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院校巡礼: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简介

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考研网/2016-02-27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的前身为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1978年,国家为提升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超前部署农业现代化研究试点和前沿技术研发,着力解决科技与农业生产脱节问题,引领和支撑农业现代化建设,确保农产品的长期有效供给,经报请党中央批准,中国科学院与河北省共同组建了“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现代化研究所”,1979年5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2002年,在知识创新工程全面推进阶段,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异地整合,成立了“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保留独立事业单位法人资格。

  现有职工132人;其中科研人员103人、管理和技术支撑人员29人。在科研人员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研究员17人,副研究员41人,其中:博士学位39人,硕士学位31人;4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员77人;40%以上的科研人员具有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引进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才3名。

  中心设有生态学博士、硕士点及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目前在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80余名,博士后进站人员8人。

  战略定位: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水安全与生态安全的战略需求为目标,以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为核心,创新资源生态学理论与资源节约型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强化技术成果转化与社会化服务,将农业资源研究中心逐步建设成为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创新单元。

  战略重点和发展目标:布局农田水文过程与水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系统过程与管理、种质资源创制与新品种培育三大研究领域;建设以野外台站和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的国家级农业水资源研究平台,构建农业技术网络辐射与服务体系;形成一批解决国家引领性农业支撑关键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团队;在小麦育种、水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保育与农田污染治理方面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并实现产业化转移。

  自2002年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先后承担了国家“973”、“863”、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点项目、河北省重大项目和攻关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先后取得获奖科研成果2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刘昌明院士荣获2011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取得国家授权专利112项,其中发明专利54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800多篇。其中,SCI收录262篇,EI收录76篇;育成小麦和大豆品种15个,其中国审品种3个,累计推广面积8000多万亩;主持制定并被河北省颁布的地方标准8项;提交并被省部级及以上采纳或主要领导批示的咨询报考14件。同时开展了一批技术集成与成果转化工作,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做出了实质性贡献。

  沿北纬38度带分别在河北省元氏县、栾城县和南皮县建立了3个野外试验台站,形成了从山地丘陵区—山前平原区—滨海平原区具有不同生态类型的农业科学研究基地。其中栾城生态农业系统试验站已于2005年晋升为国家首批野外试验台站,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生态网络台站成员和国际GTOS成员。此外中心还建有中国科学院农业水资源重点实验室、河北省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和河北省抗逆植物材料繁育与种质创新工程实验室。

  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是河北省农业系统工程学会的挂靠单位。负责编辑出版《中国生态农业学报》,该学报在全国农学类46种期刊中排名第 4位,2011年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相关话题/农业资源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