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吴石入职28年的教师生涯中,他深感自己职业神圣、使命重大,他充分发挥所学专业之长,在学术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在担任车辆工程系党支部书记工作期间,他始终牢记初心,团结教师做好党建工作。教书不忘育人,他以一位园丁的情怀,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建设者和合格人才;发挥科技优势,他用超前的科技成果为振兴地方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夯实党建基础 推进育人进程
吴石作为党支部书记,注重提升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和组织力,并实施全方位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激励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18年,在全省高校优秀党支部书记交流会上,他以“解放思想、增强组织力、全面推进车辆工程党支部建设”为题作了典型发言,全文发表在东北网上。在他的努力下党支部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并成为了团结师生的核心、教育党员的集体、攻坚克难的堡垒。
在抗击新冠战疫中,他和教师捐资助学、“云端”授课,“云邮寄”行李、包保制促就业……党员教师冲在前,展现教育报国守初心,立德树人担使命情怀。2021年,他积极参与“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通过增强支部组织力来推动改革发展、增强内在创新,探索一条党建、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相互促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与离校前本科毕业生党员合影
创新思政载体 发挥教育作用
紧抓“三会一课”不放松,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当好师生的主心骨和贴心人。在日常工作中,他以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为主线,以支部为旗帜、全体党员为标杆,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形成凝聚师生和服务师生的内生动力。他带头学习党史知识,在黑龙江省总工会组织的“铭记百年史,奋进新征程”党史网上知识竞赛中全省总排名100名以内,每月都保持在全省200名以内;坚持“学习强国”平台学习,支部成员人均20000学分,有的已达30000多学分,并做到在学习中明理、增信、崇德、砺行。支部通过不断地吹“集结号”、支部书记带领党员冲锋在前,以创新理念抓实建设,推动支部工作创新、制度创新,使支部建设促进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在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建设等工作中,全体党员发挥出模范先锋作用,攻坚克难,当好师生的主心骨和贴心人,专业课程100%引入了“思政素材”和“科学精神”。
改进教学模式 卓育素质人才
他积极参加一流本科建设相关培训活动,主动接受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效成效,并与自己课程相结合,建设一流本科课程。一流本科课程是一流专业建设的核心,必须贯彻“教学改革改到深处是课程”的理念,通过课程内容的有效性、学习的真实性、任务的创新性、环境的社会性、过程的互动性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和主动学习,教师主要是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在“专用汽车结构设计与分析”教学中,他结合实际案例,加强研究性、创新性、综合性内容的教学,提高课程的挑战度,并通过布置大作业的方式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安排,加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力度,加强学生高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团队实行老中青结合,发挥“传帮带”作用并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
他积极倡导实施“探究式、互动式、案例式、启发式”的个性化课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和认知自我。每学期都要给学生讲授汽车新技术的发展,从汽车NVH控制、汽车电动化与低碳化、汽车电子化、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以及汽车碰撞安全技术5个方面,讲授国内外汽车工程领域的学术研究进展、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 ,激发同学们热爱思考、热爱专业之情,充分提升学生“学”的主观能动性。
为点燃学生求知和创新的激情之火,在他的鼓励和指导下,专业1/2的老师申报了大创项目,并且形成各自的团队进行项目研究,期间还鼓励老师们参加行业会议,发表研究论文,这不仅提高了专业教师自己,还锻炼了团队,形成以大创项目为驱动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专业毕业设计的设定上,专业采取自主选题、企业命题、科研选题、大创命题等多方位的设计类命题,并不定期地发放调查问卷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时刻关注毕业设计过程考核,注重工程能力的培养。车辆17-2班学生张明垒感慨地说,整个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他特别感谢吴老师,吴老师既是一位温文尔雅的****,更是一位如父亲般的师者。

2021年3月,与所指导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合影
争创一流专业 抢占专业前沿
作为专业负责人,他根据专业特点,抓住专业建设机会,努力提升专业办学能力和水平。他执笔完成了《专业人才培养战略定位及专业结构优化调整论证报告》。2015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大事,他主动学习专业认证方面的知识,接受了专业认证理念。2018年5月,他组织带领专业教师开展专业认证筹备工作,撰写专业认证申请书、自评报告,并在专家进校时做认证汇报准备工作,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克服了专业教师少、实验室建设任务重等诸多困难,并于2018年获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019年车辆工程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进校专家对专业认证给予了高度评价。
专业建设获得的每一次成功,都离不开他辛勤的汗水和大量的付出,他亲自组织并撰写各种申报材料,加班加点、熬夜通宵是常有的事情,在专业认证专家进校前夕,甚至凌晨两点才离开学校。因为工作繁忙,吴石常常无法照顾家里。2019年6月正值儿子中考,报考志愿时儿子想听听他的意见和建议,但此时正是专业认证关键时期,几乎见不到他的身影,儿子埋怨他是个“不合格”的爸爸。正是在吴石老师和全系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车辆工程专业在学校崭露头角。
2020年,吴石又组织成功申报国家级一流专业,至此车辆工程专业成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今年本科一次就业率全校排名居前,为我校专业认证工作和一流专业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他将专业认证工作方面积累的经验和技巧传授给院内、校内其他认证专业,在学校召开的“提交工程认证年度报告”研讨会上作交流报告,积极为其他专业工程认证和专业建设献言献策,把握认证“主线”,守住认证“底线”。

2019年11月工程认证专家组入校前夕,教务处、学院领导与全体专业教师合影
他曾经在企业工作过8年,非常熟悉校企合作的流程,目前正积极和大庆沃尔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吉利浙江动力总成有限公司进行产学研合作,构建与行业产业链有效对接的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平台,同时培育并设置“新能源汽车”“辅助驾驶”等与产业发展相适合的新专业方向,全方位优化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2020年,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基础上,他作为主持人结题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1项,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1项;在研省级教研项目2项,研究建立与汽车产业链相对接的开放式的综合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和科研创新平台,目前已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建立了9个产学研实践基地。
振兴地方经济 构建一流团队
吴石以服务龙江为己任,致力于构建教学、科研、工程实践相结合的科教一体团队,以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来支撑多维教学体系。
2020年,他作为主持人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1项、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获省科技进步奖1项。作为车辆工程学科负责人参与第五轮学科评估的相关工作、博士后流动站的评估工作等。他在工作中突出专业特色,强化实验和虚仿平台建设,凝练学科方向,学科建设初显成效。
近5年,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国际合作等国家级项目3项,作为第二人参与国家级项目3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SCI、EI检索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培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20余人;发明专利转让给企业2项,形成用户应用规范5项,企业新增经济效益达1000万元/年;形成校企产学研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多维度教学体系,构建科教一体团队,以科研为支撑培养高层次人才服务龙江。
吴石曾获校级“优秀主讲教师”、校级“优秀教师”、校“三全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作为党支部书记,他所在的党支部2次荣获校“先进党支部”称号。他还兼认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机生产工程分会委员、黑龙江省振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博士后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航空学报等10余种SCI期刊和EI期刊审稿专家。
2007年1月,吴石受学校和国家基金委联合派遣来到了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求学,求学期间他珍惜求学时光,即使休息日,在白大校园里也常见他往来于教室、图书馆和宿舍之间的身影。他提出的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复杂声学信号的检测新方法,得到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作为留学生代表,他受到了来白俄罗斯访问的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亲切接见。每当提及往事,他都会说读博经历是自己人生的宝贵财富,更是人格品质的历练和洗礼,这些经历坚定了他为理工发展服务、为国家建设服务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