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英泽教授与其研究团队围绕骨折复位固定领域中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在国际上率先提出骨折顺势复位理论。顺势复位理论包括5个要素:牵引力与肢体轴线一致;牵引力符合软组织运行轨迹;利用骨折周围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封套作用将牵引力转化为挤压、推顶作用使骨折块自然复位;牵引力量大且均衡持续;减少对软组织的激惹和医源性损伤。顺势复位理论可分为顺向顺势复位和逆向顺势复位2个要点。据此研发了用于四肢骨折微创复位的牵开复位器,突破了粉碎性骨折、相对陈旧骨折、多段骨折和截肢后骨折等复杂骨折难以闭合复位的技术瓶颈,显著提高了四肢骨折闭合复位质量和治疗效果;原创研发髓内复位器,显著提高了应用髓内钉固定四肢骨干骨折置入导丝的成功率;发明了锁骨复位器,实现了锁骨骨折的闭合复位和微创固定。发明股骨头干三维互动复位技术微创治疗股骨颈难复位性骨折,显著降低了该类骨折切开复位率,降低了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研发股骨颈截骨导向器,降低了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发生率。利用腱鞘造影证实了骨折后跟骨增宽压迫腓骨长短肌腱鞘是导致后足外侧疼痛的主要原因,制定了腱鞘受压分型。原创微创内加压复位、撬拨复位技术并研发了解剖接骨板—骨栓系统微创治疗跟骨移位骨折,使术后切口感染和后足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该项目历经19年研究,获授权专利29项(发明19项)、注册证7项(3项同时在美国FDA注册);发表论文189篇,出版专著1部,其中多项核心技术写入国内外四部教科书中示教。在美国、乌克兰和国内200余家医院进行应用,治疗三万余例患者,全面提高了四肢骨折救治水平,推动了行业和科学发展。
此次张英泽教授及其团队的获奖,是我校历史性的突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我省、我校专业技术发明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
供稿:第三医院 学校科技处
编辑:宣 传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