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高寒环境下核安保放射性物质检测系统
项目级别:黑龙江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
起止时间:2020.08-2023.07
项目团队人员:赵弘韬、李财斌、李岩、赵孝文、蒋继成等
成果简介:探测器外包壳采用中空双层结构,内部为绝热空间建立恒温小环境,采用温度自动调节技术补偿闪烁体温度负响应,使其在-40℃时仍能长期稳定工作。
在低温环境下采用多路脉冲信号采集和能谱识别算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测量,提高探测效率和灵敏度,使其对弱放射性物质能够快速响应甄别。
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分散放射性物质检测终端快速组成核安保监测网络,实现与指挥中心的联动响应。
我国东北地区边境口岸众多,且对俄经贸繁荣,核安全保障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受地域高纬度和冬季寒冷气候的影响,当前常规的放射性核安保检测技术(特别是移动放射源监测技术)在低于-30℃的室外寒冷环境下经常出现无法正常工作,存在检测效率和响应效率下降、系统续航能力弱等“卡脖子”问题。为了适应东北地区寒地气候,响应国家对边境口岸和大型公众活动对人员及车辆放射性物质检测技术攻关的迫切需求,高寒环境下核安保放射性物质检测系统以高寒环境下核探测技术应用攻关为切入点,利用多路脉冲符合测量技术与能谱识别算法相结合,实现了对弱放射性核要素信息的快速检测分析,同时结合恒温小环境构建以及核探测器温度补偿算法和阈值随温度自动调节技术成功解决高寒环境下应用技术难题,并结合“互联网+”技术融合实现了系统的数字化建设。近年来该成果通过了开展长期的超低温环境考核实验并在第33届中国冰雪节开幕式以及中央党校进行试用推广,应用效果良好并验证了该项成果的技术可靠性。该成果创新了核安保检测技术的手段和方法,实现了我国在寒地核安保检测技术方面的突破创新,保障了我国边境核与辐射安全。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