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吕建燚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10-11

吕建燚,男,1972年9月生。 1994年、1999年在华北电力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获得学士、硕士学位,2006年6月在清华大学热能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美国犹他大学清洁与安全能源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工作1年。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在犹他大学化工系做访问****。2007年被聘为副教授,2014年晋升为教授, 2018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国际燃烧学会会员,中国环境学会高级会员。
长期致力于燃烧过程颗粒物重金属耦合富集规律与脱除技术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对燃烧过程微细颗粒物的生成机理与排放控制、可凝结颗粒物多场力耦合协同脱除、燃烧过程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与脱除以及煤/生物质混烧灰特性与高效捕集等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先后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1项、863子课题1项、“973”子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以及横向课题多项。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和EI收录论文30余篇,合作出版著作1部,获电力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教育部颁发科技成果完成者证书1项。被评为2010、2011、2012年度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工作先进个人,获2011-2012年度华北电力大学教学优秀奖。


学习及研究经历
1994年7月获华北电力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学士学位并留校工作;1996年9月至1999年3月攻读华北电力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02年9月至2006年6月在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获得热能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学位后回校工作;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美国犹他大学清洁与安全能源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年。


教学与人才培养情况
1.教学课程:
本科教学:
输灰自动化,1996-2001,32学时,24人/年(本人讲20学时)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2012-2015,2017-2018,48学时,50人/年
有害气体控制工程,2007-2008,2010-2015,2018-至今,56学时,55人/年
除尘技术,2013-2015,2017-至今,50人/年
研究生教学:
锅炉燃烧理论与污染物排放,2013-2015,2017-2019,20人/年
能源清洁利用与低碳技术,2011,2018-2019,6-8人/年
2.学生培养
毕业硕士: 高瑞海、石晓斌、曹利圆、高杰、孟成龙、任旭丹、曹欣、杨伊、陆义海、徐冰漪、付丽丽、张瀚之、刘元元、刘新妹、郭宏梁、李喜妹、檀龙辉、杨志远
在读硕士:吕靖雯、张舒惟、董昊哲、周志勇、杨哲、孙辰曦、刘春景、冯倩
在读博士:柳文婷
3. 学生获得荣誉
吕靖雯获2019年国家奖学金,河北省三好学生,校级优秀研究生标兵,校级优秀团员标兵;
任旭丹获2014年国家奖学金,校级优秀研究生标兵,校级优秀团员标兵;
曹欣获2015年国家奖学金, 校级优秀研究生,校级创新创业先进个人;
陆义海获河北省“2017届春季优秀毕业研究生”、校级“2017届春季优秀毕业研究生”称号、校级优秀研究生(2014-2015、2015-2016);
任旭丹获校级“2016届春季优秀毕业研究生”称号;
李喜妹获校级“2019届春季优秀毕业研究生”称号。


主要研究方向
燃烧源污染物生成机理及排放控制研究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emission control of air pollutants during fuels combustion)
可凝结颗粒物多场力耦合协同脱除研究
(Multi-field forces combined on condensable particulate matter removal)
燃烧过程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与脱除研究
(Transition and removal processes of heavy elements during coal combustion)
生物质能的清洁利用及污染物排放控制研究
(Clean utilization and emission control of biomass energy)


主要科研项目情况
[1] 基于激光测量和高保真数值模拟的低氧稀释-氧煤燃烧基础研究。中美联合基金项目。2018, 1-2021,12. (课题负责人)
[2] 煤/生物质混烧灰的电场内颗粒行为与捕集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4, 1-2017, 12. (项目负责人)
[3] 燃烧火焰中初始成核颗粒耦合富集重金属元素的过程及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2, 1-2015, 12. (项目负责人)
[4] 循环流化床锅炉生物质与煤混烧关键技术。国家“863”子课题。2008, 5-2010, 11. (子课题负责人)
[5] MILD-OCC燃烧中NOx生成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0,1-2022,12.(项目负责人)
[6] 燃烧火焰中碳烟的理化特性及初始成核行为研究。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2,1-2014,12.(项目负责人)
[7] 限碳背景下发达国家能源利用中关键节能减排技术与政策——MILD火焰实现条件及污染物生成。外专局重点外专引智项目。 2019,1-2019,12 (项目负责人)
[8] 化石燃料燃烧多种污染物生成模拟及排放控制研究。外专局重点外专引智项目。 2018,1-2018,12 (项目负责人)
[9] 生物质燃烧源颗粒物排放特征及源解析研究。外专局重点外专引智项目。 2017,1-2017,12 (项目负责人)
[10] 基于严格标准下的燃烧源PM2.5与汞的排放控制研究。外专局重点外专引智项目。 2014,1-2014,12 (项目负责人)
[11] 燃烧火焰中重金属元素形态转化及迁移规律研究。外专局重点外专引智项目。 2012,1-2012,12 (项目负责人)
[12] 碳烟前躯体在燃烧火焰中成核、生长的过程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1,7-2013,6 (项目负责人)
[13] 燃煤电厂PM2.5重金属富集规律及协同脱除的研究。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2014,11-2015,12. (项目负责人)
[14] 降低烟尘排放浓度措施研究。三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013,12-2014,12.(子课题负责人)


代表性论文
1. Jianyi Lu*, Zhe Yang, Bingyi Xu, Zhiyong Zhou, Chenxi Sun. Simulation of aggregation effects on co-fired biomass-coal ash in an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Particuology, 2019. https://doi.org/10.1016/j.partic.2019.07.006. (SCI期刊)
2. Jianyi Lu, Zhiyong Zhou, Hanzhi Zhang, Zhe Yang. Influenced factors study and evaluation for SO2 /SO3 conversion rate in SCR process. Fuel , 2019, 245: 528-533. (SCI收录)
3. Jianyi Lu, Shuwei Zhang, Yihai Lu, Jingwen Lu. Electr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in a High-Voltage Electrostatic Field for Biomass/Coal Co-Firing Ash. J. Biobased Mater. Bioenergy 2019,13(3):308–316. (SCI收录)
4. Jianyi Lu, Jingwen Lu, Xudan Ren, Shuwei Zhang. Study on transformation and enrichment behavior of selenium in particulate matter in combustion flame, Journal of the Air &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 2019, 69(4):415-422. (SCI收录)
5. Chenxi Sun, Jingwen Lu, Zhe Yang, Yuanyuan Liu, Jianyi Lu*. Influence factors investigation on SO3 removal based on Ca(OH)2 adsorbent in simulative flue gas. Fresenius Environmental Bulletin, 2019,28(12A)9944-9949. (SCI收录)
6. Jianyi Lu, Lili Fu, Ximei Li, Eric Eddings. Capture efficiency of coal/biomass co-combustion ash in an electrostatic field. Particuology, 2018,40:80-87.( SCI收录)
7. Jianyi Lu, Bingyi Xu, Yihai Lu, Xiaochuan Deng, Eric Eddings.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charging and electr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biomass coal co-combustion ash. Fuel, 2017, 203:478-487. (SCI收录)
8. 吕建燚,邓晓川,陆义海,付丽丽. 煤与生物质混烧灰荷电特性研究. 燃料化学学报. 2016, 44(4):401-407 (EI收录)
9. 吕建燚,徐冰漪,陆义海,付丽丽. 生物质与煤混燃灰电团聚相互作用的模拟研究. 环境工程. 2016, 34: 612-617
10. 吕建燚,徐冰漪,陆义海,付丽丽. 生物质与煤混燃灰湍流团聚相互作用的模拟研究. 电力科学与工程. 2016, 32(6): 1-7
11. Li Debo, Fu Lili, Xu Qisheng, Gao Jie, Lu Jianyi*. The fate of mercury during coal combustion: occurrence mode, transformation, existence form and emission. Fresenius Environmental Bulletin. 2016,25(10): 3895-3906. (SCI收录)
12. Jianyi Lu, Xiaochuan Deng.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lagging characteristics of biomass/coal co-firing ash. Journal of biomass materials and bioenergy. 2015,9 (6): 580-587. (SCI收录)
13. Jianyi Lu, Xudan Ren, Liyuan Cao. Studies on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of Soot Nanoparticles in an Ethylene/Air Inverse Diffusion Flame. Journal of Energy Engineering. 2016, 142(3): **. (SCI收录)
14. Jianyi Lu, Xin Cao. PM2.5 Pollution in Major Cities in China: Pollution Status, Emission Sources and Control Measures. Fresenius Environmental Bulletin..2015(4(A)):1338-1349. (SCI收录)
15. Jianyi Lu, Jie gao, Chenglong Meng. Simulation studies on Transformation of Mercury during Combustion Process.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5(1092-1093):912-916.
16. Jianyi Lu, Xudan Ren.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formation and control of primary particulate matter generated from coal-fired power plants. Journal of the Air &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 2014, 64(12):1342–1351.(SCI收录)
17. 吕建燚,石晓斌. 生物质燃烧碳烟的物化特性及生成机理研究. 燃料化学学报. 2013,41(10):1184-1190. (EI收录)
18. 蔡丽红,原永涛,吕建燚*. 生物质与煤混燃灰的比电阻特性实验研究. 燃料化学学报. 2011,39(10), 741-745. (EI收录)
19. 吕建燚,李晶欣. 煤粉物化特性对燃烧后灰颗粒物的影响. 燃料化学学报. 2011, 39(6), 419-424 (EI收录)
20. 吕建燚, 翁清龙. 乙烯/空气反扩散火焰中温度分布及碳烟浓度分布特征. 化学学报. 2011, 69(8),1011-1016(SCI收录)
21. 吕建燚,李定凯. 燃烧时间对煤粉生成的一次颗粒物的特性影响.燃烧科学与技术. 2008,14(1):54-59. (EI收录)
22. 吕建燚,李定凯. 温度对煤粉生成的一次颗粒物特性的影响.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7,27(20):24-29. (EI收录)
23. 吕建燚,李定凯.煤粉细度对一次颗粒物特性的影响研究.环境科学. 2007,28(9):1944-1948. (EI收录)
24. 吕建燚,李定凯. 不同条件对煤粉燃烧后PM10、PM2.5、PM1排放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26(20):103-107. (EI收录)
25. 吕建燚,李定凯. 不同煤粉燃烧对一次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影响.燃烧科学与技术. 2006,12(6):514-518. (EI收录)
26. 吕建燚,李定凯. 添加CaO对煤粉燃烧后一次颗粒物特性影响的研究.热能动力工程. 2006,21(4):373-377. (EI收录)


联系方式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华电路华电二校689号综合实验楼A218
电话:+86-
邮箱:lujianyi@tsinghua.org.cn
邮编:071000


相关话题/环境科学 华北电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