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作家张洁在散文《我的四季》中这样写道:“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这话告诉我们:一个人既要有梦想,更要有对梦想坚守到底、永不退缩的信念和勇气。对刘德胜而言,这块“由自己耕种的土地”便是深深扎根在他心里的“家乡梦、教育梦”。他守望初心,博士毕业后毅然返回母校继续耕耘;他牢记使命,在产学研结合方面卓有成效。他以宁静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以创新拼搏之举迎接挑战,他用辛勤和汗水承担着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用语言和行动兑现着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爱国爱校爱龙江,扎根边陲做贡献。刘德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佳大人的初心情怀、使命担当。佳大振兴、龙江振兴,需要更多像刘德胜这样的追梦人!
初心,就是在人生的起点所许下的梦想,是一生渴望抵达的目标。对于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主任,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北德州大学访问学者刘德胜而言,“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带回母校,助力母校发展”就是他的初心。

2001年,刘德胜从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工业自动化专业毕业,并留校任教,2005年考入东北林业大学攻读硕士,2010年博士毕业的他毅然放弃了省外高校优厚的待遇,选择回到梦想启航的地方,在佳木斯大学耕耘更多的希望,这就是一名青年教师的家国情怀和一名佳大学子的责任担当。
初心再赤诚,也要落实到行动中。四季交替,寒来暑往。他时刻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真知去教诲学生,用师德去培育学生。多年来,他先后承担本科生及研究生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模糊控制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他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因材施教,采用不同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而能用。对于本科生,他主张以学习为主,打好专业基础;对于研究生,他主张以做项目为主,产学研结合。在他的教育引导下,很多本科生选择考研、继续钻研专业知识,很多硕士研究生都发表了SCI学术论文,更有学生走上了创业之路,成为了学生创业明星。他爱生如子,经常从工资和课题经费中拔款资助困难学生,是学生们毕业多年后仍念念不忘的贴心人。

“用专业知识服务企业,让企业资金反哺教学”是他执着追寻的梦想,也是他多年始终坚持的实践。作为信息电子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党支部书记、主任,他与支部党员教师、学生党员常年坚持义务为三江地区的企业提供技术指导,200多家企业受益,并对此义举赞不绝口。多年的付出终结硕果,在他们的行为感召下,已有多家企业与我校信息电子技术学院达成合作意向,愿意将企业设备引进学校实验室,为同学们提供更加直观的实践动手场地。
“科研重在成果转化,如何推动科研技术产业化”是他多年努力奋斗的方向。多年来,他承担及参与多项国家及省级课题,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27篇,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出版专著1部\出版教材4部,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1项。他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利用现有科研实验条件及团队优势,积极开展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通讯技术相交叉的科学研究,在农业、工业物联网及智能制造等领域获得一批具有较大社会、经济效益和较高学术水平的成果。

2013年,他创办黑龙江省大洲电气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带领广大青年团队自主创业,从事三江地区自动化、物联网、计算机软硬件方面的技术服务工作,承担了多项具有技术含量的攻关课题,产值达到2000万元以上,服务地方项目达到200个以上。企业先后取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黑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黑龙江省千户科技型企业”“黑龙江省青年企业家协会理事单位”等荣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他也荣获了黑龙江省新世纪人才获得者、留学归国基金项目获得者、改革开放四十年佳木斯市青年创业领军人物、佳木斯市突出贡献人才等殊荣。
“他是个闲不住的人,想做事、想做成事”是他前行的不竭动力。他将坚守“爱国爱校、奉献龙江”的初心,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赤诚和知识份子的担当,继续专注于自有知识产权研发,努力在工业智能模块、智能人脸识别系统、GPS导航等领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品牌,着力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宣传部 李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