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王岳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他强调:“一定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培养和吸引人才,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需要充分发挥国家科技力量建制化优势,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上优化机制,在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上发力。
坚定创新自信,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一系列重大关键技术相继取得突破,科学研究水平日益提高。当前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的新情况,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应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力。
一是瞄准科技前沿,推出更多原创性理论和现实成果。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以四大发明为标志闻名于世的众多科技成果。新中国成立以来,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勤奋努力、拼搏攻关,先后取得了“两弹一星”、超级杂交水稻、陆相成油理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青蒿素提取等重大科学技术成就。最近又在载人航天、量子通信、载人深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这些科技成果,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水平,为我国成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对科技创新,我们要有充分的自信。广大科技工作者应切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在物质结构理论、宇宙演化学说、生命起源本质、意识深层结构等理论研究方面加大探索力度,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开发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强力推进优势扩展战略,力争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内创造更多原创性成果,努力使我国科技研发走在世界前列。
二是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在深度开发和应用上着力。尽管我国科学技术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没有完全改变。当前迫切需要在高端材料制造、重要药物研发、高端医疗装备研制、高端芯片制造等方面加大技术开发力度,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广大科技工作者应以振兴民族科技的使命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事业之中,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原创性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科技动力。
三是强化集成创新,努力在最擅长的领域内做精做强。独创独有的原创性成果可以是技术单元,也可以是技术系统。以前,我国在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和装备、巨型桥梁建设技术与装备、高铁建设技术与装备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国外,但近些年经过业界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创新,目前我国在这些技术领域已处于领先水平。这其中,广大科技人员在科学研究和探索开发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创新自信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专注于某一技术领域,积数年甚至数十年之功于一事的韧劲亦是成功的关键。在不如人的领域内默默无闻、扎扎实实地持续用力,在最擅长的领域做精做强,是我国自主创新的有效路径,也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实现弯道超车、走向世界前列的理性选择。
突出市场导向,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在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实施有效的科技创新必须与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导要素实现深度融合。否则,科学技术远离社会主流,难以发挥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当前我国迫切需要以市场机制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在相互结合和相互促进中实现两者的健康发展。
坚持市场导向,是技术创新遵循科技规律的必然要求。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科学研究和技术理论探索,必然地受制于经济基础的制约,而技术研发本身亦为经济基础的一部分且受经济因素影响更为直接。实施有效率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必须与经济紧密结合,这是技术创新能否成功的关键。科学是技术的先导,经济是技术的基础,而技术则是科学的商业化,是将科学和知识系统地应用于产品、工艺和服务。技术开发和应用的程度在许多情况下取决于市场的发育程度。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更多的是强化技术创新与市场的紧密联系,以市场为基本导向配置科技资源,使之发挥出更大的效益和效率。
坚持市场导向,需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适应创新主体多元、创新活动多样、创新路径多变的科学和技术发展趋势,政府职能应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从科技计划管理向政策引导和环境营造转变。政府支持的重点应放在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前沿、社会公益、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等公共科技领域,竞争性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开发交由企业实施并通过市场来决定。具体来讲,就是围绕制约我省科技创新的主要瓶颈,改革完善人才引进使用、资金投入分配、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支持“双创”、开放式共享式创新等机制,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坚持市场导向,要面向世界,不断壮大创新主体,在更广的范围内筹组科技资源。全力推进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积极融入和主动布局全球创新网络,是创新主体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通用电气、思科、西门子、庞巴迪、微软、苹果等在国际科技领域的崛起和产业发展方面的成功具有启示意义。在我国,华为多年来持续开发国外技术市场,2008年专利合作条约申请数就达到了1737件,首次成为第一大国际专利申请公司,2016年在欧洲申请专利达2390件;海尔集团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平均每天申报2.5件专利,仅“绿色家电智能控制关键技术专利群”,就有国内专利近200项,国外专利超过100项。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面向世界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
强化协同创新,着力发挥国家科技力量建制化优势
伴随着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科学技术与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联系日益密切。现代科技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技术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只有系统推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国家各类创新力量建制化的优势,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是推进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
加大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力度,发挥企业在协同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是当前提升与整合科技力量并发挥建制化优势最重要的一环。科技力量的组织化和建制化程度是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持续提高和完善的。在协同创新共同体中,企业对推进科学技术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企业以对社会需求的深刻洞悉引领技术研发的方向和研发资金投向;其次,企业作为经济主导方,能在一定程度上筹组社会各方面的科技资源,实施深度研发与创新;再次,企业作为成果转化和应用的主体,可以对技术成果持续改进、完善、再创新。一般说来,再好的技术创新成果,在推向市场之初,往往是不成熟、不完善的,甚至是有缺陷的。企业能够在应用中一边发现问题,一边持续改进,使之不断完善,进而成为成熟技术。当前,我国的科技力量已经达到了系统地建制化整合的阶段,我省企业应抓住这个良机,主动以经济力量的牵引筹组科技资源,在协同创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在着力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的同时,还应采取各种措施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技术创新中的关键作用。一般说来,由于在技术创新链中位置的不同,企业的科技人员多关注生产中的技术问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多关注技术研发中的关键核心问题。在创新链中进行合理分工,有利于发挥和挖掘各方面技术人员的最大潜能。推进科技创新,除充分发挥科技人员这个最重要的因素作用外,当前还应在坚持优势互补、利益合理分割等原则下,努力构建并形成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成果分享的良性机制。另外,高校应在与企业等社会机构的良性互动中深化内部改革,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探索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人员管理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技术转移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注重协同创新机制优化,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是过去我们取得重大科技突破的重要原因,也是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在以往的重大科技创新中,不论是核潜艇的研发、高铁技术的发展、还是航天工程的推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机制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推进科技创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仍然要依靠这一法宝、用好这一法宝,加快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要推进体制创新,通过“放管服”改革建立现代创新治理结构,让创新资源向有价值的领域集聚,进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创新效率。
(作者系石家庄铁道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