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国内外专家齐聚哈工程研讨全球核能科学与教育发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3-10-14
7月6日核能科教合作国际研讨会在校召开。会议由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指导,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和我校共同主办,以“教育、变革、能源”为主题,围绕核能多角度助力“一带一路”框架下留学生教育、能源模式变革、双碳目标下核能与多种能源共同发展等重要议题展开交流。
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人事司司长孟华,国际原子能机构核能部能源计划、信息和知识管理司司长黄玮,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理事长王安民,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於志文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巴基斯坦驻华使馆科技参赞、沙特驻华使馆教育参赞,尼日利亚、巴基斯坦等国家的25位科技部、能源部、核管会、原子能委员会官员,巴基斯坦、尼日利亚、菲律宾等1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代表,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和国内13所高校、中核、中广核、国电投代表共200余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参加会议。
孟华表示,首期中国政府原子能奖学金培养项目,建立了对接国际标准,“政-校-企”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同中方涉核企业,为留学生提供具有特色的教学计划和实践条件。项目在人才培养上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受到国际原子能机构及相关国家的高度赞誉和广泛认可。在一期项目成功实施的基础上,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教育部将启动二期项目,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为国际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核领域人才。
黄玮表示,中国政府原子能奖学金为发展中国家核能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一期的培养中哈尔滨工程大学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留学生特色培养路径,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未来国际原子能机构将持续加强同中国政府合作,并继续支持中国政府原子能奖学金二期项目。
王安民表示,中国政府原子能奖学金有力地促进了中外核能合作优秀专业人才培养,推动了全球核能与核技术和平利用。作为一期唯一承担高校,哈尔滨工程大学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安排专门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制定了完善的管理体系,做出了突出贡献。学会将通过与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中国核工业的国际影响力,加快核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助推构建新兴核电国家人才培养培训共同体。
於志文表示,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参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工程教育标准”制定,核学科人才培养能力与水平被国际广泛认可。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国内规模最大的核工程人才培养基地,中国和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建设的核教育与培训中心,在核电人才培养领域享有独特的资源优势。未来学校将持续创新“政府-高校-企业”协同育人模式,优化课程体系,进一步推进中国政府原子能奖学金二期项目向更深层次发展。
中核集团中国中原对外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乔刚、中国广核集团核能投资开发中心副总监户倬、国家电投集团核能产业创新中心副主任王勇、我校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高璞珍分别以《中核集团“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广核及产品介绍》《国电投先进核能技术创新》《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核教育》做大会报告。
尼日利亚原子能委员会核电站发展部主任阿卜杜拉赫·马蒂(Abdullahi A. MATI)教授,菲律宾核能研究所主席卡洛·阿西罗(Carlo A.ARCILLA)博士,加纳原子能委员会核电研究院技术总监瑟斯·科菲·德布拉(Seth Kofi DEBRAH)教授,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俞冀阳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林铭章教授,巴基斯坦工程与应用科学大学教授马斯儒尔·艾哈迈德(Masroor AHMAD)博士,泰国农业大学应用辐射及同位素系菀薇萨·素葩瑟(Wanwisa SUDPRASERT)副教授,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副教授倪苏万科斯特·孙柴(Sunchai NILSUWANKOSIT)博士分别做核能发展情况专题报告。
“如何能获得中核海外公司的工作岗位”、“如何与哈尔滨工程大学开展核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合作”、“如何获得奖学金项目更多支持”,有关涉核企业和高校就留学生关心的实习就业问题进行了回答交流。
会议期间,学校与巴基斯坦、泰国等国就联合开展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进行了交流。巴基斯坦驻华使馆科技参赞卡姆兰·拉希德(Kamran Rasheed)和巴基斯坦工程与应用科学大学马斯儒尔·艾哈迈德(Masroor AHMAD)教授参观学校的核电站安全壳过滤排放系统后说,“这项技术已经用在了我们国家卡拉奇核电站,我们非常希望能和哈尔滨工程大学开展深入的合作”。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孙柴博士表示,“此次研讨会为各国核能科技、教育工作者交流经验,互相启迪提供了重要平台,主办方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努力不可替代,我们很期待与学校开展核领域的教育科研合作。”巴基斯坦、泰国、肯尼亚等国家涉核大学、科研院所均希望与学校开展广泛深入合作。
又讯,7月7日,中国政府原子能奖学金项目交流会在校召开。会议由国家原子能机构主持,哈尔滨工程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13所学校和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就一期项目成果和二期项目展望进行研讨交流。
作为中国政府原子能奖学金一期项目唯一承担高校,学校核科学与技术学院介绍了项目留学生培养特色和经验。
国家原子能机构、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和与会高校对哈工程在首期积累的经验和创新做法表示肯定,并希望在二期项目中同哈工程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
2010年,国际原子能机构与中国政府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共建核教育与培训中心,国内多家重点大学参与,提升中国高校培养核科学技术人才的能力。2017年,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中国教育部,共同创设中国政府原子能奖学金,每年资助40名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来华攻读核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或博士学位。奖学金项目一期为期五年,现已资助188名国际学生。
首期中国政府原子能奖学金培养项目建立了对接国际标准、“政-校-企”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工程教育标准制定培养计划并严格实施,加强留学生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训练,致力于培养懂技术、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中核集团公司、中广核集团公司、国电投集团公司等中方涉核企业,为留学生提供具有特色的实践条件。奖学金项目人才培养成果得到国际原子能机构高度认可、高度赞赏。项目架起留学生与核工业之间的桥梁,援助有核电核技术发展需求的国家培养核领域人才,彰显了大国担当,提高了我国国际影响力,吸引了更多新兴核电国家同学校开展核能人才培养合作。加纳驻华大使及参赞访问学校时表示,愿促进哈工程与加纳相关大学的对接和合作,建立哈工程在加纳的生源基地。
依托该项目,学校核学科培养方案被列入 IAEA 出版物《核工程教育》,获评来华留学品牌课程等省级以上教学成果5项,新增全英文课程20余门,完成与国际高水平专家****共建课程6门;开展了一批教学改革项目,包括教育部“新工科”项目 1 项,省级教改项目 3 项,另有 1 项省级规划项目。
未来,学校将引进国际核管理课程,培养复合型人才。拓展与 IAEA 的合作,推动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持续发力政府-高校-企业合作,增强中国核工业影响力。创新来华留学生培养新模式,为核领域大体量、零基础高端留学生人才培养,贡献哈工程的方案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