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洛林国际地质勘查组织是俄罗斯、中国、蒙古等多国地学勘查合作组织,旨在开展中亚地区的地质科研和地质找矿。该组织始创1974年,最初是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技术大学与蒙古国立科技大学签订的校际合作科研项目,帮助蒙古在凯洛林地区开展地质找矿工作,双方约定每两年召开一次学术交流会议,轮流由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技术大学和蒙古国立科技大学召开,交流有关科学研究进展,部署新的研究计划。
由于中国与俄罗斯、蒙古国土毗邻,同属于中亚地区,且华北地台北缘研究进展显著。1989年河北地质学院(现河北地质大学)被邀加盟凯洛林国际地质勘查组织。凯洛林国际地质学术会议的作用及影响也日益显著,参加会议学术交流的不仅有该组织的专家学者,而且还有大批在这一地区工作的地学专业人员参加,使学术交流更具广泛性。
我校专家代表牛树银教授、孙爱群教授、张建珍教授、李秋梅教授以及研究生吕沛、左晓红、孙伟超等7名师生应邀出席本次大会,充分地展示了我校科研团队的特色和成果。牛树银教授为大会做了精彩的主题报告,题名为“太行山北段深部找矿及资源潜力分析”,孙爱群教授就“内蒙大兴安岭幔枝构造成矿控矿特征”做了详细深刻的报告。此外,我校研究生吕沛、左晓红、孙伟超在会上也汇报了自己的最新科研成果。此次会议,我校师生一共有23篇学术论文被“MONGOLIAN GEOSCIENTIST”收录发表。
通过会议讨论、交流及野外考察,我校牛树银教授科研团队自主创新提出的幔枝构造理论及其取得的成果引起了在场参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赞同。本次会议的召开不仅展示了国内外中亚地区的最新产、学、研成果,也为相关科技工作者之间搭建了良好沟通平台,有效地促进了年轻学者的发展。

我校师生参会合影留念
(左起:左晓红、李秋梅教授、牛树银教授、孙爱群教授、张建珍教授、孙伟超、吕沛)

各国参会代表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