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工程专业[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教研室简介]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教研室,现有教师15人,高级职称1人,副高职2人,中级职称6人,隶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校内简称二系),具有热能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一、发展历程该专业发展有着光辉的历程,前身为哈军工火箭发动机专业,始建于50年代中期,当时由陈启智同志任教研室主任(后随军工一部到长沙,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校长,少将军衔),张唯同志任副主任。1970年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组建后,成立了8专业,即导弹专业,保留了军工一部分师资和实验设备,72年在8专业2组(火箭发动机组)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固体火箭发动机教研室,到80年代初期,教研室人数达45人,建立了完善的发动机研制、设计、火药加工生产及测试系统等机构和实验室,有相当强的科研和教学师资力量,大部分同志是军工毕业的从事火箭发动机专业的专家,也有从航天部二院、三院调回的从事火箭发动机的同志。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适应军转民的需要,拓宽专业方向,该专业教研室于1985年正式更名为热能工程教研室,并于1985年正式招收第一届热能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在发挥原有军工优势的同时,不断拓宽学科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随着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我校在航天工程系的基础上成立了建筑工程系,99年成立学院,现名哈尔滨工程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相应热能工程专业更名为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并相应成立了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教研室,扩充了一定的人员,并于1996年招收了第一届暖通专业的本、专科生。
二、人才培养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自1978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到1988年共为国家培养火箭发动机专业本科生150名,硕士研究生17名。他们均在国防工业战线上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工作,成为中坚力量,有的同志成为了部门的领导,1989年到1997年,共培养热能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270名,热能工程和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毕业生18名,他们在各行业充当骨干。
三、科技开发
l、军品科研:自70年代开始,我专业承担了大量的国家重点科研型号的研制任务和预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型号有7181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YJ—8火箭发动机的研制、FL—7火箭发动机的研制,预研课题有舰载导弹垂直发射装置燃气物理场的测试与研究(7.5国防预研课题)、火箭发动机最优化设计(7.5预研课题)、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型面优化研究(8.5国防预研课题)、垂直发射安全技术(8.5国防预研课题)、30—60米变水深潜射导弹发射技术(9.5国防预研课题)及西北工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课题(9.5国防课题)。参与研究的课题有超速射小口径自动机原理及效力和力传递研究(9.5国防预研课题),低温风洞的加热装置(9.5国防重点实验设备)。部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
2.民品科研:在从事大量的军品型号及预研课题的同时,我专业进行了大量的民品科研工作,龙滨—I防雹降雨火箭的研制(1979年)、冷热风机的开发和研制(1986年)、二次采油中放射性物质释放器的研制和开发(1996年)、单元式燃气采暖系统的开发与研制(1996年),其中推广使用的有3项,获国家专利3项。民品开发与研制支持了地方建设,带动了专业发展,培养了师资,在军转民过程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教研室经过了几年的风风雨雨,人员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继有三十多名高级职称的同志离、退休或从事领导工作。经过几年的补充,现教研室的平均年龄为32岁,其中博士生3人、硕士生6人,教研室充满朝气和活力,在不远的将来,他们在科研和教学方面将会有更大的作为。发扬传统,开拓创新,是我们新一代202教研室人的座右铭,我们将决不辜负老一代军工人的希望,我们的事业必将蒸蒸日上、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