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师职 业背景 密切相关的硕士学位,该专业学位的设置主要在于培养高层次的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我校于 2005 年经国家授权开始招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一、 招生领域
工程领域 (点击以下领域可进入相关详细介绍) | 招生限额 |
不限 | |
不限 | |
不限 | |
不限 | |
不限 | |
不限 | |
不限 | |
不限 | |
不限 | |
不限 |
二、报考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在职工程技术人员或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管理教学的教师可以报考:
1 、 2006 年 7 月 31 日前获得学士学位。
2 、 2005 年 7 月 31 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报考计算机技术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工作年限的限制 , 入学前未达到上述年限要求而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 , 需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年以上 , 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 ( 设计 ), 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 ( 设计 ) 答辩。
三、报名
(一)报名方法采取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即报考者在规定的网报时间内,通过互联网登录有关省级主管部门指定网站,按要求填写、提交报名信息;然后在规定的现场确认时间内,到指定现场照相、确认报名信息。考生网上报名成功,系统将自动生成《 2008 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 样表见 附件)。
(二)报考者于 7 月 1 日 8:00 — 7 月 16 日 12:00 , 通过互联网登录河北省学位考试报名网( http://xwksw.hebtu.edu.cn ) , 点击“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系统”,填写、提交报名信息,并牢记网上报名系统反馈的报名编号,留做现场照相时使用。
(三)然后于 7 月 18 日 、 19 日 到自己选定的现场报名点缴纳报名考试费、照相、确认报名信息。河北省 2009 年联考现场报名点具体 设置见 附件。
四、入学考试
(一)工程硕士全国联考时间、地点: 2009 年 10 月 31 日 、 11 月 1 日 。 具体考试地点以《准考证》为准, 10 月 24 ~ 25 日考生登录河北省学位考试网( http://xwksw.hebtu.edu.cn )下载《准考证》。
(二)考试科目: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 GCT — ME )全国联考,考试科目具体安排见 附件;综合测试由我校命题,考试在复试时进行。
五、资格审查、复试、录取
我校将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划定复试分数线,在我校研究生学院网站上公布参加复试考生名单。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到我校进行资格审查和复试。
(一)资格审查:资格审查时间在复试之前进行(时间随复试安排另行通知)。具体程序是: 考生须将现场打印的资格 审查表交所在 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下同),核准表中内容、填写推荐意见,并在电子照片上加盖公章,然后按要求 将资格 审查表、连同本人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职称证书、工作证 ( 原件和复印件 ) 一并交我校学位办公室进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通过者,即可参加复试,如考生持境外学历、学位报考,须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资格审查时须提交认证报告。
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不允许参加复试,更不予录取,责任由考生自负。
《资格审查表》见附件。
(二)复试:
1. 达到培养单位规定的 “ GCT ” 成绩合格分数线的考生 , 持本人的 “ GCT ” 成绩 , 到我校申请参加学校自行组织的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 。
2. 我校于 7 月下旬在河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院网页上公布复试时间 、 复试 科目及其它注意事项 。
3. 持有 2008 年 “ GCT ” 有效成绩且成绩在 192 分以上的具有学士学位的考生 , 可以此成绩向我校提出报名申请 , 经审查合格后可直接参加我校组织的复试 。
(三)录取:我校将综合考生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按照择优录取的原则确定录取名单,报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备案。
六、培养年限及学位授予
学习年限为三年,课程学习结束并考试合格者,进入撰写论文阶段 ( 撰写论文工作量要求至少一年以上 ) ,完成论文后,经导师推荐、学院和分委员会审查,由学校集中外审,外审合格者方可参加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我校规定的学位授予条件,即可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七、学习费用
全程学费共 18000 元(不含食宿费、书费和实验费),入学前一次交清。
八、其他事项
参考书目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 Graduate Candidate Test ,简称 “ GCT ” 。 “ GCT ” 试题知识面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等门类。试卷由四部分构成: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和外语运用能力测试。试题重点考核考生综合能力水平和反应速度。
为配合入学考试办法的改革,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托清华大学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制定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可以到清华大学出版社网 http://www.tup.com.cn 或邮购部电话 010 - 62786544 查询。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有关专家编写的《 2005 — 2007 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 GCT 真题精解》,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不明事宜欢迎来电垂询,电话:( 0311 ) 81668308 。
附件:
1. 河北省 2009 年全国联 考现场 报名点设置情况
2.2009 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考资格审查表 (点击下载)
3.2009 年全国联考考试科目及时间安排
附件:
河北省 2009 年全国联 考现场 报名点设置情况
城 市 | 单 位 | 代码 | 联系人
|
石家庄 | 河北师范大学学位办 | 01 | 李江
|
军械工程学院研究生学院 | 02 | 杨云光
| |
陆军指挥学院研究生处 | 03 | 唐志强
| |
石家庄铁道学院研究生学院 | 04 | 刘金喜
| |
保定 | 华北电力大学学位办 | 05 | 王万雨 |
天津 | 河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学院 | 06 | 柴建利 |
秦皇岛 | 燕山大学研究生学院 | 07 | 刘华奇
|
唐山 | 河北理工大学研究生部 | 08 | 杨少志 |
邯郸 | 河北工程大学研究生部 | 09 | 李继勇
|
张家口 | 炮兵指挥学院研究生处 | 10 | 龚道华
|
衡水
| 衡水广播电视大学教学处
| 11
| 路遥
|
附件:
2009 年全国联考考试科目及时间安排
时间 学位名称 | 10 月 31 日 8:30-11:30
| 10 月 31 日 14:30-17:00
| 11 月 1 日 8:30-11:30
| 11 月 1 日 14:00-17:00
|
法律硕士 | 专业综合 | 英、俄、日 | ||
教育硕士 | 教育学 | 英、俄、日、英二 | 心理学 | 专业基础课▲ |
工程硕士 | GCT
| |||
临床医学博士 | 医 古文(博) | 中医综合(博) | ||
临床医学硕士 | 医 古文(硕) | 中医综合(硕) | ||
工商管理硕士 | 综合能力 | 英语 | ||
农业推广硕士 | GCT
| |||
兽医硕士 | GCT
| |||
公共管理硕士 | 综合知识 | 英、俄、日 | 公共管理基础 | |
公共卫生硕士 | 流行病学基础 | 英、俄、日 | 社会医学 | |
军事硕士 | 军事共同基础 | 英、俄 | 军事综合▲ | |
会计硕士 | 综合知识 | 英语 | ||
体育硕士 | 体育综合 | 英、俄、日 | ||
艺术硕士 | 入学资格 | |||
风景园林硕士 | GCT
| |||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 GCT
| |||
翻译硕士 | GCT
| |||
高等学校教师硕士 | GCT
| 专业基础课▲ | ||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硕士 | GCT
| 专业基础课▲ |
带▲号的科目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考试与联考科目同时进行,由各省级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组织。有关试卷的统一格式及传递程序将另行通知。
河北科技大学各工程硕士领域介绍
( 一 ) 化学工程领域 (430117) 概述
我校 做为 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从事化工材料及产品的研制、工艺开发、过程设计、系统模拟、装备强化、操作控制、环境保护、生产管理等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1. 培养目标
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要求掌握化学工程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化学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熟悉化学工程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进行化学工程领域技术开发的能力和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具备独立担负化学工程领域技术或工程管理的工作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阅读本领域的科技资料与文献。
2. 领域范围
根据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性质,化学工程领域的覆盖面包括:产品研制、工艺开发、设备强化、技术改造、质量检测、分析测试、环境保护、企业管理及引进装置的消化和吸收等。
3. 课程设置
4. 学位论文
( 二 ) 机械工程领域 (430102) 概述
本领域涉及机械设计、制造、试验、使用、维修等基础理论、技术和方法。并与材料工程、动力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工业设计工程等工程领域及力学学科密切相关。
1. 培养目标
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要求掌握现代机械设计基础理论和方法、现代制造技术(包括工艺过程、制造加工设备及系统)、现代控制理论和方法、机电液一体化技术、试验技术、机械性能分析技术、使用维修理论及技术。具有从事新产品开发设计能力、生产工艺设计及实施能力、生产设备管理及使用维修能力。
2. 领域范围
工程施工机械及生产系统,材料、化工等专用生产设备及生产系统,起重、运输车辆及物流系统,农业生产机械等。
根据工程技术人员工作性质,领域范围可分为:机械设备的设计、开发,机械设备的制造及管理,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性能检测、试验和特性分析,生产设备管理、使用、保养和维修。
3. 课程设置
技术基础课: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现代制造技术及其自动化、现代控制论基础、现代试验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基础、现代材料学、现代管理学基础等。
专业课:根据服务的行业确定,如化工机械、冶金机械、农业机械、工程机械、车辆工程及与各工程领域密切相关的课程等。由培养单位与合作企业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上述课程可定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组合和设置。课程 学习总 学分不少于 28 个学分。
4. 学位论文
( 三 ) 计算机技术领域 (430112) 概述
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计算机技术在短短的几十年内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其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仅正在改变着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许多学科的新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各国综合国力的对比,是人们竞相发展的重要技术领域。
本领域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设计、开发以及与其它领域紧密相关的应用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理论、技术和方法等。
1. 培养目标
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要求掌握计算机技术领域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尤其是工程应用能力、项目组织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可熟练地阅读本领域工程应用中所需的外文资料。
2. 领域范围
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设计开发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理论基础,计算机系统设计,分布式计算机系统技术,新型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语言及其处理系统,操作系统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算法设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技术,图象处理与图形学,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技术,嵌入式计算机技术,专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安全技术,移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外部设备技术等。
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开发利用技术包括:应用系统设计技术,办公室自动化,智能大楼,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项目管理,计算机控制,决策支持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实现、应用开发,计算机辅助设计,各领域计算机应用技术,各领域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面向市场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等。
3. 课程设置
技术基础课:计算机系统结构,高级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数据库系统原理,人工智能及应用,软件工程,信号与系统等。
专业课:面向对象的技术、数字控制、数字图象处理、模式识别、多媒体技术、计算机与智能控制、计算机图形学、 JAVA 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设计与实现、专家系统、单片机与系统设计、人机界面的软件技术、中文信息处理、分布式信息处理、分布式数据库、人工神经网络、集散控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LINUX 操作系统、 INTERNET 技术、通信原理、计算机通讯集成技术原理、网络工程、网络系统的性能分析、网络安全技术、计算机安全与保密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学术讲座等。
上述课程可定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此外,学校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进行调整,根据需要可以选择其它学科的课程作为选修课,或根据学生所在单位的工作需要开设相应的选修课。课程 学习总 学分不少于 28 学分。
4. 学位论文
论文工作一般应包括:选题,调研 ( 含文献查阅 ) ,开题,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运行,论文撰写与答辩。
( 四 ) 环境工程领域 (430130) 概述
本领域涉及环境保护的工程设计、制造、材料、检测等基础理论、技术和方法,并与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生物工程、材料工程、计算机技术、工业工程、农业工程、地质工程、海洋工程等工程领域密切相关。
1. 培养目标
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生应掌握坚实的学科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对环境工程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应有较全面的了解。能熟练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工具和实验方法,具有独立从事工程技术研究技术、改造、开发、设计与工程管理的能力。
2. 领域范围
根据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性质,该领域范围可分为: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施工和技术改造,环境污染监测及质量评价,污染控制理论、技术及设备研究和开发,环境保护管理及生态恢复技术。
3. 课程设置
技术基础课:环境生物技术、胶体与界面化学、混凝剂与混凝技术、清洁生产与环境材料等。
专业课: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物理性环境污染控制技术、海洋环境与保护、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工程、环境经济学等。
上述课程可定为学位课与非学位课。此外,学校还可以根据企业需要选择上列课程或适当增开其它的课程。课程 学习总 学分不少于 28 学分。
4. 学位论文
论文应充分反映研究课题的研究结果和国内外先进水平。对于工程设计与实施,新产品、新设备的研制与开发课题,论文应具有设计方案的比较、评估,设计计算书,投资和效益分析,完整的图纸,或有设计的实施结果报告;对于重大技术改造与革新,论文应该具有对原技术系统工艺与设备的评价,新方案的评述、结果及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对于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与应用,论文应该有引进项目工艺、设备、技术特点的完整介绍,以及引进过程中调试、改进与成功运行的完整数据与数据分析;对于环境工程技术项目或管理项目的规划性研究,论文应该有工程项目的全面介绍与评述、项目管理采用的管理策略与数学模型、规划的结果与模型分析结果,并给出创新管理系统;对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或预研专题,论文应该反映课题的工程背景或应用前景,给出实验方法或试验流程图,给出实验数据及其理论分析结果,对进一步的应用研究提出建议。
( 五 ) 工业工程领域 (430137) 概述
现代工业工程是以大规模工业生产及社会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制造工程学、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学等学科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工程领域。但又不同于一般工程领域,它还应用社会科学及经济管理知识、以工程技术的手段和方法主要解决系统的管理问题。因此,工业工程也具有明显的管理特征。
工业工程领域的特点是强调“系统观念”和“工程意识”,重视研究对象的“统筹规划、整体优化和综合原理”。因此,工业工程领域涉及的主要学科领域有系统科学、现代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运筹学、人因工程等。
1. 培养目标
2. 领域范围
近年来现代工业工程领域涉及的专业技术体系和主要研究方向有四个方面:
人因工程:包括劳动生理学、劳动心理学、劳动生物力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开发与原理等。
生产及制造系统工程:包括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现代制造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与可靠性等。
现代经营工程:包括工程经济、企业经营战略管理、企业过程重组、管理信息系统等。
工业系统分析方法与技术:包括量化分析方法、计算机系统技术、系统优化等。
3. 课程设置
技术基础课:系统工程、优化理论、管理信息系统、质量检测与控制、网络与系统集成。
专业课:现代工业工程、物流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人因工程、现代管理学、工程经济学以及培养单位和企业商定的其它课程。
上述课程可定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组合或增减。课程 学习总 学分不少于 28 学分。
4. 学位论文
(六)材料工程领域( 430105 )概述
材料工程是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工程领域。其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从事新型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材料的制备、材料特性分析和改性、材料的有效利用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研修的主要课程有:政治理论课、外语课、工程数学、材料物理化学工程、材料工程理论基础、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结构和性能检测技术、材料合成与制备技术过程控制原理、计算机技术应用、近代材料的研究方法、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新进展以及现代管理学基础等。
材料是用于制造有用物件的物质。根据材料的组成结构,可分成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根据材料的性能特征,可分成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历史证明材料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和先导,是人类进步的里程碑,例如“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在近代,钢铁材料的发展对于工业革命进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半导体材料的发展把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当今,人们把材料、信息、能源作为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新材料技术更成为三大高新技术之一。
随着社会和科技进步,人们不仅要求性能更为优异的各类高强、高韧、耐热、耐磨、耐腐蚀的新材料,而且需要各种具有光、电、磁、声、热等特殊性能及其 耦 ( 或复 ) 合效应的新材料,同时对材料与环境材料的协调性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生物材料、信息材料、能 源材料 、智能材料及生态环境材料等将成为材料研究的重要领域。研究和解决传统材料的质量和工程问题,不断挖掘传统材料的潜力,将成为材料生产技术改造的重点。
本领域涉及材料的获得、质量的改进、使材料成为人们可用的器件或构件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工程规划、工程设计、技术经济管理等工程知识。并与冶金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计算机技术、工业设计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密切相关。
1. 培养目标
2. 领域范围
根据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性质,该领域范围又可概括为:从事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材料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开发和设计、材料的特性分析和试验、材料成品的检测与质量控制、材料制品的加工及改性、材料制造业的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等。
3. 课程设置
技术基础课:材料工程理论基础、材料检测技术、过程控制原理等。
专业课:材料合成与制备技术、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近代研究方法、材料工程进展等方面的课程。
上述课程,可定为学位课程或选修课程,此外,还可以根据培养单位特点及企业需要选择或适当增设其他课程。课程 学习总 学分不少于 28 学分。
4. 学位论文
一个较为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或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
工程设计与实施;
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
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与开发;
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项目。
对于新材料研究和开发,必须给出材料的成分分析、组织结构、材料性能和工程应用价值评价,给出生产工艺过程及生产设备;对于材料原生产工艺和设备技术改造项目,应给出原技术方案评述、技术改造的难点和关键技术、新技术方案的特点和改造后技术水平、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对原材料的改性(包括淬火、退火等处理),必须给出原材料的组织结构和特性分析,改性后的组织结构的变化、特性变化规律,改性工艺原理及设备要求;对于国外引进技术的吸收和消化,必须给予引进技术及设备的特点分析、设备和技术功能的充分开发和利用、国外技术和设备的国产化进程或设想,给出国产化关键技术所在和应采取的技术方案等。
(七)纺织工程领域( 430121 )概述
纺织工程是研究纤维及其制品性能、纺和织的加工工艺、纺织制品质量检测及控制、纺织设备及其自动化以及纺织品生产与管理的工程领域,其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从事各类纺织品的设计、生产加工、性能检测与控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研修的主要课程有:政治理论课、外语课、数理统计、计算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纺织最优化设计方法与应用、纺织材料性能检测技术、纺织应用化学、纺纱工艺理论、织造工艺理论、染整工艺理论、现代纺织技术及设备、现代控制理论及方法、现代管理学基础等。
纺织工程是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为人类生活提供必备物质、反映社会文明水准的重要工程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它既是古老而又传统的工程领域,自人类出现以来,就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它又是迅速发展的工程领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纤维资源不断被开发利用,各种高性能和功能性的化学纤维不断问世,新的纤维制品加工方法不断出现,纤维制品的加工设备日益高效化、精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使纺织制品也日趋多样化和功能化,其应用领域尤其是在重要产业部门的应用不断拓宽,纺织制品与人体工程、环境保护及社会文化的关系日益密切,从而使纺织工程内涵大为扩展,与其它工程领域的交叉渗透也大为加强,新的学科增长点正在不断形成。
本工程领域涉及纤维与纺织制品的加工与制备以及有关性能的研究,主要是纺织制品的纺、 织加工 工艺、纤维及其制品的性能研究、生产与产品的检测和控制等,并与材料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控制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技术以及化学、力学和物理等工程领域或学科密切相关。
1. 培养目标
2. 领域范围
根据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性质,领域范围可分为:纺织原料的选配、测试与性能分析及初加工;纺纱、织造、针织、非织造加工过程的技术方案制定,质量与设备管理;纺织产品的设计与新产品开发;纺织品服用性能测试分析与改进。
3. 课程设置
技术基础课:纺织最优化设计与应用、纺织材料检测技术、纺织应用化学、管理学、管理经济学、现代企业制度、环保概论。
专业课:纺纱工艺理论与新产品开发、织造工艺理论与新产品开发、现代纺织加工技术等,以及培养单位和合作企业共同商定的课程。
上述课程可定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此外,还可以根据不同培养对象进行组合或增设。课程 学习总 学分不少于 28 学分。
4. 学位论文
结合企业的实际课题进行研究工作,根据研究结果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可为新的纺织品研究、设计和开发,研究成果必须介绍研究方案、思路、理论分析、实验验证结果以及成果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设计成果必须给出设计方案、比较、评估、设计计算说明书、完整图纸;产品开发成果必须提供产品特性分析试验报告、产业化途径和生产工艺方案、市场前景推测等;论文亦可为纺织产品生产设备或工艺过程的技术改造和革新成果,应该具有对原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技术评价,改造和革新方案的评述及结果的技术和经济效果分析,特别对产品质量和生产能力提高程度分析。对于纺织品质量控制、检测和试验成果,必须给出试验方案、完整的实验数据、数据处理分析方法、试验结果评价和分析;对于纺织品生产管理成果,必须给出新的管理理论体系,对企业产量和质量作效益分析,并给出创新的管理信息系统。
(八)生物工程领域( 430139 )概述
生物工程是运用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等学科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生物体制造人类所需产品、改造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应用技术领域。涉及到医疗、制药、食品、农业、轻工、环保等有关人类衣食住行的各个行业。该领域培养具有生物制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工艺和装备设计、以及质量监控能力和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生态系统和环境改造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其主要课程有:生物工程导论、高等生物化学、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细胞生物学、生物分离工程、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生物信息学、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农业、海洋和环境生物工程等。还可根据学习对象、企业要求增设其它相关课程。
生物工程是涉及医疗、制药、食品、农业、环保、 轻工年 有关人类衣食住行各个行业的新兴工程领域。生物工程是运用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等学科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生物体生产人类需要的产品,改造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应用技术体系;是生命科学高新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的基础,是从实验室研究通向大规模工业生产的桥梁。生命科学的发展,促进了生物药物,转基因食品,生物反应器,生化试剂天然产物,海洋资源等的研究和生产。近年来,国际上发达国家都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进行生物工程的开发,在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成果方面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国的生物工程,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在医药生物技术,农业和海洋生物技术,都已成为高科技产业的重点,是我国今后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国家急需从事生物工程产品研制开发、工程及工艺设计、生物加工过程的检测与控制、相关生产过程的管理与经管的高级专业人才。
生物工程领域是对微生物和各种动植物的组织细胞的功能,加以产业化应用的领域。它涉及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反应工程等。生物工程是用生物方法生产食品、药物、化工产品、轻工产品,并使其成果产业化的重要途径。
1. 培养目标
生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要求掌握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能够解决实验室和生产现场的工程、工艺实际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进行生物技术制药、农业生物技术和医用生物技术等方面的新药研发、产品开发、制药工艺设计、药品检查、生产工艺、设备等开发、应用和研究能力。
2. 领域范围
3. 课程设置
技术基础课:生物工程导论、高等生物化学、基因工程原理、发酵工程、细胞生物学、生物分离工程、现代分析方法等。
专业课:根据服务的行业的不同来确定,如生物技术制药,可选生物技术、制药工艺和设备、制药工程、现代管理学、农业和海洋生物工程,可选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等。医用生物工程可选生物医学工程原理与技术、药理学分析、免疫学等。
上述课程可定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组合和设置。课程 学习总 学分不少于 28 学分。
4. 学位论文
论文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深度和先进性。论文应有解决生物工程相关的研发和技术攻关的能力。具有对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并且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论文的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和产品研制报告,也可以是研究论文。
(九)物流工程领域( 430141 )概述
物流工程研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运作过程的计划与控制以及企业物流经营管理。本工程领域硕士学位课程为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物流企业、生产企业或其他企业培养掌握物流设施应用、系统规划设计与评价以及物流运作管理的先进技术与方法,并具有独立担负物流技术和运作管理工作的能力的高级人才。物流工程是管理与技术的交叉学科,它与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环境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等领域密切相关。本专业研修的主要课程有:政治理论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自然辩证法)、外国语、高等工程数学(数值计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统计学等)、计算机应用、管理学概论、工程经济学、交通运输工程,规划理论,计划与调度技术、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物流装备与设施技术、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物流系统运作管理、项目管理、国际物流管理、物流运输管理等。
物流工程是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物流系统的资源配置、物流运作过程的控制、经营和管理的工程领域。
随着经济一体化和计算机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使物流业迅速成为在全球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兴服务产业,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环境、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现代物流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科学,在发达国家已有较早、较全面的研究,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在指导其物流产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现代物流业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除了市场环境、体制与机制等方面的原因之外,包括物流工程硕士在内的中高级物流人才紧缺是影响物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急待培养满足企业与社会各个方面所需的物流工程专业中高级人才。
物流工程是管理工程与技术工程完美的结合,它与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环境工程、机械工程、工业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等领域密切相关。
1. 培养目标
服务于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城市或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公共物流节点、货运通道规划)、城市或地区物流信息平台规划、物流产业发展政策规划等工作;
服务于物流企业:从事物流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物流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物流企业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物流解决方案设计、物流项目管理、运输战略规划、库存战略规划、国际物流管理等工作;
服务于生产企业或其他企业:从事采购与供应战略规划、企业物流的管理、企业物流方案设计、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等工作。
物流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要求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及各种工程领域的现代规划设计和开发使用的理论和方法。如交通运输现代化理论和方法;电子、信息及控制技术,通信工程,计算机应用等。要求掌握一门外语,有较强的笔译和口语能力。
2. 领域范围
物流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开发与维护,物流设施与设备的规划、设计、配置与运用等。
物流产品开发、研制、推广与运用,物流系统功能规划与设计,物流系统流程设计与优化等。
企业物流的管理与运作、供应链管理等。
物流系统的运输管理,物流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国际物流管理等。
3. 课程设置
技术基础课:系统仿真技术,交通运输管理学,交通运输工程,规划理论,管理学概论,统计学,系统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等。
专业课:物流产业规划理论与方法、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物流机械工程、国际物流管理、物流运输管理等。
上述课程可定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此外,还可以根据行业需求组合和增设其他课程。课程 学习总 学分不少于 28 学分。
4. 学位论文
论文工作一般应包括选题、调研、开题、系统设计、系统实现、论文撰写和答辩等环节。
(十)食品工程领域( 430132 )概述
食品工程是粮食、油料加工,食品制造和饮料制造等工程技术领域的总称。其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从事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化学及应用、食品加工与保藏、食品检测与分析、食品分离与重组、粮食与油脂加工、水产品加工、畜产品加工、果蔬加工、食品机械与包装、功能性食品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研修的主要课程有:政治理论课、外语课、食品酶学、食品科学研究方法学、微生物学、生化工程与设备、水处理工程、食品分离与重组、食品物性学、食品风味化学、食品添加剂化学、食品包装技术、食品波谱学、功能性食品、食品科学研究的新进展、食品工业管理学等。
本领域涉及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和烟草等行业。食品工业的发展不仅有力促进农副牧业资源的优化和发展,而且在为不同人群提供各种各样的安全、营养、方便的食品,改善国民的摄入营养水平,保证身体健康,稳定社会方面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安全与卫生、营养与健康、花式与品种更为关注,无疑给食品科技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是解决人口增长,食物资源短缺,充分和 可 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生产优质、多品种、价 廉食品 的关键。本学科领域必须将食品工程领域的理论与技术问题与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微生物学、农业工程、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计算机与自动控制、管理学与系统工程学等工程技术紧密结合,尤其应加强食品生物技术的开发、应用研究,各种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在食品工业应用的研究,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的开发应用研究,以便改造传统的食品工业,充分发掘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本领域与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工程、计算机技术、控制工程、环境工程、农业工程、材料工程、机械工程等工程领域密切相关。
1.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较坚实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对食品工程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有较全面的了解;具有创新意识,能运用先进技术、方法解决食品工程领域问题,能独立担负食品工程领域的技术革新、科技开发和管理工作,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 领域范围
领域主要的研究方向有: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化学及应用、食品加工与保藏、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分离与重组、粮食与油脂加工、水产品加工、畜产品加工、果蔬加工、食品机械与包装技术、食品工厂质量管理体系、功能性食品开发。
3. 课程设置
基础课: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外语、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等。
技术基础:食品酶学、食品科学研究方法学、水处理工程、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工程与设备、环境工程导论、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等。
专业课:食品分离重组技术、工程化食品、食品物性学、食品风味化学、食品添加剂化学、食品波谱学、功能性食品、食品加工机械及设备、食品包装技术、食品科学与进展、食品保鲜及冷藏技术等。
上述课程可定为学位课程与非学位课程。此外,各培养单位可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及企业需要选择或适当增开其他课程。课程 学习总 学分不少于 28 学分。
4. 学位论文
食品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与应用价值,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具体可分为:食品工厂或与食品生产配套设施或装备的设计,食品工厂中的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研究,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制与开发,国外先进技术项目(包括技术与设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一个较完整的食品工程技术项目或质量管理项目的规划与研究,具有工程背景或工程应用前景的基础性研究项目或预研专题。
论文撰写应充分反映研究课题的研究结果。对于工程设计与实施,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制与开发课题,论文应具有设计方案的比较、评估,设计说明书及相应的图纸,或有设计的实施结果报告;对于重大技术改造与革新,论文应具有对原技术系统工艺与设备的评价,新方案的评述、结果及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对于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引进、消化、吸收与应用项目,论文应该有引进项目工艺、设备、技术特点的完整介绍,以及引进过程中调试、改进与成功运行的完整数据与数据分析;对于食品工程技术项目或质量管理项目的规划性或可行性研究,论文应该有工程项目的全面介绍与评述、项目管理采用的管理策略与数学模型、规划的结果与模型分析结果,并给出管理的创新性报告;对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或预研专题,论文应该反映课题的工程背景或应用前景,给出实验方法或试验流程图,给出实验数据及其理论分析结果。
河北科技大学
2009 年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招 生 简 章
根据国务院学位办 [2009]33 号文件精神,我校 2009 年招收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欢迎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报考。
一、专业学位代码、招生专业
1 、专业学位代码: 910100
2 、招生专业:
招生专业代码 | 招生专业名称 | 招生人数 |
030501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0 |
040106 | 高等教育学 | |
050201 | 英语语言文学 | |
070104 | 应用数学 | |
081704 | 应用化学 | |
1201 00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二、报名条件
2006 年 7 月 31 日 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从事教学工作满 2 年的高等院校基础课、公共课、专业课教师。报考专业必须是与本职教学岗位相关的学科、专业。
三、报名方法
报名采取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
1 、网上报名: 网上报名时间为 7 月 1 日 8 : 00 至 16 日 12 : 00 ,通过互联网登录河北省学位考试 报名网 (http://xwksw.hebtu.edu.cn) ,填写、提交报名信息。
2 、现场确认: 7 月 18 日 、 19 日到自己选定的现场报名点缴纳报名考试费、照相 、确认报名信息。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供相关材料证明其符合报考有关学位类别的条件,同时现场打印资格审查表并由考生本人签字确认。
四、考试科目、时间及复试
1 、全国联考科目: 专业基础课(招生单位命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3 小时)、入学资格考试简称 GCT (考生自选 GCT 考试外语语种,成绩当年有效)。
GCT 考试参考书目: 《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专业基础课参考书目如下:
专 业 | 参 考 书 目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 |
高等教育学 | 1. 《高等教育学》,潘懋元、王伟廉,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6 年版 2. 《高等教育学新论》,胡建华、陈列、周川、龚放,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 年版 |
英语语言文学 | 1. 《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 戴伟栋等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年版 2. 《英国文学简史》(修订版)刘炳善,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 3. 《美国文学简史》(修订版)常耀信,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 |
应用数学 | 《高等代数》清华大学出版社,王萼芳,第二版 |
应用化学 | 《有机化学》高教出版社,高鸿宾,第四版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企业管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黄渝祥,第二版 |
2 、全国联考时间: 2009 年11 月1 日 (8 : 30-11 : 30GCT;14:00-17:00 专业基础课)。
3 、复试: 复试分 笔试和综合素质面试,笔试科目为政治理论课,由河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院和相关学院组织,在录取前进行,具体时间和要求待联考后另行通知。
五、资格审查
全国联考成绩公布后,我校将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对录取分数线以上人员进行资格审查。考生须将现场打印的资格审查表交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核准表中内容、填写推荐意见,并在电子照片上加盖公章;然后 将资格 审查表、相关学历、学位证书一并提交;如是持境外学历、学位报考,须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资格审查时须同时提交认证报告。
对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我校不予录取,责任由考生自负。
六、录取与入学
根据初试和复试成绩择优录取并发放录取通知书;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办理入学手续。
七、培养方式
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研究生的培养,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非全日制方式在职兼读,学制 3 年;完成规定的学习课程并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后,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颁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的硕士学位证书。
八、费用
全部费用 13000 元(含培养费 9000 元、学位申请费 4000 元;不含教材、资料、住宿费等),学员在入学时一次性支付。
九、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老师, 0311-81668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