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考生为本,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科学的精神,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勿滥。
二、总指标、划线原则及分数线
学校下达给文学院的总招生指标是115(含推免生21,单考研究生班24)。
按一级学科划线,按略高于招生指标120%的比例确定复试考生数。
总分350分 两门专业课分数线 90分 政治外语分数线55分
三、复试内容和形式
复试含三部分:
1、 专业课笔试 科目以招生专业目录上确定的“复试笔试科目”为准,考试时间2小时,满分为100分。
2、 综合面试 考察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和培养潜力,以答题和随机提问的方式进行,满分为100分。
3、 外语测试 预先准备若干试题,考试方式为口试。满分为100分。
四、加试
同等学力考生(包括已毕业两年的大专毕业生,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普通高校本科结业生)必须加试两门报考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为笔试,每门考试时间为2小时,满分为100分。加试科目的成绩不计入复试总成绩,但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五、成绩核算
初试成绩占70%,复试成绩占30%,复试成绩中专业课笔试成绩占10%,综合面试成绩占15%,外语听力口语测试成绩占5%。
总评成绩计算公式:
(初试总份/5)×70%+专业课笔试成绩×10%+综合面试成绩×15%+外语听力口语测试成绩×5%
总评成绩是录取与否和获得基本奖学金的依据。
六、淘汰与调剂办法
考生均在原报考专业参加复试。
各硕士点按同一淘汰率实施淘汰。
为保持各硕士点招生数的相对平衡,淘汰完毕后将在各硕士点之间进行调剂,初录人数多的专业(如“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排名靠后的考生将调剂到初录人数少的专业。
不愿意调剂的考生将视为放弃录取权利,由淘汰的考生依次递补。
七、基本奖学金比例情况、评定办法
学校下达给文学院的基本奖学金比例是:一等37%,二等39%。
学院按学校下达的比例将指标分解到各硕士点。
各硕士点按考生初复试总评成绩从高到低评定。
推免生全部享受一等基本奖学金。
八、复试时间、地点安排
报到和资格审查时间:4月9日 地点:文学院办公室
体检(含本校推免生): 4月10日 地点:校医院
笔试时间:4月11日上午8点—10点 地点:待定
外语测试时间: 4月11日上午10点—11点半
下午2点半—5点半
地点:待定
加试时间: 4月11日下午2点—6点 地点:待定
(说明:加试者外语测试安排在4月11日上午10点以后)
综合面试时间: 4月12日全天 地点:各教研室
上午8点—11点半
下午2点半—5点半
九、资格审查
考生复试时须持本人身份证、毕业证书原件(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及复印件和准考证,大学期间成绩单原件或档案中成绩单复印件(加盖档案单位红章)。本院根据《招生简章》安排专人审查考生(含统考、单考)报考资格。对于不符合报考条件者,不予复试。
十、体检
学校在复试阶段对复试考生(含本校推免生)进行体检。体检不符合标准者不予录取,有疑问者入学前再进行复检,复检不合格者不予注册。外校推免生在入学时补体检手续。
体检时请备1寸登记照一张(彩色、黑白均可),体检费40元,不需空腹。考生凭复试通知书参加体检,复试通知书将于4月9日在报名和资格审查时发放。
十一、收费标准
复试费每生交纳100元,加试每门课交纳100元。
武汉大学文学院
二○○八年三月十九日
附件:复试名单
武汉大学文学院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名单 | ||
姓名 | 报考专业 | 考试方式 |
涂慕喆 | 文艺学 | 全国统考 |
王晓静 | 文艺学 | 全国统考 |
邓晗霖 | 文艺学 | 全国统考 |
甘露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全国统考 |
黄岩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全国统考 |
王薇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全国统考 |
吴佳琴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全国统考 |
李德花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全国统考 |
高洋洋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全国统考 |
余阳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全国统考 |
吴珍梅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全国统考 |
郑玉彩 | 汉语言文字学 | 全国统考 |
张凤杰 | 汉语言文字学 | 全国统考 |
李慧敏 | 汉语言文字学 | 全国统考 |
周霞 | 汉语言文字学 | 全国统考 |
尹艳普 | 汉语言文字学 | 全国统考 |
杨欣烨 | 汉语言文字学 | 全国统考 |
张伟 | 汉语言文字学 | 全国统考 |
伍旭 | 汉语言文字学 | 全国统考 |
黄雪晴 | 汉语言文字学 | 全国统考 |
陈燕 | 汉语言文字学 | 全国统考 |
周煦阳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全国统考 |
黄桂香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全国统考 |
贾世亲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全国统考 |
邓娜 | 中国古代文学 | 全国统考 |
周文琼 | 中国古代文学 | 全国统考 |
郑念来 | 中国古代文学 | 全国统考 |
冯美蓉 | 中国古代文学 | 全国统考 |
张文瑾 | 中国古代文学 | 全国统考 |
程曦 | 中国古代文学 | 全国统考 |
韦芳玉 | 中国古代文学 | 全国统考 |
何照清 | 中国古代文学 | 全国统考 |
陈方园 | 中国古代文学 | 全国统考 |
徐萍 | 中国古代文学 | 全国统考 |
殷学梅 | 中国古代文学 | 全国统考 |
曹青山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全国统考 |
张晓燕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全国统考 |
董玉婕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全国统考 |
李艳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全国统考 |
徐鸿沄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全国统考 |
陈澜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全国统考 |
李增光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全国统考 |
王珊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全国统考 |
鄢蓉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全国统考 |
王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全国统考 |
杨雅玉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全国统考 |
马昕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全国统考 |
陈英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全国统考 |
张倩倩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全国统考 |
韩桂枝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全国统考 |
刘碧原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全国统考 |
刘晓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全国统考 |
汪俊伍 | 国学与汉学 | 全国统考 |
王革伟 | 国学与汉学 | 全国统考 |
高永宾 | 国学与汉学 | 全国统考 |
苏利国 | 国学与汉学 | 全国统考 |
陈硕 | 国学与汉学 | 全国统考 |
黄薇 | 写作理论与实践 | 全国统考 |
李智 | 对外汉语教学 | 全国统考 |
曾艳 | 对外汉语教学 | 全国统考 |
夏阳 | 对外汉语教学 | 全国统考 |
刘晓婧 | 对外汉语教学 | 全国统考 |
付晓歌 | 对外汉语教学 | 全国统考 |
占兰 | 对外汉语教学 | 全国统考 |
尹新林 | 对外汉语教学 | 全国统考 |
李亦嘉 | 对外汉语教学 | 全国统考 |
陈倩 | 对外汉语教学 | 全国统考 |
安然 | 对外汉语教学 | 全国统考 |
陈晓燕 | 对外汉语教学 | 全国统考 |
陈璇 | 对外汉语教学 | 全国统考 |
王玉玲 | 对外汉语教学 | 全国统考 |
刘莺倩 | 对外汉语教学 | 全国统考 |
林琳 | 对外汉语教学 | 全国统考 |
邓小玉 | 对外汉语教学 | 全国统考 |
唐越 | 对外汉语教学 | 全国统考 |
吴丹 | 对外汉语教学 | 全国统考 |
蔡珊珊 | 对外汉语教学 | 全国统考 |
杨静 | 对外汉语教学 | 全国统考 |
陈娜 | 对外汉语教学 | 全国统考 |
刘筱杉 | 对外汉语教学 | 全国统考 |
张婧婧 | 对外汉语教学 | 全国统考 |
熊文旎 | 对外汉语教学 | 全国统考 |
孔雪 | 对外汉语教学 | 全国统考 |
刘思洋 | 对外汉语教学 | 全国统考 |
李亚男 | 对外汉语教学 | 全国统考 |
高林云 | 对外汉语教学 | 全国统考 |
马添添 | 对外汉语教学 | 全国统考 |
谢赟 | 文艺学 | 单独考试 |
段婉娇 | 文艺学 | 单独考试 |
陈翔 | 文艺学 | 单独考试 |
宋选文 | 文艺学 | 单独考试 |
熊莺 | 文艺学 | 单独考试 |
潘小森 | 文艺学 | 单独考试 |
李刚 | 文艺学 | 单独考试 |
甄波 | 文艺学 | 单独考试 |
杨秀爱 | 文艺学 | 单独考试 |
周黎兵 | 文艺学 | 单独考试 |
吴宝成 | 文艺学 | 单独考试 |
张艺 | 文艺学 | 单独考试 |
李妍 | 文艺学 | 单独考试 |
何松 | 文艺学 | 单独考试 |
张欢 | 文艺学 | 单独考试 |
何海燕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单独考试 |
赵三梅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单独考试 |
吴篪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单独考试 |
程远志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单独考试 |
付霞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单独考试 |
章海春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单独考试 |
林爱霞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单独考试 |
周传刚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单独考试 |
代剑平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单独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