。

3. 综合运用以上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三)线性控制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

考试内容

能控性和能观性的定义;线性定常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判别;能控性和能观性的对偶关系;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能控标准型和能观标准型;线性系统的结构分解。

考试要求

1. 了解能控性和能观性的定义。

2. 掌握线性定常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判别。

3. 掌握能控性和能观性的对偶关系。

4. 掌握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能控标准型和能观标准型。

5. 掌握线性系统的结构分解。

(四)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判断

考试内容

李雅普诺夫第一法和第二法;李雅普诺夫方法在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1. 了解李雅普诺夫关于稳定性的定义。

2. 掌握线性系统的稳定判据和非线性系统的稳定判据。

3. 掌握希尔维斯特判据;线性定常连续系统渐进稳定判据和线性时变连续系统渐进稳定判据。

    4. 掌握雅可比矩阵法、变量梯度法分析系统稳定性。

(五)线性系统极点配置及状态观测器

考试内容

线性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特性;极点配置;状态观测器。

考试要求

1. 了解线性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特性。

2. 掌握极点配置中的状态反馈、输出反馈。

3. 掌握状态观测器的实现、反馈矩阵G的设计、降维观测器的设计。

4. 能够综合运用以上内容对线性定常系统进行设计和综合。

 

参考书目:  

《现代控制理论》(第3版)主编:刘豹,唐万生.(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6

 

 

加试——45电力拖动基础

《电力拖动基础》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电气自动化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47电力拖动基础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目的在于考察考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对电力拖动基础专业基础课的掌握程度,了解考生是否适应以后对研究生课程的继续学习。

测试考生对电力拖动基础的主要内容:

1、了解电力拖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式、工作机构的折算、生产机械的负载转矩特性。

2、熟练掌握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起动、制动、调速的方法和计算,掌握电力拖动系统稳定运行的条件,了解过渡过程和能量损耗。

3、熟练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固有机械特性与人为机械特性、各种运转状态的计算。

4、掌握三相异步电机的起动方法、起动设备的计算,了解起动的过渡过程。

5、掌握三相异步电机调速的基本原理、方法、特性。

6、了解多电动机拖动系统。

7、了解电动机的发热和冷却、工作制的分类,掌握按发热观点电力拖动系统电动机的选择及计算。

 

二、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1、电力拖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 约6分

2、直流电动机的电力拖动 约30分

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及各种运转状态 约30分

4、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及起动设备的计算   约12分

5、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     约10分

6、多电动机拖动系统 约2 分

7、电力拖动系统电动机的选择                   约1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30分

1、单项选择题                    约10分

        2、填空题     约10分

3、判断题   约10分

主观题 约70分

        4、计算题      约50分

        5、分析题                        约2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电力拖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

考试内容

电力拖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式、工作机构的折算、生产机械的负载转矩特性。

考试要求

1、掌握电力拖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式、符号分析,并运用方程式分析电动机的运行状态。

2、掌握工作机构转矩、直线作用力、飞轮力矩和质量的折算原则和方法。

3、了解负载转矩的分类及典型的负载转矩特性。

(二)直流电动机的电力拖动

考试内容

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起动、制动、调速

考试要求

1、掌握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固有机械特性和人为机械特性及其相关计算。掌握电力拖动系统稳定运行的条件,并能熟练运用分析问题。

2、熟练掌握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起动方法及起动电阻的计算。

3、熟练掌握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制动运行方法,对应的特点、机械特性、制动电阻及稳态运行转速的计算。

4、熟练掌握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方法、调速特性和计算,掌握调速的技术、经济指标。

5、了解他励直流电动机过渡过程的能量损耗、影响参数、计算及减少能量损耗的方法。

6、了解串励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与运转状态的特点。

(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及各种运转状态

考试内容

三相异步电动机机械特性表达式、固有机械特性与人为机械特性、各种运转状态

考试要求

1、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机械特性三种表达式。

2、熟练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固有机械特性与人为机械特性,分析参数变化的影响。

3、熟练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各种运行状态。

4、了解异步电动机的技术数据及参数计算。

5、综合运用表达式对电动机各种运行状态进行计算。

(四)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及起动设备的计算

考试内容

起动方法、起动设备的计算、过渡过程。

考试要求

1、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方法,熟练掌握起动参数的计算,了解如何改善电动机的起动性能。

2、掌握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定子对称起动电阻的计算,起动自耦变压器的计算。

3、掌握三相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转子对称起动电阻的计算。

4、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过渡过程、过渡过程中能量损耗、减小损耗的方法。

  (五)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

考试内容

变极调速、变频调速、能耗转差调速

   考试要求

1、了解变极调速及其调速方式。

2、掌握变频调速的原理、机械特性及调速过程分析、计算。

3、掌握能耗转差的基本原理、方法、特性。

(六)多电动机拖动系统

考试内容

硬轴联结的双电动机拖动系统、同步旋转系统(电轴系统)

  考试要求

1、了解硬轴联接的双电机拖动系统负载的合理分配问题。

2、了解同步旋转的电轴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能量分配和传送。

(七)电力拖动系统电动机的选择

考试内容

电动机工作制的分类、电动机的选择

考试要求

1、了解电动机工作制的分类。

2、熟练掌握按发热观点的平均损耗法与等效法的本质、计算和应用。

3、掌握不同工作制的电动机容量的选择。

4、了解笼型异步电动机每小时允许合闸次数的计算。

5、了解不同特性生产机械负载的调速电动机的选择

6、了解电动机其他参数的选择

参考书目:  

《电机及拖动基础》(第4版) 顾绳谷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加试——46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电气工程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48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考查考生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以及利用继电保护基本原理与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考生应全面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内容、最新技术和发展方向,理解和掌握各种电流保护、距离保护、差动保护的设计方法和应用特点,了解自动重合闸关内容的基本原理。

 

测试考生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主要内容:

1、了解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基本要求,基本原理和保护装置的组成。

2、熟练掌握电网的电流速断保护、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和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整定原则、动作时限和灵敏性校验;了解电流保护的接线方式、功率方向继电器的接线方式和中性点不接地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特点。

3、熟练掌握电网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阻抗继电器的接线方式;距离保护整定计算。

4、掌握输电线路高频保护的基本原理;高频相差动保护;高频闭锁方向保护。

5、掌握自动重合闸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对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基本要求。

6、掌握电力变压器的继电保护大型变压器内部故障的差动保护;大型变压器零序保护;大型变压器瓦斯保护。

7、理解和掌握发电机相间短路的纵联差动保护;发电机定子绕组匝间短路保护;发电机定子绕组的单相接地保护;发电机励磁回路一点接地保护。

8、掌握母线的继电保护。

9、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最新发展动向。

 

二、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 约10分

2、电网的三段式电流保护 约20分

3、电网的距离保护 约10分

4、输电线路高频保护                             约20分

5、自动重合闸部分 约15分

6、电力变压器、发电机和母线的继电保护 约15 分

7、电力电子技术的最新发展动向 约1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40分

1、单项选择题                    约15分

        2、填空题     约15分

3、简答题   约10分

主观题 约60分

        4、计算题      约35分

        5、分析说明题                    约25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基本概念

考试内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基本要求,基本原理和保护装置的组成。

考试要求

1、了解掌握电力系统故障及不正常工作状态。

2、掌握继电保护基本原理,以及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3、综合运用以上内容进行合理地分析说明、简答和选择。

(二)电网的三段式电流保护

考试内容

电流速断保护、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和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整定原则、动作时限和灵敏性校验。

考试要求

1、熟练掌握单侧电源网络相间短路的三段式电流保护。

2、了解和掌握电网相间短路的方向性电流保护。

3、了解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中接地短路的零序电流及方向保护以及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中单相接地故障保护。

4、综合运用以上内容进行合理地分析说明、简答和计算。

(三)电网的距离保护

考试内容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阻抗继电器的接线方式;距离保护整定计算。

考试要求

1、熟练掌握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阻抗继电器及其动作特性。

2、熟练掌握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原则及对距离保护的评价。

3、了解影响距离保护正确工作的因素及防止方法。

4、综合运用以上内容进行合理地分析判断、简答和计算。

(四)输电线路的高频保护

考试内容

高频保护的基本原理;高频相差动保护;高频闭锁方向保护。

考试要求

1、掌握输电线路纵联保护的概念。

2、了解输电线路高频保护的基本原理。

3、了解掌握了解输电线路的高频保护的特点。

4、了解掌握高频闭锁方向保护。

  (五)自动重合闸

考试内容

对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基本要求、具有同步检定和无电压检定的重合闸、重合闸与继电保护的配台。

   考试要求

1. 掌握自动重合闸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对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基本要求。

2. 掌握重合闸与继电保护的配台。

3. 对以上内容能够综合运用相关理论进行合理地分析、说明。

 

(六)电力变压器、发电机和母线的继电保护

考试内容

大型变压器内部故障的差动保护、大型变压器零序保护、发电机相间短路的纵联差动保护、发电机定子绕组匝间短路保护、完全电流差动母线保护、电流比相式母线保护。

  考试要求

1、了解掌握电力变压器的故障类型、非正常运行状态及其相应的保护方式以及变压器的纵差动保护、零序保护。

2、了解掌握发电机的故障类型、不正常运行状态及发电机的纵差动保护、发电机定子绕组匝间短路保护;发电机定子绕组的单相接地保护。

3、了解装没母线保护的基本原则,以及完全电流差动母线保护和电流比相式母线保护。

 

(七)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最新发展动向

考试内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最新发展动向。

考试要求

了解目前电力系统微机保护的研究现状、发展前景以及基本的电力系统微机保护装置。

参考书目:  

张保会,尹项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二版),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0814土木工程、0859土木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初试——809结构力学

《结构力学》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土木工程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809结构力学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主要考核学生对几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受力分析、结构位移计算、力法、位移法、渐近计算及影响线等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要求考生在熟练掌握结构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理论、原理及方法分析求解相应的结构体系,并能灵活应用于具体的实际结构,解决相应的结构问题。

二、 试卷结构(满分150分)

内容比例:

几何组成分析 约10分

静定结构受力分析 约30分

结构位移计算 约20分

力法 约25分

位移法 约25分

渐近计算 约20分

影响线 约2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60分

1、判断题 约10分

        2、选择题 约20分

3、填空题 约30分

主观题 约90分

计算题   约9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几何组成分析

考试内容

几何组成分析的基本概念;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律;几何特性与静力特性的关系。

考试要求

1、理解几何不变体系、几何可变体系、瞬变体系和刚片、约束、自由度等基本概念。

2、掌握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律、几何特性与静力特性的关系。

3、熟练应用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律对给定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二)静定结构受力分析

考试内容

截面法;荷载与内力的关系;内力图做法;静定梁内力计算;静定刚架内力计算;静定桁架内力计算;三铰拱内力计算;组合结构内力计算。

考试要求

1、掌握截面法、荷载与内力的关系及内力图做法。

2、熟练应用截面法计算静定梁内力,并做内力图。

3、熟练应用截面法计算静定刚架内力,并做内力图。

4、熟练应用结点法、截面法计算静定桁架中各杆件的轴力。

5、熟练应用截面法计算三铰拱的指定截面内力,会求其合理轴线。

6、熟练应用截面法计算组合结构的内力,并做内力图。

(三)结构位移计算

考试内容

实功、虚功的概念;刚体体系虚功原理及其应用;变形体体系虚功原理;荷载作用下静定结构位移计算;支座移动、温度改变引起的静定结构位移计算;图乘法;线弹性体系互等定理。

考试要求

1、理解实功、虚功的概念。

2、掌握刚体体系虚功原理及其应用、变形体体系虚功原理。

3、掌握荷载产生的位移计算、支座移动和温度改变引起的位移计算。

4、熟练掌握图乘法求位移。

(四)力法

考试内容

力法的基本原理;力法的典型方程;荷载作用下超静定结构的力法计算;利用对称性简化力法计算;温度改变、支座移动下的超静定结构计算;超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考试要求

1、掌握力法的基本原理,理解力法典型方程的物理意义。

2、熟练应用力法计算荷载作用下的超静定梁、刚架和排架,并能利用对称性简化计算。

3、掌握温度改变、支座移动下的超静定结构计算。

4、掌握超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五)位移法

考试内容

位移法的基本原理;位移法的典型方程;荷载作用下超静定结构的位移法计算;利用对称性简化位移法计算;温度改变、支座移动下超静定结构位移法计算。

考试要求

1、掌握位移法的基本原理,理解位移法典型方程的物理意义。

2、熟练应用位移法计算荷载作用下的超静定梁、刚架和排架,并能利用对称性简化计算。

3、掌握温度改变、支座移动下超静定结构的位移法计算。

(六)渐近计算

考试内容

力矩分配法基本原理;应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无剪力分配法。

考试要求

1、掌握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并能熟练运用其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

2、掌握无剪力分配法的基本原理,并能运用其计算特殊的有侧移刚架。

(七)影响线

考试内容

影响线的概念;静力法做静定结构的影响线;机动法做静定结构的影响线;结点荷载作用下静定结构的影响线;荷载最不利位置的确定;连续梁的影响线轮廓图;简支梁的弯矩包络图;连续梁的弯矩包络图。

考试要求

1、掌握影响线的概念,并能熟练应用静力法、机动法绘制静定结构的影响线。

2、掌握结点荷载作用下静定结构影响线的绘制方法。

3、掌握结构最不利荷载位置的计算方法。

4、能够绘制连续梁影响线的轮廓图。

5、了解简支梁弯矩包络图和连续梁弯矩包络图的绘制方法。

参考书目:  

《结构力学》(第四版) 龙驭球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年

 

 

复试(加试)——11基础工程

《基础工程》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土木工程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11基础工程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基础工程基本理论、设计基本原则、方法及软弱地基处理方法的掌握程度,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及比例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    约40分

桩基础                    约40分

软弱地基处理              约2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50分

1.填空题或选择题          约20分

2.判断题                  约10分

      3.简答题                  约20分

主观题 约50分

1.计算题   约10分

2.论述题  约4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

考试内容

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与常规设计方法、浅基础的类型及特点、基础埋深的影响因素、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定义与确定方法、地基础变形验算;确定基础底面尺寸、地基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无筋扩展基础设计、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

考试要求

1. 理解常规设计方法,掌握地基基础设计中荷载取值方法。

2.了解浅基础的分类形式,掌握各类浅基础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3.理解基础埋深的概念及埋深选择要求。

4.掌握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方法 。

5.了解地基变形特征的概念,掌握地基变形验算。

6.掌握基础底面尺寸的计算方法、地基承载力及软弱下卧层承载力的验算。

7.掌握无筋扩展基础、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设计与构造要求。

(二)桩基础

考试内容

桩基础的概念、桩的类型及各类桩的特点、适用范围、施工方法,单桩竖向荷载的传递机理、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竖向荷载下的群桩效应、桩的负摩阻力、桩的平面布置原则、桩承台设计、桩基础设计的一般步骤及构造要求。

考试要求

1.了解桩基础的概念、桩的类型及各类桩的特点、适用范围、成型方式效应、施工方法等,掌握桩的挤土效应。

2.理解竖向荷载下的群桩效应与群桩基础的沉降计算。

3.理解单桩竖向荷载的传递机理,掌握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的规范经验公式、静载荷试验方法。

4.理解负摩阻力产生的条件、原因,掌握负摩阻力的计算方法。

5.掌握桩的平面布置原则、桩及承台的构造要求。

6.掌握承台设计内容与方法。

 (三)软弱地基处理

考试内容

地基处理的概念、目的,地基处理方法的分类,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及设计施工方法。

考试要求

1.理解地基处理的概念、目的,掌握地基处理方法的分类。

2.理解复合地基的概念,掌握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计算。

3.掌握各种地基处理方法选用条件。

 

参考书目:  

《土力学地基基础》(第五版),陈希哲、叶菁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复试(加试)——12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结构》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土木工程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12混凝土结构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混凝土结构材料力学性能、各基本构件和梁板结构的受力性能、设计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等的了解情况。要求考生准确记忆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理论,掌握设计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

二、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绪论  约2分

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约10分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约18分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约18分

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约20分

受拉构件承载力的计算 约2分

受扭构件扭曲截面受扭承载力的计算             约5分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变形及裂缝                   约5分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约10分

梁板结构                                     约1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50分

        1.选择题 约30分

        2.判断题 约20分

主观题 约50分

1. 分析题 约30分

2. 设计计算题 约2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 绪论

考试内容:

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基础;混凝土结构主要优、缺点。

考试要求:

掌握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特点及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基础。

(二) 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考试内容:

钢筋;混凝土;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考试要求:

1.了解钢筋的品种和级别;掌握钢筋的应力——应变曲线特性;了解钢筋的冷加工性能、重复荷载下钢筋的疲劳性能以及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

2. 理解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轴心抗拉强度及相互间的关系;掌握单轴受压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掌握混凝土弹性模量、变形模量的概念;了解重复荷载下混凝土的疲劳性能以及复合应力状态下混凝土强度的特点;理解混凝土徐变、收缩与膨胀的概念。

3. 掌握粘结的定义、粘结力的组成、粘结应力的分布;掌握影响粘结强度的因素和保证可靠粘结的构造要求。

(三)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考试内容:

梁、板的一般构造;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试验结果;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及其应用;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双筋矩形截面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T形截面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考试要求:

1. 掌握适筋梁正截面受弯三个受力阶段特征,应力与应变的分布、破坏形态、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对破坏形态的影响、三个工作阶段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等。

2. 掌握混凝土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及其在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的应用。

3. 掌握单筋、双筋矩形与T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方法,配置纵向受拉钢筋的主要构造要求。

(四)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考试内容: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的一般概念;剪跨比及梁斜截面受剪的破坏形态;斜截面受剪破坏的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与适用范围;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的方法和步骤;保证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构造措施;梁内钢筋的构造要求。

考试要求:

1. 了解无腹筋梁斜裂缝出现前后的应力状态。

2. 掌握剪跨比的概念、无腹筋梁斜截面受剪的三种破坏形态以及腹筋对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的影响。

3. 掌握矩形、T形和I形等截面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模型、计算方法及限制条件。

4. 掌握受弯构件钢筋的布置、梁内纵筋的弯起、截断及锚固等构造要求。

(五) 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考试内容:

受压构件的一般构造要求;轴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的受力过程与两种破坏形态;偏心受压构件的纵向弯曲影响; 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一般计算公式;不对称配筋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对称配筋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Nu—Mu相关曲线及其应用;偏心受压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

考试要求:

1. 掌握轴心受压构件的受力全过程、破坏形态、正截面受压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及主要构造要求;了解螺旋箍筋柱的原理与应用。

2. 掌握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两种破坏形态的特征及其正截面上应力的计算简图。

3. 掌握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的一般计算公式的原理。

4. 掌握对称配筋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及纵向钢筋与箍筋的主要构造要求。

5. 掌握Nu—Mu相关曲线的概念及其应用。

6. 了解偏心受压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

(六) 受拉构件承载力的计算

考试内容:

轴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偏心受拉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

考试要求:

1. 掌握轴心受拉构件的受力全过程、破坏形态、正截面受拉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与配筋的主要构造要求。

2. 掌握偏心受拉构件的受力全过程、两种破坏形态的特征以及对称配筋矩形截面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受拉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与配筋的主要构造要求。

3. 了解偏心受拉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

(七) 受扭构件扭曲截面受扭承载力的计算

考试内容:

纯扭构件的试验研究;矩形截面纯扭构件的扭曲截面受扭承载力计算;弯剪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受扭构件的配筋构造要求。

考试要求:

1. 掌握矩形截面受扭构件的破坏形态、变角空间桁架计算模型、受扭承载力的计算方法、限制条件及配筋构造。

2. 掌握弯剪扭构件的配筋计算方法及构造要求。

(八)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变形及裂缝

考试内容: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挠度验算;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验算。

考试要求:

1. 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在第Ⅱ工作阶段中的基本品性,包括截面上与截面间的应力分布、裂缝开展的原理与过程、截面曲率的变化等以及影响这些品性的主要因素。

2. 掌握裂缝宽度、截面受弯刚度的定义与计算原理以及裂缝宽度与构件挠度的验算方法。

(九)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考试内容:

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张拉控制应力与预应力损失;后张法构件端部锚固区的局部承压验算;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的计算;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计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构造要求。

考试要求:

1. 掌握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各项预应力损失值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预应力损失值的组合。

2. 掌握预应力轴心受拉构件各阶段的应力状态、设计计算方法和主要构造要求。

3. 掌握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各阶段的应力状态、设计计算方法和主要构造要求。

(十)梁板结构

考试内容:

现浇楼盖的结构型式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楼梯、雨蓬的设计。

考试要求:

1. 掌握梁板结构布置的一般方法及其构造要求,计算简图的选取,换算荷载的计算,活载最不利布置及内力包络图的绘制。

2. 理解塑性较及内力重分布的概念。掌握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及塑性理论(如弯矩调幅法)的设计方法,双向板按塑性理论(如塑性铰线法)的设计方法。了解双向板按弹性理论的分析方法,楼梯、雨篷等常用部件的计算与构造要求。

 

参考书目:  

《混凝土结构(上册、中册)》,(第六版)天津大学 同济大学 东南大学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6年

复试(加试)——13钢结构

《钢结构》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土木工程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13钢结构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学生对钢结构材料、钢结构连接、钢结构轴心受力构件、受弯构件以及拉压弯构件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厂房结构、平台结构、高层结构、大跨结构等常见钢结构形式设计理论的应用能力。

要求考生深刻理解钢结构的特点及应用,掌握钢材材性的影响因素及影响趋势、钢结构所用材料应满足的要求及选材的依据,掌握钢结构常用的连接设计方法及构造要求,掌握基本构件的设计理论及相应构造,掌握常见钢结构形式的设计方法并了解相关构造。

二、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钢结构材料及设计方法 约20分

钢结构连接 约30分

钢结构基本构件 约30分

常见钢结构的设计   约2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40分

1.填空题   约20分

2.选择题   约20分

主观题 约60分

1. 简答题                     约20分

2. 计算题     约20分

3. 材料题   约2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钢结构材料及设计方法

考试内容:

钢结构的特点及应用;钢结构的材料;钢结构设计方法

考试要求:

1. 了解钢结构的发展状况;

2. 掌握钢结构的特点及应用;

3. 掌握钢结构的材性指标及其掌握钢结构的材性指标及其物理含义;

4. 掌握钢材破坏形式的影响因素及影响趋势;

5. 掌握钢结构用钢应满足的要求及选材的依据;

6. 掌握钢结构设计方法基本概念及基本公式。

(二)钢结构连接

考试内容:

钢结构常用连接的受力分析;角焊缝及对接焊缝的构造及计算;螺栓连接的构造及计算。

考试要求:

1. 了解钢结构常见连接的优缺点;

2. 掌握角焊缝连接的构造及计算;

3. 掌握对接焊缝连接的构造及计算;

4. 掌握普通螺栓连接的构造及计算;

5. 掌握高强螺栓连接的构造及计算。

(三)钢结构基本构件

考试内容:

轴心受拉构件的受力分析及设计;轴心受压构件的构造及设计;受弯构件的构造及设计;拉压弯构建的构造及设计。

考试要求:

1. 轴心受拉构件的强度及刚度计算;

2. 轴心受压构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的计算;

3. 受弯构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的计算;

4. 基本构件的受力分析及相关构造要求。

 

(四)常见钢结构的设计

考试内容:

   厂房钢结构;平台钢结构;高层钢结构;大跨钢结构;其他钢结构形式。

  考试要求:

1. 了解常见钢结构形式的构造;

2. 掌握厂房钢结构的结构布置及简化设计方法;

3. 掌握平台钢结构的结构布置及设计方法;

4. 了解其他钢结构形式的基本设计方法。

 

参考书目:  

1. 《钢结构》,戴国欣。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第五版,2022.03;

2. 《钢结构基本原理》,沈祖炎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三版,2018.09;

3. 《钢结构设计原理》,陈绍蕃,科学出版社,第四版,2016。

 

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0857资源与环境(环境与化工学院)

初试——810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化学工程与技术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810物理化学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物理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利用基本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掌握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界面化学的概念性基础层次的内容,以及溶液、化学平衡和相平衡的大多数内容。

考生分析问题要求文字语言通顺,层次清楚;回答问题要求要点明确,理由充分;相图分析要求清晰明了;计算题要有明确原理,准确的结果,合理的计量单位。

二、 试卷结构(满分150分)

内容比例:

热力学 约100分

动力学 约15分  

电化学 约15分

表面及胶体化学  约20分

题型比例:

    1.概念题 约20分

    2.简答题        约40分

    3.综合分析题    约30分

    4.计算题        约60分

注:概念题包括名词与术语解释、选择、填空题等,题型不定。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

考试内容

热力学第一定律;盖斯定律;状态函数

1、掌握系统、环境、过程、性质、状态与状态函数等热力学基本概念的定义与分类;

2、掌握物质的PVT变化、相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计算热、功和各热力学状态函数变化值的原理及方法;

3、熟悉可逆过程的概念及功的计算;

4、掌握化学热效应及其与热力学能变与焓变的关系,通过热化学方程与盖斯定律加深对状态函数的理解。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

考试内容

热力学第二定律;自由能与自由能判据

1、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变量计算与熵判据的应用,了解熵的统计物理意义;

2、掌握自由能与自由能判据,自由能变量的计算;

3、掌握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式,熟悉△G的计算。

(三)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考试内容

拉乌尔定律;亨利定律;化学势及稀溶液的依数性

1、掌握偏摩尔量的定义;

2、掌握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3、理解理想液态混合物和理想稀溶液中各组分化学势的表达式;

4、掌握理想稀溶液的依数性。

(四)相平衡

考试内容

相律;相图;克拉佩龙公式和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

1、理解相律分析相平衡体系及相图;

2、会从相平衡条件推导克拉佩龙公式和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并能将这些方程应用于有关计算;

3、掌握单组分体系和二组分体系典型相图的特点和应用。

(五)化学平衡

考试内容

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1、掌握用等温方程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的方法;

2、会用化学热力学方法计算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3、掌握化学反应的等压方程式及其应用;

4、了解温度,压力及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

(六)电化学

考试内容

离子的电迁移和迁移速率;电池电动势

1、掌握电解质溶液导电的特点,离子的电迁移和迁移速率,电导,强电解质的活度及活度系数;

2、熟悉可逆电池及其电动势的测定,电极电势及可逆电极的种类,可逆电池的热力学;

3、了解电池的种类及电池电动势的计算。

(七)表面现象

考试内容

拉普拉斯方程;开尔文公式;朗缪尔吸附等温式;吉布斯吸附等温式;表面吸附

1、掌握拉普拉斯方程、开尔文公式、朗缪尔吸附等温式和吉布斯吸附等温式等公式及其应用;

2、理解弯曲液面的一些现象,溶液的表面吸附,表面活性剂及其作用,固体表面吸附。

(八)胶体分散系统

考试内容

胶体

1、了解分散系统的分类与溶胶,胶体的制备方法,胶体的若干重要性质;

2、理解电解质对溶胶和高分子溶液稳定性的作用。

(九)化学动力学

考试内容

反应速率;反应级数;阿伦尼乌斯方程;典型复杂反应;复杂化学反应速率的近似处理法

1、掌握反应速率及测定,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具有简单级数速率方程积分式;

2、了解反应级数的测定,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3、掌握阿伦尼乌斯方程及其应用。

4、了解典型复杂反应的特点,掌握复杂化学反应速率的近似处理法。

 

参考书目:  

《物理化学》(第六版),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年

 

初试——821水污染控制工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821水污染控制工程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水污染控制工程主要内容:水资源与水污染基本概念;污水的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物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及污泥的处理与处置的方法种类、原理、应用及相应的设计计算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准确记忆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理论,掌握污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并能将基本理论进行综合应用。

二、 试卷结构(满分150分)

内容比例:

1.水资源与水污染   约15分

2.污水的物理处理 约10分

3.污水的化学处理   约10分

4.污水的物理化学处理 约25分

5.污水的生物处理      约50分

6.污水的深度处理 约30分

7.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约1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40分

1.基本概念       约20分

         2.选择题     约20分

 

主观题 约110分

1. 简答题                          约70分

2. 综述题                          约20分

3. 计算题   约2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水资源与水污染

考试内容

水循环与水资源、水体污染;污水的类型与特征;水质标准与水质指标;污水的处理方法及工艺流程。

考试要求

1. 掌握基本概念:水的自然循环、水的社会循环、水体污染、水体污染物、BOD,COD,TOD,TOC的内涵。

2. 掌握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分类、水体污染物种类及危害、水质指标有哪些。

(二)污水的物理处理

考试内容

筛滤法、重力沉降法、混凝澄清法、浮力浮上法。

考试要求

1. 掌握格栅和筛网的工作过程及设计计算。

2. 掌握沉降基本理论、沉淀池的类型、工作过程及设计计算。

3. 掌握混凝机理、常用混凝剂的种类、混凝池的种类。

4. 掌握浮力浮上法的基本概念、污水中油的存在形式、气浮原理、主要气浮工艺及特点。

(三)污水的化学处理

考试内容

       中和法、化学沉淀法、氧化还原法。

考试要求

了解中和法、化学沉淀法、氧化还原法处理污水的基本原理及其主要处理对象。

(四)污水的物理化学处理

考试内容

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技术。

考试要求

1. 了解吸附法、离子交换法的基本原理、基本工艺。

2. 掌握扩散渗析、电渗析、反渗透、超滤、微滤、纳滤的原理、工艺、及应用。

   3. 了解渗透汽化、液膜分离的基本原理。

(五)污水的生物处理

考试内容

生物处理总论、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生物处理。

考试要求

1.掌握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废水可生化性的评价方法。

2.掌握活性污泥净化废水的机理;曝气原理和曝气设备、曝气池的各种运行方式的特点;活性污泥系统的工艺设计。

3.掌握各种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生物滤池法、生物转盘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结构特点、设计计算及应用。

4.掌握厌氧生物处理的过程和主要微生物;厌氧消化的设备、工艺;UASB的结构及应用。

(六)污水的深度处理

考试内容

过滤、脱氮、除磷、消毒的原理、工艺及应用。

考试要求

1. 掌握过滤的原理及常用滤池型式和过滤设备。

2. 掌握脱氮除磷的原理及常用工艺。

3. 掌握氯消毒、臭氧消毒、紫外消毒的作用原理及各自特点。

(七)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考试内容

污泥浓缩、脱水、稳定的方法。

考试要求

1、掌握污泥浓缩、脱水、稳定的原理及工艺。

2、了解污泥利用与处置。

 

参考书目: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 宋志伟 李燕主编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19年

复试——14化工原理

《化工原理》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化学工程与技术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14 化工原理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化工原理课程主要内容的理解及掌握程度。考查学生是否理解了化工生产过程中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是否熟练掌握单元操作过程的典型设备的特性,并了解基本选型能力;要求考生掌握主要单元操作过程的基本设计和操作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单元操作常见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中问题的能力。

二、 试卷结构(满分150分)

内容比例:

流体流动  约25分

流体输送机械 约10分

非均相物系的分离 约15分

传热 约25分

蒸馏 约25分

吸收  约25分

蒸馏和吸收塔设备  约10分

干燥  约15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60分

1.填空题       约30分

        2.选择题    约30分

主观题 约90分

        1.简答题                  约30分

2.计算题                 约6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流体流动

考试内容

(1)流体的密度压强与流体静力学及应用;

(2)流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及其应用;

(3)机械能守恒及伯努利方程的应用;

(4)流动型态(层流和湍流)及判据;

(5)流速分布及流动阻力分析计算;

(6)管路计算;

(7)流速和流量的测定、流量计。

考试要求

熟练掌握流体流动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及流动规律,包括流体静力学和机械能守恒方程。能够灵活运用流体力学基本知识分析和计算流体流动问题,包括流体流动阻力计算和管路计算。

(二)流体输送机械

 

考试内容

(1)主要流体输送机械的类型及特点;

(2)离心泵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特性曲线、流量调节、组合操作、安装和汽蚀现象;

(3)往复泵的类型、工作原理、流量调节和特性曲线;

(4)其它主要化工用泵(正位移泵和非正位移泵)的主要特性;

(5)气体输送机械(通风机、鼓风机、压缩机和真空泵)的主要特性。

考试要求

了解各类化工用泵的主要结构、原理和主要用途。掌握离心泵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流量调节和安装。能够进行涉及离心泵的基本计算。

(三)非均相物系的分离

考试内容

(1)单颗粒、颗粒群和颗粒床层的特性;

(2)流体通过固定床的压降及简化模型;

(3)颗粒自由沉降;

(4)沉降分离设备、操作原理及计算;

(5)过滤原理和分类;

(6)过滤过程的数学描述及计算、滤饼的洗涤;

(7)压滤和吸滤设备、离心过滤设备。

    考试要求

了解颗粒床层的特性和流动压降计算。掌握分析颗粒运动的基本方法,能够对颗粒运动过程进行分析和计算。了解沉降分离设备和气力输送设备的分类和应用,掌握沉降分离设备的原理和计算。掌握过滤操作的基本原理、基本方程式及应用、不同过滤方式的操作计算。了解典型过滤设备的结构和特点。

(四)传热

考试内容

(1)冷、热流体热交换的形式、载热体;

(2)传热速率和热通量及传热机理;

(3)热传导与傅立叶定律、导热系数;

(4)平壁、圆筒壁和多层壁稳定热传导的计算;

(5)对流传热过程分析和数学描述;

(6)准数和传热系数经验关联式;

(7)黑体辐射及基本规律;

(8)传热过程计算;

(9)换热器的分类、计算与选型;

(10)传热过程的强化途径。

考试要求

熟练掌握傅立叶定律、热传导的基本原理和定态热传导的计算。了解对流传热的影响因素、主要关联式、对流传热的计算和传热强化。掌握换热器的基本计算,了解换热器的分类、选型和应用。了解黑体辐射的特点和规律。能够灵活运用传热基本原理,进行传热过程的计算。

 

(五)蒸馏

考试内容

(1)蒸馏分离的依据;

(2)双组份溶液(理想和非理想体系)的汽液平衡的汽液相平衡,

(3)平衡蒸馏和简单蒸馏;

(4)精馏原理和精馏过程的数学描述;

(5)精馏塔的操作和操作方程;

(6)双组分精馏的设计型和操作型计算;

(7)间歇精馏特点与计算;

(8)萃取精馏和恒沸精馏;

考试要求

熟练掌握蒸馏和精馏的基本原理、以及不同条件下的精馏计算,包括进料状态和位置、平衡线、q线、回流比、精馏段操作线和提馏段操作线、理论板及全塔效率等。了解特殊精馏的特点。能够灵活运用传质基本原理,进行精馏过程的相关计算。

 

(六)吸收

考试内容

(1)气液相平衡;

(2)分子扩散和菲克定律、扩散系数;

(3)对流传质理论和相关准数;

(4)吸收过程的数学描述;

(5)吸收塔的设计型和操作型计算;

(6)气体吸收特点和吸收过程计算;

考试要求

熟练掌握传质、吸收与解吸过程的基本理论,了解扩散系数、传质系数等参数的计算方法。掌握物料衡算、操作线方程以及吸收过程的计算。了解主要的吸收设备、流程及应用。能够灵活运用传质基本原理,解决吸收过程的问题。

 

(七)蒸馏和吸收塔设备

考试内容

(1)板式塔的结构和操作;

(2)塔板和塔内的两相流体力学特性、塔板效率;

(3)填料塔的结构及主要填料的特性;

(4)填料层和填料塔内的流体力学性能和气液传质;

(5)气液传质设备的不正常操作。

考试要求

了解填料塔和板式塔的主要构件,了解塔内两相流动状况和传质特性,了解常见的气液传质设备不正常操作情况。掌握板式塔和填料塔的一般计算。

 

(八)干燥

考试内容

(1)湿空气的性质和湿度图;

(2)热质同时传递过程的数学描述和基本计算;

(3)干燥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4)干燥过程计算;

(5)常用干燥器及其特点。

考试要求

掌握湿空气的主要性质和状态参数。掌握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了解影响干燥过程的因素、以及干燥器的主要型式和应用。

 

参考书目:  

1.夏清等.化工原理(第三版,上,下).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7

  2.柴诚敬等.化工原理复习指导(2017版化工原理课程系列教学用书).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9

  

 

复试——32环境工程学

《环境工程学》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32环境工程学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环境工程综合包括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三部分内容。测试考生对环境工程学的主要内容:水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的理解掌握程度;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要求考生准确记忆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基本控制技术与典型设备。

二、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水污染控制工程 约35分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约35分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约30分

题型比例:

1. 问答题   约70分

3. 综合题                         约3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水污染控制工程

考试内容

水的性质、水环境与水体污染;污水处理的物理、化学、生物和物化处理方法的原理、工艺和典型构筑物等;污泥处理与处置方法的原理。

考试要求

1. 了解水的性质、水体污染与自净。

2. 理解活性污泥、生物膜、水体自净等基本概念。

3. 掌握污水物理处理,如水质调节、沉淀技术、气浮技术、过滤等处理方法的原理、工艺过程等。

4. 掌握污水化学处理,如中和法、混凝、化学氧化还原等处理方法的原理、工艺过程等。

5. 掌握污水生物处理,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处理以及自然生物处理方法的原理、工艺过程和典型构筑物等。

6. 熟悉污水物理处理,如吸附、离子交换和膜分离等的原理。

7. 熟悉污泥处理与处置,如浓缩、脱水技术的原理等

(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考试内容

大气污染及大气污染物的扩散;煤燃烧基本过程与燃煤污染物;颗粒物的直径、除尘原理与除尘器的性能与技术指标等;脱硫方法的基本原理与脱硫设备;脱硝方法的基本原理与脱硝设备等。

考试要求

1. 了解大气污染和大气污染物的定义、类型和来源;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和中国城市的大气污染状况;了解扩散模型和污染物浓度估算;烟气抬升高度及影响因素。了解除尘技术的工业应用范围及发展现状。

2. 了解煤燃烧基本过程和主要影响因素;煤燃烧主要污染物及其生成机理;燃烧空气量、烟气量及污染物排放量计算。粒径分布函数对数正态分布;净化装置的主要技术性能参数;不同力场中颗粒沉降的基本规律。

3. 理解干绝热直减率、气温垂直递减率、逆温、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颗粒算术平均直径、中位径等基本概念。

4. 熟悉吸收、吸附、催化转化的基本原理、有关概念及计算方法。

5. 掌握主要除尘器的除尘原理、特点、主要技术指标的影响因素及主要性能参数计算方法;

6. 掌握燃烧前和燃烧中脱硫、常见烟气脱硫方法的基本原理、工艺和典型设备的结构与特点等。

7. 掌握低氮燃烧的基本原理、常见烟气脱硝方法的基本原理、工艺及典型设备的结构与特点等。

(三)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考试内容

水的性质、水环境与水体污染;污水处理的物理、化学、生物和物化处理技术;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

考试要求

1.了解固体废物管理系统:固体废物的产生、分类与管理系统;固体废物的基本性质;固体废物的产量与减少产量的途径;城市垃圾的收集、储存与  

运输。

2. 掌握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城市垃圾压实技术;城市垃圾破碎技术;城市垃圾分选技术;固体废物的脱水与干燥;危险废物的化学处理与固化等。

3. 掌握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固体废物的热处理;固体废物的填埋处置等。

4. 熟悉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矿业固体废物的资源化;煤系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冶金工业固体废物的资源化等。

5. 理解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固废资源化等概念。

参考书目:  

《环境工程学》(第3版),蒋展鹏,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加试——49化工工艺学

《化工工艺学》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化学工程与技术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49 化工工艺学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化工工艺学主要内容:化工原料及其初步加工、无机化工产品生产工艺、基本有机化工产品生产工艺等典型生产工艺的理解掌握程度;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考察学生对相关拓展内容如煤化工、无机化工、有机化工相交叉部分知识点等的了解情况。要求考生准确记忆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理论,掌握基本计算,并能妥善运用到综合题目的处理中。

二、 试卷结构(满分150分)

内容比例:

化工原料及其初步加工 约20分

化工工艺计算  约20分

无机化工产品生产工艺 约40分

基本有机化工产品生产工艺 约40分

精细有机化工产品生产工艺  约15分

绿色化工与环境保护 约15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40分

1.填空题 约20分

        2.选择题 约20分

主观题 约60分

1. 简答题 约30分

2. 论述题 约3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化工原料及其初步加工

考试内容

煤及其初步加工;石油及其初步加工;天然气及其初步加工;化学矿物及其初步加工;生物质资源及其初步加工。

考试要求

1. 了解基本知识:一般化工原料、基本化工产品、生化制品、煤及煤的干馏、煤的气化、煤的液化、原油(石油)、裂化、催化重整、天然气、化学矿物、生物质及液化石油气等基本概念。

2. 理解基本理论:煤的液化两个加工途径及各自特点、裂化分类及不同裂化方法对产品构成的影响、原油脱盐脱水的基本原理、煤制电石及乙炔的生产原理。

3. 掌握综合应用:为多产芳烃在催化重整中要控制哪些工艺参数、煤的高、低温干馏对焦油产率的影响以及各自焦油组分特点、催化裂化和催化重整各采用何种催化剂及催化剂的组成和作用、原油常减压蒸馏中不同塔各自分离的产物及各自相互关系。

4. 综合运用以上内容进行合理地分析、证明、判断。

(二)化工工艺计算  

考试内容

化工工艺学中的基本概念、反应过程中的物料衡算、化学反应中的热量衡算。

考试要求

1. 了解基本知识:物料流量的温度、压力、组成、流量的表示方法,转化率、选择性、收率等基本概念。

2. 理解基本理论:质量与能量守恒原理。

3. 掌握综合应用: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的主要步骤、根据化工过程特点选择计算基准,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

4. 综合运用以上知识,进行一般反应过程和具有循环过程的总物料衡算、组分衡算和元素衡算。

  (三)无机化工产品生产工艺

考试内容

煤为原料制合成气;天然气为原料制合成气;一氧化碳变换;合成气净化;氨的合成;硫酸生产;纯碱生产;烧碱和氯气生产。

考试要求

1. 了解CO变换、半水煤气、水煤气、电流效率、电能效率、空间速度等基本概念、煤气化制合成气的方法、变换反应器的类型、接触法生产硫酸本工序的构成及各自作用、法拉第电解定律、食盐水电解制氯气和烧碱方法。

2. 理解一氧化碳变换反应原因及原理、原料气常见干法脱硫方法和湿法脱硫方法及脱硫原理、原料气中脱除二氧化碳的冷甲醇法原理、侯氏制碱法制备原理、电解过程原理、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食盐水工艺原理。

3. 掌握温度、压力对煤气化产品组成的影响、二氧化硫催化氧化的反应历程、食盐水溶液的电极反应、合成氨生产的基本生产过程及原料气净化主要内容、不同冷激式合成塔的各自优点。

4. 综合运用甲烷蒸汽转化反应平衡的主要因素、CO不同变换反应器、二氧化硫催化氧化过程及其控制因素分集合解决问题。

(四)基本有机化工产品生产工艺

考试内容

烃类裂解的基础理论;烃类裂解流程与设备;裂解气净化、精制;选择性氧化;加氢反应;脱氢反应;烷基化反应;羰基化反应;氯化反应。

考试要求

1. 了解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烃类裂解、生炭、裂解反应的停留时间、热点、加氢反应、脱氢反应、烷基化反应、羰基化反应、氯化反应等基本概念。

2. 理解裂解气中添加稀释剂(水蒸气)的目的及工艺上的优点、裂解气预分馏的作用、催化氧化反应的特点、非均相催化氧化反应的特点、裂解气的多段压缩的工艺要求、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的特点、流化床反应器的特点、乙烯环氧化反应原理、丙烯氨氧化制备丙烯腈的反应原理、氯化反应机理及甲醇低压羰化制醋酸方法。

3. 掌握烃类裂解的一次反应的反应动力学规律、甲烷化法脱除裂解气中一氧化碳原理及反应条件、裂解气的不同精馏分离工艺流程的异同点、工业生产上降低热点温度所采取的措施、脱氢反应的一般规律、加氢反应的一般规律、一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的工艺条件及乙苯脱氢工艺条件的选择。

4. 能够综合处理从动力学、热力学角度分析裂解温度、压力变化对一、二次反应产物的影响、SRT型裂解炉的辐射炉管径与裂解反应之间的关系、乙烯均相络合催化氧化制乙醛的反应原理及催化剂选择、一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的铜基催化剂的结构与工艺性能之间的关系、合成甲基叔丁基醚的反应原理及催化剂、丙烯氯化法制备环氧氯丙烷的反应原理及生产工艺条件、烷烃热裂解特点、主要产物及相互关系、环烷烃、芳烃热裂解特点、主要产物及相互关系以及一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生产工艺控制因素生产工艺问题。

 (五)精细有机化工产品生产工艺

考试内容

精细化工特点、产品特性及应用领域,磺化、硝化、酯化反应基本原理、方法和典型工艺流程

考试要求

1. 了解精细有机化工工艺的特点、产品的特点、精细有机化工中重要的单元反应。

2. 掌握磺化反应、硝化反应、酯化反应的基本反应原理、典型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及工艺影响因素。

3. 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磺化剂、硝化剂,会进行混酸配制。

(六)绿色化工与环境保护  

考试内容

化工生产中的“三废”来源和主要处理方法,绿色化工工艺及进展,绿色化学基本概念、发展及应用。

考试要求

1. 了解化学工业中“三废”的来源、危害与处理方法。

2. 了解原子经济性的基本概念、循环经济的基本思想。

3. 掌握绿色化工工艺的发展和原理、清洁生产的含义及应用。

 

参考书目:  

《化工工艺学》 朱志庆主编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7年

加试——50化学综合

《化学综合》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化学工程与技术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50 化学综合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课程主要内容的理解及掌握程度,上述三门课程为化学类与化工类学科的基础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并能妥善运用到综合题目的处理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试卷结构(满分150分)

内容比例:

无机化学 约50分

有机化学 约50分

分析化学 约5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60分                            

      1.填空题                 约20分                      

      2.选择题                 约30分

      3.判断题                 约10分

主观题   约90分  

1.计算题                 约50分

2.反应机理及有机合成题   约15分

3.问答题                 约15分

4.结构推断题             约1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无机化学部分

 1、 物质状态

  (1)熟练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分压定律,分体积定律,了解实际气体的van der Waals方程,由分子运动论推导理想气体定律。

  (2)掌握液体的蒸发,沸点。

  (3)了解晶体的外形与内部结构。

  2、原子结构

  (1)理解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波粒二象性,几率密度和电子云,波函数的空间图象,四个量子数,多电子原子的能级。

  (2)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原则及其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3、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1)掌握离子键的形成与特点,离子的特征,离子晶体,晶格能。

  (2)掌握共价键的本质、原理和特点。

  (3)灵活运用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

  (4)理解键参数与分子的性质。

  (5)理解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金属键的共性改价理论和能带理论,金属晶体;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作用力,离子的极化,氢键。

4、氢和稀有气体

  了解氢的成键特征,氢的性质、制备方法,氢的化合物,稀有气体的空间结构。

  5、化学热力学初步

  (1)熟练掌握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可逆途径。

  (2)灵活运用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盖斯定律,生成热与燃烧热,从键能估算反应热。

  (3)了解反应方向概念,理解反应焓变对反应方向的影响,状态函数熵和吉布斯自由能。

  6、化学反应速率

  (1)了解反应速率理论。

  (2)掌握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7、化学平衡

  (1)掌握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

  (2)灵活运用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Kθ与△rGmθ的关系。

  (3)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

  8、溶液

  (1)了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2)灵活运用溶解度原理和分配定律。

  (3)掌握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4)了解分散体系和溶胶的制备、性质,溶胶的电泳和粒子结构,溶胶的聚沉和稳定性,高分子溶液。

  9、电解质溶液

  (1)了解酸碱理论的发展。

  (2)理解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3)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和盐的水解,难溶性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10、氧化还原反应

  (1)熟练掌握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电池和电极电势。

  (2)灵活运用电池电动势与化学反应吉布斯自由能的关系。

  (3)理解电极电势的影响因素。

  (4)熟练掌握电极电势的应用,电势图解及其应用。

  (5)了解化学电池,电解。

  11、卤素

  了解卤素的通性,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含氧酸的氧化还原性。

  12、氧族元素

  (1)了解氧族元素的通性,氧,臭氧,水,过氧化氢,硫及其化合物。

  (2)掌握无机酸强度的变化规律。

  13、氮族元素

  了解氮族元素的通性,氮及其化合物,磷及其化合物,砷、锑、铋及其化合物,盐类的热分解。

  14、碳族元素

  (1)了解碳族元素的通性,碳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2)理解无机化合物的水解性。

  15、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1)了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通性。

  (2)理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离子晶体盐类的水解性。

  16、配位化合物

  (1)理解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2)熟练掌握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3)理解并掌握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

  (4)了解配位化合物的重要性。

(二)有机化学部分

1、脂肪烃

(1)了解构象、σ键、顺反异构、π键、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超共轭效应的基本概念。

(2)理解烷烃、烯烃、炔烃及二烯烃的结构特点及这几类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3)掌握顺反异构体的命名,几个电子效应的具体应用,完成各类反应,鉴别不同种类结构。

(4)综合运用以上内容进行合理地分析分离、判断、合成及理论推导结构式。

2、芳香烃

(1)了解芳香烃,定位规律,非苯芳烃,芳香性及Hǖckel规则的基本概念。

(2)理解环上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历程, Hǖckel规则的具体应用。

(3)掌握环上取代反应定位规律的理论解释,多取代苯的的合成。

(4)综合运用以上内容进行合理地分析、判断、解释及合成新化合物。

3、立体化学

(1)了解构象、顺反异构、光活异构等几种立体化学概念。手性及分子构型等基本概念。

(2)理解手性分子构型的表示法、构型的标记及含有一个和两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现象。

4、烃的各类衍生物

(1)了解烃的含卤、含氧及含氮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及各类化合物名称,SN1及SN2历程,亲核加成反应历程,β-二羰基化合物基本概念。

(2)理解醇、酸的高沸点原因,β-二羰基化合物的特殊结构及各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3)掌握烃的含卤、含氧及含氮化合物的合成应用,掌握β-二羰基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三)分析化学部分

1、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了解分析试样的采集、制备、分解及测定前的预处理。

2、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1)掌握误差、偏差、准确度及精密度的概念、相互间的关系及计算方法;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及修约规则。

(2)了解随机误差正态分布的特点及区间概率。

(3)掌握有限数据的t分布,利用t分布计算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4)掌握t检验、F检验和异常数据取舍的方法。

(5)了解误差的传递及计算。

(6)掌握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及线性相关性的评价。

3、分析化学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1)了解分析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2)掌握标准方法与标准物质。

(3)了解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4、酸碱滴定法

(1)掌握酸碱质子理论和酸碱平衡理论。

(2)掌握分布系数和氢离子浓度的计算方法。

(3)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原理、变色范围及选择原则。

(4)熟悉酸碱滴定曲线方程的推导和滴定误差的计算。

(5)熟悉各种滴定方式,并能设计常见酸、碱的滴定分析方案。

(6)掌握缓冲溶液的组成、性质、缓冲容量以及PH值的计算方法。

5、络合滴定法

(1)掌握络合物溶液中的离解平衡、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的概念及计算。

(2)掌握络合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化学计量点时金属离子浓度的计算。

(3)了解金属离子指示剂的原理。

(4)掌握络合滴定的方式、提高选择性的方法和滴定误差的计算。

6、氧化还原滴定法

(1)了解氧化还原平衡及影响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因素。

(2)掌握标准电极电势及条件电极电势的概念、区别及计算方法。

(3)了解氧化还原滴定的样品预处理、指示剂的原理、滴定曲线和滴定误差计算。

(4)掌握KMnO4法、K2Cr2O4法及碘量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7、沉淀滴定法

(1)掌握沉淀滴定法基本原理。

(2)掌握银量法。

8、重量分析法

(1)掌握沉淀的溶解度的计算及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2)了解沉淀的形成过程及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3)掌握沉淀条件的选择和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

参考书目:

1、《无机化学》(第五版)天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年

2、《有机化学》(第二版)徐寿昌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年

3、《分析化学》(第六版)上册 武汉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年

加试——68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68 环境影响评价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环境影响评价掌握的主要内容有: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概念、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方法、工程分析、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要求考生基本概念准确记忆,主要原理灵活运用。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概念               约20分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方法 约10分

工程分析 约30分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约10分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约10分

声环境影响评价 约10分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约1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部分  40分

1.填空题                  20分

        2.选择题 20分

主观题部分 60分

3. 简答题 30分

4. 分析论述题 3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环境影响评价概论

理解环境的概念;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概念;掌握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

(二)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与方法

掌握影响评价程序的工作程序;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方法。

(三)工程分析

掌握工程分析的作用;掌握工程分析的方法;掌握污染性项目工程分析内容及方法;掌握生态型项目工程分析内容及方法。

(四)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了解水环境基础知识;掌握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的确定方法;掌握地表水现状调查与评价方法;了解地表水影响预测方法。

(五)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了解大气的基础知识;掌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的确定方法;掌握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方法;了解大气影响预测及评价方法。

(六)声环境影响评价

了解声环境基础知识;掌握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的确定方法;掌握声现状调查与评价方法;掌握声影响预测方法。

(七)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掌握固体废物基础知识;掌握一般项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掌握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了解固体废物控制与管理方法。

参考书目: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7

《环境影响评价》李淑琴主编等.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加试——69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69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熟悉其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方向,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微生物学基础  约30分

微生物的生理  约10分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  约15分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约5分

微生物的生态  约15分

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约25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部分  40分

1.填空题                  20分

        2.选择题 20分

主观题部分 60分

3. 简答题 30分

4. 论述题 3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微生物学基础

1、掌握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分类及命名。

2、了解病毒的定义、特点、分类及形态结构、以及生命活动的影响因素。

3、了解原核微生物的特点、分类、形态结构、培养特征、繁殖及应用。

4、掌握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及机理。

5、了解真核微生物的特点、分类、形态结构、繁殖及培养特征。

(二)微生物的生理

1、掌握微生物的酶的定义、催化特性、分类、组成、结构及影响酶活力的因素。

2、掌握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营养物质、营养类型、培养基的分类。

(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

1、理解生长繁殖定义、生长量测定、培养方式及微生物生长曲线特点。

2、理解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3、掌握菌种的退化、复壮与保藏的原理。

(四)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理解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基因重组的概念及机制。

2、了解遗传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五)微生物的生态

1、理解生态系统、生物圈、生态平衡的概念,以及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分类。

2、了解土壤微生物生态的生态条件、微生物种类和分布,并掌握土壤自净和土壤修复的概念及措施。

3、了解空气微生物生态的生态条件、微生物种类和分布,掌握空气微生物的卫生标准和空气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4、了解水体微生物生态的微生物来源、种类和分布及污染水体的微生物生态。

5、掌握水体自净原理、水体富营养化的评价方法。

(六)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1、掌握污、废水生物处理中的生态系统。

2、掌握活性污泥丝状膨胀和丝状膨胀控制对策。

3、掌握解厌氧环境中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

4、掌握污、废水深度处理——脱氮、除磷与微生物学原理。

5、掌握有机固体废物的微生物处理及其微生物群落。

6、了解废气处理的微生物群落。

 

参考书目:  

1、周群英,王士芬编著.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1

2、任南琪.污染控制微生物学(第四版),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

 

0819矿业工程、0857资源与环境(矿业工程学院)

初试——811煤矿开采学

《煤矿开采学》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矿业工程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811煤矿开采学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煤矿开采学的主要内容: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采煤方法、准备方式、井田开拓等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对煤矿开采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考察学生对相关煤矿开采学的拓展知识如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内容等的了解情况。要求考生准确记忆煤矿开采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的采煤工艺与采煤系统,掌握基本采矿方法的特点与适用条件,并能灵活运用到现场采矿实际问题的处理中。此外,对于特殊开采方法、采矿的新技术与方法,考生也要有所了解,出题时作为扩展部分,不在考试内容与要求中列出。

二、 试卷结构(满分150分)

内容比例:

   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        约10分

采煤方法                  约50分

准备方式                  约30分

井田开拓                  约50分

   扩展部分                  约1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60分

        1.填空题                   约30分

        2.选择题                   约30分

主观题   约90分  

1.简答题                   约60分

2.论述题                   约3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

考试内容

煤田;矿区;井田;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和井型;矿井井巷名称;井田的划分;矿井生产的概念和开采顺序;采煤方法的分类。

考试要求

1.理解煤田、矿区、井田的概念。

2.掌握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和井型。

3.重点掌握阶段和水平的概念。

4.掌握阶段内再划分及井田直接划分为盘区、带区或分带。

5.了解矿井的各主要生产系统,掌握矿井各种巷道的名称,掌握开采顺序。

6.重点掌握采煤方法的有关概念;了解壁式体系和柱式体系采煤法的特点;了解我国常用的采煤方法。

采煤方法(包括九部分内容)

(二)长壁垮落采煤法的采煤工艺

考试内容

采煤工艺类型;滚筒采煤机工作面采煤工艺;采场支护和采空区处理;薄煤层工作面机采工艺的特点;煤层倾角加大后机采工艺的特点;大采高一次采全厚综采。

考试要求

1.重点掌握爆破采煤工艺、普通机械化采煤工艺、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

2.掌握进刀方式、割煤方式。

3.掌握采场支护和采空区处理方法

4.掌握薄煤层工作面机采工艺的特点

5.掌握刮板输送机防滑措施、采煤机防滑措施、液压支架防滑和防倒措施。

6.了解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采煤工艺特点及和适用条件。

(三)长壁工作面的工艺参数、管理和设计

考试内容

采煤工作面的主要技术参数;采煤工作面的循环作业;综采工作面的主要设备配套;特殊条件下采煤的技术措施;采煤工艺的选择、应用和发展。

考试要求

1.掌握采煤工作面的主要技术参数。

2.掌握循环作业方式,了解工序安排、劳动组织、正规循环作业图表及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的编制。

3.了解综采设备的几何尺寸配套、液压支架的合理选择、综采面设备的生产能力配套、综采设备的服务时间配套和综采面的其他设备配套。

4.掌握特殊条件下采煤的技术措施,了解综采工作面的拆迁和安装工艺。

5.了解采煤工艺的选择原则和采煤工艺选择的相关规定。

(四)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

考试内容

   采区巷道布置和生产系统;回采巷道布置分析。

考试要求

1.重点掌握单一走向长采煤法采区巷道布置、生产系统和采区内巷道的类型,理解区段参数。

2.理解区段平巷的坡度和方向的要求。

3.理解区段平巷单巷布置双巷布置的特点及应用。

4.了解单工作面布置双工作面布置的特点及应用。

5.掌握采煤工作面回采顺序的几种方式和应用。

6.掌握各种工作面通风方式及其适用条件。

7.了解地质构造对回采巷道布置的影响。

(五)倾斜长壁采煤法

考试内容

倾斜长壁采煤法的带区巷道布置和生产系统;带区参数和巷道布置分析;倾斜长壁采煤法的工艺特点;倾斜长壁采煤法的评价和适用条件。

考试要求

1.掌握倾斜长壁采煤法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2.理解带区参数、及单工作面和双工作面布置。

3.重点掌握倾斜长采煤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4.掌握仰斜和俯斜开采的特点及使用条件。

(六)厚煤层倾斜分层长壁下行跨落采煤法

考试内容

分层分采的采区巷道布置和生产系统;倾斜分层下行垮落采煤法的工艺特点。

考试要求

1.重点掌握倾斜分层走向长壁下行跨落采煤法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理解采煤方法参数。

2.掌握区段布置分层平巷方式及其应用。

3.了解顶分层采煤工艺特点、假顶下采煤工艺特点及倾斜分层下行垮落采煤法的应用。

(七)长壁放顶煤采煤法

考试内容

放顶煤采煤法的分类;长壁综放工作面的顶煤冒放性和矿压显现规律;长壁放顶煤工作面的工艺参数和工艺过程;放顶煤采煤法的评价和适用条件。

考试要求

1.掌握放顶煤采煤法的基本概念。

2.掌握放顶煤采煤方法的类型和各自的特点。

3.理解综采放顶煤支架的形式和不同架型的优缺点。

4.理解顶煤冒放性的影响因素,了解顶煤冒放性的评价和分类方法。

5.了解放矿理论和顶煤放出规律。

6.理解放顶煤工作面矿压显现的特点。

7.理解长壁放顶煤工作面的主要工艺参数和综采放顶煤的工艺过程。

8.重点掌握放顶煤采煤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八)急倾斜煤层采煤法

考试内容

急倾斜煤层开采概述;俯伪斜走向长壁分段水平密集采煤法;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水平分段放顶煤采;水平、圆弧过渡工作面综采长壁放顶煤采煤法。

考试要求

1.理解急倾斜煤层开采的特点。

2.了解我国急倾斜煤层采煤方法的发展。

3.掌握俯伪斜走向长壁分段水平密集采煤法的采煤系统、工艺特点和适用条件。

3.掌握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的采煤工艺。

4.了解水平分段放顶煤采煤方法的回采巷道布置、工艺特点及适用条件。

5.了解水平、圆弧过渡工作面综采长壁放顶煤采煤法的工艺特点。

(九)柱式体系采煤法

考试内容

房式采煤法;房柱式采煤法。

考试要求

1.了解柱式体系采煤法的基本概念。

2.了解房式采煤法的巷道布置、采煤工艺及适用条件。

3.了解房柱式采煤法的巷道布置、采煤工艺及适用条件。

(十)采煤方法的选择和发展

考试内容

选择采煤方法的原则和影响因素;采煤方法发展方向。

考试要求

1.掌握选择采煤方法原则。

2.掌握采煤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

3.了解采煤方法的发展方向。

准备方式(包括三部分内容)

(十一)准备方式的类型

考试内容

准备方式的概念及分类;采区式准备方式;盘区式准备方式;带区式准备方式。

考试要求

1.掌握准备方式的概念及分类。

2.重点掌握采区准备方式的类型及其应用。

3.重点掌握盘区准备方式的类型及其应用。

4.重点掌握带区准备方式的类型及其应用。

5.了解采(盘)区准备和带区准备的区别及其应用。

(十二)准备巷道布置和参数分析

考试内容

采区上下山布置;区段(分带)集中巷和瓦斯抽放(采)巷布置;采(盘)区参数及其对生产系统的要求;准备方式的改革和发展;采区(带区或盘区)的设计程序和内容。

考试要求

1.重点掌握采区上山合理位置和合理条数的确定方法。

2.掌握边界上山的布置及其应用。

3.理解采区上(下)山运输方式的选择。

4.理解区段(分带)集中巷和瓦斯抽放(采)巷布置。

5.理解采(盘)区主要参数及其对生产系统的要求。

6.了解准备方式的改革和发展。

7.了解采区(带区或盘区)的设计程序和内容。

(十三)采区车场

考试内容

轨道线路设计基础;采区上部车场;采区中部车场;采区下部车场;新型辅助运输方式和车场;采区硐室。

考试要求

1.理解轨道道岔的组成、作用和基本形式。

2.理解道岔符号的意义。

3.重点掌握采区上、中、下部车场基本类型及如何选用。

4.掌握采区装煤车场线路布置形式与井底车场对应方法。

5.了解新型辅助运输方式和车场。

6.理解采区煤仓的基本形式、优缺点。

7.理解采区绞车房的位置选择断面尺寸和支护。

8.理解采区变电所的位置选择、尺寸和支护

井田开拓(包括五部分内容)

(十四)井田开拓的基本概念

考试内容

井田划分的原则;井田划分的方法;矿井资源/储量;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矿井服务年限;井田开拓方式分类;确定井田开拓方式的原则。

考试要求

1.掌握影响煤田划分井田的原则。

2.了解井田境界的划分方法。

3.掌握矿井资源/储量的类型和计算。

4.重点掌握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与矿井服务年限的关系。

4.理解储量备用系数的意义。

5.掌握井田开拓方式的分类及其确定原则。

(十五)井田开拓方式

考试内容

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井筒(硐)形式分析和应用;综合开拓;多井筒分区域开拓;井筒(硐)位置;

考试要求

1.重点掌握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和平硐开拓的基本特征、各自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

2.掌握井筒(硐)形式的比较与选择。

3.理解综合开拓的类型与应用。

4.了解多井筒分区域开拓的基本特征及适用性。

5.掌握井筒的位置的选择。

(十六)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考试内容

开采水平划分;开采水平的大巷布置;井田开拓的特征、参数和发展。

考试要求

1.理解开采水平的划分及上下山开采。

2.重点掌握开采水平大巷的布置。

3.了解我国煤矿井田开拓的发展方向。

(十七)井底车场

考试内容

井底车场的构成;井底车场的形式和选择。

考试要求

1.掌握井底车场调车方式。

2.掌握井底车场形式及其选择。

3.理解斜井井底车场和立井井底车场的区别。

4.了解井底车场硐室。

(十八)矿井的采掘接替、开拓延深和技术改造

考试内容

矿井的采掘关系;矿井的开拓延深、矿井的技术改造和改扩建。

考试要求

1.理解矿井的采掘关系。

2.了解三量及三量可采期。

3.重点掌握矿井开拓延深方案。

4.了解生产水平过渡时期的技术措施。

5.了解矿井技术改造内容。

参考书目:

《井工煤矿开采学》,杜计平、孟宪锐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4年.

 

 

初试——812浮游选矿

《浮游选矿》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矿业工程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812浮游选矿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浮游选矿》是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浮选发展历史,掌握浮选的基本理论、浮选药剂、浮选工艺、浮选设备及操作因素等方面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试卷结构(满分150分)

内容比例:

浮选基本原理   约30分

浮选药剂 约20分

浮选设备   约20分

浮选工艺和实践   约50分

矿石的浮选实践   约10分

扩展部分 约20分

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   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简答题 7小题,每小题10分,共70分

论述题  2小题,共30分

计算题  1小题,共2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浮选基本原理

考试内容

固、液、气各相的性质   相界面性质  气泡矿化  浮选动力学

考试要求

1.理解并掌握浮选的有关概念、浮选的发展史、浮选的应用领域、浮选方法的优缺点.

2.理解并掌握固相的结构和性质及和可浮性的关系.

3.理解并掌握液相的结构和性质及和可浮性的关系.

4.理解并掌握润湿接触角的概念、表示方法、计算及测定方法、与可浮性的关系.

5.理解并掌握水化作用及与可浮性的关系.

6.理解并掌握矿物表面电性与可浮性的关系.

7. 理解并掌握双电层结构、双电层中电位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8. 理解并掌握吸附现象及与可浮性的关系.

9.理解并掌握气泡矿化原理及气泡矿化形式,能运用热力学和动力学理论解释气泡矿化过程并得出结论.

10.理解浮选速度及浮选速率方程,了解浮选动力学过程的影响因素.

(二)浮选药剂

考试内容

浮选药剂的分类与作用  捕收剂  起泡剂  调整剂

考试要求

1.理解并掌握浮选药剂的分类方法及各类药剂的作用.

2.理解并掌握非极性烃类油捕收剂的捕收作用及捕收机理.

3.理解并掌握硫代化合物类捕收剂的捕收作用及捕收机理.

4.理解有机酸类捕收剂的捕收作用及作用机理.

5.理解胺类捕收剂的捕收作用及作用机理.

6.理解并掌握起泡剂的结构与性质对起泡性能的影响.

7.理解并掌握起泡剂的作用及作用机理.

8.理解并掌握调整剂的作用及类型.

(三)浮选机及辅助设备

考试内容

浮选机的基本作用及评价  机械搅拌式浮选机  充(压)气式浮选机 空气析出式浮选机  浮选机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动态  浮选机的选择、计算、调节和测定  浮选辅助设备

考试要求

1. 理解并掌握浮选机的基本作用、对浮选机的基本要求和评价、浮选机中矿浆的充气、浮选机内矿浆充气程度的测定及评价.

2.掌握浮选机的分类方法.

3.掌握机械搅拌式浮选机的特点.

4. 理解并掌握常用机械搅拌式浮选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

5.掌握充(压)气式浮选机特点.

6.理解并掌握浮选柱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

7.  掌握空气析出式浮选机的特点.

8.  理解并掌握XPM式浮选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

9.  了解浮选机的发展趋势、浮选机操作的调节、浮选机的测定内容。

10.  理解并掌握浮选辅助设备及各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

(四)浮选工艺和实践

考试内容

影响浮选的工艺因素  矿物的物质组成和化学组成对浮选的影响 矿浆制备对浮选的影响  药剂制度对浮选的影响  浮选机造成的条件  浮选工艺流程对浮选的影响

考试要求

1. 掌握影响浮选过程的工艺因素.

2. 了解矿石性质对浮选过程的影响.

3. 了解矿浆浓度和矿浆温度对浮选过程的影响.

4. 理解并掌握粒度组成和颗粒形状对浮选过程的影响.

5. 了解矿浆的PH值和浮选用水对浮选过程的影响.

6. 了解配制浮选药剂的方法.

7. 理解并掌握如何制定浮选方案、如何选择药剂种类.

8. 理解并掌握如何添加浮选药剂.

9. 掌握浮选原则流程、浮选流程内部结构与可浮性的关系.

10. 掌握浮选流程计算方法.

(五)矿石的浮选实践

考试内容

矿物可浮性分类  非极性非金属矿物的浮选  硫化矿浮选  有色金属氧化矿石和混合矿石的浮选  多价金属的极性盐类矿物的浮选  氧化物及硅酸盐矿物浮选  可溶性盐的浮选

考试要求

1.了解矿物的可浮性分类.

2.了解非极性非金属矿物的浮选特点及典型矿物的浮选方法.

3.了解典型硫化矿物浮选方法.

4.了解有色金属氧化矿石的特点及典型矿石的浮选方法.

5.了解铁矿石的浮选方法.

参考书目:  

《选矿学》,谢广元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10. 8(第二版)

 

初试——818测量学

《测量学》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测绘工程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818测量学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测量学的主要内容:测绘学基础知识、水准测量、角度测量、控制测量、地形图基本知识、碎部测量与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及应用的理解掌握程度;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考察学生对学科相关拓展内容如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摄影测量与遥感等的了解情况。要求考生准确记忆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理论,掌握基本计算,并能妥善运用到综合题目的处理中。此外,对于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内容,考生也要有所了解。

二、 试卷结构(满分150分)

内容比例:

测绘学基础知识 约25分

水准测量 约20分

角度测量 约10分

控制测量 约35分

地形图基本知识 约20分

碎部测量 约15分

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及应用  约15分

扩展部分 约1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50分

1.填空题 约30分

        2.判断或选择题 约20分

主观题 约100分

1.问答题   约60分

2.计算题 约4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测绘学基础知识

考试内容

测绘学科的定义及内涵;测绘学的任务和作用;大地水准面的概念及特点;参考椭球体的概念及定位;确定地面点位的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  高斯投影和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高程基准的建立和绝对高程、相对高程及高差的概念;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地球表面曲率对观测量的影响;方位角的概念及方位角之间的相互换算;坐标方位角的概念和正、反坐标方位角。

考试要求

1. 理解基本概念与理论:测绘学科的定义及内涵、测绘学的任务和作用、大地水准面的概念及特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区别、高斯投影的原理和过程、高程基准的建立、方位角的概念及方位角之间的相互换算、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地球表面曲率对基本测绘成果的影响情况。

2. 掌握基本理论与计算:确定地面点位的几种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和相关计算、绝对高程、相对高程及高差的概念、、坐标方位角的概念和正、反坐标方位角。

3. 综合运用以上内容进行合理地应用与分析。

 

(二)水准测量与水准仪

考试内容

高程测量的常用方法;我国的高程系统的基准;水准测量的原理;水准点、水准路线的概念和分类;水准仪的等级、用途和构造;水准尺的分类及认识;水准仪的使用;水准测量的外业实施;水准测量的成果整理;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自动安平水准仪;精密水准仪和电子水准仪;水准测量的误差分析。

 

考试要求

1. 了解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自动安平水准仪、精密水准仪和电子水准仪、水准测量的误差分析。

2. 理解高程测量的常用方法、我国的高程系统的基准、水准测量的原理。

3. 掌握水准仪的使用、水准测量的外业实施、水准测量的成果整理。

4. 综合运用水准测量的外业、内业等相关内容。

 

(三)角度、距离测量和全站仪

考试内容

水平角测量原理;竖直角测量原理;经纬仪的基本构造及分类;电子经纬仪的基本构造及分类;经纬仪的安置及使用方法;水平角的观测方法;竖直角的观测和计算;竖盘指标差的概念和计算;水平角观测的误差和精度计算;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视距法量距;光电测距的原理和应用;光电测距误差分析;全站仪的构造及使用;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和计算;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

考试要求

1. 了解经纬仪的基本构造及分类、电子经纬仪的基本构造及分类、水平角观测的误差和精度计算、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光电测距误差分析、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

2. 理解水平角测量原理、竖直角测量原理、竖直角的观测和计算、竖盘指标差的概念和计算、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视距法量距、光电测距的原理和应用、全站仪的构造及使用。

3. 掌握经纬仪的安置及使用方法、水平角的观测方法、竖直角的观测和计算、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和计算。

 

(四)控制测量

考试内容

控制测量的概念、意义和分类;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坐标方位角的推算;坐标正反算;导线测量的布设形式及外业观测  导线的内业计算  交会测量  三角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外业实施和内业计算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1. 了解交会测量、三角测量。

2. 理解控制测量的概念、意义和分类、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导线测量的布设形式及外业观测、导线的内业计算。

3. 掌握坐标方位角的推算、坐标正反算、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外业实施和内业计算、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五)地形图基本知识

考试内容

地形图的概念与种类;比例尺的概念、分类及精度;地形图符号的分类;地形图图廓及图廓外注记;地物符号的概念及分类;等高线的概念、特性及分类;典型地貌的识别;地形图的梯形分幅与编号方法;现行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方法;地形图的矩形分幅与编号的方法。

考试要求

1. 了解地形图的梯形分幅与编号方法、典型地貌的识别。

2. 理解地形图的概念与种类;比例尺的概念、分类及精度;地形图符号的分类;地形图图廓及图廓外注记;地物符号的概念及分类;等高线的概念、特性及分类;典型地貌的识别、地形图的矩形分幅与编号的方法。

 

(六)碎部测量

考试内容

碎部测量的定义、方法、实质和过程;经纬仪测图法的准备工作和步骤;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地物测绘的一般原则;典型地貌的测绘方法;地形图各要素配合的一般原则。

考试要求

1. 理解碎部测量的定义、方法、实质和过程、地物测绘的一般原则、典型地貌的测绘方法、地形图各要素配合的一般原则。

2.掌握经纬仪测图法的准备工作和步骤、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七)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及应用

考试内容

图根控制测量的概念和布设要求;增设测站点的方法;全站仪的半测回观测法;大比例尺数字测图野外全站仪测量法;GPS RTK测量方法;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图形信息码的输入;工作草图的绘制;数字地形图的编辑和输出;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质量控制;地形图数据库的概念、数据模型和数据分层;地形图的数字化的方法;地形图的应用

 

考试要求

1.了解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质量控制、地形图数据库的概念、数据模型和数据分层、地形图的数字化的方法。

2.理解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图形信息码的输入、工作草图的绘制、数字地形图的编辑和输出、地形图的应用。

3.掌握全站仪的半测回观测法、大比例尺数字测图野外全站仪测量法、GPS RTK测量方法。

(八)扩展部分

考试内容

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摄影测量与遥感。

考试要求

1. 了解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组成、作用等。

2. 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组成及作用。

3. 了解摄影测量的原理、遥感的定义及作用等。

 

参考书目:  

《测量学》杜继亮等主编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5年

 

初试——819普通地质学

 

《普通地质学》考试大纲

 

(满分150分)

 

考试内容要求

   掌握普通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如:矿物、岩石、地层、地质构造等;掌握地质时期分类、地质作用的成因与影响因素、常见地质灾害的类型与防治等知识。

 

绪  论(0—5分)

内容: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

     2、地质学的任务

     3、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4、地质作用及其研究方法

重点: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难点:地质作用及其研究方法

要求:掌握地质学的概念、研究内容

 

第一章  矿 物(5—10分)

内容:1、矿物的概念

  2、矿物手标本的鉴定特征

  3、常见矿物

  4、矿物的用途

重点:常见矿物的分类与鉴定方法

难点:晶体、非晶质体与准晶体

要求:掌握常见矿物的分类与鉴定

 

第二章  岩浆作用与火成岩(5—10分)

内容:1、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2、侵入作用与侵入岩

  3、火成岩的结构与构造

  4、火成岩的分类及识别

5、火成岩的成因

重点:喷出与侵入作用;火成岩的分类、成因及鉴定方法

难点:火成岩的结构、构造

要求:掌握火成岩的分类、成因及鉴定方法

 

第三章  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5—10分)

内容:1、外力地质作用的特征

  2、沉积岩的类型与特征

  3、常见沉积岩的鉴定

重点:外力地质作用的特征;沉积岩的类型与特征

难点:常见沉积岩的鉴定

要求:掌握外力地质作用的特征、沉积岩的分类与特征、常见沉积岩的鉴定方法

 

第四章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5—10分)

内容:1、变质作用的概念与因素

  2、变质作用类型

  3、变质岩的形成与初步鉴定方法

重点:变质作用的因素与类型;变质岩的形成

难点:变质岩的初步鉴定方法

要求:掌握变质作用的因素、类型及变质岩的形成。

 

第五章  地质年代(5—10分)

内容:1、相对年代的确定

  2、地质年代表

  3、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爆发与灭绝

重点:相对年代的确定;地质年代表;各地质历史时期的代表性生物

难点:切割律或穿插关系

要求:掌握相对年代确定的基本方法、地质年代表及地质历史时期的代表性生物

 

第六章  地震与地球内部构造(5—10分)

内容:1、地震的概念与类型

  2、地震的强度与分布

  3、地球的内部构造

4、地球均衡理论

重点:地震的概念与类型;地球的内部构造

难点:地球均衡理论

要求:掌握地震的基本概念与分类、地球内部构造及均衡理论

 

第七章  构造作用与地质构造(10—15分)

内容:1、构造作用的基本方式

  2、岩石的变形与地质构造

  3、地层的接触关系

4、构造期与构造事件

重点:岩石的变形与地质构造;构造期与构造事件

难点:地层的接触关系

要求:掌握岩石的变形与地质构造,掌握地层接触关系的分类、主要构造期与典型构造事件。

 

第八章  板块构造(5—10分)

内容:1、大陆漂移

  2、海底扩张

  3、板块构造

重点:大陆漂移理论;海底扩张理论;板块的划分、驱动力及威尔逊旋回

要求:掌握大陆漂移与海底扩张理论,掌握板块构造的划分依据、驱动力及威尔逊旋回。

 

第九章  风化作用(5—10分)

内容:1、风化作用的类型

  2、岩石风化性质与特征

  3、风化作用的产物

重点:风化作用的类型;制约岩石风化性质与特征的因素;风化作用的产物

要求:掌握风化作用的类型、影响因素及产物。

 

第十章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5—10分)

内容:1、河流的概念

  2、河流的侵蚀作用

  3、河流的搬运作用

     4、河流的沉积作用

     5、河流的均夷化与去均夷化

6、河流发育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重点:河流的侵蚀、搬运及沉积作用

难点:河流的均夷化与去均夷化;河流发育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要求:掌握河流的侵蚀、搬运及沉积作用,掌握河流阶地及其类型、河流发育与地质构造的基本关系。

 

第十一章  冰川及其地质作用(5—10分)

内容:1、冰川的形成、类型及运动

  2、冰川的剥蚀作用

  3、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4、冰川作用与成因

重点:冰川的形成、类型及运动;冰川的剥蚀、搬运及沉积作用;冰川作用与成因

要求:掌握冰川的剥蚀、搬运及沉积作用。

 

第十二章  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5—10分)

内容:1、地下水的类型、赋存、补给及排泄

  2、地下热水

  3、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重点:地下水的赋存条件、补给与排泄;地下水的类型

难点:地下水的剥蚀、搬运及沉积作用

要求:掌握地下水的类型、赋存、补给及排泄,掌握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第十三章  湖沼及其地质作用(0-5分)

内容:1、湖沼的来源、补给、排泄及成因类型

  2、湖沼的地质作用

重点:湖沼的来源、补给、排泄及成因类型

难点:湖沼的剥蚀、搬运及沉积作用

要求:掌握湖沼的来源、补给、排泄及成因类型,掌握湖沼的地质作用。

 

第十四章  荒漠特征与风的地质作用(0—5分)

内容:1、荒漠的形成条件、特征

  2、荒漠中风的地质作用

  3、黄土的基本知识

重点:荒漠的形成条件、特征;黄土的基本知识

难点:荒漠中风的地质作用

要求:掌握荒漠的形成条件、特征,理解荒漠中风的地质作用,掌握黄土的物质成分与成因。

 

第十五章  块体运动(5—10分)

内容:1、影响块体运动的主要因素

  2、块体运动的类型

  3、与块体运动有关的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重点:影响块体运动的主要因素;与块体运动有关的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要求:掌握影响块体运动的主要因素、与块体运动有关的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参考书目:

 

《普通地质学》,舒良树主编,地质出版社,2016年

 

复试——15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矿业工程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15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主要内容:矿山岩石和岩体的基本性质、矿山岩体的原岩应力及其重新分布、采场顶板活动规律、采场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采场顶板的支护方法、采场岩层移动与控制、巷道矿压显现规律 、巷道维护原理和支护技术、厚煤层综放开采岩层、浅埋煤层开采岩层 、煤矿动压现象及其控制等。要求考生基本概念要清晰,理解基本理论,掌握基本计算,对知识要学会灵活运用。

二、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绪论 约3分

矿山岩石和岩体的基本性质 约8分

矿山岩体的原岩应力及其重新分布  约10分

采场顶板活动规律  约15分

采场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  约15分

采场顶板的支护方法  约5分

采场岩层移动与控制  约6分

巷道矿压显现规律  约10分

巷道维护原理和支护技术  约10分

厚煤层综放开采岩层  约5分

浅埋煤层开采岩层  约3分

煤矿动压现象及其控制  约1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40分

1.填空题 约10分

        2.名词解释 约15分

        3. 选择题                   约10分

主观题 约60分

1. 计算题 约15分

2. 简答题、论述题 约5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绪论

考试内容

       1.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的基本概念;    2.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的研究方法。

考试要求

       掌握:

       1.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的基本概念。

(一)矿山岩石和岩体的基本性质

考试内容    

       1.岩石的各种基本物理性质。

       2.岩石的弹性、塑性和粘性变形,岩石的各种变形指标、岩石的抗剪强度、单轴抗压强度、岩石的流变特性、影响岩石变形和强度的因素。

       3.岩石的的破坏形式和破坏机理,莫尔强度理论、格里菲斯强度理论。

       4.岩体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岩体结构面及结构体特征、岩体结构类型。

       5.岩体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岩体工程分析的原则与方法。

考试要求

      掌握:

       1.岩石的各种基本物理性质、岩石的各种变形性质、岩石的各种强度及强度理论;

       2.会利用莫尔强度准则中斜直线强度曲线得出的结论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了解:

       1. 岩体的应力—应变曲线。

 

(二)矿山岩体的原岩应力及其重新分布

考试内容    

        1.岩体中的原岩应力;  2.岩体中的弹性变形能; 3. “孔”周围的应力分布;4. 围岩的极限平衡与支承压力分布;5. 支承压力在底板

        岩层中的传播

考试要求

     掌握:

       1.自重应力、构造应力以及原岩应力分布的基本规律;  2.岩体中的弹性变形能与开采深度的关系;

       3.各种应力场内不同形状的孔周围应力分布;      4.支承压力和极限平衡区的定义,支承压力的分区。

     了解:

       1.底板岩层中的应力分布规律。

(三)采场顶板活动规律

考试内容

      1.概述;2.有关采场上覆岩层活动规律的假说;  3.直接顶的垮落;  4. 老顶的断裂形式; 5. 老顶的初次断裂步距

      6. 老顶断裂后的“砌体梁”结构及其稳定性分析; 7. 老顶断裂时在岩体内引起的扰动。

考试要求

   掌握:

      1.采场、顶板、底板、直接顶、伪顶、老顶的概念; 2.四个假说的基本思想及适用条件; 3.充满采空区所需直接顶的厚度的计算。

      4.老顶的断裂形式;5.初次断裂步距,梁式断裂的极限跨距,板式断裂的极限跨距; 6.“砌体梁”结构的滑落失落与变形失稳分析。

   了解:

      1.老顶断裂时在岩体内引起的扰动。

(四)采场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

考试内容

      1.老顶的初次来压;2.老顶的周期来压;3.顶板压力的估算;4.回采工作面前后支承压力的分布;5.影响采场矿山压力显现的主要因素。

考试要求

   掌握:

      1.老顶的初次来压、初次来压步距概念及来压时特点及表现形式;2.老顶的周期来压、周期来压的表现形式以及周期来压步距;

3.用估算法确定顶板压力的方法;4.工作面前后支承压力的分布特征;5.影响采场矿山压力显现的主要因素影响。

(五)采场顶板的支护方法

考试内容

      1.顶板分类与底板特征;2.采场支架类型与支架力学特性;3.采场支架与围岩相互作用原理;4.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顶板控制设计;

      5.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顶板控制原则;6.采场来压强度与支护质量监测。

考试要求

   掌握:

      1.直接顶、老顶的稳定性分析,顶板的分类方案,底板比压、底板的破坏形式;2.初撑力、始动阻力、初工作阻力、最大工作阻力。支柱的三

   种典型特性曲线。液压支架是如何分类的;3.采场支架与围岩相互作用、采场支架的工作状态;4.液压支架选型与参数确定;

   了解:

      1.顶板控制的原则、工作面支护强度的理论分析;2.老顶来压的预测预报、采场支护质量监测。

(六)采场岩层移动与控制

考试内容

      1.采场岩层移动与控制;2.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3.采场上覆岩层移动规律;4.采场底板破坏与突水;5.采场上覆岩层移动控制技术。

考试要求

    掌握:

      1.本采场岩层移动将造成的采动损害及相关问题;2.关键层、关键层位置的判别、关键层复合破断规律;3.岩层移动的基本概念、岩层移动的基本规律、关键层对岩层移动的影响、岩层移动中的离层与裂隙分布;4.煤层开采后引起的底板破坏及其范围。关键层对底板破坏及突水的作用。

    了解:

     1.留煤柱控制岩层移动和充填法控制岩层移动。

(七)巷道矿压显现规律

考试内容

     1.巷道围岩应力及变形规律;2.受采动影响巷道矿压显现规律;3.巷道围岩控制原理。

考试要求

   掌握:

     1.受采动影响巷道的围岩应力分布、相邻巷道的应力分布及巷道间距的确定、构造应力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受采动影响的巷道变形;

     2.巷道围岩压力及影响因素、巷道围岩控制原理与方法。

   了解:

 1.区段巷道矿压显现规律、底板巷道的矿压显现规律、上下山位置的矿压显现规律、综放巷道矿压显现特点。

(八)巷道维护原理和支护技术

考试内容

1.无煤柱护巷;2.巷道围岩卸压;3.巷道金属支架;4.巷道锚杆支护;5.软岩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及其支护技术;6.锚杆支护质量监测。

考试要求

   掌握:

      1.沿空掘巷、沿空留巷的矿压显现规律,沿空留巷巷旁支护形式;2.各种卸压方法的机理;3.巷道金属支架;4.巷道支架的支护原理,巷道金属支架的类型及应用;4.锚杆支护的作用原理。巷道锚杆支护设计;5.软岩的基本属性,软岩巷道围岩变形机理及规律,软岩巷道支护技术,巷道底鼓机理及防治,注浆加固技术。

   了解:

      1.锚杆支护的质量检查与监测。

(九)厚煤层综放开采岩层

 考试内容

       1.顶煤破碎机理与运移规律;2.放顶煤开采矿山压力显现的基本规律。

 考试要求

      掌握:

      1.顶煤的破坏过程及分区,影响顶煤的冒放性因素等。

(十)浅埋煤层开采岩层

考试内容

      1.浅部煤层长壁工作面上覆岩层活动特点

考试要求

   掌握:

      1.浅埋煤层概念。

   了解:

      1.浅部煤层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及规律,上覆岩层运动特征。

 

(十一)煤矿动压现象及其控制

考试内容

      1. 冲击地压现象形成特点及分类;2.冲击地压发生机理;3. 冲击地压的预测预报及危险性评定;4. 冲击矿压的防治;5.顶板大面积来压。

考试要求

   掌握:

      1.冲击地压特点、分类及影响;2.冲击地压影响因素,发生机理及判据;3.冲击矿压防范措施,冲击危险的解危措施;4.大面积来压特征、成因和机理及防治措施。

  了解:

      1.冲击地压预测预报目标,危险性等级划分原则,预测方法。

参考书目: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钱鸣高 石平五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15年

复试——16选矿学

《选矿学》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矿业工程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18选矿学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选煤学是矿物加工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它包括重力选矿、浮游选矿及选矿机械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生能将有关矿石破碎与磨矿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重力选矿的基本理论,包括颗粒的沉降、重力分层等理论知识,掌握以煤为主的重力选矿基本工艺;培养学生运用重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矿物分选的能力;掌握磁选的物理基础,了解矿物电性、电选的物理基础;掌握浮选的基本原理、浮选药剂的性能及作用原理、浮选机械、浮选工艺与实践。

二、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破碎与筛分   约10分

重力选矿 约30分

浮选   约30分

磁电选   约10分

分离技术   约10分

扩展部分 约10分

题型比例:

 

1.概念题 约20分

        2.简答题 约60分

3. 论述题   约2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绪论

了解选矿的任务、选矿的基本内容。

第一篇 碎矿与磨矿

第一章

碎散物料的粒度组成与分析 掌握粒度、粒级的表示方法,平均粒度的概念,学会用筛分结果绘制粒度分析

曲线。

第二章 工业筛分及筛分机械

掌握易筛粒、难筛粒、筛分概率、筛分效率的概念;影响筛分效率的因素(物

料性质、筛面种类、工作参数、操作制度)。

第三章 碎矿

掌握矿石解离度、破碎比、可磨性的概念。

第四章 磨矿

掌握球磨机临界转速概念、转速率与装球率的关系;了解开路磨矿、闭路磨矿、返砂量、返砂比的概念。

第五章 破碎与磨矿流程

掌握碎矿流程的几种形式,磨矿流程及常见的一段、两段磨矿流程;

第二篇  重力选矿

第一章矿粒在介质中的沉降

不同密度颗粒的等降现象和等降比、颗粒在悬浮液粒群中的干涉沉降。

第二章 水力分级

掌握水力分级的概念,水力旋流器的分级原理、分级效率的评价

第三章  重介质选矿

  重介质选矿的原理、设备及工艺;矿石的密度组成测定、简单的重选矿石可选性曲线。

第五章  跳汰选矿

掌握跳汰选矿的原理、跳汰选矿的工艺影响因素;分选设备、构造、特点。

第六章  溜槽选矿

螺旋选矿、离心溜槽的分选原理、设备构造、特点。

第七章  摇床选矿

掌握摇床选矿的分选原理,摇床的差动运动特性及摇床选别的影响因素。

 

第三篇  磁选与电选

第一章  磁选技术

弱磁场、强磁场磁选设备的分选原理、操作因素。

第四篇  浮游选矿

第一章  浮选的理论基础

矿物表面的润湿性、表面电性,浮选过程的吸附现象;微细矿物的分散与聚集状态对浮选的影响,了解影响浮选速率常数的因素。

第二章  浮选药剂

浮选药剂的分类;掌握烃类油捕收剂、硫化矿捕收剂、非硫化矿捕收剂的性质和用途;起泡剂的选择原则及对起泡剂的要求,常见起泡剂的分类。

第三章  浮选机

浮选机的分类,浮选机充气搅拌原理,了解机械搅拌式浮选机、充气搅拌式浮选机、充气式浮选机、气体析出式浮选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与性能关系,掌握浮选机的结构。

第四章  浮选工艺

掌握影响浮选工艺的因素,掌握浮选流程的制订原则和方法

第五篇  固液、固气分离技术

第一章 概述

常用脱水方法,常用除尘方法

第二章  悬浮液的性质

煤泥的粒度组成、矿物组成;煤泥水系统的浓度、密度、粘度。

第三章  煤泥水处理

粗颗粒煤泥处理流程、设备;细粒煤泥水处理流程、设备;极细粒煤泥水的凝聚及絮凝工艺;洗水闭路循环;分级浓缩效果的评价;

第四章  除尘及除尘设备

  粉尘的来源,常见除尘设备的结构、原理及特点

参考书目:

《选矿学》,谢广元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10. 8(第二版)

复试——27变形监测及数据处理

《变形监测及数据处理》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测绘工程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29变形监测及数据处理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变形观测及数据处理方法掌握程度,主要对变形监测方案设计、监测数据的预处理、变形预测方法掌握程度;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考察学生对各种计算方法的运用,如:变形监测精度和频率的确定、监测数据线性回归分析法、监测数据非线性曲线预测模型;监测数据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等方法。要求考生准确记忆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理论,掌握基本计算,并能妥善运用到综合题目的处理中。此外,对于建筑物变形监测,基坑工程施工监测,桥梁变形监测、地下工程变形监测等内容,考生也要有所了解。

二、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变形监测概念                约15分

水平及沉降位移监测                     约10分

建筑物内部监测                   约10分

GPS变形监测                约15分

监测资料分析       约20分

   工程变形监测                  约15分

扩展部分                   约15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40分                            

        1.填空题                   约10分                        

        2.判断题                   约10分

3.简答题                 约20分

主观题 约60分  

1 .论述题  约40分

2.计算题                  约2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变形监测概念

考试内容    

变形监测的对象与意义,变形监测技术,变形监测数据分析;

考试要求

1. 了解基本概念:变形体、位移观测、地面沉降等概念。

2. 理解基本理论: 外部变形理论、内部变形理论、水平位移观测、垂直位移观测。

3. 掌握基本观测方法:几何水准、液体静力水准、微水准、基准线法,导线法,前方交会法,近景摄影法,GPS法,光电法

4. 综合运用以上内容了解变形监测基本内容,以及主要观测手段。

 

  (二)水平及沉降位移监测

考试内容

测点布设、沉降监测方法、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液体静力水准测量、水平位移常用方法等。

考试要求

1. 了解观测点布设原则、精密水准测量步骤、及大地测量、基准线测量方法。

2. 理解交会法观测、全站仪观测、精密水准观测概念。

3. 掌握视准线测量、引张线测量、激光准直测量步骤。

4. 综合运用垂线测量,精密导线测量进行相关计算。

 

  (三)建筑物内部监测

考试内容

内部位移监测方法、应力监测方法、地下水位及渗流监测、挠度监测、裂缝监测等。

考试要求

1. 了解内部位移监测方法。

2. 理解测斜仪使用方法,分层沉降观测方法,数据处理方法。

3. 掌握粗差检查计算;点温度计算,可靠检查计算。

4. 能够综合处理水位渗流,挠度观测,裂隙观测等问题。

 

(四)GPS变形监测

考试内容

   GPS定位原理,GPS实时监测技术,GPS一机多天线监测技术

1. 了解GPS定位原理、GPS观测方法、同步观测环建立方法。

2. 理解同步控制网观测、数据解算方法、信号处理方法等内容。

3. 掌握GPS平面控制测量方法、GPS差分测量方法、RTK动态观测方法。

 

(五)监测资料分析

考试内容

监测资料整编方法、监测资料分析手段,监测数据预处理方法,统计模型,灰色系统,时间序列分析方法。

考试要求

1. 了解监测资料记录内容、汇总方法、监测数据计算机管理方法、定期、不定期资料编汇等概念。

2. 理解作图分析、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建模分析等概念、理解粗差检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方法。

3. 掌握统计模型建立方法、线性回归、灰色系统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手段。

4. 能够综合运用确定性模型:有限元、有限差分等手段进行变形监测分析

 

(六)工程变形监测

考试内容

建筑基础沉降监测、建筑物倾斜观测、基坑变形监测、桥梁变形监测等内容。

考试要求

1. 了解沉降监测方法、监测点选取、倾斜测量、基坑稳定性测量方法

2. 理解基准网布设原则、观测周期确定方法、沉降曲线绘制分析等。

3. 掌握纵横距投影法、方向交会法、激光垂准法、基坑土体应力应变计使用方法等。

 

(七)扩展部分

考试内容

矿山沉陷监测、地下工程变形监测、边坡工程及岩土变形监测

考试要求

1. 了解巷道变形监测、围岩支护变形分析、地铁隧道围岩变形监测等概念。

2. 了解不同地质条件下地下工程变形监测方案设计方法,掌握基准线测量、全站仪测量、激光三维扫描测量等方法。

 

参考书目: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第二版),黄声享,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

 

复试——28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测绘工程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30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主要内容:GIS概念、特点、功能及用途、GIS空间数据结构、空间数据采集和质量控制、空间数据的处理、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空间信息可视化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GIS开发与评价等掌握程度;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考察学生对GIS技术发展前沿的了解情况。要求考生准确记忆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理论,掌握基本计算,并能妥善运用到综合题目的处理中。此外,对GIS在各行业的具体应用的内容,考生也要有所了解。

二、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GIS概念、特点、功能及用途 约10分

GIS空间数据结构 约20分

空间数据采集和质量控制 约5分

空间数据的处理   约10分

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 约20分

空间信息可视化 约5分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约20分

GIS开发与评价  约5分

扩展部分 约5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40分

1.选择题 约20分

        2.名词解释 约20分

主观题 约60分

1. 问答题 约30分

2. 综合应用分析题 约3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 GIS概念、特点、功能及用途

考试内容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的各种定义及所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GIS与其他信息系统的不同与关系;GIS的组成部分;GIS的基本功能和应用;GIS发展简史和当代GIS在国际、国内的发展状况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考试要求

1. 理解GIS的相关概念,说明GIS和相关学科的关系。

2. 掌握GIS的特点、类型与组成。    3. 了解GIS的基本功能和用途。    4. 了解GIS的发展概况。

(二) GIS空间数据结构和数据模型

考试内容

空间实体及其描述;各种矢量数据结构和栅格数据结构;矢量、栅格数据结构的各自优缺点和相互转换的方法,矢量栅格一体化数据结构的概念和组织数据的方法;常见的几种三维数据结构;数据库概念,层次、网状、关系及对象数据模型和时空数据模型;GIS统一组织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几种方法;数据的管理模式,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建立和维护。

考试要求

1.了解空间实体及其描述。

2.掌握各种矢量数据结构和栅格数据结构。

3.掌握矢量栅格一体化数据结构的概念和组织数据的方法。

4.了解数据模型含义及相关概念,对象数据模型组织数据的方法及相关概念。

5. 分析传统数据模型存在的问题关系,目前GIS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6. 掌握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建立和维护。

(三)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

考试内容

GIS数据源,空间数据采集的任务,研究数据质量的意义;空间数据的地理参照系和控制基础;地理实体的几种分类方法和编码方法;几何数据和属性数据的采集方法,几种常用空间数据检核方法;GIS数据质量内容和类型,研究数据质量的方法和数据质量的评价方法;空间数据标准的内容和空间元数据。

考试要求

1.了解GIS数据源,空间数据采集的任务,研究数据质量的意义。

2.掌握空间数据的地理参照系和控制基础。

3.掌握地理实体的几种分类方法和编码方法。

4.掌握地图跟踪数字化和扫描数字化方法,常见的空间数据输入误差和检核方法。

5.了解GIS数据质量内容和类型和常用数据质量的评价方法。

6.了解空间数据交换标准,元数据作用和内容。

(四)空间数据的处理

考试内容

矢量拓扑的自动建立算法;矢量数据的图形编辑算法;几何纠正和投影变换;空间数据的压缩目的、方法和数据结构转换内容;外推、内插的概念,GIS常用的内插方法,内插生成DEM;图像增强、二值图像处理、图像的特征提取和分析;利用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更新GIS数据的方法。

1.了解链的组织,结点匹配和建立多边形。

2.掌握点、线、面的捕捉和图形编辑的数据组织 。

3.掌握几何纠正和投影变换方法。

4.掌握矢量和栅格数据压缩方法。

5. 掌握空间数据的结构转换。

6.掌握DEM内插的方法。

(五)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

考试内容

空间数据查询的含义、GIS空间查询方法和结果显示;基本统计量的计算和常用的统计数据的分类分级算法;基于DEM的信息提取和可视化分析;基于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的叠置分析;基于矢量数据、栅格数据的缓冲区分析和泰森多边形分析含义及建立;网络分析内容和基本算法;模型概念、模型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模型,空间决策支持。

考试要求

1.GIS空间查询方法。

2.了解属性数据的集中特征数和离散特征数,系统聚类法和最优分割分级法。

3.掌握坡度、坡向计算和剖面分析、通视分析。

4.掌握矢量数据叠置的内容和位置误差,单层和多层栅格数据的叠置分析。

5.掌握矢量数据的缓冲区分析和泰森多边形分析建立方法。

6.掌握路径分析和最小费用最大流分析算法。

7.掌握点-点,点-线和点-面之间距离的量算。

8.掌握GIS空间分析模型特点和常用空间分析模型。

(六)空间信息可视化

考试内容

空间信息基本特征,可视化概念和空间信息可视化的形式;地图色彩和地图符号和符号库、汉字库,色彩库;空间数据可视化流程;电子地图、动态地图和VR技术的概念和相关技术。

考试要求

1.了解空间信息与可视化的关系和空间信息可视化的形式。

2.掌握从地理数据库中检索图形数据,预处理和符号化。

3.掌握电子地图系统结构和开发技术,动态地图的实现,VR的主要类型和主要功能。

(七)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考试内容

3S集成的概述;GIS与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的结合;WebGIS的原理、特点意义和应用实例;GIS在管理、决策等方面的要求和应用实例。

考试要求

1.了解GIS的应用。

2.掌握GIS与RS的结合。

3.掌握GIS与GPS的结合。

4.掌握Web GIS基本原理。

(八)GIS开发与评价

考试内容

各种常见的软件工程开发方法;GIS开发过程的主要四个阶段:系统调查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和维护;GIS系统评价的目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报告。

考试要求

1.了解各种常见的软件工程开发方法。

2.了解GIS开发过程的主要四个阶段。

3.掌握GIS评价的目的和系统评价指标。

(九)扩展部分

考试内容

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大数据、物联网、数据挖掘等。

1. 了解智慧城市等所用GIS的技术。

2. 了解物联网与大数据与GIS集合的应用。

参考书目: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 汤国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

 

复试——29遥感导论

《遥感导论》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测绘工程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31遥感导论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遥感导论主要内容:能够掌握电磁辐射的基本理论和地物的光谱特征,掌握遥感信息的来源与特征,理解遥感图像的成像原理,掌握遥感图像处理与解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遥感主要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对遥感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考察学生对相关拓展知识了解情况。要求考生准确记忆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理论,掌握遥感软件的基本操作过程,并能妥善运用到综合题目的处理中。此外,对于遥感技术与数字摄影测量的基本知识,考生也要有所了解。

二、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遥感概述                 约10分

遥感物理基础                 约15分

遥感平台与遥感成像           约15分

遥感图像数字处理             约20分

遥感图像地学解译原理与方法   约20分

   遥感的应用(资源与环境遥感) 约15分

扩展部分 约5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40分

1.选择题 约20分

        2.名词解释 约20分

主观题 约60分

1. 问答题 约30分

2. 综合应用题 约3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遥感概述

考试内容

遥感基本概念、遥感技术系统、遥感技术分类、遥感技术的发展史、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趋势。包括遥感定义、遥感信息科学的学科构成、遥感的主要技术特点、遥感技术系统的主要构成及遥感技术系统中信息获取、传输与接收、图像处理、信息提取、遥感过程及遥感应用概况。

考试要求

1.理解并掌握遥感的基本概念、特点、类型,了解遥感过程及其技术系统;了解遥感的发展与前景。

2.理解遥感信息科学的学科构成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解遥感学科在空间信息科学中的地位及其学科特点。

3.理解遥感科学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技术应用优势。

(二)遥感物理基础

考试内容

遥感物理基础中的电磁波和电磁波谱的概念,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特征,近红外辐射特性、热红外辐射特性、黑体辐射定律、光波的反射、散射、透射、吸收,大气对电磁波辐射传输的影响与大气窗口,地物反射波谱特征与测量、典型地物(植被、土壤、水、岩石等)的波谱特征,色度学基础与彩色合成原理。

考试要求

1.理解并掌握电磁波、电磁波谱及电磁辐射定律等基本概念与专业术语。

2.理解并掌握太阳辐射及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3.理解并掌握地球辐射与地物波谱。

4.掌握反射率及反射波谱等基本概念,掌握常见地物反射波谱特征,理解环境对地物光谱特性的影响。

5.理解并掌握色度学基础知识,掌握遥感图像的彩色合成原理及应用意义。

(三)遥感平台与遥感成像

考试内容

遥感平台类型、航空遥感平台、航天遥感平台、摄影成像与中心投影、多波段扫描成像、热红外成像原理、微波成像原理、激光雷达成像原理、数码成像原理、遥感图像的光谱特性及其成像几何特征、常用卫星遥感图像(TM、ETM+、SPOT、CBERS、MODIS等)的基本技术参数和各波段的主要应用范围、遥感图像的分辨率概念及其特征(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

考试要求

1.理解遥感平台分类知识,掌握各类遥感平台的运载工具运行特性及其成像原理。

2.理解并掌握可见光航空摄影遥感及中心投影成像基本原理,掌握中心投影图像的基本几何特性及其图像立体观察和测量方法。

3.理解并掌握多波段扫描成像、热红外成像原理及其图像的光谱特性,了解高光谱遥感图像及其地学应用的图像信息优势。

4.理解并掌握微波遥感成像原理及其图像特性,了解航空雷达遥感、航天雷达遥感的技术特点及其区别,雷达图像的分辨率特性。

5.了解目前常用的卫星遥感图像的传感器及其主要技术参数和各波段的主要应用范围。

6.了解激光雷达(LiDar)遥感图像的特征,激光雷达遥感的测高原理及其在三维成像中的应用。

7.掌握遥感图像分辨率的类型及各自的几何、物理特性,遥感图像分辨率在地学应用中的意义。

8.了解现代卫星遥感高分辨率图像的成像原理、图像特征、应用优势。

(四)遥感图像数字处理

考试内容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数字图像的预处理、图像几何变形及几何纠正、遥感图像辐射传输方程、遥感图像辐射纠正、常用大气校正的方法、图像增强处理、点域增强处理、空间增强处理、多光谱图像代数运算、图像变换、傅立叶变换、K-L变换、K-T变换、遥感图像数据融合处理及应用、图像信息提取、图像分类、遥感图像与地理信息的融合处理、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的数字处理特点。

考试要求

1、理解并掌握数字图像的基本概念、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类型及其应用。

2、理解遥感图像中的误差来源、几何误差与辐射误差、图像预处理的基本任务、目标与常用处理方法。

3、理解遥感图像的大气纠正原理及其常用方法。

4、理解遥感图像的几何纠正原理与常用方法,几何纠正中的灰度重采样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

5、理解并掌握遥感图像增强处理的数学原理与常用方法,点域处理常用算法及其处理效果、空间域处理常用算法及其处理效果、多光谱图像代数运算的常用算法及其处理效果、频谱域处理常用算法及其处理效果。

6、理解并掌握遥感图像变化处理原理及其常用方法、遥感图像的傅立叶变换原理及应用、多光谱图像的降维处理算法及应用、K-L变换和K-T变换的数学原理及其应用、遥感图像的彩色变换处理及其常用方法。

7、理解并掌握遥感图像数据融合算法及其应用方法、掌握常用的多卫星遥感平台图像数据融合处理方法,ETM与SPOT图像的数据融合处理方法、全色光高分辨率图像与多波段图像的数据处理融合、遥感图像与地理数据的融合处理方法、地学多元数据与遥感图像数据融合处理方法。

8、理解并掌握遥感图像分类原理与处理方法、非监督分类处理方法、监督分类处理方法、非监督与监督分类方法的结合处理。

9、了解遥感图像信息提取的基本知识与常用处理方法,了解并掌握遥感图像地学专题信息提取的常用方法。

(五)遥感图像地学解译原理与方法

考试内容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遥感图像的地学信息认知过程、目视解译方法及步骤、遥感图像地学解译标志、遥感图像地学解译标志的基本类型、解译标志的可变性和局限性。

考试要求

1.理解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基本原理,掌握目视解译及计算机解译(图像理解)的基本概念与相互关系;理解并掌握遥感图像识别的基本内容、图像识别色调、形态、位态、时态要素类型,理解遥感图像地学解译中的时间、地点、目标、变化4个基本问题。

2.理解并掌握地理目标的尺度与像元尺度的比例关系,要求掌握像元尺度变化对地学目标识别的影响因素。

3.了解遥感图像地学解译中的不确定性问题,包括位置不确定性、属性不确定性、时域不确定性、“同物异谱”和“同谱异物”现象产生的不确定性、空间聚类中的不确定性、由混合像元现象产生的不确定性等。

4.理解并掌握遥感图像地学信息的认知过程及其基本知识。

5.理解并掌握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方法及步骤,了解直接解译发及间接解译法的图像信息差异性,掌握对比分析法、信息复合法、综合推理法、相关分析法的基本知识。

6.理解并掌握遥感图像解译标志的基本知识和建立图像解译标志的方法步骤。

7.理解并掌握遥感图像地学解译标志的基本类型,掌握图像色调、形态、阴影、地貌、纹理、植被、土壤、水系、水文、人类活动遗迹等基本标志信息及其图像识别特征。

8.理解并掌握遥感图像地学解译标志的可变性和局限性,理解产生其可变性与局限性的地理环境因素。

(六)遥感的应用(资源与环境遥感)

考试内容

不同专业及学校在遥感概论课程中对地学遥感应用的教学大纲及其要点存在较大的区别。本复习大纲对这一章的考试内容及要求的基本范围包括地貌遥感、土壤遥感、植被遥感、水资源及水环境遥感、土地资源遥感及城市地理遥感的基础理论、解译内容和方法技术。

地质遥感:地质遥感的任务、内容及其解译原则和方法;遥感图像岩性识别原理与图像解译标志;遥感图像的地层解译原理与方法;岩层产状解译的基本方法;断裂构造的图像解译标志及方法;褶皱构造的图像解译标志及方法;活动构造的图像解译标志及方法。

地貌遥感:地貌遥感的图像解译标志、遥感影像地貌类型解译、河流地貌解译、冰川与冻土地貌解译、风成地貌解泽、岩溶地貌解译、黄土地貌解译、火山地貌解译;

土壤遥感:土壤解译标志、遥感影像土壤解译方法;

植被遥感:植物的光谱特征、植被指数与植被覆盖信息提取;

水资源及水环境遥感:水体的光谱特征、地表水体解译标志、水资源遥感方法、水环境遥感方法;

土地资源遥感:土地资源概述、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图像标志、土地利用遥感调查方法、土地退化遥感调查方法、土地资源评价;

考试要求

1.了解并掌握地质遥感的研究对象及其解译原则和方法;

2.了解并掌握不同岩石类型的图形学特征及其图像解译标志;

3.了解并掌握不同岩石类型的波谱特征及其图像解译标志;

4.了解并掌握遥感图像地层解译的综合标志及其应用方法;

5.了解并掌握地貌遥感的图像解译标志及解译方法;

6.了解并掌握水体的光谱特性及其图像解译标志,掌握地表水体信息的图像信息提取方法,区域水体分布的遥感解译及制图方法;

7.了解水体环境遥感的基本原理,水质的多光谱遥感方法,水体污染的图像识别及信息提取方法;

8.了解并掌握植被光谱信息特征及其遥感原理,植被的图像解译标志与识别方法,植被指数及其信息提取方法;

9.了解并掌握利用类型及其图像解译标志,了解土资源遥感调查及制图方法;了解土地退化的常见类型及其图像识别方法;

(七)扩展部分

考试内容

数字摄影测量的基础内容。

考试要求

1.了解数字影像匹配。

2. 了解遥感影像与航空影像的区别。

 

参考书目:  

《遥感导论》(第一版)  梅安新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

 

 

复试——30构造地质学

17《构造地质学》考试大纲

 

(满分100分)

 

一、试卷结构

填空题与选择题 约30%

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约45%

地质图件分析与作图题 约25%

 

二、考试内容

1、构造地质学概念构造尺度、构造层次、构造解析的基本原则,构造地质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构造地质学最新发展动态。

2、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的产状及产状要素,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层理识别以及岩层的变新方向的确定,软沉积变形,水平岩层、倾斜岩层以及直立岩层野外特征及地形地质图上表现特征,不整合的类型不整合的确定不整合的时代不整合的观察和研究意义。

3、面力体力外力内力,应力正应力剪应力,主应力主应力向主平面、一点的应力状态、静水应力与偏斜应力,应力场的基本概念应力场、的图示应力场的扰动、;位移和应变,应变的度量(线应变剪应变),均匀形变、和非均匀形变,应变椭球体及其形态类型,有旋变形和无旋变形,递进变形;简单剪切和纯剪切;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岩石的能干性,岩石变形的微观机制(微破裂作用碎裂作用和碎裂流晶内滑动和位错滑动位错蠕变扩散蠕变、溶解蠕变颗粒边界滑动),岩石断裂准则。

4、透入性与非透入性的概念,劈理的结构分类和产出背景,劈理的形成作、用和应变意义,劈理的观察与研究线理的分类,小型线理,大型线理,线理的观察与研究。

5、褶皱的基本类型褶皱要素,褶皱形态描述,褶皱的分类,褶皱的组合型、式,叠加褶皱纵弯褶皱作用(中和面褶皱作用纵弯流褶皱作用纵弯滑褶皱作用,横弯褶皱作用,剪切褶皱作用,柔流褶皱作用,关于褶皱作用及褶皱形成时代等问题。

6、节理的分类(节理产状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分类节理与褶皱轴的关系分、类节理的力学性质分类)、节理的分期与配套,雁列节理和羽饰构造,节理脉的充填机制和压溶作用,区域性节理,岩浆岩体中的节理,节理的野外观测研究内容。

7、断层的几何要素(断面断层线断盘)和位移(断距滑距),断层分类(断层走向与所切岩层走向的方位关系分类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之间的关系分类两盘相对运动分类),断层形成机制,断层岩、的分类及研究意义,断层效应,断层的识别,断层面产状测定,断层两盘运动方向确定,断层作用的间性。

8、伸展构造型式(地堑地垒盆岭构造断陷盆地裂谷变质核杂岩、拆离断层、岩墙群),伸展构造发育模式,构造反转(正负反转构造),伸展构、造的鉴别。

9、逆冲推覆构造的组合型式,几何结构,扩展方式,逆冲作用与褶皱作用,逆冲推覆构造的地质背景及其与滑覆和岩浆活动的关系。

10、走向滑动断层的基本结构(基本特点伴生构造组合型式),应力状态(剪切断裂带的应力状态走滑断裂带弯曲部和端部的应力状态两条交切走滑断、层引起的应力状态离散性走向滑动和聚敛性走向滑动),与之相关的构造(拉分、盆地花状构造雁列式褶皱和牵引式弯曲双重构造),走向滑动断层的发育背景和成因分析。

11、韧性剪切带的基本类型,韧性剪切带的几何特征,韧性剪切带内的岩石变形(鞘褶皱,新生的面理和线理,糜棱岩),运动方向的确定,韧性剪切带的观察与研究。

12地质构造的观察识别分析和处理,分析绘制相应地质图件。

三、考试要求

1、掌握构造地质学概念构造尺度构造层次构造解析的基本原则。了解构造地质学最新研究动态及构造地质学在实践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掌握产状要素及表示方法,V字型法则沉积岩、层变新方向确定的标志和不整合形成过程。

3、掌握应力正应力主应力剪应力应力场的概念掌握线应变剪应变均匀形变非均匀形变递进变形、简单剪切纯剪切的概念以及线应变、剪应变的度量。了解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岩石的能干性,岩石变形的微观机制。

6、掌握劈理的结构分类,劈理的形成作用和应变意义掌握线理的分类拉伸线理生长线理的概念,大型线理的特征及线理的研究、。

8、掌握褶皱要素,褶皱的分类,组合型式和叠加褶皱特征掌握纵弯褶皱作。用横弯褶皱作用,剪切褶皱作用,柔流褶皱作用所形成的褶皱的特征。了解节理脉的充填机制和压溶作用。

10、掌握节理的分类,节理的分期配套以及节理的野外观测研究手段和方法。

11、掌握断距与滑距的概念,断层的分类,断层效应及断层的识别和两盘运动判别标志。了解断层的效应及形成机制。

12、掌握变质核杂岩拆离断层盆岭构造等伸展构造及构造反转的概念和特征。了解伸展构造野外识别标志。

13、掌握逆冲推覆构造的组合型式几何结构扩展方式,逆冲作用与褶皱作用。了解逆冲推覆构造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逆冲推覆构造与滑覆和岩浆活动的关系。

14、掌握走滑断层的结构及与之相关的构造特征。了解走滑断层的应力状态及发育背景和成因。

15、掌握韧性剪切带的几何特征,韧性剪切带运动方向的确定。

16、了解构造变形几何学运动学流变学动力学等构造地质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17、掌握构造地质学所涉及的最基本的技能如对地质构造的观察识别分析和处理的能力以及室内分析、绘制相应地质图件的能力。

 

 

参考书目:

 

《构造地质学》,谢仁海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

 

复试——31矿井地质学

《矿井地质学》考试大纲

 

(满分100分)

 

一、试卷结构

填空题与选择题 约30%

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约45%

矿井地质图件分析与作图题 约25%

二、考试内容

1、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煤矿地质学的任务。

2、地球概况;地球的圈层构造;地球的物理性质;地质作用概述。

3、矿物概念和性质;常见矿物;岩石的概念及其分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4、古生物的地质意义;地层划分、对比及地质年代;地壳演化简史。

5、岩层的产状;褶皱构造;断裂构造。

6、成煤作用;煤的物质组成、性质与分类;含煤岩系和煤田。

7、煤层厚度变化;矿井地质构造;岩浆侵入煤层;喀斯特陷落柱;矿井瓦斯;煤层顶板;地温与矿山压力。

8、地下水的基本知识;矿井充水条件;矿井水文地质观测及其水害的防治。

9、地质勘探技术手段;煤田地质勘探;煤矿地质勘探。

10、煤矿环境地质研究内容;煤矿环境污染因素和危害;煤矿环境监测与质量评价;煤矿环境地质工作。

11、地形地质图;地质剖面图;水平切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煤层立面投影图。

12、矿井储量的分类和特点;矿井三量管理;储量动态管理。

13、矿井地质编录的内容及要求;勘探工程地质编录;井巷工程地质编录;原始地质资料整理。

14、地质报告;地质说明书。

15、矿井物探;数学地质;遥感地质。

 

三、考试要求

1、掌握煤矿地质学的概念、研究内容。

2、掌握地球的圈层构造、地质作用,了解地球的物理性质。

3、认识常见矿物、岩石,掌握常见矿物岩石的鉴定方法。

   4、掌握地质年代表,了解地壳演化简史,掌握华北地区煤系地层。

   5、掌握常见的地质构造概念及鉴定方法。

6、掌握含煤岩系,掌握成煤作用、含煤岩系特征和中国六大聚煤区。

7、掌握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掌握煤层厚度变化及矿井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8、掌握地下水的基本知识,掌握矿井水害的防治的方法。

9、掌握地质勘探的内容,掌握地质勘探技术手段。

10、掌握煤矿环境地质工作的内容、方法。

11、掌握煤矿三大地质图件的编制方法,能够熟练阅读煤矿地质图件。

12、掌握矿井储量的分类及动态储量概念。

13、掌握煤矿地质编录的方法,掌握原始地质资料整理的过程。

14、掌握地质报告的内容,能够熟练阅读地质说明书。

15、熟知煤矿地质信息技术。

 

参考书目:

《矿井地质学》,李增学主编,煤炭工业出版社,2014年。

 

加试——51井巷工程

《井巷工程》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矿业工程-采矿工程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53井巷工程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井巷工程》课程基本内容的掌握情况。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钻眼及爆破技术、巷道断面设计、巷道掘进、井巷支护、采区巷道施工、巷道施工组织与管理、硐室设计与施工、井筒施工、立井井筒延深、特殊条件下的巷道施工等内容,要求考生能够掌握相关基本概念、设备、原理、施工方法等,具备对井巷工程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运用能力;准确记忆,理解基本理论,并能妥善运用到综合分析题目。

二、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井巷建筑介质与材料

约10分

巷道断面设计

约10分

巷道破岩

约20分

通风防尘与安全

约10分

装岩与运输

约15分

巷道施工组织与管理

约10分

采区巷道与煤仓施工

约5分

巷道快速掘进

约5分

特殊巷道施工方法

约5分

交岔点与硐室施工

约1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50分

1.概念题

约10分

2.单选题

约20分

3.填空题

约20分

主观题  约50分

1.简答题

约30分

2.论述题

约2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井巷建筑介质与材料

考试内容

相关基本概念;常见岩石的分类;常用井巷建筑材料。

考试要求

1. 理解基本的概念:井巷工程、岩石、基岩、表土。

2. 掌握基本理论:常见岩石的分类;常用井巷建筑材料。

 

(二)巷道断面设计

考试内容

巷道断面形状;巷道断面尺寸。

考试要求

掌握常见巷道断面形状;理解选择巷道断面形状的影响因素;掌握巷道净宽的概念;理解井下常用巷道轨距。

 

(三)巷道破岩

考试内容

凿岩机械;爆破破岩原理;炸药基本知识;钻眼爆破技术;爆破事故的预防。

考试要求

掌握常用凿岩机械、掏槽的概念、掘进工作面炮眼布置形式及作用。

 

(四)通风防尘与安全

考试内容

掘进通风方法;掘进通风设施;矿尘的危害;综合防尘措施;掘进安全工作。

考试要求

1. 理解局部通风机通风的方法;矿尘的危害及综合防尘措施。

2. 掌握掘进通风的作用。

 

(五)装岩与运输

考试内容

装岩工作;调车运输工作。

考试要求

理解并掌握常用装载机类型、提高装岩工作效率的途径。

 

(六)巷道支护

考试内容

锚杆支护结构、喷射混凝土支护、联合支护、支护效果监测。

考试要求

理解并掌握锚杆支护作用原理、常见锚杆类型、混凝土支护原理、锚喷支护概念。

 

(七)巷道施工组织与管理

考试内容

一次成巷及作业方式、一次成巷施工的组织与管理。

考试要求

掌握巷道施工方法分类。

 

(八)采区巷道施工与煤仓施工

考试内容

   采区巷道概念及特点;全煤巷道施工;半煤岩巷道施工;倾斜巷道施工;煤仓施工。

考试要求

   掌握煤巷的概念、半煤岩巷采石位置。

 

 

(九)巷道快速掘进

考试内容

   煤巷快速掘进技术;半煤岩巷部分断面掘进机作业线;岩巷机械化作业线。

考试要求

   理解并掌握煤巷快速掘进技术。

 

(十)特殊巷道施工方法

考试内容

   软岩岩层巷道施工、煤与瓦斯突出巷道施工。

考试要求

   掌握煤与瓦斯突出的危害。

 

(十一)交岔点与硐室施工

考试内容

   交岔点与硐室的特点、交岔点施工、硐室施工。

考试要求

   掌握硐室的概念、道岔的类型。

 

参考书目:  

《井巷工程》 宋宏伟主编 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7年

加试——52矿井通风

《矿井通风》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矿业工程—采矿工程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54矿井通风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矿井通风主要内容:要求考生准确记忆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理论。掌握矿井通风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明确矿井空气及其流动的基本原理,理解井巷通风阻力及通风动力,掌握矿井通风网络中风量分配与调节及局部通风等相关知识,掌握固体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通风系统设计方法,掌握矿井通风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

二、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矿井空气                             约5分

矿井空气流动基本理论  约10分

井巷通风阻力   约20分

矿井通风动力                        约15分

矿井风量调节与系统分析 约20分

局部通风  约15分

矿井通风系统 约15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20分

1.选择题                约20分

2.计算题                约30分

主观题 约50分

1.简答题 约30分

2.论述题 约2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矿井空气

考试内容

矿井通风定义;矿井通风的任务;井下空气成分的安全标准(体积浓度);矿井瓦斯等级划分;矿井气候条件的安全标准。

考试要求

了解矿井通风定义;理解矿井通风的任务掌握井下空气成分的安全标准(体积浓度);掌握矿井瓦斯等级划分;掌握矿井气候条件的安全标准。

(二)矿井空气流动基本理论

考试内容

空气压力的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风流能量与压力的基本概念;始末断面间无其它动力源风流的能量方程;始末断面间有其它动力源的能量方程。

考试要求

掌握空气压力的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理解风流的能量与压力的基本概念;理解风流点压力的测定方法;掌握始末断面间无其它动力源的能量方程;掌握始末断面间有其它动力源的能量方程。

(三)井巷通风阻力

考试内容

摩擦风阻及摩擦阻力的计算方法;降低摩擦阻力的措施;局部阻力计算;降低局部阻力措施;矿井阻力定律和总风阻;通风阻力测定内容和方法。

考试要求

掌握摩擦风阻及摩擦阻力计算方法;理解降低摩擦阻力的措施;了解局部阻力计算;掌握降低局部阻力措施;掌握矿井阻力定律;掌握矿井总风阻、等积孔、通风难易程度判定;理解通风阻力测定内容和方法(按照最新通风阻力测定标准执行)。、

(四)矿井通风动力

考试内容

自然风压的形成及计算方法;矿用通风机的分类;通风机个体特性曲线的测绘;风机房水柱计示值含义;比例定律;通风机工况点的合理工作范围。

考试要求

掌握自然风压的形成及计算方法;了解矿用通风机的分类;掌握通风机个体特性曲线的测绘;掌握风机房水柱计示值含义;理解比例定律;掌握通风机工况点的合理工作范围。

(五)矿井风量调节与系统分析

考试内容

通风网络与网络图;风量平衡定律;能量平衡定律;串联网络特性及风量分配;并联网络特性及风量分配;复杂网络风量分配;局部风量调节;矿井总风量调节。

考试要求

掌握通风网络与网络图;掌握风量平衡定律;掌握能量平衡定律;掌握串联网络特性及风量分配;掌握并联网络特性及风量分配;掌握复杂网络风量分配原理及方法;掌握局部风量调节(增阻调节、降阻调节、增能调节);掌握矿井总风量调节。

(六)局部通风

考试内容

局部通风机通风、矿井全风压通风、引射器通风三种局部通风方法的布置方式及优缺点;局部通风装备;保障局部通风的相关安全措施。

考试要求

掌握利用局部通风机通风、矿井全风压通风、引射器通风三种局部通风方法的布置方式及优缺点;了解局部通风装备;了解保障局部通风的相关安全措施。

(七)矿井通风系统

考试内容

矿井通风系统的类型及适用条件;采区通风系统选择;工作面通风方式的确定;通风构筑物;漏风原因;矿井漏风率及有效风量率;矿井风量计算;矿井总阻力计算;矿井通风设备选择。

考试要求

掌握矿井通风系统的类型及适用条件;理解采区通风系统选择;掌握工作面通风方式的确定;掌握通风构筑物;理解漏风分类、漏风原因、矿井漏风率及有效风量率;掌握矿井风量计算;掌握矿井总阻力计算;掌握矿井通风设备选择。

 

参考书目:  

《通风安全学》第2版 张国枢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11年

 

加试——53煤化学

《煤化学》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矿业工程—矿物加工工程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55煤化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考核考生对本课程基本内容的掌握情况。主要考核内容包括:煤的生成、煤的结构、煤的组成、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煤的工艺性质及煤的分类等内容,要求考生能够掌握相关基本概念、测定方法、原理、煤的分类方法等,具备对煤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分析评价煤的组成和性质,并能够初步确定煤的合理利用途径;要求准确记忆,理解基本理论,并能运用基础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二、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煤的生成

约10分

煤的结构

约10分

煤的组成

约35分

煤的物理性质

约10分

煤的性质

约30分

煤的分类

约5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30分

1.名词解释

约10分

2.判断题

约10分

3.填空题

约10分

主观题  约70分

1.简答题

约35分

2.论述题

约25分

3.计算题

约1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煤的生成

考试内容

相关基本概念;腐植煤的生成过程;泥炭沼泽形成过程。

考试要求

理解泥炭沼泽形成过程;理解成煤植物对煤炭性质的影响;掌握泥炭沼泽形成的条件。掌握成煤条件;掌握腐植煤的成煤过程。

(二)煤的结构

考试内容

煤大分子结构的现代概念; 物理结构模型;化学结构模型。

考试要求

理解煤大分子结构的研究方法;理解煤结构的物理研究方法、物理化学研究方法及化学研究方法;理解煤的结构模型,包括物理结构模型和化学结构模型;理解煤大分子结构的现代概念;掌握煤的大分子结构是如何形成的。

(三)煤的组成

考试内容

基本概念;宏观煤岩组成;显微组成;煤岩学的应用;煤的工业分析;煤中矿物质及煤灰成分;有机质的元素组成分析;分析指标的基准及相互转换。

考试要求

了解煤岩组成的研究方法;理解煤的显微组成,包括有机显微组成和无机显微组成;理解煤的宏观煤岩组成;理解煤岩学的应用。了解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的定义;理解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的项目;掌握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的测定方法;掌握基准换算。

(四)煤的性质

考试内容

1.煤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煤的密度、硬度概念;;影响煤真密度和硬度的因素及与煤化程度、煤岩组成及成因类型的关系;煤的光学性质与热性质和电磁性质与煤化程度的关系;煤的润湿性、润湿热和孔隙率概念。

2.煤的化学性质。氧化过程及产物;风化和自燃的概念;风化和自燃的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风化煤的性质;煤的加氢反应过程;加氢反应机理及影响加氢的因素。

3.煤的工艺性质。煤的发热量测定原理及方法;影响煤发热量的因素;煤的热解过程和发生的化学反应;影响煤热解的因素;粘结性、结焦性、胶质体及中间相的概念;煤的黏结和成焦机理;胶质层指数、粘结指数、罗加指数等指标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考试要求

1.了解煤的密度、硬度概念;掌握影响煤密度和硬度的因素及与煤化程度、煤岩组成及成因类型的关系;了解煤的光学性质、热性质和电磁性质;了解煤的润湿性、润湿热和孔隙率等物理化学性质。

2.理解风化和自燃的概念;理解影响风化和自燃的因素和预防措施;理解煤的氧化过程;了解煤的性质对加氢反应的影响;理解煤的加氢反应过程;掌握煤的加氢反应机理及影响加氢的因素。

3.了解影响煤热解的因素;理解煤的热解过程和发生的化学反应;了解粘结性、结焦性、胶质体及中间相的概念;了解煤的粘结指数、罗加指数等指标的测定方法;掌握煤的发热量测定原理及方法;理解影响煤发热量的因素。

(五)煤的分类

考试内容

煤的分类意义、原则和指标;中国煤炭分类方案;各种煤的特性和用途;国际煤炭分类指标及分类方案;中国煤炭分类的商业编码;煤质评价的内容。装岩工作;调车运输工作。

考试要求

了解煤的分类意义和指标;理解中国煤炭分类方案及各种煤的特性和用途;了解国际煤炭分类指标及分类方案;掌握中国煤炭分类的商业编码;了解煤质评价的内容。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张双全.煤化学[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4.9.

2.虞继舜.煤化学[M].冶金工业出版,2002.9.

 

加试——54重力选矿

《重力选矿》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矿业工程-矿物加工工程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56重力选矿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重力选矿》课程基本内容的掌握情况。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全面掌握重力选矿的基本理论、分析工程实际中原矿物理性质,及对其数据进行分析,评定其可选性,能够合理进行选矿方法的选择,能够掌握选矿实际生产资料数据的分析、能够对重选工艺效果进行评定;跳汰选、重介选等分选过程及其分选设备结构、性能及主要技术指标等内容。要求考生对重力选矿的基本分选原理、基本理论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对跳汰选、重介分选等选矿方法的选择、计算、曲线绘制、应用等全面掌握。要求考生能够掌握相关基本概念、原理、设备、性能及主要技术指标、工艺流程等,具备对重力选矿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运用能力;准确记忆,理解基本理论,并能妥善运用到综合分析题目。

 

二、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绪论

约10分

重力选矿的基本理论

约20分

物料的可选性

约20分

重力选矿结果的统计规律

约10分

跳汰选矿

约15分

重介质选矿

约20分

细颗粒重力选矿

约5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40分

1.概念题

约20分

2.填空题

约20分

主观题  约60分

1.简答题

约25分

2.论述题

约15分

3.综合题

约2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 绪论

考试内容

重力选矿的概念、目的;介质的种类与作用;通过重选矿石可选性评定系数,判断物料重选的难易程度。

考试要求

重力选矿的概念与目的;介质的种类与作用;重选矿石可选性评定系数。

(二)重力选矿的基本理论

考试内容

矿物及介质的工艺性质及其测定方法;物体在介质中的重力及运动阻力;球体在静止介质中的自由沉降规律:非球形物体在介质中的运动规律; 等沉现象与等沉比;物体的干扰沉降规律;

考试要求

掌握常见矿物及介质的工艺性质及其测定方法;掌握等沉现象、等沉颗粒和等沉比的概念;理解等沉比对选煤效果的影响;掌握等沉比计算及影响等沉比的因素;理解颗粒在离心力场的运动特点与运动规律。

(三)物料的可选性

考试内容

煤炭粒度组成的研究方法;煤炭密度组成的试验方法,浮沉试验资料的整理与综合,细粒煤浮沉试验方法; 可选性曲线绘制及应用,可选性曲线间的图解关系; 煤炭可选性评定的方法与国家标准。

考试要求

理解煤炭粒度组成的研究方法,掌握原煤粒度特性曲线图的绘制与应用;熟练掌握煤炭密度组成的试验方法,浮沉试验资料的整理与综合,细粒煤浮沉试验方法;掌握可选性曲线的绘制与应用,利用可选性曲线确定两产品与三产品理论分选指标的方法。煤炭可选性评定的方法与国家标准;了解矿石可选性曲线、我国煤炭可选性状况。

(四)重力选矿结果的统计规律

考试内容

重力选矿规程中矿粒在产物中按密度(按粒度)的分配规律,分配曲线的统计意义;

分配曲线的特性参数;分配曲线与原料的性质,设备性能及操作条件间的关系。

考试要求

掌握重力选矿过程中矿粒在产物中按密度(按粒度)的分配规律;理解分配曲线的统计意义;掌握分配曲线的特性参数及特性;理解分配曲线与原料的性质,设备性能及操作条件间的关系、分配曲线在评定重选效率与预测实际分选结果中的应用。

(五)跳汰选矿

考试内容

跳汰选煤原理;无活塞跳汰机的结构、性能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跳汰机的操作工艺。

考试要求

掌握跳汰选矿的基本概念、跳汰选矿原理,跳汰过程中垂直交变水流的运动特性;掌握筛侧空气室跳汰机与筛下空气室跳汰机的结构特征及其性能的分析;了解国内外典型跳汰机的结构、性能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掌握跳汰机的操作工艺制度;理解跳汰工艺流程。

(六)重介质选矿

考试内容

重介质选煤的基本原理及重介选矿的发展状况;重液、悬浮液的性质、选煤对分选介质及加重质的要求;重介分选机;重介旋流器;产品的脱介; 我国重介质选煤的典型流程。

考试要求

理解并掌握重介质旋流器分类;掌握重介旋流器的工作原理,影响重介质旋流器工作因素与结构因素;理解重介旋流器与水介旋流器区别;掌握产品脱介的主要设备及介质回收净化流程;理解介质系统的平衡及重悬浮液中煤泥量的动平衡;掌握重悬浮液的回收与净化的损失及低降介耗的相应措施。

(七)细颗粒重力选矿

考试内容

溜槽选矿、离心选矿、摇床选矿与液固流化床粗煤泥选矿的分选特性和设备。

考试要求

理解理解溜槽选矿、离心选矿、摇床选矿与液固流化床粗煤泥选矿的分选特性和设备。

 

参考书目:  

《选矿学》 谢广元主编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13年

 

加试——64地图学原理

《地图学原理》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测绘工程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66地图学原理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地图学原理主要内容:地图定义与基本特征、地图分类与构成要素、地图学概念与其他相邻学科关系、地图投影概念、变形、分类等,常用几种地图投影(墨卡托投影.高斯投影等),地图符号概念、特征、分类、及色彩要素;地图概括的原理方法步骤;普通地图、专题地图等理解掌握程度;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考察学生对相关拓展内容如计算机地图制图。要求考生准确记忆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理论,掌握制图方法,并能妥善运用到综合题目的处理中。此外,运用新技术制图的内容,考生也要有所了解。

二、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地图基本知识 约10分

地图的数学基础 约15分

地图符号 约10分

地图概括 约10分

普通地图   约15分

专题地图 约20分

地图设计与制作  约5分  

扩展部分 约15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40分

1.选择题 约20分

        2.名词解释 约20分

主观题 约60分

1. 计算题 约20分

2. 综合应用题 约4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地图基本知识

考试内容

地图定义和基本特性;地图的分类方法;地图的构成要素;地图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考试要求

1. 理解地图定义和基本特性。

2. 掌握地图的分类方法

3. 掌握地图的构成要素

4. 了解地图学的概念,了解地图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二)地图的数学基础

考试内容

坐标框架及坐标系;比例尺的分类与应用;地图投影概念、地图投影分类;常用几种地图投影;地形图图幅计算方法。

考试要求

1.了解大地水准面、大地球体、地球椭球体的概念,知晓大地控制的主要任务和我国的大地坐标系统的基准位置

2. 掌握地图比例尺的概念、类型及其作用

3. 掌握地图投影的概念和地图投影变形的主要表现方面及其分布规律,掌握正轴等角圆柱投影、正轴等角圆锥投影等一系列的基本投影方法。

4. 掌握依据图幅号进行地形图的查询和根据地理坐标查询地形图编号的方法。

(三)地图符号

考试内容

地图符号的概念、特征、分类、量表、视觉变量及其视觉感受效果; 地图符号设计的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学会点、线、面符号的设计方法;色彩三要素;地图注记等。

考试要求

1. 掌握地图符号的概念、特征、分类、量表、视觉变量及其视觉感受效果。

2. 理解地图符号设计的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学会点、线、面符号的设计方法。

3. 了解色彩三要素及其表示与象征,掌握色彩的应用方法。

4.了解地图注记的功能、构成元素和图面配置方式。

(四)普通地图

考试内容

普通地图的定义、类型、内容、特征;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的表达方法。

考试要求

1. 掌握普通地图的定义、类型、内容、特征、查询和国家地理信息数据库。

2. 掌握地形图上自然地理要素(主要是地貌的各种表示方法)和社会经济要素(如居民地的表示等)的表示方法。

(五)专题地图

考试内容

专题地图的定义、分类及特征;点、线、面要素的表达方法及相互关系。

考试要求

1.掌握专题地图、地图集、电子地图集的定义、分类及其基本特征。

2.掌握点状要素、线状要素和面状要素7种表示方法和其他表示方法的使用条件与相互关系。

(六)地图概括

考试内容

地图概括的实质、方法与步骤;地图概括的基本过程;不同地图要素的概括方法。

考试要求

1.掌握地图概括的实质、原则、方法步骤和影响地图概括的主要因素。

2.掌握地图概括的基本过程,了解数量特征和质量特征的概括法。

3.了解地图概括数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七)地图设计与制作

考试内容

   普通地图的设计流程;专题地图的设计流程。

考试要求

1.了解普通地图设计的基本特点。

2.掌握专题地图编制的一般过程及方法。

(七)扩展部分

考试内容

   遥感和GIS的一般知识;GIS国内外常用软件;计算机制图原理方法及过程。

考试要求

1.了解遥感和GIS的一般知识。

2.了解GIS的常用软件。

3.了解计算机制图的基本原理和主要过程。

参考书目:  

《地图学原理》  祁向前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2年

 

加试——65摄影测量原理

《摄影测量原理》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测绘工程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67摄影测量原理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摄影测量原理的掌握程度,主要内容有:掌握摄影测量学科的定义、基本任务、发展过程;熟悉摄影测量常用坐标系的建立、中心投影构像方程的建立;熟悉航空摄影中的基本几何关系、熟练掌握空间直角坐标变换、掌握单张航片的空间后方交会方法;熟悉双像解析摄影测量的任务与方法、熟练掌握立体像对的前方交会、双像解析计算的空间后交-前交方法、解析法相对定向、解析法绝对定向、光束法双像解析摄影测量、解析法空中三角测量等

二、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摄影测量基本知识 约10分

单幅影像解析基础 约35分

双像立体测图 约35分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约2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35分

1. 填空题   约15分

  2. 选择题 约20分

主观题 约65分

1. 识图题     约10分

2. 计算题   约20分

3. 综合应用题     约35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摄影测量基本知识

考试内容

摄影测量学的定义;摄影测量学的任务与分支;摄影测量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考试要求

1.理解摄影测量学的定义

2.了解摄影测量学的任务及分支

3.理解摄影测量学的三个发展阶段,及各个阶段的特点

(二)单幅影像解析基础

考试内容

航空摄影的基本知识;中心投影与透视变换;摄影测量中几种重要的坐标系;共线条件方程;单向空间后方交会。

考试要求

1.了解航空摄影的基本知识,掌握像主距、投影中心、航向、旁向、重叠度等重要概念

2.了解中心投影与透视变换的定义,区分航摄像片与地形图的区别,了解单幅影像中重要的点线面

3.掌握摄影测量中的几种重要坐标系,掌握内外方位元素的概念,掌握坐标变换的过程

4.掌握共线条件方程的推导及含义,了解共线条件方程的应用

5.掌握利用共线条件方程进行单项空间后方交会的过程

(三)双像立体测图

考试内容

立体视觉和立体观测;空间后交-前交方法、解析法相对定向、解析法绝对定向。

考试要求

1.了解人眼的构造,了解立体视觉和立体观测的过程及条件

2.掌握立体像对重要的点线面,了解立体像对前方交会的过程

3.了解相对定向元素的概念,掌握单元模型的相对定向过

4.了解绝对定向元素的概念,掌握绝对定向的原理与方法

(四)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考试内容

空中三角测量的定义;航带法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光束法空中三角测量。

考试要求

1.了解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定义、意义、信息和分类

2.掌握影像连接点的类型与设置

3.了解航带法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过程,掌握自由航带网的构建方法,了解航带法区域网平差的过程

4.了解光束法空中三角测量的过程

参考书目:  

《摄影测量学(第二版)》  张剑清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年

 

加试——66岩石学

《岩石学》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资源与环境-地质类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岩石学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岩石学》课程基本内容的掌握情况。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岩浆岩总论、岩浆岩各论、岩浆岩成因及其大地构造环境、变质岩总论、变质岩各论、变质作用及其大地构造环境、沉积岩及其形成与演化、沉积岩的基本特征、沉积岩的分类与陆源沉积岩、内源沉积岩等内容,要求考生能够掌握相关基本概念、特征、成因等,具备对岩石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运用能力;准确记忆,理解基本理论,并能妥善运用到综合分析题目。

二、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岩浆岩总论

约10分

岩浆岩各论

约15分

岩浆岩成因及其大地构造环境

约15分

变质岩总论

约10分

变质岩各论

约5分

变质作用及其大地构造环境

约10分

沉积岩及其形成与演化

约10分

沉积岩的基本特征

约5分

沉积岩的分类与陆源沉积岩

约10分

内源沉积岩

约1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50分

1.概念题

约10分

2.单选题

约20分

3.填空题

约20分

主观题  约50分

1.简答题

约30分

2.论述题

约2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岩浆岩总论

考试内容

岩浆与岩浆活动的基本知识;岩浆岩的成分;岩浆岩的结构构造及分类命名。

考试要求

掌握岩浆的概念与产生条件;理解岩浆演化作用的基本概念;掌握岩浆岩与矿物共生组合的关系;掌握岩浆岩的分类、结构、构造及命名。

 

(二)岩浆岩各论

考试内容

超基性岩类;基性岩类;中性岩类;酸性岩类;正长岩-粗面岩类;霞石正长岩-响岩类;脉岩类;火山碎屑岩类。

考试要求

掌握各类岩浆岩的矿物组成、结构与特征、有关矿产,掌握常见岩浆岩的鉴定方法。

 

(三)岩浆岩成因及其大地构造环境

考试内容

常见岩浆岩的成因;岩浆岩的共生组合及其大地构造环境。

考试要求

掌握常见岩浆岩的成因;理解岩浆岩的大地构造环境及岩石共生组合。

 

(四)变质岩总论

考试内容

变质作用及变质岩的概念;变质岩的物质成分、结构和构造、成因及分类。

考试要求

掌握变质岩的物质成分、结构和构造、成因及分类。

 

(五)变质岩各论

考试内容

动力变质岩和热接触变质岩;区域变质岩;混合岩和交代变质岩。

考试要求

掌握主要变质岩的分类及命名。

 

(六)变质作用及其大地构造环境

考试内容

变质带、变质相和相系列;变质作用温度-压力演化样式及其大地构造环境。

考试要求

理解变质相、变质相系的概念和划分;掌握变质作用温度-压力演化及其轨迹;掌握各种大地构造环境的变质作用轨迹及其地球动力学。

 

(七)沉积岩及其形成与演化

考试内容

沉积岩与母岩风化及其产物;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沉积期后作用。

考试要求

掌握沉积岩的定义和母岩风化作用的产物;掌握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掌握沉积期后作用的阶段划分及主要变化类型。

 

(八)沉积岩的基本特征

考试内容

沉积岩的成分与颜色;沉积岩的结构与原生沉积构造。

考试要求

   掌握沉积岩的成分、颜色及结构;掌握常见原生沉积构造。

 

(九)沉积岩的分类与陆源沉积岩

考试内容

沉积岩的分类;主要陆源沉积岩。

考试要求

   掌握沉积岩的分类;掌握主要陆源沉积岩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及鉴定方法。

 

(十)内源沉积岩

考试内容

碳酸盐岩概述;碳酸盐岩分类与命名;石灰岩与白云岩;硅质岩等其它内源沉积岩。

考试要求

   掌握主要内源沉积岩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及鉴定方法。

 

参考书目:  

《岩石学简明教程》 肖渊甫主编 地质出版社  2017年

加试——67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资源与环境-地质类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工程地质学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工程地质学》课程基本内容的掌握情况。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地质基本知识、土的组成与结构、土的基本物理性质、土的力学性质、地质灾害评价、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等内容,要求考生能够掌握相关基本概念、原理、评价方法等,具备对工程地质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运用能力;准确记忆,理解基本理论,并能妥善运用到综合分析题目。

二、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土的物质组成与结构

约10分

土的物理性质

约15分

土的力学性质

约15分

活断层工程地质作用

约10分

地震工程地质作用

约10分

斜坡变形破坏工程地质作用

约10分

泥石流工程地质作用

约10分

地基工程地质问题

约10分

建筑物岩土工程勘察

约1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50分

1. 单选题

约20分

2. 填空题

约20分

3. 识图题

约10分

主观题  约50分

1.简答题

约30分

2.论述题

约2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土的物质组成与结构

考试内容

相关基本概念;土的结构类型;土的命名方法。

考试要求

掌握工程地质相关概念;掌握土的相关概念;理解土的结构类型及命名。

 

(二)土的物理性质

考试内容

土的基本物理性质;细粒土的稠度和可塑性。

考试要求

掌握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及分类;理解细粒土的稠度、可塑性和液性指数;理解塑性指数。

 

(三)土的力学性质

考试内容

土的压缩性及相关指标;土的抗剪性及抗剪强度指标。

考试要求

掌握土压缩性指标的侧限条件影响;理解抗剪强度指标的确定方法。

 

(四)活断层工程地质作用

考试内容

活断层的概念和特征;活断层的鉴别及工程选址。

考试要求

理解活断层概念、特征及鉴别方法;理解选址原则。

 

(五)地震工程地质作用

考试内容

地震相关概念;地质条件的影响。

考试要求

理解地震相关概念;掌握地质条件对震害的影响。

 

(六)斜坡变形破坏工程地质作用

考试内容

斜坡的稳定性;斜坡变形破坏的防治。

考试要求

理解斜坡稳定性评价方法;掌握斜坡变形破坏的防治措施。

 

(七)泥石流工程地质作用

考试内容

泥石流的形成和发育;泥石流的防治。

考试要求

理解泥石流的形成和发育特点;掌握防治原则及措施。

 

(八)地基工程地质问题

考试内容

地基、基础概念及类型;沉降量计算。

考试要求

理解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掌握规范法计算沉降量。

 

(九)建筑物岩土工程勘察

考试内容

岩土工程勘察内容及等级。

考试要求

理解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掌握勘察各阶段的工作内容。

 

参考书目:  

《工程地质学》(第二版)  杨志双、秦胜伍、李广杰编 地质出版社  2015年

0837安全科学与工程、0857资源与环境(安全工程学院)

初试——813安全工程学

《安全工程学》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安全科学与工程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813安全工程学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安全工程学主要内容:安全科学基础、安全系统工程、安全控制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安全经济、机械安全技术、电气安全、防火与防爆安全技术的理解掌握程度;对安全工程学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的运用能力。要求考生准确记忆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理论,并能妥善运用到综合题目的分析中。

二、 试卷结构(满分150分)

内容比例:

安全科学基础 约15分

安全系统工程 约40分

安全控制工程 约15分

安全管理工程 约30分

安全经济 约5分

机械安全技术 约10分

电气安全 约10分

防火与防爆安全技术 约25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30分

主观题   约12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安全科学基础

考试内容

安全与危险的统一性和矛盾性;安全中的质变与量变;安全科学的定义;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安全流变-突变的基本概念。

考试要求

1. 理解基本概念:安全科学、可靠性、可靠度、不可靠度、安全、危险。

2. 掌握基本理论: 安全与危险的统一性和矛盾性、安全中的质变与量变、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二)安全系统工程

考试内容

事故的致因理论;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系统安全评价。

考试要求

1. 理解基本概念:事故、工伤事故、顶上事件、事件树分析法、安全评价、预先危险性分析、最小径集、安全检查表。

2. 掌握事故树及事故树分析的程序、较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安全检查表的编制依据和方法、事故的特征、事故的预防原则、海因里希事故法则及其启示、人机轨迹交叉论等事故模型。

 

(三)安全控制工程

考试内容

安全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系统危险控制的基本措施。

考试要求

1. 理解安全控制工程的定义。

2. 掌握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措施、降低事故严重度的措施。

 

(四)安全管理工程

考试内容

安全管理的定义及分类;安全管理的性质和地位;安全管理的主要任务和内容;管理方法的基本着眼点;人本原理;安全目标管理。

考试要求

1. 理解安全管理、人本原理等相关基本概念。

2. 掌握企业安全管理必须遵循的原则、实行安全目标管理的意义、为了实现系统的整体安全目标必须做好的工作、安全目标管理的基本内容、安全管理具有的性质、进行安全目标管理时确定安全目标值的依据、安全管理在企业管理重要性、安全管理基本方法的基本着眼点。

 

(五)安全经济

考试内容

安全投资、安全效益、减速、增值等基本概念。

考试要求

理解并掌握安全投资、安全效益、减速、增值等基本概念。

 

(六)机械安全技术

考试内容

机械安全技术概述、机械加工生产中飞射物对人体的伤害及防护。

考试要求

1、了解机械设备的危害部位。

2、理解并掌握飞射物伤害的防护措施。

 

(七)电气安全

考试内容

电气事故的种类及影响电击伤害程度的因素、静电及其防护措施。

考试要求

1. 了解局部电伤及有代表性的局部电伤。

2. 掌握生产中常见的物体经接触和分离过程而产生静电的现象。

 

(八)防火与防爆安全技术

考试内容

燃烧与爆炸;粉尘混合物的爆炸;防火与防爆措施

考试要求

1. 了解燃烧、爆炸、化学爆炸等基本概念。

2. 理解并掌握火灾和爆炸预防的原则、可燃性气体浓度低于爆炸下限和高于爆炸上限不能发生爆炸的原因、燃烧和爆炸的基本特性的区别。

参考书目:  

《安全工程学》 何学秋等编著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0年

复试——17矿井通风与安全

《矿井通风与安全》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安全科学与工程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17矿井通风与安全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煤矿通风与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会运用通风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影响煤矿生产安全的各种因素,达到会利用矿井通风知识解决煤矿井下瓦斯、粉尘、火灾等威胁安全生产的因素,保障矿产资源安全开采与利用。

二、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矿井通风  约35分

瓦斯防治  约30分

矿尘防治  约15分

火灾防治  约10分

水灾防治  约10分

题型比例:

 

主观题 70分

客观题  3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通风能量方程

(一)课程内容

1、矿井通风的基本原理; 2、矿井通风的研究内容; 3、矿井通风的任务; 4、矿井通风的作用;

5、矿井瓦斯、粉尘、火灾等灾害的特点及防治措施。

(二)考核知识点

矿井通风的基本理论;矿井通风系统相关知识;矿井瓦斯特点、危害及防治;矿山粉尘、火灾、水灾的防治以及矿井通风与安全间的关系。

(三)考核要求

1、了解矿井通风系统概念、通风系统组成,通风系统各环节的作用及调整方案;

2、了解煤矿通风与安全间的关系

3、掌握各类煤矿灾害的特性及相应防治措施

3、理解能量方程应用实例

井巷通风阻力

(一)考核知识点

1、摩擦阻力计算 2、矿井等积孔含义 3、降低矿井阻力措施

(二)考核要求

掌握摩擦阻力计算公式 ;矿井等积孔 领会:降低矿井阻力措施

通风动力

(一)考核内容

自然风压形成,计算,影响因素,控制和利用

主要通风机附属装置 风峒,扩散器,防爆门,反风装置

扇风机的工况点及其经济运行 工况点确定,合理工作范围,调节 第六节 扇风机的联合运转 风机串联、并联及适应条件

(二)考核知识点

1、自然风压的计算

2、主要通风机附属装置及相应作用 3、主要通风机工况点调节方法 4、风机联合运转时相互影响情况

(三)考核要求

掌握自然风压的产生及计算及主要通风机工况点

矿井通风网络中风量分配与调节

(一)考核内容:

重点掌握矿井通风网路的分类,通风网路的基本定律,串联、并联通风网路的基本性质;难点是角联通风网路对角巷道的风流稳定性及风流变化,掌握用计算机解算风网能力。

(二)考核要求

1、风量分配基本定律

2、简单网络特性 领会:简单角联网络风向控制

局部通风

考核要求:

主要掌握局部通风的作用及方法,掘进工作面风量计算,为矿井总风量分配奠定基础。

瓦斯防治

考核要求:理解瓦斯成因,掌握瓦斯地质规律,瓦斯爆炸预防措施,了解煤与瓦斯突出相关知识,理解瓦斯抽放基本知识

火灾防治

考核要求:掌握内因及外因火灾发生及预防措施,理解均压防火原理,调压处理,原理与应用 ,了解火灾时期通风原则

考核知识点:1、矿井内因火灾 2、矿井外因火灾 3、矿井火灾防治 4、火灾时期通风

矿尘防治

考核内容

矿尘产生与分类,危害,计量指标,矿尘性质

矿山尘肺病 发病机理,影响因素

煤尘爆炸与预防

爆炸机理与特征,爆炸条件,影响因素及鉴定,技术措施

矿尘综合防治

考核知识点

1、尘肺病影响因素 2、煤尘爆炸及预防 3、综合防尘措施

矿山防水

考核课程内容

地面防治水

井下防治水

矿井突水及其治理

考核知识点

1、地面水源 2、井下防治水 3、矿井突水治理

 

参考书目:

《矿井通风与安全》,王德明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2年

 

复试——18矿井围岩控制与灾害防治

《矿井围岩控制与灾害防治》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安全科学与工程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18矿井围岩控制与灾害防治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矿井围岩控制与灾害防治主要内容:岩石(体)与应力场的基本知识、采场顶板活动规律及控制技术、巷道矿压显现规律及围岩控制技术、矿井围岩灾害防治技术以及矿井围岩控制研究方法的理解掌握程度;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考察学生对相关知识如深井围岩控制的拓展内容。要求考生准确记忆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理论,掌握基本计算,并能妥善运用到综合题目的处理中。

二、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岩石(体)与应力场的基本知识 约10分

采场顶板活动规律及控制技术 约25分

巷道矿压显现规律及围岩控制技术 约30分

矿井围岩灾害防治技术 约20分

矿井围岩控制研究方法       约5分

扩展部分          约1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60分

        1.填空题     约10分

        2.判断题   约20分

        3.选择题                      约30分

主观题 约40分

1. 简答题   约20分

2. 论述题   约2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岩石(体)与应力场的基本知识

考试内容

岩石的物理、力学、变形性质;岩体中的原岩应力;岩体中的弹性变形能与弹性变形恢复;地下工程体围岩内的原岩应力重新分布;围岩极限平衡区及支承压力分布。

考试要求

1. 了解基本概念:矿压、矿压显现、围岩控制、原岩应力、支承压力。

2. 理解基本知识:岩石的物理性质、岩石的力学性质、岩石的变形性质。

3. 掌握基本应用:岩体中的弹性变形能与弹性变形恢复、地下工程体围岩内的原岩应力重新分布、围岩极限平衡区及支承压力分布。

4. 综合运用以上内容进行岩体开挖的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合理地分析、应用。

(二)采场顶板活动规律及控制技术

考试内容

采场上覆岩层活动规律假说、直接顶及老顶的断裂形式与活动规律、回采工作面前后支承压力的分布、回采工作面矿压显现主要影响因素、采场支架与围岩相互作用原理、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顶板控制设计、综采工作面顶板控制设计。

考试要求

1. 了解采场上覆岩层活动规律假说。

2. 理解直接顶及老顶覆岩结构、断裂形式、活动规律及稳定性分析;回采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及矿压显现影响因素。

3. 掌握支架-围岩相互作用原理及单体液压支柱与综采工作面支护设计。

4. 综合运用采场矿压显现规律及支架-围岩相互作用原理等内容处理相关实际工程问题。

(三)巷道矿压显现规律及围岩控制技术

考试内容

巷道围岩应力及变形规律、受采动影响巷道矿压显现规律、巷道矿压控制方法和途径、“支架-围岩”相互作用关系及原理、采区巷道变形破坏形式及其影响因素、巷道围岩支护方式、锚杆支护设计方法。

考试要求

1. 了解巷道围岩应力及变形规律、受采动影响巷道矿压显现规律。

2. 理解巷道矿压控制方法和途径、“支架-围岩”相互作用关系及原理、采区巷道变形破坏形式及其影响因素。

3. 掌握巷道围岩支护方式、锚杆支护设计方法。

4. 能够综合应用巷道围岩矿压显现规律及围岩控制方法等知识处理相关实际工程问题。

(四)矿井围岩灾害防治技术

考试内容

采场岩层移动引起的采动损害分析、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采场上覆岩层移动及地表变形规律、采场上覆岩层移动控制技术、底板岩层破坏与突水、冲击矿压形成特点及分类、顶板大面积来压、采煤工作面顶板灾害类型及防治、巷道顶板灾害防治。

1. 了解采场岩层移动引起的采动损害分析。

2. 理解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采场上覆岩层移动及地表变形规律、采场上覆岩层移动控制技术。

3. 掌握底板岩层破坏与突水、冲击矿压形成特点及分类、顶板大面积来压、采煤工作面顶板灾害类型及防治、巷道顶板灾害防治。

4. 能够综合应用矿井围岩灾害防治相关原理和知识处理相关实际工程问题。

(五)矿井围岩控制研究方法

考试内容

采煤工作面和巷道矿压观测、矿山压力理论研究方法、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研究方法。

考试要求

1. 了解矿山压力理论研究方法。

2. 理解采煤工作面和巷道矿压观测方法。

3. 掌握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研究方法。

4. 能够综合运用矿压观测方法进行现场观测方案制定及实验室实验。

(六)扩展部分

考试内容

综合运用采场、巷道矿压显现规律与围岩控制及灾害防治等相关知识进行综合问题分析。

考试要求

1. 了解当前煤矿深部开采矿压问题。

2. 了解深部开采围岩控制发展方向。

参考书目:

《矿井围岩控制与灾害防治》,张国华,李凤仪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9年

 

复试——19矿井灾害防治

《矿井灾害防治》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安全科学与工程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19矿井灾害防治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矿井灾害防治的主要内容:瓦斯、粉尘、火灾、水灾、矿山救护与矿井瓦斯监测监控的理解掌握程度;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要求考生准确记忆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理论,掌握基本计算,并能妥善运用到综合题目的处理中。此外,对于例如最新的瓦斯矿井等级划分、两个“四位一体”、水灾防治十六字方针等有关矿井灾害防治更新内容,考生也要有所了解、掌握。

二、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矿井瓦斯及防治 约30分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 约20分

矿井火灾及防治 约20分

矿井水灾及防治 约15分

矿山救护 约5分

矿井瓦斯检测 约1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40分

1.填空题  约20分

        2.判断题  约10分

3. 计算题                     约10分  

主观题 约60分

1. 简答及论述 约6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矿井瓦斯及其防治

考试内容

矿井瓦斯的生成及赋存;矿井瓦斯涌出;矿井瓦斯喷出及预防;煤与瓦斯突出及预防;矿井瓦斯爆炸及预防;矿井瓦斯抽采。

考试要求

     1. 掌握基本概念:瓦斯、煤层瓦斯含量、矿井瓦斯涌出量、矿井瓦斯等级划分(依据《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暂行办法》规定)、瓦斯喷出、突出等。

     2. 掌握基本理论:瓦斯的生成理论;瓦斯的分带理论;煤的赋存状态;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因素;影响瓦斯涌出量的主要因素及预测方法;瓦斯喷出的分类及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分类、一般规律、两个“四位一体”防治理论、突出预测方法、消突措施等( 主要参考《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009版);瓦斯爆炸的后果、瓦斯爆炸的充要条件及影响爆炸界限的主要因素、防止瓦斯爆炸的主要技术措施;井下建立瓦斯抽采系统的条件、瓦斯抽采的分类及装备。

3. 掌握基本计算:矿山统计法预测矿井瓦斯涌出量、综合指标D与K法、综合指标R值法。

4. 综合运用以上内容进行合理分析、判断。

 

(二)粉尘的危害及预防

考试内容

粉尘的概念、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危害、矿井综合防尘技术、煤尘爆炸及鉴定、防治煤尘爆炸的技术措施、煤尘抑爆及隔爆技术、粉尘监测技术。

考试要求

1. 了解矿尘的概念及分类、矿尘的危害、煤尘爆炸性的鉴定。

2. 理解掌握粉尘的理化特性;矿井综合防尘技术;煤尘爆炸的必要条件、影响煤层爆炸的因素、煤尘爆炸的特征;防治煤尘爆炸的减尘、降尘、消尘及防止煤尘引燃的措施;煤尘隔爆措施的分类;粉尘的浓度、分散度及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方法及要求。

3.  综合上述理论进行合理的分析、判断。

 

(三)矿井火灾及防治

考试内容

   火灾的三要素及矿井火灾的分类、自燃火灾与煤炭自燃、预防煤炭自燃火灾的技术措施、矿井灭火、火区管理与启封。

考试要求

1. 了解煤的自然发火期、煤自燃的征兆、外因火灾的预防、风流紊乱的原因及防治等。

2. 理解掌握自燃火灾形成的条件、煤自燃的发展过程、煤自燃倾向性的分类及影响因素;预防煤自燃的开采技术措施;预防性灌浆、均压防灭火、阻化剂防火、凝胶防灭火、氮气防灭火及三相泡沫防灭火的原理;矿井灭火的原理、方法;火区管理及启封条件、方法。

3. 综合上述理论进行合理分析、判断。

 

(四)矿井水灾及防治

考试内容

矿井水灾的分类、矿井水灾防治的十六字方针、地表水的综合治理、矿井地下水的综合治理、地下水的探放、预先排水疏干、防水煤岩柱隔离水源、注浆防治水及矿井截水、矿井水灾的预兆。

考试要求

1. 了解矿井水的来源、矿山泥石流防治、预先排水疏干的方法、防水煤岩柱的留设计算、矿井水灾事故的处理。

2. 理解掌握地表水的综合治理措施;矿井地下水综合治理的措施;井下进行地下水探放的情形及钻孔布置;注浆防水技术的类别、各类水患的注浆封堵、注浆材料的选择;防水闸门和防水墙的类别及设置要求;矿井透水预兆。

3. 综合上述理论进行合理分析、判断。

 

(五)矿山救护及事故统计与分析

考试内容

矿工自救的基本内容;矿山救护的组织与装备;现场急救的相关知识;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编制;工伤事故的统计与分析。

考试要求

1. 了解事故临场人员的行动准则;矿山救护队的最低限度技术装备;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编制;事故原因分析及伤亡事故统计。

2. 理解掌握矿工自救的装置如井下避难硐室、自救器的分类及使用条件;矿山救护队的组织及任务;矿山救护队主要技术装备的原理;各类事故的现场急救;工伤事故的概念及分类。

3. 扩展内容:现场急救中的三大生命特征;现场急救的“三先三后”原则;真死与假死的区别;现场急救常用的人工呼吸和恢复心跳的方法等。

 

(六)矿井瓦斯检测及矿井安全监控系统

考试内容

煤矿检测瓦斯的类别;矿井瓦斯检测报警仪表;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考试要求

1. 了解瓦斯检测报警仪的分类、有害气体传感器及特点;电化学式和气敏式瓦斯传感器的测量原理;瓦斯断电装置和瓦斯遥测仪的原理;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基本构成。

2. 理解掌握光学瓦斯检定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热催化式和热导式瓦斯检定器的原理及适用范围;瓦斯传感器和其他传感器的设置规定。

 

 

参考书目:  

《矿井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 俞启香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8年修订版

《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暂行办法》 安监总煤装162号 2011年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19号令 2009年

加试——55安全人机工程

《安全人机工程》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安全科学与工程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57安全人机工程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安全人机工程的主要内容有:安全人机工程基本概念、人体的人机学参数、人的心理生理以及生物力学特征、安全人机功能匹配、人机系统的安全设计与评价、人因事故分析以及安全人机工程应用。

要求考生基本概念准确记忆,主要原理灵活运用。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安全人机工程基本概念                 约10分

人体的人机学参数                     约20分

人的心理生理以及生物力学特征         约25分

安全人机功能匹配                     约15分

人机系统的安全设计与评价             约10分

人因事故分析                         约10分

安全人机工程应用                     约1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部分  40分

1.填空题                  20分

        2.判断题 20分

主观题部分 60分

3. 简答题 30分

4. 论述题 3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安全人机工程学基本概念

了解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方法;

了解安全人机工程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了解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历史与发展。

(二)人体的人机学参数

理解人体尺寸及其测量的基本知识;

掌握多种人体人机学参数及其换算方法;

掌握人体测量数据的应用准侧。

(三)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生物力学特征

理解人的生理心理特征;

掌握人体疲劳与恢复规律;

理解人体活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

掌握环境因素的生理效应;

了解人体心理特征与安全。

(四)安全人机功能匹配

理解人机系统中人的传递函数及试验建模;

掌握人机功能匹配原理;

理解人机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五)人机系统的安全设计与评价

了解工作设计、岗位设计、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

理解防护装置设计的原则;

了解人机系统安全保障方式。

(六)人因事故分析

了解人因对系统安全的作用与影响;

了解人因事故分析基本方法;

了解事故预防原则、人因事故的新问题与发展趋势。

(七)安全人机工程应用

了解作业空间、控制室、办公室、道路交通运输以及矿井安全人机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

 

参考书目:  

《安全人机工程学》张力,廖可兵.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安全人机工程》谢庆森等.天津大学出版社

《安全人机工程》石金涛等.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加试——56安全学原理

《安全学原理》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安全科学与工程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58安全学原理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安全学原理主要内容:安全的基本概念及特征、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安全观、安全认识论、安全方法论、安全社会原理、安全经济原理的理解掌握程度;对安全学原理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运用能力。要求考生准确记忆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理论,并能妥善运用到综合题目的分析中。

二、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安全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约5分

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约5分

安全观 约20分

安全认识论   约25分

安全方法论   约25分

安全社会原理   约15分

安全经济原理   约5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50分

1. 填空题 约30分

2.判断题                 约20分

主观题 约50分

1. 简答题 约30分

2. 案例分析 约2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安全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考试内容

安全的定义;安全问题的产生及其认识过程;安全科学的概念;安全的基本特征。

考试要求

1. 理解基本概念:安全、安全科学、本质安全化。

2. 掌握基本理论: 人类对安全的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安全的基本特征。

 

(二)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考试内容

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

考试要求

理解并掌握安全要素。

 

(三)安全观

考试内容

安全科学的指导思想;安全观的历史演变;安全本质及安全第一原理;安全观的价值所在及其核心体现;安全价值观;大安全观。

考试要求

理解并掌握安全科学的指导思想、大安全观的含义、安全的本质及规律、安全价值观的核心体现、安全价值的内容、安全价值与生产价值的关系、科学大安全观的内容。

 

(四)安全认识论

考试内容

安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安全与事故的关系;事故的基本概念;事故模式理论;事故的预防原则;。

考试要求

1. 理解安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安全与事故的关系;事故等相关基本概念。

2. 掌握事故的基本特征、典型的事故模式理论、事故法则及其给我们的启示、事故的预防原则。

 

(五)安全方法论

考试内容

本质安全化方法、生产安全管理一体化方法。

考试要求

理解并掌握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措施、降低事故严重度的措施、生产安全管理一体化方法的实现途径、安全目标管理。

 

(六)安全社会原理

考试内容

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文化、安全的社会效应、安全法规与法制。

考试要求

1、了解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等相关概念。

2、理解并掌握普及大众安全文化的重点、安全法规的本质和特征。

 

(七)安全经济原理

考试内容

安全投资与生产投资的关系、安全投资与安全效益。

考试要求

1. 了解安全投资、安全效益的概念。

2. 理解安全的基本功能、安全投资与安全效益的关系。

 

参考书目:  

《安全学原理》第2版 林柏泉 煤炭工业出版社  2013年

 

0854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初试——816信号与系统

《信号与系统》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电子信息-人工智能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816信号与系统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国内各高校相应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要求考生熟练地掌握本课程所讲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并应用这些基本理论分析、解释和计算一些相关的工程应用问题。

二、 试卷结构(满分150分)

内容比例:

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频域分析 约50分

离散系统时域、频域分析 约50分

反馈系统 约10分

系统状态变量分析 约15分

扩展部分 约25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100分 主观题 约50分

        1.选择题 约20分

        2. 填空题 约30分

        3.画图题 约40分

        4. 计算题 约6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1、绪论。

要求:掌握按照时间特性信号的分类,会判别信号所属的类别;掌握基本信号及其主要特性,重点掌握单位冲激信号的概念及其性质;掌握典型序列及其特性,会判断序列的周期;熟悉信号的三种基本变换,理解信号变换的过程,掌握连续信号与序列的基本运算;掌握系统的分类与基本性质,会判断系统的类型。

2、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要求:熟记卷积积分的公式,理解卷积的图解过程,掌握卷积的计算方法及其基本性质,重点掌握任意信号与奇异信号的卷积;了解线性微分方程的经典解法 ;理解冲激响应与阶跃响应的概念及物理意义,掌握冲激响应与阶跃响应的求解方法;理解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的概念,掌握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的求解方法,了解全响应的分解方式,理解自然响应、受迫响应的概念。

 

3、连续时间系统的频域分析。

要求:了解信号正交分解的原理,掌握周期信号的两种傅里叶级数形式,理解周期信号频谱的特性,会求解常用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理解傅里叶变换定义的推导过程及其物理意义,掌握常用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熟记公式;深刻理解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性质,明白这些性质揭示的信号在时域特性与频域特性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熟练应用傅里叶变换的性质求解非周期信号的频谱;掌握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熟悉理想抽样及抽样定理的概念,理解在系统分析中的应用;掌握系统的频域分析原理,深刻理解频域系统函数H(jw) 的定义、物理意义及求解方法,能够用系统函数H(jw)求解非周期信号激励下系统的响应;掌握信号无失真传输的条件;理解理想低通滤波器的定义,了解理想低通滤波器的传输特性,了解系统的物理实现条件。

 

4、拉普拉斯变换、连续时间系统的S域分析。

要求:理解拉氏变换定义的推导过程及其收敛域,理解拉氏变换与傅里叶变换的关系,掌握常用信号的单边拉氏变换并熟记公式;熟练掌握单边拉氏变换的基本性质,正确理解拉氏变换性质的应用条件;掌握利用部分分式展开法或留数法求解函数的拉普拉斯反变换;掌握利用拉氏变换求解微分方程或S域电路模型的方法,深刻理解S域系统函数H(s)的定义、物理意义以及零极点概念,会用各种方法求解H(s),并能用H(s)分析系统特性。 深刻理解系统函数H(s)的零极点分布与系统的时域特性和频率特性的关系,会根据H(s)的零极点分布判断系统的稳定性;掌握根据微分方程绘制时域和S域模拟框图的方法,并能够根据模拟框图写出微分方程,同时求出系统函数。

 

5、付里叶变换应用于通信系统。

要求:学会利用系统函数H(jw)求响应;掌握无失真传输及其实现方法;掌握理想低通滤波器及其特性;能利用希尔伯特变换研究函数的约束特性;深入理解调制与解调实现过程;掌握带通滤波系统的运用;掌握脉冲编码调制过程。

 

 

 

6、离散系统时域分析。

 要求:学会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差分方程的建立,了解前向差分与后向差分的关系,掌握根据差分方程绘制模拟框图的方法,了解差分方程的经典解法;掌握零输入响应、单位冲激响应以及利用离散卷积求解零状态响应的方法,熟悉离散卷积的定义和性质,理解全响应的分解及意义。

 

7、 Z变换、离散时间系统的Z域分析。

 要求:理解Z变换的定义、收敛域及Z变换与拉氏变换的关系, 能够根据Z变换的定义求一些常用序列的Z变换并熟记公式;熟练掌握Z变换的基本性质,正确理解Z变换性质的应用条件;了解幂级数展开法求解Z反变换,掌握利用部分分式展开法或留数法求解Z反变换的方法;掌握用Z变换求解差分方程的方法,熟悉应用Z变换分析法求解离散系统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深刻理解Z域系统函数H(z)的定义、物理意义及其零极点概念,熟悉系统函数H(z)的极点分布与单位冲激响应的关系,并会用H(z)分析系统特性。掌握离散系统稳定性和因果性的充要条件,能够根据系统函数H(z)的极点分布判定系统的稳定性。

 

8、反馈系统

 要求:会画信号流图。

 

9、系统状态变量分析

 要求:掌握连续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建立,并能对连续时间系统状态方程求解;掌握离散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建立,并能对离散时间系统状态方程进行求解。

 

参考书目:

《信号与系统》(第三版),郑君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复试——22通信原理

《通信原理》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电子信息-人工智能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22 通信原理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通信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基本概念、确知信号、信道 约20分

模拟调制系统 约20分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约10分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约30分

差错控制编码 约15分

同步原理 约5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40分

1.填空题 约20分

        2.选择题 约20分

主观题 约60分

1. 简答题 约20分

2. 计算题 约4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基本概念

考试内容

常用术语、通信系统的组成、通信系统的分类、通信方式、信息及其度量、主要性能指标。

考试要求

1. 掌握常用术语、通信系统的组成、通信系统的分类、通信方式、信息及其度量、主要性能指标。

(二)确知信号

考试内容

信号的分类和特性、确知信号的频域分析、确知信号的时域分析。

考试要求

1. 掌握信号的分类和特性、确知信号的频域分析、确知信号的时域分析。

(三) 随机过程

考试内容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平稳随机过程、高斯随机过程、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窄带随机过程、正弦波加窄带高斯噪声、高斯白噪声和带限白噪声

考试要求

1. 了解窄带随机过程、正弦波加窄带高斯噪声、高斯白噪声和带限白噪声。

2. 理解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平稳随机过程、高斯随机过程、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四) 信道

考试内容

信道定义与分类、信道模型、恒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随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信道噪声、信道容量

考试要求

1. 了解恒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随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3. 掌握信道定义与分类、信道模型、信道噪声、信道容量。

(五) 模拟调制系统

考试内容

调制的定义、目的和分类、幅度调制的原理、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角度调制的原理、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模拟调制系统性能比较、频分复用(FDM)

考试要求

1. 理解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模拟调制系统性能比较、频分复用(FDM)

2. 掌握调制的定义、目的和分类、幅度调制的原理、角度调制的原理。

(六)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考试内容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基带传输和码间干扰、眼图和均衡技术。

考试要求

1. 了解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基带传输和码间干扰、眼图和均衡技术。

2. 掌握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七)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考试内容

抽样定理、脉冲振幅调制(PAM)、脉冲编码调制(PCM)、DPCM和ADPCM、增量调制(AM或DM)、PCM与AM的比较、时分复用(TDM)

考试要求

1. 了解增量调制(AM或DM)、时分复用(TDM)。

2. 理解DPCM和ADPCM、PCM与AM的比较。

3. 掌握抽样定理、脉冲振幅调制(PAM)、脉冲编码调制(PCM)。

(八)差错控制编码

考试内容

纠错编码的基本概念、几种简单的实用编码、线性分组码、循环码、卷积码

考试要求

1. 了解循环码、卷积码。

2. 理解纠错编码的基本概念、几种简单的实用编码。

3. 掌握线性分组码。

(九) 同步原理

考试内容

载波同步、码元同步、群同步、网同步

考试要求

1. 了解同步的原理及主要分类。

 

参考书目:《通信原理》(第7版), 樊昌信、曹丽娜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年

复试——23数字信号处理

《数字信号处理》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电子信息-人工智能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23 数字信号处理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通信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基本概念 约5分

时域离散信号和时域离散系统       约10分

时域离散信号和系统的频域分析    约10分

离散傅里叶变换(DFT)  约30分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约15分

时域离散系统的网络结构           约10分

无限脉冲响应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约10分

有限脉冲响应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约1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40分

1.填空题 约20分

        2.选择题 约20分

主观题 约60分

1. 简答题 约20分

2. 计算题 约4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基本概念

考试内容

信号、系统及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组成,数字信号处理的特点、应用及发展方向。

考试要求

1. 掌握信号、系统及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组成,数字信号处理的特点。

(二)时域离散信号和时域离散系统

考试内容

时域离散信号的表示方法和典型信号,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因果性和稳定性,以及系统的输入输出描述法,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的解法,模拟信号数字处理的方法。

考试要求

1.理解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的解法。

2.掌握时域离散信号的表示方法和典型信号,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因果性和稳定性,以及系统的输入输出描述法,及模拟信号数字处理的方法。

(三)时域离散信号和系统的频域分析

考试内容

序列的傅里叶变换的定义及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表示式,时域离散信号的傅里叶变换与模拟信号傅里叶变换之间的关系。序列的Z变换,Z变换分析信号和系统的频域特性。

考试要求

1.理解序列的傅里叶变换的定义及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表示式,时域离散信号的傅里叶变换与模拟信号傅里叶变换之间的关系。

2掌握序列的Z变换,Z变换分析信号和系统的频域特性。

(四)离散傅里叶变换(DFT)

考试内容

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定义、物理意义及基本性质,频域采样。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应用举例。

考试要求

1.掌握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定义、物理意义及基本性质,频域采样。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应用举例。

(五)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考试内容

基2FFT算法和进一步减少运算量的措施及其它快速算法。

考试要求

1.掌握基2FFT算法。

(六)时域离散系统的网络结构

考试内容

信号流图表示网络结构,IIR、FIR系统基本网络结构,线性相位结构,频率采样结构,格型网络结构。

考试要求

1.了解频率采样结构,格型网络结构。

2掌握IIR、FIR系统基本网络结构,线性相位结构。

(七)无限脉冲响应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考试内容

数字滤波器的基本概念、模拟滤波器的设计,脉冲响应不变法设计IIR数字低通滤波器,双线性变换法设计IIR数字低通滤波器,数字高通、带通和带阻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考试要求

1.了解数字高通、带通和带阻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2掌握数字滤波器的基本概念、模拟滤波器的设计,脉冲响应不变法设计IIR数字低通滤波器,双线性变换法设计IIR数字低通滤波器。

(八)有限脉冲响应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考试内容

线性相位FIR数字滤波器的条件和特点,窗函数法、频率采样法, IIR和FIR数字滤波器比较。

考试要求

1.掌握线性相位FIR数字滤波器的条件和特点,窗函数法设计FIR数字滤波器。

 

参考书目:  

《数字信号处理》(第四版),丁玉美,高西全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年

 

加试——61模拟电子技术

《模拟电子技术》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电子信息-人工智能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61模拟电子技术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通过考试,检测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理解各类常用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能否应用电子技术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考查学生是否具有分析和解决电子技术电路问题的能力。

 

二、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常用半导体器件的电特性           约10分

基本放大电路                     约20分

集成放大电路                     约15分

功率放大电路的原理与指标计算     约15分

波形发生器及线性稳压电源的原理   约4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40分

1.填空题   约10分

2.判断题   约10分

3. 选择题   约20分

主观题 约60分

1. 计算题       约30分

2. 分析题       约3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1、常用半导体器件

考试内容:

(1)PN 结的单向导电性

(2)二极管的简化模型

(3)二极管电路的分析方法发光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等几种特殊的二极管

(4)BJT的结构、类型、三种工作状态

(5)FET的特点及分类

考试要求:

 (1)理解半导体的物理基础,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的外特性、主要参数

(2)掌握二极管电路的分析方法.

(3)了解特殊二极管(稳压、变容、发光二极管)

(4)了解 MOSFET、JFET 等场效应晶体管

2、基本放大电路、集成放大电路及功率放大电路

考试内容:

(1)BJT 放大电路的三种组态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放大电路静、动态指标的计算 射极偏置电路及其稳定工作点的原理

(2)电流源电路的作用 温度漂移的概念 差分式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集成运放的特点及其构成的比例、加法、微分、积分等信号运算电路

(3)有源滤波电路的分类和特点

(4)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和分类 功率放大电路指标的计算

考试要求:

(1) 理解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基本原理.

(2)掌握共射、共基和共集三种组态放大电路的两种分析方法.

(3)了解MOSFET、JFET 、IGFET,掌握MOSFET 放大电路的特点和分析方法.

(4)掌握差动放大器,多级放大电路组成与计算.

(5)掌握集成运放的主要性能指标,理解理想运放及其特点.

(6)了解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和主要研究对象,掌握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OCL、OTL)及其计算.

(7)熟练掌握信号运算电路:比例器、加法器、减法器、积分器、微分器等

3、负反馈

考试内容: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组态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指标的改善深度负反馈的条件 深度负反馈下放大电路的特点 深度负反馈下放大电路增益的近似计算

考试要求:

(1)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2)理解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3)掌握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及深度负反馈下的近似计算.

4、信号处理和信号产生电路

考试内容 :有源滤波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滤波器的分类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类型和工作原理 电压比较器的原理和应用

考试要求:

(1)掌握有源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

(2) 掌握振荡电路的振荡条件,正弦波振荡电路的主要形式.

(3)了解非正弦波振荡器的电路形式.

(4) 掌握电压比较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5)了解三角波、方波等信号产生电路的工作原理.

5、直流稳压电源

考试内容:稳压电源的基本结构 稳压电源的基本原理 集成三端稳压电路的型号及使用方法

考试要求:

(1)了解稳压电源的结构和分类.

(2)掌握单相整流电容滤波电路,稳压管组成的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集成三端稳压电路及其应用.

 

参考书目: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5版)童诗白 华成英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加试——62数字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电子信息-人工智能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62数字电子技术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通过考试,检测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理解各类常用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能否应用电子技术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考查学生是否具有分析和解决电子技术电路问题的能力。

 

二、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逻辑代数及其化简方法 约15分

组合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约50分

脉冲波形的产生和变 约25分

A/D 和D/A 转换器的原理和技术指标  约1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40分

1.填空题   约20分

2.判断题         约10分

3. 选择题   约10分

主观题 约60分

1. 计算题   约30分

2. 分析题   约3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1、逻辑代数及其化简方法

考试内容: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数制、码制及其之间的相互转换 逻辑代数及其变换和化简 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法

考试要求:

(1)熟练掌握数制的转换,常用的二进制码,基本的逻辑关系和逻辑函数的四种表示方法.

(2)掌握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法.

2、组合及时序逻辑电路

考试内容 :

TTL 逻辑门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 NMOS 逻辑门电路 CMOS 逻辑门电路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常用的集成组合逻辑器件的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 RS、JK、D、T 等触发器的原理、逻辑功能、触发方式、特性和参数 ;时序逻辑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和简单设计; 计数器的功能分析和设计方法; 常用集成计数器的应用; 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

考试要求:

(1)掌握TTL 和CMOS 逻辑门电路功能、特性参数和使用方法.

(2)了解TTL 和CMOS 逻辑门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推拉、三态、OC).

(3)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一般分析和设计方法.

(4)掌握常用的组合电路,会用这些芯片设计更复杂的逻辑电路.

(5) 掌握JK、D 触发器的逻辑功能、触发方式和参数.

(6)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和简单设计.

(7)掌握计数器、寄存器等常用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以及常用集成时序逻辑器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3、脉冲波形的产生和变换

考试内容:

多谐振荡器、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及定时器等基本单元电路,并对它们的功能、特点及其主要应用作简要介绍。

考试要求 :

(1)理解多谐振荡器、单稳触发器、施密特触发器及555 定时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多谐振荡器、单稳触发器、施密特触发器的结构和主要参数的计算.

(3)掌握 555 定时器的原理及应用.

4、A/D、D/A 转换器

考试内容 :

D/A 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D/A 转换器主要技术指标的计算 集成D/A 转换器及其应用 A/D 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考试要求:

(1)掌握典型的DAC、ADC 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及使用方法.

(2)了解A/D、 D/A 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参考书目: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6版)闫石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1204公共管理、1202工商管理、1251MBA、1253会计(管理学院)

120200工商管理

初试——814管理学(工商管理专业)

 

《管理学》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工商管理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814管理学(工商管理专业)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考试目的主要是:测试考生对管理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与应用能力。考试要求主要是:要求考生正确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重要的思想观点、管理的基本原则、基本职能与方法,并能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试卷结构(满分150分)

内容比例:

管理及管理理论 约30分

计划与决策 约40分

组织   约30分

领导、激励及沟通 约40分

控制 约1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30分  

1.填空题 约15分

         2.单项选择题 约15分

主观题  约120分

1. 简答题                  约50分

2. 论述题                  约30分

3. 案例分析                约4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管理及管理理论      

考试内容  

管理的含义与性质;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类型、技能与角色;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

考试要求

      1.掌握管理的概念。

      2.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类型、管理者的技能、管理的性质。

      3.掌握西方管理思想,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法约尔的经营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梅粤的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等。

 4.理解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

(二) 计划与决策

考试内容

决策的概念、原则及依据;决策类型;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决策方法;计划的概念及性质;计划的类型;计划的编制过程;战略环境分析;战略选择;目标管理;滚动计划法。

考试要求

    1.了解决策类型及其特点、决策的依据、计划的性质、计划的类型。

2.理解决策的概念、计划的概念、战略性计划、滚动计划。

3.掌握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方法、外部一般环境、三种基本战略姿态。

4.熟练掌握决策的原则、决策过程、决策的影响因素、计划与决策的关系、计划的编制过程、行业竞争五力模型、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及过程。

(三)组织

考试内容

组织与组织设计;组织部门化;组织层级化;员工招聘;人员培训;绩效评估;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管理组织变革;组织文化。

考试要求

    1.了解集权的含义、分权的含义、授权的含义、绩效评估的概念、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原则。

2.理解组织结构、管理幅度、组织文化、员工招聘、人员培训、绩效评估的概念。

3.掌握组织设计的原则、事业部型结构的优点、权力的来源、授权的原则、组织文化的功能。

4.熟练掌握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管理幅度设计的影响因素、组织层级化设计中的集权与分权、组织变革的阻力及管理对策、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

(四)领导、激励及沟通

考试内容

领导的内涵;领导者的类型;领导方式及理论;激励原理、激励的内容理论;激励的过程理论;激励的强化理论;沟通的原理;管理组织沟通;组织冲突与谈判。

考试要求

    1.了解领导的作用、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

    2.理解领导的概念、激励的概念、沟通的概念。

3.掌握领导权力的来源、沟通的过程、领导和管理的关系。

    4.熟练掌握菲德勒权变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及其对管理的启示,以及组织冲突的原因及管理。

(五)控制

考试内容

控制活动;控制过程;有效控制;控制方法。

考试要求

1.了解控制的必要性、控制理论、控制方法。

2.理解前馈控制的概念、同期控制的概念、反馈控制的概念。

3.掌握控制类型。

参考书目:  

《管理学》(第五版)  周三多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年

 

复试——20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工商管理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21经济学原理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考试目的在于测试考生对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的掌握和运用程度,考察学生是否具备应用这些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各种经济现象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反映他们是否具备进一步深造和研究的能力。

二、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50分                            

1.概念                   约20分                        

        2.选择题                 约20分    

        3. 判断题                 约10分

主观题   约50分  

        1. 简答题                 约30分

        2. 论述题                 约2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经济学十大原理

考试内容  

    经济学十大原理内容

考试要求

    1.理解:机会成本、通货膨胀、经济周期涵义;短期中通货膨胀与失业如何相关;

    2.掌握:外部性、市场失灵;

    3.熟练掌握:市场失灵的两个原因。

(二)相互依存与贸易的好处

考试内容  

   相互依存与贸易的好处

   1.了解:生产可能性曲线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的差异;

   2.掌握:比较优势;

   3.熟练掌握:为什么经济学家反对限制各国之间贸易的政策。

(三) 供给、需求和市场力量

考试内容

   需求定理、供给定理、均衡价格、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

考试要求

   1.了解:市场中价格的作用;

   2.理解:过剩、竞争市场;

   3.掌握:需求定理、供给定理、均衡价格 ;

   4.熟练掌握: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

(四) 弹性及其应用

考试内容  

  供给、需求与弹性

考试要求

   1.了解:需求价格弹性与需求收入弹性;

   2.理解:富有弹性、缺乏弹性、单位弹性、完全无弹性涵义;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3.掌握:决定需求价格弹性的四个因素;

   4.熟练掌握:供给、需求和弹性的三种应用。

(五)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考试内容  

   税收归宿、税收分配

考试要求

   1.了解:价格上、下限如何影响市场结果;向卖者征税与向买者征税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2.掌握:税收归宿;

   3.熟练掌握:决定税收在买者和卖者之间的分配的因素。

(六)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考试内容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考试要求

   1.了解: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的内涵;

   2.理解:市场均衡状态;

   3.掌握:福利经济学、效率;

   4.熟练掌握:市场失灵与市场结果无效率

   (七)应用:赋税的代价

考试内容  

   税收对市场参与者的影响、无谓损失、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考试要求

   1.了解:税收如何影响市场参与者;

   2.理解: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如何变动,与税收收入相比较;

   3.掌握:无谓损失;

   4.熟练掌握: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变动及原因。

  (八) 应用:国际贸易

考试内容  

   国家贸易主要观点、关税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考试要求

   1.掌握:支持贸易限制的五种观点;

   2.熟练掌握:关税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九)  外部性

考试内容  

   外部性、科斯定理

考试要求

   1.了解: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2.理解:正外部性、负外部性;

   3.熟练掌握:科斯定理。

(十)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考试内容  

   公共物品、公共资源

考试要求

   1.了解:搭便车问题;公地悲剧;

   2.理解:公共资源、成本——利益分析、私人物品;人们在没有政府干预下的公共资源消费;  

   3.掌握:公共物品。

(十一)生产成本

考试内容  

   企业生产成本

考试要求

       1.了解:企业总收益、利润和总成本之间的关系;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2.理解:边际产量递减、规模不经济、隐性成本、边际成本、边际产量;

   3.掌握:企业的平均总成本曲线在短期与长期中如何不同及成因。

   (十二)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考试内容  

  市场供给曲线特征、边际成本

考试要求

   1.了解:利润最大化与竞争企业供给曲线;竞争市场的供给曲线;

   2.理解:沉没成本、边际收益;

   3.掌握:市场供给曲线是在短期更有弹性还是在长期更有弹性及原因;

   4.熟练掌握:企业的价格是在短期中、长期中,还是在这两个时期中都等于边际成本?解释原因。

(十三) 垄断

考试内容  

   自然垄断、价格歧视、对垄断的经济政策

考试要求

   1.了解:垄断者的生产与定价决策;对垄断的公共政策;

   2.理解:为什么垄断者的边际收益小于其物品的价格?边际收益能成为负的吗?解释原因;

   3.掌握:自然垄断、价格歧视;

   4.熟练掌握:当管制者命令一个自然垄断者必须设定等于边际成本的价格时,会产生两个什么问题?

 

(十四) 一国收入的衡量

考试内容  

   GDP的组成及理解;净出口、政府购买、GDP平减指数

考试要求

       1.了解:真实GDP与名义GDP和GDP平减指数的计算;

   2.理解:GDP的组成部分;净出口、政府购买、GDP平减指数;

   3.掌握:为什么高GDP是合意的,举出一个增加了GDP但是并不合意的例子。

(十五) 生活费用的衡量

考试内容  

   真实利率、消费物价指数、生产物价指数、特定产品价格上升对消费物价指数、GDP的影响

考试要求

   1.了解:消费物价指数(CPI)的计算;消费物价指数及编制;

   2.理解:真实利率与名义利率的涵义及相关性、消费物价指数(CPI)、生产物价指数;

   3.掌握:特定产品价格上升对消费物价指数、GDP影响的异同及原因。

(十六) 生产与增长

考试内容  

   生产率的四个决定因素;政府政策影响经济增长率的方式;关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考试要求

   1.了解: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

   2.理解:追赶效应;人力资本;人口增长率如何影响人均GDP的水平;

   3.掌握:生产率的四个决定因素;政府政策影响经济增长率的方式;

   4.熟练掌握:取消关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十七) 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

考试内容  

   共同基金、国民储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挤出、金融中介机构的内涵及金融体系的作用

考试要求

   1.了解:金融市场;政府预算赤字与盈余;

   2.理解:共同基金、国民储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挤出、金融中介机构;

   3.掌握:金融体系的作用。

(十八)  基本金融工具

考试内容  

   现值、风险厌恶、有效市场假说、基本面分析、市场风险

考试要求

   1.了解:企业特有风险、市场非理性、随机行走

   2.理解:现值、风险厌恶、有效市场假说

   3.掌握:基本面分析、市场风险

(十九)  失业

考试内容  

   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考试要求

   1.了解:失业的衡量;

   2.理解:效率工资理论、丧失信心的工人、效率工资;失业在正常情况下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及原因;最低工资法能更好地解释青少年的失业还是大学生业生的失业及原因;

   3.掌握: 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4.熟练掌握:为什么摩擦性失业是不可避免的,政府如何降低摩擦性失业的数量。

(二十) 货币制度

考试内容  

   货币的种类、控制货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货币政策

考试要求

   1.了解:货币的种类、控制货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2.理解:货币的职能、美联储的货币工具、货币乘数;美联储想公开市场操作增加货币供给,如何操作;

   3.掌握: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货币政策;

   4.熟练掌握:当美联储提高法定准备金时,货币供给会发生什么变动。

(二十一)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考试内容  

   通货膨胀税、货币中性、古典二分法;通货膨胀比预期低,债务人和债权人谁更受益及原因;费雪效应

考试要求

   1.了解: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

   2.理解:通货膨胀税、货币中性、古典二分法;通货膨胀比预期低,债务人和债权人谁更受益及原因

   3.掌握:费雪效应

   4.熟练掌握:根据费雪效应,通货膨胀率的上升是如何影响真实利率与名义利率的

(二十二) 总需求与总供给

考试内容  

   总供给与总需求曲线及规律

考试要求

   1.了解:总供给与总需求曲线;

   2.理解: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三种理论;经济波动的两个原因;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三个原因;滞胀;

   3.掌握:为什么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参考书目:  

《经济学基础》(第五版)(美)N.格里高利.曼昆著,梁小民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加试——57人力资源管理(无改动)

《人力资源管理》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工商管理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60人力资源管理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考试目的主要是:测试考生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与应用能力。考试要求主要是:要求考生正确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基本概念,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管理各个职能应用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操作步骤及方法,并能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人力资源管理导论 约10分

人力资源规划 约10分

工作分析 约10分

员工招聘与筛选 约20分

员工培训与开发 约10分

绩效考评 约15分

薪酬管理 约15分

劳动关系 约1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20分  

1.单项选择题 约10分

         2.是非判断题 约10分

主观题  约80分

1. 简答题                  约20分

2. 论述题                  约30分

3. 案例分析                约3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人力资源管理导论    

考试内容  

   人力资源的概念及特征;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区别;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直线经理与人力资源管理者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分工;美国及日本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考试要求

      1.理解人力资源的概念及特征。

      2.掌握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本的区别。

      3.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

      4.了解直线经理与人力资源管理者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不同分工。

      5.了解美国及日本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

      6.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二) 人力资源规划

考试内容

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不同战略下的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及目标;影响人力资源规划的因素;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的方法;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人力资源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考试要求

    1.了解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

2.掌握不同公司战略下的人力资源规划内容。

3.掌握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及目标。

4.了解影响人力资源规划的因素;掌握人力资源供求预测的方法。

5.掌握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6.掌握人力资源供求不平衡的调整方法。

(三)工作分析

考试内容

工作分析的定义;工作分析所需要搜集的信息种类;工作分析的作用;工作分析的过程;工作分析的方法;工作说明书及工作规范的编写方法。

考试要求

    1.了解工作分析的概念。

2.掌握工作分析所需信息的种类、工作分析的作用、工作分析过程。

3.掌握工作分析的方法。

4.熟练掌握工作说明书和工作规范的编写。

(四)员工招聘与筛选

考试内容

员工招聘的概念、目标及原则;员工招聘的程序;员工征召的途径;筛选的作用及筛选原则、对筛选工具的要求;认知测验及个性测验的内容及方法;面试的种类及面试应作的准备、面试过程;评价中心的概念、特点、内容;人员的录用。

考试要求

    1.了解招聘的概念、掌握员工招聘的目标及原则。

    2.了解员工招聘的程序。

3.掌握员工征召的途径。

    4.了解筛选的作用及筛选原则、明确筛选工具的要求。

    5.掌握认知测验及个性测验的内容及方法。

    6.了解面试的种类及面试应作的准备。

7.掌握评价中心技术的概念及内容。

8.掌握人员录用的过程。

(五)员工培训与开发

考试内容

培训与开发的含义;培训与开发的意义;培训与开发的特点;员工培训的形式、内容与原则;员工培训的类型与方法;员工培训的系统模型。

考试要求

1.了解培训与开发的含义及意义、培训与开发的特点。

2.了解员工培训的形式、内容与原则。

3.掌握员工培训的类型与方法。

4.掌握员工培训的系统模型。

(六)绩效考评

考试内容

绩效考评的含义及作用;绩效考评的内容及原则;绩效考评的方法;绩效考评面谈的技巧;绩效考评的问题及防范。

考试要求

1.理解绩效考评的含义及作用。

2.掌握绩效考评的内容及原则;绩效考评的方法。

3.理解绩效考评面谈的技巧。

4.了解绩效考评存在的问题及防范方法。

(七)薪酬管理

考试内容

薪酬的内涵与构成;企业薪酬战略的类型;薪酬设计与管理的原则;职位评价的目的、概念及理论假设;职位评价的方法;薪酬调查的方法及内容;薪酬结构设计;薪酬制度的实施和修正;技能薪酬的内涵及技能薪酬体系的设计;能力薪酬体系的内涵及设计;绩效薪酬的类型;激励薪酬的类型;员工法定福利的主要内容;弹性福利计划的类型。

考试要求

1.理解薪酬的内涵与构成,了解企业薪酬战略的类型。

2.掌握薪酬设计与管理的原则。

3.掌握职位薪酬体系、技能薪酬体系及能力薪酬体系的设计方法。

4.掌握绩效薪酬与激励薪酬的类型。

5.了解员工法定福利的内容及弹性福利计划的种类。

(八)劳动关系

考试内容

劳动关系的基本含义、性质及类型;劳动者的地位与权利;政府、工会和职代会的作用;劳动合同与集体协议;劳动争议的处理原则及处理程序。

考试要求

1.理解劳动关系的含义、劳动关系的性质及类型。

2.明确劳动者的地位与权利。

3.了解政府、工会和职代会的作用。

4.掌握劳动合同的意义、特征及种类,掌握劳动合同的订立原则和主要内容。

5.了解集体协议的意义、订立与履行的程序。

6.掌握劳动争议及其处理程序。

参考书目:  

《人力资源管理》(第四版) 林忠  金延平主编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5年

 

加试——58质量管理(无改动)

《质量管理》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工商管理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61质量管理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考试目的主要是:注意了本科阶段与硕士研究生阶段的衔接,测试考生对质量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与应用能力。考试要求主要是:要求考生正确理解质量管理学的基本概念,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与技能的训练,并能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强调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有机结合,具备较强的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约30分

质量管理基本职能 约30分

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 约20分

卓越质量管理   约2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30分

1.填空题                  约15分

2.单项选择题              约15分

主观题  约70分

1.简答题 约30分

2.论述题 约20分

3.案例分析 约20分

三、 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考试内容

质量的概念;质量管理的概念及原则;服务质量的相关概念;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ISO 9000质量管理标准;服务质量差距模型。

考试要求

1.掌握质量、质量管理的内涵和质量管理的对象;

2.明确质量观念三个发展阶段和质量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3.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质量管理专家关于质量管理的主要观点。

4.了解ISO9000标准内容,熟悉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与基础。

5.了解服务与服务质量的特性;掌握服务、服务质量的概念,掌握服务质量管理的过程及服务质量差距模型。

  (二)质量管理基本职能

考试内容

质量策划的方法与工具;质量审核及相关术语;质量控制的目标与标准;质量控制的方法;质量改进的步骤;质量改进的常用方法。

考试要求

1.明确质量策划的工作内容,了解质量策划的一般过程,质量策划的方法与工具。

2.了解质量审核的概念、程序和实施,质量奖评价的准则与方法。

3.掌握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质量控制的常用方法。

4.了解质量改进的原理,掌握质量改进的步骤,掌握质量改进的常用方法。

(三)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

考试内容

头脑风暴法;因果图法;直方图法;质量的统计观点;过程能力和过程能力指数;质量功能展开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考试要求

1.了解头脑风暴法的应用,掌握掌握质量管理常用的七种基础工具:亲和图法、分层法、检查表法、直方图法、排列图法、因果图法、散布图法。

2.了解质量数据的收集方法,理解质量的统计观点,掌握控制图原理、绘制、观察、质量管理工具的使用。

3.掌握过程能力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掌握质量功能展开的概念,熟练质量屋工具的使用方法。

(四)卓越质量管理

考试内容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及其评价准则;质量成本的构成;零缺陷管理;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顾客满意度的调查方法;顾客满意指数模型及测评指标体系;六西格玛管理理论。

考试要求

1.了解追求卓越与优秀模式的意义,理解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及其评价准则,了解三大著名质量奖和中国全国质量奖。

2.理解质量成本构成,了解质量成本的计算、预测和控制,掌握零缺陷管理的概念及其与质量成本管理的区别,零缺陷管理的方法。

3.了解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演进,理解精益六西格玛的管理思想,掌握精益六西格玛的管理流程。

4.了解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的含义,理解质量与顾客满意、顾客忠诚之间的关系,掌握分析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分析和测度方法。

四、 参考书目:

《质量管理学》(第三版) 尤建新主编 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6月

120400公共管理

初试——703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公共管理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703公共管理学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公共管理学》是测试考生对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掌握的程度,考察考生运用上述知识和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公共管理问题的能力。

考试要求考生初步但较为全面地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等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公共管理学相关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初步具备运用公共管理学理论分析与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试卷结构(满分150分)

内容比例:

公共管理基础知识及基本概念  30分

公共管理环境、目标及职能  30分

公共管理主体、权力及责任  30分

公共管理内容及改革  60分

题型比例:

1.单项选择题  约 20分

2.问答题  约 80分

3.论述题  约 25分

4.案例分析  约 25分

三、考试的知识范围

(一)公共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理解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学的概念

2.掌握政治-行政二分法、三权分立理论

3.掌握系统理论、行政生态理论

4.掌握公私部门管理的区别

(二)公共管理环境

1.了解公共管理文化环境、民族环境、宗教环境、地理环境、国际社会环境的概念

2.理解公共管理系统界限的概念

3.理解公共管理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的概念

4.掌握政治环境对公共管理系统的影响

5.掌握如何创造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

(三)公共管理目标

1.理解公共管理目标的概念

2.掌握公共管理目标管理的过程

3.掌握公共管理目标管理的优缺点

(四)公共管理职能

1.理解公共管理职能的概念

2.理解程序性职能、任务型职能、经济职能、政治职能、社会职能、文化职能的概念

3.理解外部性的概念

4.熟练掌握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管理职能体系的确定依据、构成及可能范围

5.熟练掌握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合理划分公共管理职能

(五)公共管理权力与公共责任

1.了解行政问责的概念

2.理解公共管理权力、公共责任、公共管理权力的失范的概念

3.理解公共管理权力失范的表现

4.掌握约束和监督公共管理权力的方式

5.理解公共管理权力与公共责任的关系

(六)公共管理的主体

1.了解公共组织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的基本特点

2.理解公共组织、领导、科层制的概念

3.掌握公共组织和非公共组织的区别

4.掌握个组织变革的主要动因和内容

(七)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1.了解人力资本的概念

2.理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分析、 职级工资、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3.理解职级工资制的主要结构

4.掌握工作分析的主要方法

5.掌握品位分类的优缺点

6.掌握公共部门工作人员绩效方法

7.掌握主要激励理论

(八)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

1.理解公共预算、外部性、政府采购的概念

2.理解公共预算的分类

3.掌握必须由政府通过公共预算和财政过程配置社会资源的原因

4.掌握主要的预算理论

5.掌握预算的编制程序

6.熟练掌握公共预算支出规模增长理论

(九)公共政策

1.理解公共政策的概念

2.理解补贴的概念

3.掌握有限理性决策模型的特点

4.掌握公共决策模型

5.熟练掌握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现状

(十)公共管理过程

1.理解公共决策、计划的概念

2.掌握公共管理监督体系

3.掌握影响公共决策执行的因素

4.公共管理的过程

5.熟练掌握如何构建公共管理的监督体系

(十一)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1.理解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概念

2.理解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控制的概念

3.掌握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战略管理需要不同

4.理解公共管理战略管理系统

5.熟练掌握中国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6.熟练掌握优化中国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

(十二)公共部门绩效管理

1.理解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概念

2.熟练掌握关键绩效指标法和平衡计分卡法

3.掌握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特征

4.掌握管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价值标准

5.理解公共部门绩效反馈与改进措施

6.熟练掌握中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实践情况

(十三)公共管理改革

1.理解公共管理改革的概念

2.熟练掌握政府再造理论和政府绩效评估理论

3.掌握公共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4.掌握公共管理改革的理论基础

5.熟练掌握当代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改革的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6.熟练掌握中国公共管理改革难点

四、参考书目

《公共管理学》,2011年版,倪星、付景涛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初试——815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公共管理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815经济学原理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考试目的在于测试考生对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的掌握和运用程度,考察学生是否具备应用这些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各种经济现象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反映他们是否具备进一步深造和研究的能力。

二、 试卷结构(满分15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80分                            

1.概念                   约20分                        

        2.选择题                 约40分    

        3. 判断题                 约20分

主观题   约70分  

        1. 简答题                 约40分

        2. 论述题                 约3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经济学十大原理

考试内容  

    经济学十大原理内容

考试要求

    1.理解:机会成本、通货膨胀、经济周期涵义;短期中通货膨胀与失业如何相关;

    2.掌握:外部性、市场失灵;

    3.熟练掌握:市场失灵的两个原因。

(二)相互依存与贸易的好处

考试内容  

   相互依存与贸易的好处

   1.了解:生产可能性曲线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的差异;

   2.掌握:比较优势;

   3.熟练掌握:为什么经济学家反对限制各国之间贸易的政策。

(三) 供给、需求和市场力量

考试内容

   需求定理、供给定理、均衡价格、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

考试要求

   1.了解:市场中价格的作用;

   2.理解:过剩、竞争市场;

   3.掌握:需求定理、供给定理、均衡价格 ;

   4.熟练掌握: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

(四) 弹性及其应用

考试内容  

  供给、需求与弹性

考试要求

   1.了解:需求价格弹性与需求收入弹性;

   2.理解:富有弹性、缺乏弹性、单位弹性、完全无弹性涵义;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3.掌握:决定需求价格弹性的四个因素;

   4.熟练掌握:供给、需求和弹性的三种应用。

(五)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考试内容  

   税收归宿、税收分配

考试要求

   1.了解:价格上、下限如何影响市场结果;向卖者征税与向买者征税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2.掌握:税收归宿;

   3.熟练掌握:决定税收在买者和卖者之间的分配的因素。

(六)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考试内容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考试要求

   1.了解: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的内涵;

   2.理解:市场均衡状态;

   3.掌握:福利经济学、效率;

   4.熟练掌握:市场失灵与市场结果无效率

   (七)应用:赋税的代价

考试内容  

   税收对市场参与者的影响、无谓损失、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考试要求

   1.了解:税收如何影响市场参与者;

   2.理解: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如何变动,与税收收入相比较;

   3.掌握:无谓损失;

   4.熟练掌握: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变动及原因。

  (八) 应用:国际贸易

考试内容  

   国家贸易主要观点、关税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考试要求

   1.掌握:支持贸易限制的五种观点;

   2.熟练掌握:关税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九)  外部性

考试内容  

   外部性、科斯定理

考试要求

   1.了解: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2.理解:正外部性、负外部性;

   3.熟练掌握:科斯定理。

(十)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考试内容  

   公共物品、公共资源

考试要求

   1.了解:搭便车问题;公地悲剧;

   2.理解:公共资源、成本——利益分析、私人物品;人们在没有政府干预下的公共资源消费;  

   3.掌握:公共物品。

(十一)生产成本

考试内容  

   企业生产成本

考试要求

       1.了解:企业总收益、利润和总成本之间的关系;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2.理解:边际产量递减、规模不经济、隐性成本、边际成本、边际产量;

   3.掌握:企业的平均总成本曲线在短期与长期中如何不同及成因。

   (十二)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考试内容  

  市场供给曲线特征、边际成本

考试要求

   1.了解:利润最大化与竞争企业供给曲线;竞争市场的供给曲线;

   2.理解:沉没成本、边际收益;

   3.掌握:市场供给曲线是在短期更有弹性还是在长期更有弹性及原因;

   4.熟练掌握:企业的价格是在短期中、长期中,还是在这两个时期中都等于边际成本?解释原因。

(十三) 垄断

考试内容  

   自然垄断、价格歧视、对垄断的经济政策

考试要求

   1.了解:垄断者的生产与定价决策;对垄断的公共政策;

   2.理解:为什么垄断者的边际收益小于其物品的价格?边际收益能成为负的吗?解释原因;

   3.掌握:自然垄断、价格歧视;

   4.熟练掌握:当管制者命令一个自然垄断者必须设定等于边际成本的价格时,会产生两个什么问题?

 

(十四) 一国收入的衡量

考试内容  

   GDP的组成及理解;净出口、政府购买、GDP平减指数

考试要求

       1.了解:真实GDP与名义GDP和GDP平减指数的计算;

   2.理解:GDP的组成部分;净出口、政府购买、GDP平减指数;

   3.掌握:为什么高GDP是合意的,举出一个增加了GDP但是并不合意的例子。

(十五) 生活费用的衡量

考试内容  

   真实利率、消费物价指数、生产物价指数、特定产品价格上升对消费物价指数、GDP的影响

考试要求

   1.了解:消费物价指数(CPI)的计算;消费物价指数及编制;

   2.理解:真实利率与名义利率的涵义及相关性、消费物价指数(CPI)、生产物价指数;

   3.掌握:特定产品价格上升对消费物价指数、GDP影响的异同及原因。

(十六) 生产与增长

考试内容  

   生产率的四个决定因素;政府政策影响经济增长率的方式;关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考试要求

   1.了解: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

   2.理解:追赶效应;人力资本;人口增长率如何影响人均GDP的水平;

   3.掌握:生产率的四个决定因素;政府政策影响经济增长率的方式;

   4.熟练掌握:取消关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十七) 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

考试内容  

   共同基金、国民储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挤出、金融中介机构的内涵及金融体系的作用

考试要求

   1.了解:金融市场;政府预算赤字与盈余;

   2.理解:共同基金、国民储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挤出、金融中介机构;

   3.掌握:金融体系的作用。

(十八)  基本金融工具

考试内容  

   现值、风险厌恶、有效市场假说、基本面分析、市场风险

考试要求

   1.了解:企业特有风险、市场非理性、随机行走

   2.理解:现值、风险厌恶、有效市场假说

   3.掌握:基本面分析、市场风险

(十九)  失业

考试内容  

   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考试要求

   1.了解:失业的衡量;

   2.理解:效率工资理论、丧失信心的工人、效率工资;失业在正常情况下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及原因;最低工资法能更好地解释青少年的失业还是大学生业生的失业及原因;

   3.掌握: 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4.熟练掌握:为什么摩擦性失业是不可避免的,政府如何降低摩擦性失业的数量。

(二十) 货币制度

考试内容  

   货币的种类、控制货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货币政策

考试要求

   1.了解:货币的种类、控制货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2.理解:货币的职能、美联储的货币工具、货币乘数;美联储想公开市场操作增加货币供给,如何操作;

   3.掌握: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货币政策;

   4.熟练掌握:当美联储提高法定准备金时,货币供给会发生什么变动。

(二十一)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考试内容  

   通货膨胀税、货币中性、古典二分法;通货膨胀比预期低,债务人和债权人谁更受益及原因;费雪效应

考试要求

   1.了解: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

   2.理解:通货膨胀税、货币中性、古典二分法;通货膨胀比预期低,债务人和债权人谁更受益及原因

   3.掌握:费雪效应

   4.熟练掌握:根据费雪效应,通货膨胀率的上升是如何影响真实利率与名义利率的

(二十二) 总需求与总供给

考试内容  

   总供给与总需求曲线及规律

考试要求

   1.了解:总供给与总需求曲线;

   2.理解: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三种理论;经济波动的两个原因;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三个原因;滞胀;

   3.掌握:为什么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参考书目:  

《经济学基础》(第五版)(美)N.格里高利.曼昆著,梁小民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复试——21管理学(公共管理专业)

《管理学》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公共管理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22管理学(公共管理

专业)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考试目的主要是:测试考生对管理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与应用能力。考试要求主要是:要求考生正确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重要的思想观点、管理的基本原则、基本职能与方法,并能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管理及管理理论 约20分

计划与决策 约30分

组织及人力资源 约20分

领导、激励及沟通 约25分

控制 约5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10分  

1.填空题 约5分

         2.单项选择题 约5分

主观题  约90分

1. 简答题                  约30分

2. 论述题                  约30分

3. 案例分析                约3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管理及管理理论      

考试内容  

   管理的含义与性质;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类型、技能与角色;中外早期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

考试要求

      1.了解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管理者的类型。

      2.理解管理的概念。

      3.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

      4.熟练掌握管理二重属性、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法约尔的经营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梅粤的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

(二) 计划与决策

考试内容

决策的概念、原则及依据;决策类型;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决策方法;计划的概念及性质;计划的类型;计划的编制过程;远景和使命;战略环境分析;战略选择;目标管理;滚动计划法。

考试要求

    1.了解决策类型及其特点、决策的依据、计划的性质、计划的类型。

2.理解决策的概念、计划的概念、战略性计划、核心价值观、核心目标。

3.掌握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方法、外部一般环境、三种基本战略姿态、滚动计划法。

4.熟练掌握决策的原则、决策过程、决策的影响因素、计划与决策的关系、计划的编制过程、行业竞争五力模型、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及过程。

(三)组织及人力资源

考试内容

组织与组织设计;组织部门化;组织层级化;人力资源计划;员工招聘;人员培训;绩效评估;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管理组织变革;组织文化及其发展。

考试要求

    1.了解集权的含义、分权的含义、授权的含义、绩效评估的概念、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原则。

2.理解组织结构、管理幅度、组织文化的概念。

3.掌握组织设计的原则、事业部型结构的优点、权力的来源、授权的原则、人力资源计划的过程、员工招聘的程序与方法、人员培训的方法、绩效评估的程序与方法、组织变革的动因、组织文化的功能。

4.熟练掌握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管理幅度设计的影响因素、组织层级化设计中的集权与分权、人力资源计划编制的原则、外部招聘和内部提升的优缺点、组织变革的阻力及管理对策、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

(四)领导、激励及沟通

考试内容

领导的内涵;领导者的类型;领导方式及理论;激励原理、激励的内容理论;激励的过程理论;激励的强化理论;沟通的原理;管理组织沟通;组织冲突与谈判。

考试要求

    1.了解领导的作用、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

    2.理解领导的概念、激励的概念、沟通的概念。

3.掌握领导权力的来源、沟通的过程、领导和管理的关系。

    4.熟练掌握菲德勒权变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双因素理论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期望理论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公平理论及其对管理的启示、强化理论及其对管理的启示、有效沟通的障碍及实现、组织冲突的原因及管理。

(五)控制

考试内容

控制活动;控制过程;有效控制;控制方法。

考试要求

1.了解控制的必要性、控制理论、控制方法。

2.理解前馈控制的概念、同期控制的概念、反馈控制的概念。

3.掌握控制类型。

4.熟练掌握控制过程、有效控制。

参考书目:  

《管理学》(第五版)  周三多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年

加试——59微观经济学(公共管理专业)(无改动)

加试《微观经济学》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公共管理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62微观经济学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考试目的在于测试考生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的掌握和运用程度,考察学生是否具备应用这些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各种经济现象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反映他们是否具备进一步深造和研究的能力。

二、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1、 需求理论                       15分        

2、 效用论                         15分

3、 生产论                         15分

4、 成本论                         15分

5、 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   10分

6、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10分

7、一般均衡轮和福利经济学           5分

8、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15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40分

1.判断        约10分

        2.选择题   约30分

 

主观题 约60分

1. 简答题与计算题   约40分

2. 论述题       约2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考试重点

 需求概念,需求原理与需求规律、均衡价格、需求弹性

考试要求

    1.理解需求与需求变动,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需求弹性与总收入的关系、需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2.掌握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弹性计算

(二)效用论

考试重点

   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无差异曲线,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考试要求

   1.理解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替代效应与价格的关系,收入效应与价格的关系

   2.掌握边际效用的含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消费者均衡函数及图示、计算  

(三) 生产论

考试重点

   生产要素,生产函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一种可变投入的合理区间,生产要素最优组合,规模报酬与规模经济

考试要求

   1.理解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三种产量曲线的关系,生产三个阶段的划分,等产量线,等成本线

   2.掌握短期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两种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数学表达与图形,规模经济含义

(四)成本论

考试重点

   短期成本,边际成本,长期成本,机会成本,成本函数与生产函数的关系

考试要求

   1.理解短期各个成本的含义和关系,以及影响长期平均成本的因素,

   2.掌握计算总成本和边际成本,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与长期均衡的条件及图示

(五)完全竞争市场与不完全竞争市场

考试重点

   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考试要求

   1.理解完全垄断市场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图示,博弈论的基本思想

   2.掌握市场与市场分类的基本定义,完全竞争市场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条件和图示,分析和说明一、二、三级价格歧视

(六)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考试重点

   生产要素与边际产量价值,生产要素与边际收益产量  

考试要求

   1.理解超额利润的来源,经济租金,地租

   2.掌握要素使用原则与利润最大化原则有什么关系,消费者要素供给原则

   (七)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考试重点

  一般均衡,帕累托最优

考试要求

   1.理解完全竞争市场机制产生帕累托最优的原因

   2.掌握一般均衡,福利经济学定义,帕累托最优的定义以及产生的条件

  (八)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考试重点

  市场失灵, 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

考试要求

   1.熟练掌握:市场失灵及其原因,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对经济效率的影响

 

 

参考书目: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加试——60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无改动)

《公共事业管理》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公共管理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63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主要考察考生对公共事业管理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

测试考生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环境、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系统、公共事业管理的原则、目标和职能、公共事业管理的层次和方法、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战略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的一般过程、公共事业管理费用及配置效率分析、公共事业的绩效管理与外部评价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二、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公共事业管理的环境                            约5分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系统                        约25分

公共事业管理的原则                           约5分

公共事业管理的层次和方法                     约20分

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战略管理                     约5分

公共事业管理的一般过程                        约20分

其他内容                                      约2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50分

1.单选题   约20分

2.多选题   约20分

3.判断题   约10分

主观题                            约50分

1. 计算分析题   约5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公共事业管理的环境

考试内容:

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与公共事业管理之间的辩证关系,公共事业管理的生态环境、公共事业管理的文化环境、公共事业管理的公共关系环境以及公共事业管理的国际环境的内容。

考试要求:

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与公共事业管理之间的辩证关系

      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基本概念、公共政治文化、公共管理文化

      掌握公共管理文化和公共政治文化对不同层次的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

(二)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系统

考试内容:

政府及其基本属性和基本职能、现代市场经济下的政府职能,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以及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事业单位。

考试要求:

     掌握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和社会失灵的关系及其在公共事业管理上的价值。

     掌握政府职能演变的基本规律及市场经济下的政府职能、非政府组织的特征及活动领域和基本规律、事业单位改革。

(三)公共事业管理的原则、目标和职能

考试内容:

  公共事业管理的原则、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职能。

考试要求:

      掌握网络公共事业管理原则 公共事业管理目标 公共事业管理职能

     掌握公共事业管理原则的价值、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的划分以及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的发挥。

(四)公共事业管理的层次和方法

考试内容: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基本内涵;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历史演变;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特点;公共事业管理的层次体制。

考试要求:

     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层次与公共事业管理的方法

     掌握宏观公共事业管理和微观公共事业管理的关系

  掌握公共政策与公共事业管理的关系

(五)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战略管理

考试内容:

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战略管理的价值和特点、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战略管理过程和原则以及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战略规划。

考试要求:

      掌握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战略规划的过程、SWOT分析的含义和目标

     掌握战略管理、战略规划

      掌握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战略管理的价值和特点

(六)公共事业管理的一般过程

考试内容:

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确认管理、公共事业中的公共项目管理、公共事业中的公共财产和资源管理。

考试要求:

   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问题及确认、公共事业中的公共项目管理

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问题及确认

掌握公共事业中的公共项目管理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七)公共事业管理费用及配置效率分析

考试内容:

公共事业产品的提供方式、不同类别的公共事业管理经费分析以及公共事业管理经费的配置效率分析。

考试要求:

    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提供方式及其类别、公共事业管理经费业来源及支出

    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提供方式及其类别

    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经费配置效率评价

参考书目: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三版) 崔运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年10月

125300会计(MPAcc)

复试——34专业综合

《专业综合》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会计硕士MPAcc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36专业综合

 

一、 考试范围与要求

  (一)考试涵盖范围

本科目涵盖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与管理会计、审计四部分内容。

(二)考试要求

财务会计:主要考察考生对会计学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测试考生对财务会计目标、会计前提、会计要素分类、会计计量属性等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考核考生运用上述会计基本原则、方法进行会计处理的能力,考察考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相关的专业问题。

财务管理:测试考生对财务管理学主要内容:价值分析与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企业筹资管理、投资决策、营运资金管理及股利分配等相关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以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要求考生准确记忆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理论,掌握基本计算,并能妥善运用到综合题目的处理中。

成本与管理会计:测试考生对成本与管理会计主要内容:成本与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产品成本核算方法、成本分析与成本管理、本量利分析、经营决策分析等相关理论与方法的理解及掌握程度;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要求考生准确记忆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理论,掌握基本计算,并能妥善运用到综合题目的处理中。

审计:测试考生对审计职业规范、审计目标、审计证据、重要性及审计风险等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考核考生运用上述审计基本理论、方法进行业务循环审计处理的能力,考察考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相关的专业问题,出具恰当的审计报告。

二、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一)内容比例

财务会计占50%、财务管理占20%、成本与管理会计占20%、审计占10%。

(二)题型比例

客观题约占60%,其中单选题约20%, 多选题约20%,判断题约20%;主观题约占40%,其中简答题约20%,综合题约20%。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财务会计

1.金融资产:各类金融资产确认、计量的会计处理、金融资产之间转换的会计处理以及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

2.存货:存货的含义和分类;存货入账价值的确定、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方法、存货期末计价方法以及相关会计处理。

3.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核算以及相关会计处理。

4.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确认、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处置以及相关会计处理。

5.负债: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的含义和会计处理。

6.收入、费用和利润:收入、费用和利润的确认原则和计量标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运用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运用相关原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书目:  

2022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2022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二)财务管理

1.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与分析;投资风险价值的衡量与运用。

2.长期筹资决策:资本结构、个别资本成本、综合资本成本、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资本决策方法。

3.投资决策:项目投资相关概念、现金流量的估算、净现金流量的含义与计算方法;非折现评价指标的含义、特点和计算方法、折现评价指标的含义、特点和计算方法、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运用。

4.营运资金管理: 短期资产管理、短期筹资管理。

5.财务分析: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及财务状况的综合分析。

参考书目:  

2019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财务管理》,2019年,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经济科学出版社

(三)成本与管理会计

1.产品成本核算方法:产品成本计算概述;成本的归集与分配;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

2.成本分析与成本管理: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

3.本量利分析:本量利分析概念、本量利分析应用。

4.经营决策分析:经营决策分析的基本方法;经营决策中的成本概念运用;经营决策方法的实际应用。

参考书目:  

《成本管理会计》第5版,2021年,崔国萍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四)审计

1.审计概述: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审计的分类;审计准则、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

2.财务报表审计的核心概念:审计目标、重要性、审计风险、 审计证据、 审计程序。

3.财务报表审计的思路和步骤: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思路、风险评估、 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

4.主要业务循环的审计: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生产与职工薪酬循环的审计、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审计、货币资金与特殊项目的审计。

5.审计报告:审计意见的形成和类型、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结构和内容、非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参考书目:  

2022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审计》,2022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加试——72税法

《税法》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会计硕士MPAcc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70税法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主要考察考生对各税种的基础知识和相关计算的掌握情况。

测试考生对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目的税等税种的掌握和运用情况,重点考核各税种的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率、应纳税额的计算、税收征收管理等知识点。

二、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增值税法                            约20分

消费税法                            约20分

关税法                              约5分

企业所得税法                        约20分

个人所得税法                        约15分

土地增值税法                        约5分

其他税种                            约15分

题型比例:

(一)客观题                       约50分

1.单选题   约20分

2.多选题   约20分

3.判断题   约10分

(二)主观题                       约50分

  计算分析题   约5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增值税

考试内容: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判断以及应纳税额的计算,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地点。

考试要求:

1、掌握征税范围及纳税义务人

2、了解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

3、掌握税率与征收率的确定

4、掌握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5、掌握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与纳税期限

6、掌握纳税地点与纳税申报

(二)消费税

考试内容:

消费税的纳税环节,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已纳消费税的扣除,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考试要求:

1、理解消费税纳税义务人与税目税率

   2、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

   3、掌握自产自用与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

   4、掌握兼营不同税率应税消费品的税务处理

   5、掌握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与纳税期限

(三)关税

考试内容:

关税纳税义务人与税率类型,原产地原则的判断,关税应纳税额计算。

考试要求:

1、掌握征税对象及纳税义务人

2、理解进出口税则与原产地规定

3、掌握关税完税价格与应纳税额的计算

4、了解关税减免与行李和邮递物品进口税

(四)企业所得税

考试内容:

纳税义务人的类型及判断标准,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直接法与间接法核算所得额方法,境外已纳税额的扣除。

考试要求:

1、掌握纳税义务人类型与所得来源的确定

   2、掌握应税所得项目、税率

   3、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

   4、掌握税收优惠、境外所得的税额扣除

5、理解纳税申报及缴纳

(五)个人所得税

考试内容:

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人的类型判断标准、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境外已纳税额的扣除、征收管理。

考试要求:

1、掌握纳税义务人类型与所得来源的确定

   2、掌握应税所得项目、税率、应纳税所得额

   3、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

   4、掌握税收优惠、境外所得的税额扣除

   5、理解纳税申报及缴纳

(六)土地增值税

考试内容:

土地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征税范围的判断、土地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征收管理。

考试要求:

1、掌握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围

   2、掌握税率、应税收入与扣除项目的确定

3、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

4、掌握税收征收管理

  (七)其它税种

考试内容:

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车辆购置税和契税的征税范围、应纳税额的计算、征收管理。

考试要求:

1、掌握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特点、税率、应纳税额的计算。

2、掌握资源税的征税范围、纳税环节、应纳税额的计算,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3、掌握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范围、纳税义务人、应纳税额的计算,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4、掌握耕地占用税的征税范围、应纳税额的计算,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5、掌握房产税的征税范围、纳税义务人、税率、应纳税额的计算,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6、掌握印花税的征税范围、计税依据、税率、应纳税额的计算,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7、掌握车辆购置税和契税的征税范围、税率、应纳税额的计算。

8、掌握车船税的征税范围、纳税义务人、税率、应纳税额的计算,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参考书目:  

2022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税法》2022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加试——73会计报表分析

《会计报表分析》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会计硕士MPAcc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75会计报表分析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主要考察考生对三大基本报表的分析和四大财务能力分析的掌握情况。

测试考生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基本结构和项目的理解,测试考试对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分析,考核考生运用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的能力,考察考生是否能够综合运用会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解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财务问题,给出具体的财务分析建议。

二、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财务报表分析的基础和原理  约10分

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的分析  约30分

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分析  约40分

综合分析  约20分

题型比例:

(一)客观题  约50分

1.单选题 约20分

    2.多选题 约20分

3.判断题 约10分

(二)主观题 约50分

    1.财务分析题                约30分

2.综合题                   约2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会计报表分析概述

考试内容

会计报表分析基础、会计报表分析原理。

考试要求

1.财务报表体系构成;

2.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内容;

3.利润表的结构和内容;

4.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和内容;

5.股东权益变动表的结构与内容

6.会计报表分析的目标;

7.会计报表分析的程序;

8.会计报表分析的方法

(二)三大报表的分析

考试内容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基本结构、比较分析、结构分析、项目分析。

考试要求

1. 了解资产负债表分析概述;

2. 掌握资产负债表比较分析和结构分析;

3. 掌握资产项目分析;

4. 掌握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分析;

5. 了解利润表分析概述;

6. 掌握利润表比较分析和结构分析;

7. 掌握收入分析;

8. 掌握成本与费用分析;

9. 了解现金流量表分析概述;

10. 掌握现金流量表比较分析和结构分析;

11. 掌握现金流量表项目分析。

(三)四大财务能力的分析

考试内容

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指标及具体运用。

考试要求

1. 了解盈利能力分析的内涵与意义;

2. 掌握经营盈利能力分析;

3. 掌握投资盈利能力分析;

4. 掌握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5. 了解营运能力分析的内涵与意义;

6. 掌握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7. 掌握固定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8. 掌握总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9. 了解偿债能力分析的内涵与意义;

10. 掌握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11. 掌握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12. 了解发展能力分析的内涵与意义;

13. 掌握单项发展能力分析;

14. 掌握整体发展能力分析。

(四)掌握企业财务综合分析

考试内容和要求

1. 了解财务综合分析与评价的目的与内容

2. 掌握杜邦财务综合分析体系

参考书目:  

《财务报表分析》(第三版),2020年版,姚文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52100工商管理(MBA)

加试——70企业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工商管理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企业战略管理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企业战略管理》是测试考生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掌握的程度,考察考生应用战略管理相关研究方法和工具,解决战略管理理论和实践中问题的能力。

考试要求考生初步但较为全面地掌握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等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初步具备运用战略管理理论分析与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企业战略管理基础知识及基本概念     20分

企业战略管理环境分析    30分

企业战略管理战略选择   30分

企业战略管理战略实施 20分

题型比例:

 1.单项选择题   约 20分

     2.问答题       约 30分

     3.论述题       约 25分

     4.案例分析     约 25分

三、考试的知识范围

(一)战略管理概论

1.理解战略管理的定义,战略管理的特点和战略管理的性质

2.理解战略管理过程: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

3.会区分战略管理系统设计的不同模式

4.会分析不同战略管理者在组织中担任的角色及主要职能

(二)外部环境分析

1.理解企业总体的外部环境及行业内部环境的组成要素

2.使用PEST模型来分析一个企业宏观环境中的各种影响因素

3.使用波特的五种竞争力模型识别战略经营单位的竞争来源

4.学会如何分析直接竞争对手

5.理解国内外企业常用的市场信号

(三)内部环境分析

1.理解企业资源的分类和特征

2.理解企业能力的重要意义和核心竞争力的含义

3.理解企业资源、企业能力、企业核心竞争以及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

4.掌握企业内部条件分析的一般方法

5.掌握SWOT分析方法

(四)企业社会责任与战略目标

1.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2.理解企业使命所包含的内容

3.掌握企业战略目标所包括的方面

4.掌握危机管理的过程

(五)公司战略选择

1.理解公司的稳定发展战略、发展战略及防御战略

2,.领会发展战略中的纵向─体化战略和多样化战略

3.掌握公司业务管理的技术与方法

4.区分公司发展战略实施方式的利弊

5.理解战略选择过程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点的决策过程

(六)经营单位的战略选择

1.理解并掌握基本竞争战略的含义、条件及风险

2.理解不同产业结构下的竞争战略选择

3.掌握不同市场竞争地位下的竞争战略选择

4.了解超竞争环境下的竞争战略选择

5.竞合战略的主要实现形式

(七)国际化战略

1.理解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特点和目的

2.掌握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环境分析要素

3.理解公司层国际化战略的选择和业务层国际化竞争战略的一般选择

4.理解企业进入国际化经营的一般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八)战略与组织结构

1.理解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

2.了解企业的规模、企业的外部环境与企业的技术条件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

3.分析几种典型的组织结构,识别出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及所适应的战略条件

(九)战略领导

1.理解领导概念的内涵

2.理解领导者能力与战略的匹配

3.理解公司治理的内涵及董事会及其构成,经理层及总经理,总经理的来源

(十)管理战略变革

1.了解战略变革的两种不同观点和战略变革的类型

2.了解战略变革的环境特征

3.了解抵制变革的原因

4.掌握战略变革的过程

5.掌握战略变革的手段和干预范围

6.掌握正确领导战略变革的方法

四、参考书目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第四版)》,2016年版,杨锡怀、王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加试——71市场营销学

《市场营销学》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工商管理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市场营销学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市场营销学》是测试考生对市场营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一般方法掌握的程度,考察考生应用市场营销相关研究方法和工具,解决营销管理理论和实践应用问题的能力。

考试要求考生初步但较为全面地掌握企业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等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企业市场营销相关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初步具备运用营销管理理论分析与解决企业市场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市场营销观念和营销战略制定 20分

市场机会分析(营销环境、市场调研、消费者行为)  30分

市场营销战略STP选择 10分

市场营销策略4Ps制定与实施 40分

题型比例:

 1.简答题 30分

     2.计算题 20分

     3.论述题       20分

     4.案例题 30分

三、考试的知识范围

(一)理解市场营销的内涵

1.正确理解市场营销及其相关概念

2.掌握企业营销管理任务和需求管理

3.市场营销观念的发展和演变

4.掌握制定企业的成长战略和市场营销管理过程

(二)分析市场机会

1.掌握市场营销环境要素构成

2.学会营销环境分析方法(PEST、SWOT分析法)

3.市场营销信息系统的构成以及市场调研的基本方法

3.学会市场需求的定量与定性预测分析和计算

4.掌握购买行为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运用消费者行为理论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过程

(三)选择市场营销战略(STP)

1.利用不同的细分标准及组合进行市场细分

2.掌握进入目标市场战略和目标市场战略

3.运用定位工具进行市场定位战略选择

4.学会竞争者分析和一般性竞争战略选择

(四)制定市场营销策略(4P)

1.产品策略

(1)学会运用产品整体概念和产品组合

(2)掌握产品生命周期的阶段特点及策略选择

(3)了解新产品开发过程及新产品的市场扩散

(4)了解品牌与商标的区别,掌握品牌策略应用

(5)掌握包装策略的运用

2.定价策略

(1)了解影响定价的内外部因素

(2)学会三种不同导向定价方法的计算

(3)掌握定价策略及应用

3.分销渠道策略

(1)掌握分销渠道的功能和类型

(2)学会分销渠道的设计和决策、渠道冲突的解决方式

(3)理解新零售的内涵和应用

(4)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策略

4.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1)理解整合营销传播工具和推拉策略

(2)掌握人员推销基本策略和带货直播技巧

(3)掌握公共关系和营业推广的主要活动方式

(4)掌握直接营销不同形式和企业在线营销的实施

(五)市场营销组织管理

1.市场营销计划组织与控制的全过程

2.市场营销组织的形式

3.学会为企业制定一份市场营销计划书

四、参考书目

《市场营销原理与实务(第二版)》,2017年版,宋彧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0854电子信息-软件工程(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初试——807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数据结构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数据结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要求从数据结构及其实现这两个层次掌握常用基本数据结构(顺序表、链表、栈、队列、树、二叉树、图)概念和逻辑结构、存储表示和基本应用;基本的查找表概念、实现及其查找方法;基本的内排序方法;用C语言(或C++、JAVA)描述算法及对算法的分析;了解并掌握分析、比较和选择不同数据结构及不同存储结构、不同运算实现的原则和方法。

二、 试卷结构(满分150分)

考查内容及其考查比例:

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约占60%;

综合应用、算法设计与算法分析占40%。

试题类型: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应用题(求解问题)、算法设计与分析题。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1、数据结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概念,算法描述,时间复杂性及空间复杂性的评价。

2、线性表的概念,顺序表、单链表、双链表、循环链表的物理实现、基本运算、效率分析。

3、栈和队列的定义、实现、基本运算,栈和队列的应用,递归的方法。

4、树和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及常用表示法,树、森林与二叉树的相互转换,二叉树的遍历与线索二叉树,哈夫曼树及其应用。

5、图的基本概念,图的实现(邻接矩阵、邻接表),图的遍历,图的应用(最小生成树、拓扑排序、关键路径、最短路径)。

6、查找的基本概念,顺序查找和折半查找算法,二叉排序树、哈希表的构造方法及查找过程、算法、效率分析。

7、排序的基本概念,插入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基数排序的过程、算法及效率评估。

参考书目:  

《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年

初试——817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综合(包括数据结构,操作系统)

《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综合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要求从数据结构及其实现这两个层次掌握常用基本数据结构(顺序表、链表、栈、队列、树、二叉树、图)概念和逻辑结构、存储表示和基本应用;基本的查找表概念、实现及其查找方法;基本的内排序方法;用C语言(或C++、JAVA)描述算法及对算法的分析等;同时考核考生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组成,操作系统对计算机软硬件管理中涉及到的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考察学生对进程管理、处理机调度、存储管理、文件管理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相关拓展内容的了解情况。

二、 试卷结构(满分150分)

考查内容及其考查比例:

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约占60%;

综合应用、算法设计与算法分析约占40%。

试题类型: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应用题(求解问题)、算法设计与分析题。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数据结构部分)

1、数据结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概念,算法描述,时间复杂性及空间复杂性的评价。

2、线性表的概念,顺序表、单链表、双链表、循环链表的物理实现、基本运算、效率分析。

3、栈和队列的定义、实现、基本运算,栈和队列的应用,递归的方法。

4、树和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及常用表示法,树、森林与二叉树的相互转换,二叉树的遍历与线索二叉树,哈夫曼树及其应用。

5、图的基本概念,图的实现(邻接矩阵、邻接表),图的遍历,图的应用(最小生成树、拓扑排序、关键路径、最短路径)。

6、查找的基本概念,顺序查找和折半查找算法,二叉排序树、哈希表的构造方法及查找过程、算法、效率分析。

参考书目:  

《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年

 

(操作系统部分)

1.操作系统概念部分:理解并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不同时期的操作系统的特点,操作系统的三种主要基本类型的特点;掌握多道程序并发执行时时序图的画法,能够根据时序图画出系统的总周转时间。

2.进程管理部分: 掌握进程的概念及进程的状态与状态转换;进程的组成和特征;进程与程序的联系与区别;PCB的作用;原语的概念;进程间的相互作用;进程的同步与互斥;信号量与P、V操作;线程的概念;线程与进程的关系。

3.处理机管理部分:掌握分级调度及其模型,重点掌握进程调度的各种算法及其特点,了解实时调度的应用及其算法;掌握死锁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必要条件,会用资源分配图分析死锁问题,掌握死锁问题的解决、预防和避免方法。

4.存储管理部分:掌握各种存储管理的方法、特点,掌握分区分配算法、物理地址变换计算方法、虚拟存储的各种置换算法。

5.设备管理部分:掌握I/O系统的组成、I/O控制方式方法及其特点,掌握缓冲管理的方法特点,掌握设备分配原则和设备分配策略。

6.文件管理部分:掌握文件系统的概念,文件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掌握文件的存储方式、文件的目录管理特点、文件的存储空间管理方法原理。

参考书目:  

《操作系统原理与实践教程》(第2版),滕艳平 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

复试——10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操作系统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组成,操作系统对计算机软硬件管理中涉及到的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考察学生对进程管理、处理机调度、存储管理、文件管理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相关拓展内容的了解情况。要求考生牢固记忆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理论,掌握基本技术和方法,并能妥善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二、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操作系统概念 约10分

进程管理 约20分

处理机管理   约25分

存储管理   约25分

设备管理   约10分

文件管理   约10分

考查内容及其考查比例:

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约占60%;

综合应用、各种算法占40%。

试题类型: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应用题(求解问题)、银行家算法、调度算法等算法分析题。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1.操作系统概念部分:理解并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不同时期的操作系统的特点,操作系统的三种主要基本类型的特点;掌握多道程序并发执行时时序图的画法,能够根据时序图画出系统的总周转时间。

2.进程管理部分: 掌握进程的概念及进程的状态与状态转换;进程的组成和特征;进程与程序的联系与区别;PCB的作用;原语的概念;进程间的相互作用;进程的同步与互斥;信号量与P、V操作;线程的概念;线程与进程的关系。

3.处理机管理部分:掌握分级调度及其模型,重点掌握进程调度的各种算法及其特点,了解实时调度的应用及其算法;掌握死锁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必要条件,会用资源分配图分析死锁问题,掌握死锁问题的解决、预防和避免方法。

4.存储管理部分:掌握各种存储管理的方法、特点,掌握分区分配算法、物理地址变换计算方法、虚拟存储的各种置换算法。

5.设备管理部分:掌握I/O系统的组成、I/O控制方式方法及其特点,掌握缓冲管理的方法特点,掌握设备分配原则和设备分配策略。

6.文件管理部分:掌握文件系统的概念,文件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掌握文件的存储方式、文件的目录管理特点、文件的存储空间管理方法原理。

 

参考书目:  

《操作系统原理与实践教程》(第2版),滕艳平 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

 

 

 

 

 

复试——26数据库原理

《数据库原理》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数据库原理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的理解掌握程度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考察学生对相关拓展内容的了解情况。要求考生牢固记忆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理论,掌握基本技术和方法,并能妥善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二、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数据库系统,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结构 约15分

关系数据库,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约25分

数据库完整性,关系数据理论,数据库设计 约25分

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编程,查询优化,数据库并发控制,MySQL应用 约35分

题型比例:

1.填空题 约20分

2.选择题 约20分

3. 简答题   约15分

4. 程序设计题   约25分

5.综合应用题               约2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1. 数据库系统概述

介绍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和数据模型;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数据独立性;数据库系统结构等。

2. 关系代数及关系数据库的完整性

关系的概念;基本的集合运算;专门的关系运算;关系数据库的完整性。

3. 关系规范化理论

函数依赖概念;非规范化关系存在的问题;第一范式、第二范式、第三范式以及BC范式的定义;关系规范化的方法、关系规范化准则。

4. 数据库设计方法

数据库设计包含的内容;数据库设计的步骤;系统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以及数据库运行和维护等。

5. MySQL概述、存储引擎与数据库操作

MySQL服务的启动与停止;MySQL的登录与退出;MySQL存储引擎的类型与选择;MySQL字符集与选择;数据库的创建、修改与删除。

6. MySQL表的定义与完整性约束、MySQL数据操作

MySQL的数据类型、运算符以及常用函数;创建、修改、复制以及删除基本表;MySQL表的约束控制;插入数据;修改数据;删除数据;数据查询。

7. MySQL索引与MySQL视图

MySQL索引的概念作用及其管理;MySQL视图的概念、视图的定义及其管理。

8. MySQL存储过程与MySQL触发器

MySQL存储过程的概念;存储过程的创建、修改删除和运行;游标的概念以及游标的使用;MySQL触发器的创建查看修改和删除。

9. MySQL权限管理、MySQL日志管理、数据库的备份与还原

MySQL访问控制;MySQL权限表;MySQL权限管理;MySQL的二进制日志、慢查询日志以及通用查询日志;MySQL数据库的备份与还原方法。

10. 事务与MySQL并发控制

事务的概念、事务的ACID特性;事务的隔离级别;并发操作引发的问题。

参考书目: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MySQL应用教程》,李辉 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

加试——47C语言程序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C语言程序设计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1.熟悉集成开发环境

2.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

3. 掌握程序设计中简单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并能阅读简单的程序

4. 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并具有基本的纠错和调试程序的能力

二、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试题类型:

填空题、纠错题、应用题(求解问题)。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基本语句

1.表达式语句,空语句,复合语句。

2. 输入输出函数的调用,正确输入数据并正确设计输出格式。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1.用if 语句实现选择结构。

2.用switch语句实现多分支选择结构。

3.选择结构的嵌套。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1. for循环结构。

2. while和do-while循环结构。

3. continue语句和break语句。

4.循环的嵌套。

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1.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数组元素的引用。

2.字符串与字符数组。

函数

1.库函数的正确调用。

2.函数的定义方法。

3.函数的类型和返回值。

4.形式参数与实在参数,参数值的传递。

5.函数的正确调用,嵌套调用,递归调用。

参考书目: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C语言程序设计》,教育部考试中心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加试——48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计算机网络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以网络技术为主干,主要考核考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理解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要求考生准确记忆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理论,并能合理运用到综合题目的分析中。

 

二、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网络基本概念 约15分

广域网物理层 约15分

数据链路层 约10分

局域网与宽带城域网 约20分

TCP/IP协议 约30分

网络安全 约10分

 

考查内容及其考查比例:

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约占60%;

综合应用占40%。

试题类型: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应用题。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1.网络基本概念

(1) 计算机网络概论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功能和拓扑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分组交换的基本概念

(2)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协议、层次、接口与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OSI参考模型及各层的基本服务功能。

TCP/IP参考模型的层次划分、各层的基本服务功能及主要协议。

2. 广域网物理层

物理层与物理层协议的基本概念。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传输介质类型及主要特性。

数据编码的类型和基本方法。

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的基本概念。

多路复用技术的分类与特点。

同步数字体系SDH的基本概念。

接入技术的基本概念。

3. 数据链路层

数据传输过程中差错产生的原因与性质。

误码率的定义与差错控制方法。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典型面向比特型数据链路层协议HDLC与PPP协议。

数据链路层滑动窗口协议

4. 局域网与宽带城域网

局域网的分类与特点。

IEEE 802参考模型与介质访问控制子层的基本概念。

Ethernet局域网的基本工作原理。

高速局域网、交换局域网与VLAN的基本工作原理。

网络互联基本概念与网桥的基本工作原理。

5. TCP/IP协议

(1) 网络层

网络层与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

Ipv4协议的基本内容

IP地址、路由算法与路由协议的基本概念。

地址解析ARP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路由器与第三层交换的基本概念。

VPN的基本概念。

ICMP与IGMP协议的基本概念。

IP地址、路由算法与路由协议的基本概念

(2) 传输层

网络环境中分布式进程通信的基本概念。

进程通信中客户/服务器模式的基本概念。

传输层的基本功能与服务质量QOS的基本概念。

UDP和TCP协议的基本内容。

(3) 应用层

Internet应用的发展与应用层协议的分类。

Client/Server与P2P模式的特点。

DNS、DHCP的基本工作原理。

SMTP、FTP与TELNET等协议的基本工作原理。

Web与搜索引擎的基本工作原理

应用层协议的分析方法。

6.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基本概念

密码学基本概念和技术

防火墙基本概念和技术

入侵检测基本概念和技术

 

参考书目:

《计算机网络》(第7版),谢希仁 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年

相关话题/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