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校长发表主题演讲
以下是她演讲的主要内容。
各位姐妹、各位朋友、各位同仁:
感谢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交朋友、交流思想的美好平台。感谢东道主精心安排和辛勤劳动。下面我就中国女性领导力的培育问题,做简短发言。
一、封建社会对女性能力的压制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社会里,男权居于社会生活一切方面的中心地位,女性仅被视为男性的附庸,性和传宗接代的工具。孔子说,女人与“小人”同属一个阶层。压迫妇女的国家制度是“三纲五常”和“三从四德”。“三纲”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解释一下,就是君、父、夫对臣、子、妻而言,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女人则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三从”讲的是女人“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终生都不能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只能听由男人摆布。“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也都是摧残妇女,剥夺女性自由和尊严的枷锁。比如“女德”,说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女容”中有一项是缠足,从儿童时起,女人就得用强力把双足用布条紧紧缠起,使其畸形发展,变得越小越美,这就是中国特有的“三寸金莲”,使女性失去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在这种背景下,女性没有基本人权,谈不到领导力问题。
二、女性领导力的确认,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在中国,这场革命用了100多年(1840-1949)。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中的先贤,开始思考中国的未来之路,社会思潮出现了“西学东渐”。法国《人权宣言》,女权运动的成果《妇女和女公民权利宣言》,以及马克思主义陆续传入中国。中国社会风雨动荡,出现了为女权呼吁的声音,《女子世界》之类的杂志也出现了。一位学者说:要改变中国命运,首先要改变妇女命运。但在这个时期,基本上是男性呼吁女权,女性还没有能力独立登上舞台。第二个阶段,20世纪的前20年。在民族民主革命中,以秋瑾为代表的一批革命女性勇敢地站在慷概牺牲的前列,惊醒了中国女性。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涌现了一批有担当、有能力的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陆续成为政治、文化、教育各界领袖,著名的有宋庆龄、何香凝、史良、向警予、蔡畅、邓颖超、吴怡芳、林巧稚、冰心等。第三个阶段,中共成立到1949年。妇女解放和女性领导力的培育进入自为阶段。党的中央委员会专门设立妇女部,向警予成为中央委员和第一任妇女部长。党的领袖和党的中央委员会对妇女解放和女性领导能力培养都有许多精辟论述和实际部署。毛泽东幽默地把妇女称为“半边天”。这一时期,中共培养了一大批出色女性,包括女政治家、女将军,女科学家,女作家、女艺术家等。
三、新中国女性领导力的培育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对社会全面改造中,特别重视妇女职业能力和领导力的培养。
一是通过立法形成完备的、多层次的保护妇女权益法律体系。
国家《宪法》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
在《宪法》之下,《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必要措施,逐步完善各项制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在管理国家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劳动权利,财产权利等方面,男女平等。这些权利由《选举法》《教育法》《婚姻法》《民法》《劳动法》《工会法》等做出相应保障。
二是构建发挥女性潜力和才能的教育、培训体制。使女性的受教育水平、劳动能力、职业能力、社会参与能力、领导能力等都有大幅度提升。
在国民教育系统。中国实行从小学到初中的九年义务教育。在义务教育中,女童的入学率超过了男生。(到2012年,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为99.85%,而女童净入学率为99.86%;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均为100%。)第二,高学历人群中,男女结构平衡。(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和硕士研究生中女生比例分别为52.1%和51.6%。)第三,女子学校的恢复和发展。1949年以后,原有的女子大学,如金陵女子大学、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等,都被合并到其他大学。19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女校以不同的方式得以恢复,全国妇联还牵头新建了十多所女子学院,为女性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三是完备的干部教育系统和职业培训系统。
在中国,党、政、行业、社会组织的干部培训系统中,都专门设有女性干部培训班或研究提高班。比如国家教育部举办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就举办有大学女校长培训班,本人就曾接受过培训。
为支持女性能力的发展,中国有庞大的社区培训工程。2012年全国共有61万所家长学校和19万所农村妇女学校,国内30个省区市创建了网上培训学校。全国接受各种非学历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女性规模分别达到346万和2000多万。国家多个部门推进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和“春潮行动”“阳光工程”等多样化培训,满足了不同妇女群体的职业发展需求。高端培训后妇女收入水平很高。(如保姆、“月嫂”、老年护理等都超过“白领”)2013年,女性参加政府培训机构举办的培训人数占培训总数的43.0%。
四、中国女性能力的巨大进步
新中国成立至今只有67年,但妇女地位的变化却如翻天覆地。从就业情况看,2012年中国就业总数7.67亿人,其中女性为3.53亿人,占46.0%;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按国家规定,各级各类组织中,必须有女性;在中央机关中担任国家领导人的有6位女性;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女性有699人,占代表总数的23.4%;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女性有399人,占委员总数的17.8%;基层妇女参政状况不断改善,2012年全国居民委员会成员和主任中女性分别占48.8%和41.4%;女性进村委会比例从2008年的20%左右提高到93.64%。
这些情况表明,女性领导力的培育离不开国家政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缔造一个真正实现男女平等和关系和谐的社会环境,是保障和促进女性能力发展的根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