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鲤遗传育种创新团队胡雪松等人开展的“松浦镜鲤第一个越冬期生长性状QTL定位研究”取得新进展。该研究围绕松浦镜鲤第一个越冬期前后,鉴定多个生长相关的QTLs及候选基因,相关成果发表于JCR1区杂志《Aquaculture Reports》(https://doi.org/10.1016/j.aqrep.2023.101686)。
我国东北地区是鲤主养区,仅黑龙江和辽宁的鲤年产量就超过50万吨。东北地区鲤的养成期为2年(经1次越冬),培育至性成熟则需4年(经3次越冬),亲鱼的越冬效果直接影响生产,因此亲鱼的培育和维护的成本相对较高。为降低亲鱼养殖成本,提高后备亲鱼选择的精准性,鲤遗传育种创新团队以松浦镜鲤为对象,旨在揭示其在第一个越冬期前后生长性状的遗传基础,并开发一套有效的鉴定有越冬优势亲本的分子标记。
利用11,445个高质量SNP标记构建了一个包含50个连锁群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围绕第一个越冬期,共鉴定出15个对越冬前后体重有显著影响的QTLs,鉴定到2个主效QTL,还发现多个位点在2个时间点影响体重之外的其他4个性状,包括体长(6个位点)、体高(7个位点)、体厚(3个位点)和头长(5个位点)。此外,在QTL区间还鉴定了9个候选基因,有5个基因直接与生长激素相关,其中3个基因来自2个主效QTLs。该研究鉴定的第一个越冬期前后的生长相关的QTLs及候选基因,可对东北或其他高纬地区鲤生长性状的早期选择提供参考。
松浦镜鲤遗传连锁图谱
松浦镜鲤越冬前后生长性状QTL鉴定
该研究得到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创新团队等项目的资助。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