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报讯(梁英爽/文 辛然/图)躬耕一百年,育才新世纪。6月7日,太空返回-哈工大一校三区土壤培育“问天树”仪式在我校图书馆前举行。校党委书记熊四皓、校长周玉为“问天树”石碑揭幕,并分别为威海校区、深圳校区代表赠送太空返回土壤。
仪式现场,通过视频短片播放了一校三区土壤从取土、消杀处理、遨游太空、返回至土壤与一校三区生态回用水混合制成混合液的全过程。视频结束后,熊四皓、周玉为“问天树”石碑揭幕。石碑碑体长90公分,宽20公分,厚10公分,象征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缩写921工程。此时,由无人机运送的太空返回的一校三区土壤和生态回用水混合液缓缓飞抵了仪式现场。熊四皓,周玉,校友总会副会长任南琪,威海校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建文,深圳校区副校长姚英学,航天学院2016级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生卢生奥一同为“问天树”浇水、培土。
植树仪式结束后,熊四皓、周玉分别为威海校区代表王建文、深圳校区代表姚英学赠送太空返回土壤。
回望历史,哈工大始终与祖国的航天事业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多年来,我校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人才,解决了许多关键技术难题。学校的发展进步也得到了中国航天,特别是载人航天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为加强与中国航天之间的密切联系,突出服务航天强国战略的办学特色,我校于2019年12月,特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申请,取哈工大一校三区的土壤,搭载于2020年5月5日发射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由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飞船在轨飞行2天19小时,5月8日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今日,学校师生代表用从太空返回的一校三区的土壤和水源,共同培育和浇灌这棵“问天树”。当这株承载着哈工大精神的树苗茁壮成长,它不仅象征着百年哈工大沉淀形成的育人传统,也代表着当代哈工大人将传承赓续、勤奋耕耘,在新百年征程中继续为党和国家、为航天事业不懈奋斗。
据了解,“问天树”是由我校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共同命名,哈工大的“问天树”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问天阁遥相呼应,体现了哈工大与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紧密相连、哈工大精神与中国载人航天精神高度契合,昭示着哈工大将与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道,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续写壮丽的新篇章。
值得一提的是,无人机的飞手都是哈工大校友,从深圳专程回到母校参加活动。培育浇灌“问天树”所用的混合液,是经环境学院技术处理的生态回用水与太空返回的土壤混合得到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了培土、浇灌合二为一,体现了一校三区的融合,为“问天树”注入新百年的希望。混合后的土壤分成三份,本部校区除培育“问天树”之外,还将培育航天林和生态林;威海校区和深圳校区也将使用太空返回的土壤开展有关纪念活动。
据悉,经济与管理学院EMBA联合会也心系母校的发展建设,特此向母校捐赠一百万元,祝贺太空返回一校三区土壤成功培育“问天树”,为我校建设贡献EMBA校友的力量。
参加现场活动的卢生奥同学说:“今天的仪式让我备受鼓舞,航天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前赴后继,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必将苦练本领、勇立潮头,用百分百的努力投身强国伟业。”
仪式由环境学院生态系青年教师杨珊珊主持,环境学院相关负责人、校友代表参加仪式。
熊四皓、周玉为“问天树”石碑揭幕
为“问天树”浇水、培土
合影留念
赠送太空返回土壤
“问天树”
一校三区土壤
编辑:梁英爽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太空返回-哈工大一校三区土壤培育“问天树”仪式举行
本站小编 哈尔滨工业大学/2020-12-04
相关话题/土壤 深圳
深圳市翠林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向哈工大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3000万元
哈工大报讯(刘忠奎/文)6月1日,哈工大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纪念奖牌颁发仪式在行政楼626会议室举行。深圳市翠林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向哈工大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人民币3000万元,用于学校发展建设。校党委书记熊四皓向捐资企业代表颁发“哈尔滨工业大学捐赠纪念奖牌”“哈尔滨工业大学捐赠纪念证书”“哈尔滨工业 ...哈尔滨工业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12-04GCB:半干旱冻土区全年生态系统呼吸对增温诱导的土壤冻融期变化不敏感
许多研究发现增温会改变寒冷区域冬季土壤的冻融过程,如开始、结束日期,冻融频率及强度。一些冻土培养实验证明当土壤融化时土壤有机碳会暴露于空气并被微生物分解,且富碳的冻土可能会通过生态系统呼吸(Re)向大气释放更多的CO2,因此理解增温如何影响冻土区生态系统冻融期的机制至关重要。然而,以往研究大都来自潮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FM:温度的日变化和植被共同驱动不同纬度土壤微生物群落季节动态
季节性节律是有机体响应气候变化的最强指标之一,对微生物群落季节动态的探索,有助于预测微生物群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前人研究集中在日长或养分浓度的季节性变化对微生物群落季节动态的影响,但缺乏不同纬度条件下温度变异对微生物群落的季节动态影响方面的研究。为此,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张更新研究员课题组采集了中国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SBB: 高寒荒漠和草原土壤固碳微生物数量远低于草甸土壤,但具有更高的固碳潜力
固碳微生物是一类与植物相似将大气CO2转化为有机质的微生物。土壤微生物固碳功能的重要性最近几年才逐渐被认识,但土壤固碳微生物群落特征、固碳潜力及其环境因子驱动机制尚未被认识。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41%,该生态系统植被生长受到包括土壤水分在内的多种环境因子限制,凸显土壤微生物固碳的重要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储能研发中心科研人员赴日本开展“超临界流体土壤修复的基础传质机制与技术研究”项目合作
1月6日至12日,储能研发中心陈林研究员赴日本东北大学和福井大学执行“超临界流体土壤修复的基础传质机制与技术研究”项目访问与研讨任务,与相关人员开展合作项目的计划与交流活动。在日本访问过程中,陈林研究员与日方相关人员开展了深入的交流,结合中日两国实际,就项目合作日程和工作衔接达成了一致意见,为下一步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地表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监测方法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曾江源等基于最新的L波段SMAP辐射计亮温数据,发展了一种全新的微波土壤水分指数(SMI)用来捕捉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趋势。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 ...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大区域全天候多源遥感土壤水分监测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7月25日,2019年度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表彰及颁奖仪式在珠海举行。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申报的“大区域全天候多源遥感土壤水分监测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空天信息研究院研究员孟庆岩为第一完成人,张琳琳等为主要完成人。 该项目由孟庆岩研究团队与中国 ...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考虑人类取用水、地下水侧向流动及土壤冻融界面变化的高分辨率陆面过程模式发展及其应用
人类取用水、地下水侧向流动及土壤冻融界面变化影响陆地水热过程以及陆气间水分能量交换。在陆面过程模式中合理表述这些过程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陆地生态水文过程与陆气相互作用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谢正辉研究员、曾毓金博士、刘双博士等同时将人类取用水、地下水侧向流及冻融界面变化等参数化方案与已有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