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学习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 《新华每日电讯》报道我校博士生吴凡逐梦航天的奋斗故事

本站小编 哈尔滨工业大学/2020-12-04

哈工大报讯(梅侯宝/文)11月17日,《新华每日电讯》报道了我校航天学院博士研究生吴凡在读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后,对其中关于科技创新、逐梦深空的内容引起强烈共鸣,并表示要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强的斗志,在逐梦航天的新征程上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报道原文如下:
“90后”航天博士吴凡的“小星星夜曲”
过去几年中,吴凡的许多快乐时光,都与一种“小星星”有关——
2013年,吴凡和一群小伙伴组队参加欧盟面向全球高校征集50颗立方体卫星的QB50项目;
2015年,吴凡参与设计的“紫丁香二号”纳卫星发射升空;
2018年,由吴凡担任卫星姿态与轨道控制系统设计师的“龙江二号”微卫星顺利进入环月轨道……
1993年出生的吴凡从小对航天知识有着浓厚兴趣,现在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一名博士研究生。他所在的哈工大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被称为“中国最年轻的航天力量”。
相比于普通卫星动辄上百公斤甚至上吨重的“大身板”,微纳卫星尺寸小、重量轻,适合执行试验性航天任务,应用广泛。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博士研究生吴凡调试微纳卫星实验设备(11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何山摄
“十三五”时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其中也有吴凡的身影。
卫星姿态控制,是吴凡的专长。他最常做的实验,就是在电脑前屏息凝视微纳卫星的运行轨迹——在漆黑的实验室里,小卫星模型缓缓前行、优雅旋转,每一丝变化都牵动着他的心。
“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相当于它的眼睛和四肢,其可靠性、稳定性及精确度是安全飞行和成功执行任务的重要保障。”这位年轻航天人的追梦路上伴随着一个个难题和挑战。
2016年初,吴凡迎来大考——担任“龙江二号”微卫星的姿态与轨道控制系统设计师。“龙江二号”重量只有47千克,而当时具备同样独立地月轨道转移能力的卫星重量都在它的4倍以上。这就意味着“龙江二号”要在严苛的重量、尺寸约束下完成任务,研制难度比之前高出好几个量级。
成功无捷径。为优先保障“龙江二号”有效载荷,推进系统、星箭分离机构、天线等均采用全新设计,吴凡和团队师生不停分析计算,一个难点一个难点地破解。
2018年5月,“龙江二号”顺利进入环月轨道,成为全球首个独立完成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的微卫星。当调度员播报这一信息时,吴凡如释重负。
2019年2月4日,在与荷兰、德国无线电爱好者的共同接收下,一张由“龙江二号”拍摄的地月合影传输到团队电脑上。银闪闪的月球,伴着蓝莹莹的地球,在深邃星空的映衬下格外迷人……这张照片被《科学》杂志刊登,英国媒体称“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最棒的地月合影之一”。
“这张地月合影是我们逐梦深空、探索未知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时期,我国科技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自己有幸成为其中一名小小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吴凡说。
追寻吴凡背后的足迹,是一段段不为人知的寂寞时光。赶往自习室的匆匆脚步,假期泡在实验室的身影,熬夜等待的实验结果……都记录着吴凡的追梦之路。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不要在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是吴凡在追梦途中领悟最深刻的道理。
如今,吴凡即将博士毕业,他的选择是留校任教,继续耕耘自己的航天梦。
一往无前的追梦路上,新蓝图让吴凡更有前行的力量。强化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在空天科技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健全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都让他倍感振奋。
“看到浩瀚无垠的风景,得益于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身处最好的时代,最大的珍惜就是尽己所能,为这个时代作出应有的贡献。”吴凡说,他将努力在小卫星领域提出更多原创性理论,让小卫星性能更优、研制更快捷,带领更多年轻人在逐梦航天的路上唱响“青春小夜曲”。



编辑:梁英爽




相关话题/航天 微纳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国教育报》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培养新时期航天工程领军人才》为题报道我校研究生教育经验
    日前,《中国教育报》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培养新时期航天工程领军人才》为题,对我校研究生教育经验进行专题报道。全文如下:哈尔滨工业大学:培养新时期航天工程领军人才本报记者董鲁皖龙■聚焦研究生教育系列报道“没有微纳卫星创新工场,我们不可能把卫星做出来,更不可能让卫星上天。”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博士生吴 ...
    本站小编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12-04
  • 新华社点赞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
    哈工大报讯(商艳凯/文)5月25日,新华社客户端以《中国航天队伍“新生代”——记哈工大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为题,报道了我校这支由“90后”、“00后”组成的科研团队用青春探索浩瀚宇宙的追梦故事,在校内外获得广泛关注,短时间内的浏览量就超过100万人次。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走近这支自带流量包、青春与 ...
    本站小编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