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作为司法部直属的惟一普通高等院校,全面建成了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司法行政系统领导干部和高级警官培训基地、司法行政理论研究创新基地,被誉为“中高级司法警官的摇篮”。
学校设有法学、监狱学、侦查学等17个专业和专业方向。监狱学、矫正教育学为部级重点学科,刑法学为河北省重点学科,监狱学、教育学(矫正教育方向)、行政管理(警察管理方向)三个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28人,副高职称以上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4%,聘任100余位兼职教授和行业专家。
学校拥有现代化的警察训练中心、国内一流的室内射击馆,17个现代化实验室、36个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往和学术交流,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同类院校和矫正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平均每年90%以上,其中绝大多数被录用为司法行政机关和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以及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海关、工商、税务等国家机关的公务员。十多年来,举办各类全国司法行政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和高级警官培训班350多期,培训50000余人,为我国司法行政队伍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的研究生教育秉持“服务行业需求、强化工学结合、凸显应用取向、确保人才质量”的培养理念和“突出政治育人,强化职业素养,注重实践能力,发挥行业优势”的办学特色,致力于为全国政法系统尤其是司法行政系统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实物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学校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精心挑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监狱、戒毒、社区矫正等实务部门开展联合培养,注重强化实务技能,不断优化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近年来,学校办学层次不断提升、办学职能不断拓展、办学影响不断扩大。2012年8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为“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2012年11月中央编委批复在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加挂国家律师学院牌子,正式成立新中国成立63年来第一所国家律师学院;2015年2月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目前学校正抢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扩规模,提层次,拓职能,上水平,争取早日建成高水平、有特色、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中央司法大学。
一、培养目标
适应国家司法行政事业改革发展的需求,培养具有服务国家法治建设、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法律素养,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运用法律和监管改造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独立从事司法行政特别是监狱、戒毒、社区矫正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招生专业和计划
我校2017年招生计划将根据教育部下达文件确定。录取时将综合考虑生源状况和学校发展需要适当调整。
专业名称(代码)
|
考试方式
|
学制
|
学习形式
|
法律(非法学)(035101)
|
法硕(非法学)联考
|
三年
|
全日制
|
法律(法学) (035102)
|
法硕(法学)联考
|
二年
|
|
法律(法学) (035102)
|
法硕(法学)联考
|
三年
|
非全日制
|
三、报考条件
考生除应符合教育部等部门规定的身体、政治思想品德等条件外,还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学历条件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有两年以上公安司法工作经历的考生。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专业要求
报名参加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的人员,在高校学习的专业应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报名参加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的人员,在高校学习的专业应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可以报考)。
(三)年龄条件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考生年龄不超过27周岁(1990年7月1日以后出生),报考定向就业的考生年龄可适当放宽。
(四)身体条件
1.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东、广西、海南、江西八省(市、区)招收的男性考生身高应在1.68米以上,女性考生身高应在1.58米以上;其他各省(市、区)的考生,男性身高应在1.70米以上,女性身高应在1.60米以上;男生体重不轻于50公斤,女生体重不轻于45公斤; 左右眼裸视不低于4.7,无色盲、色弱。
2.五官端正、体形匀称,无各种残疾,直系亲属无精神病史。
身体状况具有“教学司[2003]16号”文件规定的不予录取的情形之一者,不予录取。具体标准请登录我校网站http://www.cicp.edu.cn/查阅。
(五)政审合格
政审内容包括考生本人、家庭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思想表现、遵纪守法和公共道德情况等。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
2.品德优良,遵纪守法,无违法犯罪记录,未受过任何党纪政纪处分。
3.无不宜做人民警察的其它原因。
4. 按照公安部《公安院校招生政审工作暂行规定》进行政治审查,有不予录取情形之一者,不予录取。具体情形请登录网站http://www.cicp.edu.cn/查阅。
(六)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等学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考生报名时应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学、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四、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
(一)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2016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网上预报名时间:2016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2.报名流程
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我校发布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
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
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二)现场确认
1.现场确认时间:请考生及时关注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发布的公告,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地方现场核对并确认个人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
2.现场确认程序
(1)考生到报考点指定的地方进行现场确认。
(2)考生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提供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
在录取当年9月1日前可取得国家承认本科毕业证书的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颁发毕业证书的省级自学考试机构或网络教育高校出具的相关证明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以供核验。
考生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3)考生应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4)考生应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其他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详见《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已在教育部官网www.moe.edu.cn公开)及“研招网”报考须知。建议广大考生合理安排报名时间,避开报名高峰,避免网络拥堵。
(三)调剂报名:调剂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程序,待初试结束后按教育部要求执行。届时,考生可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调剂服务系统填写报考调剂志愿。
五、资格审查与准考证发放
网上报名及现场确认信息结束后,我校将审查考生网上报名信息,对不符合报考条件者,不发放准考证。根据教育部招生工作统一安排,考生在12月15日-26日自行在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
六、考试与录取
(一)初试
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2016年12月24日-25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初试合格按总分排名进入复试。
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初试科目的“思想政治理论”和“英语一”使用全国考试卷,专业基础课(含刑法、民法)、综合课(含法理、宪法、中国法制史)为全国联考,命题及试卷评阅工作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承办。
(二)复试
1.资格审查
进入复试阶段的考生,须进行资格审查。审查时须提交以下证明材料: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学历学籍认证报告(应届本科毕业生须提供学生证原件及复印件);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同等学力人员还需按要求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报名时提供虚假信息及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一律取消其复试、录取资格。
2.复试方式和内容
复试采取笔试、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差额复试,具体包括专业笔试、专业综合面试、英语能力面试和体检。复试时间和安排将在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页及时公布。
3.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需加试两门本科主干课程(笔试),法律硕士(非法学)除外。
(三)录取
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状况,确定我校拟录取名单。我校招收女生比例原则上不超过招生总人数的25%。
七、培养与就业
(一)实行双导师制,由我校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硕士生导师担任理论导师,并在实务部门选聘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为实践导师,指导学生学习实践。
(二)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按照我校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要求,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按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符合其他有关要求,并经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取得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法律硕士学位证书。
(三)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管理,学制三年,每学期利用法定节假日等时间集中授课,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委员会评定,取得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法律硕士学位证书。
(四)学校与海南、甘肃、内蒙等多省合作,在校内组织行业内公务员录用考试,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八、学费和奖助学金
(一)根据国家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有关意见,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研究生教育全面实行收费政策。按照国家和省内收费标准,我校全日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费为7000元/年、住宿费800元/年,警服置装费等按学校规定收取。非全日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费为10000元/年。(以河北物价局核定标准为准)
(二)学校积极贯彻国家关于完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的要求,为全日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及“三助”岗位资助学生专心学习。
1. 国家助学金。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精神,自2014年9月起,给予每生每年6000元,学校将按月发放。
2. 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成绩优秀、科研成果突出、培养潜力较大、表现特别突出的拔尖型人才,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0元。
3. 学业奖学金。覆盖面100%,奖励标准不超过同阶段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标准的60%。
4. 三助。学校为研究生提供助教、助研、助管等岗位,助教和助管,400元/月,助研由导师根据工作量确定发放金额。
非全日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不享受奖、助学金。
(三)根据相关规定,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为了让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都能够按时、顺利入学,报到当天不能交齐学费的同学,可以通过学校“绿色通道”申请办理缓交学杂费手续报到入学。
九、其他
(一)学校对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实行警务化管理,入学后统一着人民警察制式服装。
(二)除调档函、录取通知书外,我校不再为考生寄发其它书面通知材料。成绩通知单、复试通知书或其它有关事宜的通知,均请随时关注我校网站。
(三)以上各条款如有变动,以教育部最新发布的有关规定为准。请考生密切留意我校网站发布的信息。
十、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研究生教育部
联系电话:0312-5911093
电子邮箱: zjyyjszs@163.com
通讯地址:河北省保定市七一中路103号 071000
网址:http://yjs.cicp.edu.cn/
2016年9月15日
附件:2017年法律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2017年法律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名称
|
初试科目
|
备注
|
035101
法律 (非法学)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98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非法学)
④ 498法律硕士联考综合(非法学)
|
全日制
全国联考
学制三年
|
035102
法律 (法学)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97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法学)
④497法律硕士联考综合(法学)
|
全日制
全国联考
学制两年
|
035102
法律 (法学)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97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法学)
④497法律硕士联考综合(法学)
|
非全日制
全国联考
学制三年
|
2017年法律硕士招生复试笔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专业名称
|
复试科目
|
参考科目
|
|
法律硕士(非法学)
|
逻辑
|
无参考书目
|
|
分析与写作
|
|||
法律硕士
(法学)
|
刑法学
|
《刑法学》,(第七版),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
|
|
刑事诉讼法学
|
《刑事诉讼法》(第六版),陈光中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1月。
|
||
同等学力加试
|
宪法学
|
《宪法学》(第五版),焦洪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
|
|
民法学
|
《民法学》(第六版),魏振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8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