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金融系
Email:jiachun@whu.edu.cn
电话:+86-**
博士,经济学,武汉大学(1990—1993年)
硕士,金融系,,武汉大学(1983—1986年)
学士,武汉大学(1979—1983年)
个人网页或详细CV链接
教学和研究领域
教学课程:货币金融学、货币经济学
研究领域:货币经济学、国际金融
学术经历
交流访问,英国伯明翰大学商学,2014年6月至2014年7月
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2013年7月-至今
客座研究员,台湾政治大学,2012年6月-2012年8月
“珞珈特聘教授”,武汉大学,2008年
二级教授,武汉大学,2007年
金融系主任,武汉大学,2005年5月-2013年
访问研究并兼任客座教授,美国杰克逊维尔州立大学,2000年—2001年
进修货币银行学及国际金融学,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1988年—1989年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北京大学,1997年
金融系教授,武汉大学,1996年
金融系副教授,武汉大学,1993年
国际金融系副主任,武汉大学,1991年-1999年
国际金融系任教,武汉大学,1986年
主要论文及书籍(近五年或过去十年较有社会影响力的)
国际期刊论文
ChunJiang,TsangyaoChang,Xiao-LinLi,2015:“MoneyGrowthandInflationinChina:NewEvidencefromaWaveletAnalysis”,InternationalReviewofEconomicsandFinance,Volume35,January2015,pp.249–261(SSCI)。
LinL.a,Hsu-LingChangb,Chi-WeiSuc,ChunJiangd,2013:”RealInterestRateParityinEastAsianCountriesBasedonChinawithFlexibleFourierStationaryTest”,JapanandtheWorldEconomy25–26(2013)52–58(SSCI)。
ChunJiang,Xiao-LinLi,Hsu-LingChang,Chi-WeiSu,2013:“UncoveredinterestparityandriskpremiumconvergenceinCentralandEasternEuropeancountries”,EconomicModelling,Vol.33(2013)July,pp.204–208(SSCI)。
Chih-WeiSU,Hsu-LingCHANG,ChunJIANG(Correspondingauthor),2013:“DoesWealthorCreditEffectExistinChina?”,RomanianJournalofEconomicForecasting.Volume16,Issue3,pp.104-114.(SSCI).
Chun,Jiang,Hsu,L.,andChi,W.,2012:“DoesRealOutputConverge?ARegionalStudyinChina”,EconomicComputationandEconomicCyberneticsandResearch,Vol.,2(2012),pp.127-142.(SSCI).
RobinHangLuoandChunJiang,2005.CurrencyConvertibility,CostofCapitalControlandCapitalAccountLiberalizationinChina,JournalofChinesePoliticalScience(UnitedStates),Vol.10,No.1,pp.65-80.
国内期刊论文
江春和陈永,2014,《中国利率市场化阶段利率规则》,《财贸研究》,第三期。
江春、陈永、江鹏,2014,《国际费雪效应在东亚地区存在吗——基于中国视角的探究》,《当代经济科学》,第二期。
江春、邢晓东、李孔健,2013,《政策规则还是相机抉择》,《统计研究》,第30卷第十期。P108-111。
江春和李巍,2013,《中国非金融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决定因素和含义:一个实证调查》,《经济管理》第七期。Pp13-23。
江春和苏志伟,2013,《金融发展如何促进经济增长:一个文献综述》,《金融研究》,第九期。pp.212-122(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14年一期全文转摘)。
江春、李小林、张仓耀,《中国货币供应变动与物价之间的关系-基于Morlet小波时频相关性分析》,《南方经济》,第六期。
江春、蹇娜、颜冬,2013,《收入分配与金融结构:基于中国和日本两国的比较研究》,《贵州财经学院学报》,第一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13年五期全文转摘。
江春、王青林、苏志伟,2013,《中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冲突:基于收入分配的新视角》,《经济学动态》,第四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13年七期全文转摘。
江春,2012,《多重視角看人民幣匯率的長期走勢》,臺灣證券交易所「證交資料」,第十一期。
江春、周宁东、张龙耀,2012,《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动态变化与政策支持》,《财政研究》,第六期。
江春和周宁东,2012,《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反思:基于企业家精神的视角》,《财贸经济》,第一期。pp.64-70.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研究》2012年四期全文转摘。并获“2013年度财贸经济—邓子基财经学术论文奖”。
江春和滕芸,2011,《试析中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基于企业家精神的新视角》,《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第一期。
江春和张晓青,2011,《低收入者怎样享受到金融服务?》,《经济日报》理论版,2011年7月29日。《红旗文稿》于8月26日转载.
江春,2010,《国外近期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研究动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7月13日。
江春、吴磊、滕芸,2010,《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2000-2008》,《财经科学》,第七期。
江春和曹棣泉,2010,《中国的收入分配失衡与国际收支失衡》,《宏观经济研究》,第五期。
江春和吴小平,2010,《制度质量与利率市场化》,《世界经济研究》,第四期。
江春和滕芸,2010,《企业家精神与金融发展关系研究评述》,《经济学动态》,第九期。
江春,2010,《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源在于中国收入分配的失衡》,《经济学消息报》,2010年2月5日。
江春和许立成,2009,《文化,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文献综述》,《经济评论》,第六期。
江春和吴宏,2009,《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基于收入分配的新视角》,《财经问题研究》,第十期,P24-36。
江春和王鸾风,2009,《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的制度分析》,《财经科学》,第四期,P1-9.
江春和许立成,2008,《中国金融发展与转型:从政府到市场》,《福建论坛》,第十期。
江春和杜颖奎,2008,《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金融理论与实践》,第八期,p95-99
江春,2008,《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变革与经济转型》,《财经问题研究》,第四期,P62-69
江春,2008,《论人民币汇率政策思路的重大转变》,《财经科学》第一期,p1-9。本文分别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2期、《经济研究参考》第十八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2008年第六期转摘。
江春和王鸾风,2007,《制度与金融发展研究综述》,《经济学动态》,第四期。
江春和刘春华,2007,《发展中国家的利率市场化:理论、经验与启示》,《国际金融研究》,第十期。本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世界经济》2007年第十二期转摘
江春和许立成,2007,《金融发展的政治经济学》,《财经问题研究》,第八期。
江春和许立成,2007,《制度安排,金融发展与社会公平》,《金融研究》,第七期。
江春和许立成,2007,《金融发展中的制度因素:理论框架与国际经验》,《财经科学》,第四期。
江春和李征,2007,《中国货币内生性原因新探》,《经济评论》,第一期。
江春和许立成,2006,《法律制度、金融发展与经济转轨》,《南大商学评论》,第九辑(2006年6月版)。
江春,2006,《产权制度与收入分配的合理化》,《经济学消息报》,9月15日。
江春,2006,《中国外汇市场的新制度金融学分析》,《经济评论》,第三期。
江春和许立成,2006,《内生金融发展:理论与中国的经验证据》,《财经科学》,第五期。
江春和刘春华,2006,《货币政策的利率效应:来自中国过去20年的实证》,《广东金融学院学报》,第二期。
江春和刘春华,2006,《经济转轨国家利率市场化的制度分析》,《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一期。本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2006年第五期转摘。
江春,2006,《超额货币与人民币汇率》,《经济科学》,第一期。
江春,2005,《中国远期外汇市场的发展:新制度金融学的解释》,《财经问题研究》,第十期。本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保险》2006年第一期全文转摘。
江春和许立成,2005,《法律与金融中介的发展:一个再检验》,《制度经济学研究》第八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
江春,2005,《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顺序》,《经济学消息报》,7月29日。
江春和许立成,2005,《法与金融学的文献综述》,《经济学动态》,第五期。
江春,2005,《金融监管与金融发展:理论框架与实证检验》,《金融研究》,第四期。
教材
江春,〈西方货币银行学〉(主编之一),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版。
江春,《货币金融学》(主编之一),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专著
江春,《现代西方货币金融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
江春,《经济增长中的产权问题》,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
江春,《产权制度与金融市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
江春,《产权制度与微观金融》,中国物价出版社,1999年
江春,《中国金融业成功应对WTO》,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
江春,《产权、货币自由兑换与经济发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
Jiang,C.,andLuo,R.,2009:ExchangeRateDeterminationandPolicyImplications:AnEmergingMarketPerspective.CambridgePublishingLtd..2009.
江春,《金融改革与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回顾及反思》,人民出版社,2012年
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产权改革与我国专业外汇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转化”,5万元,1995年-1997年,项目批准号:**。
主持世界银行科研项目:“产权与金融:中国案例分析”,5000美元,1997年。
主持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新制度金融学探索”,2.5万元,1999年-2000年。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市场主体信用行为的案例分析及理论研究”,6万元,2001年-2002年,项目编号:**。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制度基础研究”,15万元,2003年-2005年,项目编号:**
主持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4年度重大研究项目:《发展中国家及经济转型国家的金融改革与经济发展》,20万元,2005年6月-2008年6月,项目批准号:05JJD790020。
国家教育部首届“新世纪优秀人才”,20万元。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制度、收入分配与金融发展”,28万元,2010年-2012年,项目编号:**。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利率、汇率与央行资产负债及货币供应之间的交互影响:实证分析与政策意涵”,58万元,2014年-2017年,项目编号:**。
主持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课题“中国的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10万元,2012年-2013年。
获奖与荣誉
论文《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反思:基于企业家精神的视角》获邓子基财经学术论文,2013年
被聘为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2008年
《高等教育发展速度、规模与资本市场关系的研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7年
论文《人民币升值之争的理论反思:新制度金融学的解释》获第五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6年。
入选首届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4年
论文《论金融的实质及制度前提》获第三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3年
专著《产权制度与金融市场》获第三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2003年
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
专著《经济增长中的产权问题》获第二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1998年
参与主编的《西方货币银行学》获第二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199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