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所博士生导师介绍:郑宏

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考研网/2015-09-18

郑宏,男,1964年5月出生。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湖北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主任。

1985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机械系,获学士学位;同年考入该校研究生院,1988年1月毕业,获固体力学硕士学位,同年被分配至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工作;2000年10月获岩土工程博士学位。

分别于1993年和1996年被中科院破格提拔为副研究员和研究员;1994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7年6月至1998年10月,北海道工业大学访问教授,日本软脑株式会社高级职员;1995年7月至2001年7月间的部分时间,香港大学Research Associate;2001年12月应聘为湖北省楚天学者;2002年入选首批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2002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2004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所有获奖者排名不分先后),同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5年论文“界面问题的混合有限元法(2002)”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颁发的2000-2004年度优秀学术论文证书(共10篇获奖论文);2006年获首届楚天学者成就奖(3年一届,每届4人);2007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2008年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

现任《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土力学》编委,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中国国家小组成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物理与数值模拟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数值方法专委会常委。曾多次应邀对Berkeley Lawrence美国国家实验室、Geo-slope公司(加拿大)、Itasca公司(美国)、Calgary大学、北海道工业大学以及香港大学等进行学术访问和合作研究,也曾数次应邀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做大会报告。

研究兴趣:

1) 计算岩土力学;
2) 边坡稳定性分析原理与方法

联系方式:

hzheng@whrsm.ac.cn; **, **(办), 87197386(传真)

热忱欢迎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工程力学、应用数学等专业的学生报考本研究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也非常欢迎以上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加盟本学科方向进行博士后合作研究。

近5年来主持的基础研究课题如下: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工程的动力灾变”重大研究计划探索性项目:动力灾变过程数值模拟中几个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批准号:90715028,主持人,起止年月:2008年1月-2010年12月,经费50万,在研;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维边坡临界滑面的Cauchy问题及其实验验证,批准号:50779031,主持人,起止年月:2008年1-2010年12月,经费33万,在研;
3) 国务院三建委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高切坡防护工程科研项目专题:确定高切坡潜在滑面的方法研究,批准号:2008SX01-2,主持人,2008年1-2009年12月,经费50万,在研;
4)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岩土力学中几类典型非线性问题的研究,主持人,起止年月:2005年1月-2007年12月,经费50万元,已结题;
5) 湖北省优秀创新团队基金:三峡库区常见多发型滑坡的机理研究,主持人,起止年月:2004年1月-2006年12月,经费48万元,已结题;
6) 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岩土力学非线性问题的控制论方法,主持人,起止年月:2003年1月-2005年12月,经费14万元,已结题;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西部高地应力结构性流变岩体的破坏机理及锚固可靠性研究,批准号:90510019,第2负责人,经费150万,起止年月:2006年1月-2009年12月,在研;
8) 国土资源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与预测专项研究基金:基于变形分析的边破稳定性分析原理及其在三峡库区新生型滑坡中的应用,批准号:SDZ200340,经费:123万,起止年月:2003年4月-2006年3月,已结题。
9) 国家移民局专项基金:三峡库区已治理高切坡项目的安全研究,主持人,项目经费40万,起止年月:2006年7月-2007年11月,已结题。

2004年以来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5篇,EI论文10余篇,代表性如下:

1. H. Zheng, D.F. Liu, C.F. Lee, L.G. Tham. A new formulation of Signorini\'s type for seepage problems with free surfa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64(1): 1-16,2005
2. H. Zheng, D. F. Liu, C. G. Li.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based on elasto-plastic finite element method.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64(14): 1871-1888,2005
3. H. Zheng, D.F. Liu, C.F. Lee, L.G. Tham. Displacement-controlled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material non-linear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 Analytical Methods in Geomechanics, 29(3): 209-226, 2005.
4. H. Zheng, D.F. Liu, C.F. Lee, X.R. Ge. Principle of analysis of brittle-plastic rock ma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 Structures, 42(1): 139-158, 2005.
5. H. Zheng, D.F. Liu, C.F. Lee, Z.Q. Yue. A sophisticated node-pair model for interface problems. Computers & Geotechnics, 31(2): 137-153, 2004.
6. H. Zheng, J. L. Li. A practical solution for KKT systems. Numerical Algorithms, 46(2):105–119, 2007.
7. H. Zheng, D. F. Liu, C. G. Li. On the assessment of failure in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by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 41(4): 629-639, 2008.
8. H. Zheng, L. G. Tham, D. F. Liu. On two definitions of the factor of safety commonly used in finite element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Computers & Geotechnics, 33: 188–195, 2006.
9. H. Zheng, G. H. Sun, D.F. Liu. A practical procedure for searching critical slip surfaces of slopes based on the strength reduction technique.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36(1): 1-5, 2009.
10. H. Zheng, H. C. Dai, D. F. Liu. A variational inequality formulation for unconfined seepage problems in porous media.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33(1): 437-450, 2009.

相关话题/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