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教育报国守初心,立德树人担使命”师德师风大家谈活动之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3-09

【编者按】师德师风建设是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是确保“培养什么人”的前提和基础,是保证教师自觉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直接关系到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更是影响到教育事业的百年大计。在全校上下大力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化“师德师风教育月”活动之际,学校党委宣传部推出“教育报国守初心,立德树人担使命”师德师风大家谈活动,邀请我校(首届)校级师德先进个人畅谈对师德师风的理解与看法,积极引导广大教师不忘为师本心、教育初心,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为学校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建设高水平百年大学贡献力量!


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在学思践悟中“守初心,担使命”

王艳秋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们党在全国执政第70个年头,在这个时刻开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当其时, 在全党上下“守初心、担使命”的总要求下,我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本着“守教育报国初心,担立德树人使命”的原则,谈谈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体会与看法。
  一、教育工作者当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初心
  从事教育工作应有敬业、乐业、奉献的精神,默默耕耘,始终把培养下一代作为自己至高无上的事。“言传身教”是作为教师、引路人而一贯奉行的工作作风。作为一名党员,要时时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来衡量自己,做学生的表率。人们常说,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应“不以善小而不为”,应从我们亲自弯腰拾起地上的一张废纸做起。这种师表形象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这就是师德的力量。“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不允许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以良好的道德风范,对学生实施教育,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时时处处起到表率作用。
  二、教育工作者当以“潜心教学,踏实工作”为己任
  夸美纽斯说过:“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教育为立国之本,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跨入新世纪,世界各国无不把着力点放在教育上,无不从教育改革上找出路。做为一名教师党员,必须深知抓教育就是抓人才,就是抓人才资源的开发。因此,处在教育战线上的教师,可谓任重道远。面临这种教育新形势,要身怀时代的危机感、紧迫感,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在教育教学中,要追求卓越,与时俱进。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深入钻研教材,不断探索改革教学的方法及手段,努力挖掘教材的内涵。坚信“开卷有益”,深信“三人行必有我师”,因而不断地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同行学习。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模范履行职责,无私奉献,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高尚的师德师风要求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我秉承着这样的初心,潜心教学16载,始终工作在教学一线,先后为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会计学等专业的本科生主讲了《管理学》《关系数据库》等课程,为学术型研究生、MBA主讲了《高级管理学》《管理学前沿》《企业风险管理》等课程,每年都超额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我先后担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主持省级重点专业建设、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研究,省级重点一级学科建设。作为负责人,工商管理专业成功获批为2019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这是对我的努力最好的回报。
  三、教育工作者当以“锐意专研,科研创新”为责任担当
  教学与科研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专业的发展需要科研做强大的后盾,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进行学术研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兴校之本,科研型教育人才尤为珍贵,可以提高全体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水平,使教学行为更为规范,教学更有实效性和针对性,从而最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应支持、鼓励和组织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勇于开拓、不断创新、自我超越,最终做到人人参与课题研究,锐意专研,科研创新,使科研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常态化。保持着这份钻研的精神,我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将国内外先进的科研理念和方法应用到科研工作的研究与管理中。主持并参与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0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5篇,其中CSSCI检索7篇,SCI检索4篇(1篇1区,3篇2区,2篇TOP),EI检索1篇,在高级别论文发表上有了新的突破。
  教育报国是初心,立德树人是使命担当,每名教育工作者都应立足教育事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平凡的工作中,牢记使命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奋斗。
wyq.jpg
(作者:王艳秋,教授,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




立德树人铸师魂 科技创新建强国
成庆林
  从全国教育大会到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到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教育工作的部署,我深深感受到教书育人事业任重道远。进入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归根到底,就是立德树人,这是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始终牢牢抓住的灵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正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为科研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
  课程思政,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高校教师教学中应积极响应总书记要求,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并自觉肩负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潜心科研,培养一流卓越人才。高校是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师一方面要积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世界科技发展前沿,致力科技成果转化,为国家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另一方面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培养一流卓越人才,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不断拓展新的学科专业领域和方向。建立并不断完善本研贯通人才培养体系,贯通学科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要充分激发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自觉性,内外双驱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我们广大高校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所承担的庄严而神圣的使命,发扬主人翁精神,自觉捍卫职业尊严,珍惜教师声誉,提升师德境界。要将师德修养自觉纳入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师德发展目标。要通过自主学习,自我改进,将师德规范转化为稳定的内在信念和行为品质。要将师德规范积极主动融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实践中,提高师德践行能力。要弘扬重内省、重慎独的优良传统,在细微处见师德,在日常中守师德,养成师德自律习惯。
  
cql.jpg
(作者:成庆林,教授,石油工程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主任)
相关话题/教育 科研 培养 人才 创新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