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闲暇时光品味书香,在悠悠午后阅读经典。书籍如她最亲密的挚友,与她形影相随,伴她左右。她就是基础医学院2014级临本3班的李燕伶,曾获2014年的“读书之星”并以一年88本的阅读量夺得我校2016年“读书之星”的桂冠。
? ? 世界上读书数量最多的犹太人平均一年的阅读量为64本,而李燕伶的阅读量远超其24本。当我们在为她的阅读量感叹时,李燕伶这样告诉笔者,因为阅读成为了兴趣,所以愿意孜孜不倦。“读书完全是来源于我的兴趣,我从没有刻意追求数量,而是很努力地去把每本书读懂读透读深。阅读初期种类宽泛,且阅读较为浅显。但在坚持阅读的过程中,我就逐渐找到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刊物,读书也就有了偏向。遇到心仪的书籍就会列到书单以便往后多次阅读,读到触动心灵的话句或看到启发人生的书籍也会记录下来,以此来警醒自己,亦或写一篇感想来记录当时的心情。”说这些话时,李燕伶自信而又不失谦逊。
? ? 当谈及读书带来的收获时,李燕伶莞尔一笑地说到:“如果你想改变自己,请一起来读书!”就李燕伶而言,读书带给她最大的改变是她的性格。小学六年,李燕伶的性格都比较内向,不爱说话,身边朋友很少,每天只有一件事让她感到放松,那就是放学后去书店借书,然后带回家,家里没有人,也适合看书。在与书籍交谈的过程中,她了解到交流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智慧,于是她慢慢有了想要改变的想法,想从那个只有自己的世界走出来。她开始主动与其他人交流,与身边的同学一起去图书馆看书,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畅聊读书的心得。
? ? 读书不仅改变了她的性格也使她的思维方式更加开阔。书中小男孩用自己的微薄力量救助搁浅于低洼中的鱼,用“回归大海的那条鱼在乎”的话语诠释自己所做事情的意义,使她懂得了在与人交往时应该注意“换位思考”,并使她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基本礼仪也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同时,书籍也使她从中收获了学习经验和技巧。通过阅读《懒惰的智慧》,李燕伶懂得了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不能一味地靠投入时间来换取结果,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效率。因此,她从不在低效率时或者困倦时逼迫自己学习,而往往这时是她留给阅读的美好时光。书籍影响着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伴随她一路成长,使她的思想变得自由,让她拥有了更为广阔的胸怀,世界在她的眼中也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 ? 在基础医学院2014级辅导员丁宁眼中,李燕伶是一位安静恬雅的姑娘,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所在班级学习氛围也较为浓厚。谈及对当代大学生读书方面的期望时,她希望大学生要好读书,读好书。书里藏着的是智慧,这要比钱或钻石贵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
? ?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李燕伶对学弟学妹叮嘱道:“要珍惜大学时光,做到不辜负时光。青春是用来升值的,在有限的岁月里一定要通过学习提高自身含金量,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苏东坡说,“胸有诗书气自华”;高尔基说,“学问改变气质”。的确,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增加一个人的智慧,提高一个人的修养,帮助一个人取得成功,放大一个人的人生格局。一个长久读书的人,含英咀华,气质自然也会得到美化。



作者:仲雪静、王文卿、魏天钰
编辑:范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