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gu.edu.cn/__local/D/A5/98/86F5742E0D24E5E9F9240B1AF09_8EF2A847_1E145.jpg)
图为会议现场
副校长毛磊主持大会开幕式,校长王凤鸣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教授、****翟志强分别发表致辞。王凤鸣表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一系列战略的实施,为河北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向我们发出了加快推进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呼唤。他强调,举办此次研讨会的目的是为国内外专家提供绿色节能建筑和资源管理等领域的知识分享机会,同时探索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管理新模式,提升、强化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全方位综合性治理的观念和意识,为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搭建教育与研究的合作交流平台。
![](http://www.hgu.edu.cn/__local/8/89/F5/3DC3C53847021528BC8077064D5_C744E9A4_D9AF.jpg)
图为河北地质大学校长王凤鸣致辞
会议研讨阶段,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何满潮,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教授、****翟志强,美国普度大学教授、国际《建筑与环境》期刊主编陈清焰等二十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分别围绕“绿色、节能、建筑、环保”等议题作了学术报告,并与参会嘉宾进行了深入探讨。
研讨会现场,香港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李玉国从“城市穹隆”现象出发,阐述了他对于京津冀区域性雾霾问题成因的理解。他认为,华北地区在燕山太行山的包围下,地表风较弱,在城市建筑物的作用下风速进一步衰减,导致城市内部污染物无法及时排出。同时,在无风情况下,热力会向中心流动再上升,在城市上空形成“城市穹隆”,这一现象导致了城市雾霾的聚集。
![](http://www.hgu.edu.cn/__local/0/25/94/B22E9D20CCEEC80D234478D58F3_D3230D03_12800.jpg)
图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何满潮发表主题演讲
针对如何治理雾霾的问题,何满潮在演讲中表示,治霾应大幅削减煤炭使用量。他表示,英国和德国的雾霾治理经验表明,煤炭在国家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降低到35%,雾霾污染才能得到根本性好转;煤炭比例降低到20%,环境质量才会大幅提高。目前我国煤炭在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约为62%,因此他建议削减煤炭使用量,多使用清洁能源,从而让空气质量得到好转。
“被动式低能耗房屋几乎不与外界进行热交换,隔热性能强,节能效果明显。”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院长徐伟从开展建筑节能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我国的被动式建筑能耗比现行居住建筑节能标准节能80%以上,比现行公共建筑节能标准节能60%以上,具备节能、舒适、高品质等特征,因此应大力提倡此类房屋的建设。
![](http://www.hgu.edu.cn/__local/0/E8/6E/998D1C755E10BDA971027CA693E_7092CA05_16896.jpg)
图为与会嘉宾对专家提问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赵亮认为,在产业、人口、资源、环境、交通等方面,京津冀发展面临着共同问题。这些问题仅靠一省一市的力量难以有效解决,需要区域协调合作。因此,他提出,推进京津冀地区转型发展的“共同路径”,即建设有秩序、多中心、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城镇网络”、“交通网络”、“生态网络”、“文化网络”,从而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http://www.hgu.edu.cn/__local/0/1D/FB/B55F3D5D506CF77DFB8DAF5BA36_90704B64_15559.jpg)
图为与会嘉宾认真听专家发言
大会于7月28日12时闭幕,闭幕式由毛磊主持。毛磊对参会的各位国内外专家、嘉宾表示感谢,他认为本次大会是一届高水准、高效率、综合程度高的研讨会。他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可以搭建平台,让各位国内外专家优秀的学术思想、理论、新技术依托我校地质、经管两大学科特色,能够落地河北,服务于河北,为河北建设“绿色、节能、环保”的新型城市,贡献力量。
摄影:耿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