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武汉工程大学201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5-09-13

 
化工与制药学院简介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是由原武汉化工学院化工系和制药系于2003年合并组建而成,是武汉工程大学办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教学科研实力最强的学院之一。学院设有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制药工程、生物工程、基础化学6个学科部和1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药物制剂、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7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3220人、硕士生400人、博士生(联合培养)12人。2013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达2008-2015年立项建设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授权学科名单的通知(学位[2013]15号),武汉工程大学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为我校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学院拥有“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环境与化工清洁生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绿色化工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重点实验室”等22个科研平台。学院现有实验室面积12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7000余万元。
学院现有教师152人,其中教授54人、副教授45人、博士66人,留学归国人员27人、博士生导师24人。现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湖北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6人、在岗"楚天学者"特聘教授7人。“矿物过程强化”创新团队2010年获得教育部****和创新团队计划项目资助。
5年,学院承担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项目、教育部****及创新团队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十二五”和“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863计划”(子课题)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共计55项,其它省部级及以上项目78项、横向开发项目406项。总研究经费达9853万元,其中纵向研究经费达4828万元。
5年,学院教师共发表SCI、EI等收录论文362篇(其中一篇学术论文被评为2010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获授权发明专利89项,出版专著11部,获得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36项,其中学校教师以第一完成人荣获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点简介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于2013年1月通过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拟 授权一级学科评审(见学位办【2013】3号文)。2013年7月,武汉工程大学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为我校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学科(见学位[2013]15号文)。
本学科拥有“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环境与化工清洁生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绿色化工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重点实验室”等22个省部级以上科技平台。
目前学科有教师92人,其中教授39人、副教授23人,留学归国人员24人,博士生导师24人。现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6人、在岗“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7名。
5年,本学科承担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项目、教育部****及创新团队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十二五”和“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863计划”(子课题)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共计49项,其它省部级及以上项目70项、横向开发项目386项。总研究经费达8354万元,其中纵向研究经费达4262万元。
5年,本学科教师发表SCI、EI等收录论文330余篇(其中一篇学术论文被评为2010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获授权发明专利78项,出版专著11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石油化工协会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32项。
本一级学科的研究方向及其特色如下:
(一)新型反应器与过程强化技术 在新型反应器如撞击流反应器、旋转填充床反应器、固定床氧化反应器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力;在反应器的传质、混合、宏观反应速率等方面建立了可靠的数学模型,结合过程模拟,为反应器的强化、反应和分离的集成、分离过程的耦合等工艺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开发的新型反应器及过程强化手段在化工生产行业取得了明显的应用效果,提升了本方向的学术影响力。
(二)资源化学工程与技术 为解决磷矿和稀土资源开发利用中面临的综合利用度低、工艺技术路线不合理等问题,开展矿化结合的技术研究,实现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其中中低品位磷矿综合加工技术位居全国前列;采用生物冶金和煅烧活化技术,处理电子废弃物及冶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冶金污泥(渣),有效回收重金属;利用细菌浸出低品位磷矿,提出了低品位磷矿利用的新途径;构建了稀土在风化壳矿石的迁移富集和原地浸出的水封压出的浸出机理,丰富了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无机化学和湿法冶金理论。
(三)精细化学品与绿色化学工艺 在生物质制备高效吸附剂的研究及其用于气相和液相吸附分离过程的方面形成特色;在靶向纳米药物控制释放系统研制、生物医用高分子等功能材料方面进行了重要的有一定影响的理论研究;在新型水性涂料和军用特种涂料等方面的研究特色明显,并形成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四)石油化工与催化技术 开展石油炼制及石油化工过程中的新工艺研究,提高了石油产品质量,合理利用重质石油资源;针对武汉重点工程80万吨乙烯项目,开展下游产品绿色化学工艺的研究;开展金属以及金属氧化物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工艺、结构和性质研究,得到催化性能优异的纳米催化剂,用于有机合成和石化行业的废气、废水处理。
(五)制药技术 将医药、兽药、鱼药、农药研究及生产技术相互借鉴,综合考虑。形成了较完整的药物创新体系;通过配体与受体相互作用的仿真模拟,发现其相互作用的重要信息,为高效、安全的新药创制提供理论依据;以环境友好为宗旨,针对我国传统药物合成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弊端,开展了绿色药物合成新技术及新工艺的研究。
 

 
单位代码: 10490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街693邮政编码:430073
联系部门:研究生招生办   电话:(027)87194669             联系人: 左老师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招生人数
考 试 科 目
备 注
606化工与制药学院(027-87195671)
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
081701化学工程
01.新型反应器与过程强化
02.分离过程
03.资源化学工程
04.化工过程装备
081702化学工艺
01.石油炼制与石油产品加工
02.绿色化学合成
03.资源综合利用与加工
04.精细化学品制备
081703生物化工
01.化学与生物制药
02.生物质能源
03.微生物工程
081704应用化学
01.功能配合物
02.功能材料
03.现代分析技术
081705工业催化
01.催化反应工程
02.催化新材料
03.催化合成反应
 
 
 
 
 
 
 
 
吴元欣
王存文
池汝安
丁一刚
喻九阳
喻发全
 嵘
柏正武
郭嘉
潘志权
刘善堂
巨修练
沈喜洲
万其进
杨年俊
张佑红
周红
朱圣东
邹菁
金士威
胡国元
张珩
陈云峰
刘生鹏
 
 
 
 
20
 
 
 
 
 
 
 
 
 
 
 
 
 
 
 
 
 
 
 
 
 
 
 
 
 
 
 
1001英语
2001化学反应工程
2002 分离工程
2003高等物理化学
2004化工原理
2011数值分析
(②中五门任选一)
3001高等无机化学
 3002催化研究方法
3003石油加工技术
3004高等药物化学
3005高等有机化学
3006高分子化学
3007生物化学
3008传递过程原理
3022高等流体力学
(③中九门任选一)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物理和材料化学四个本科专业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现有在校本科生1800余名,在校研究生200余名。学院人才培养得到社会高度认可。
学院现拥有“等离子体化学与新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微波等离子体工程技术中心”、“新型环保与医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现有实验室面积5000余 平方米,万元以上设备112 台套,仪器设备总值4000余万元。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0余名,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16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45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超过80%,现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2人,“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5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6人,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获得者8人。
学院十分重视科研成果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服务。近几年来,学院教师在微波等离子体技术、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功能矿物材料、高分子基复合材料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微波等离子体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居国内先进水平。五年来,学院教师获得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863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余项,科研经费年均700余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400多篇,SCI、EI、ISTP收录论文300余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点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于2013年1月通过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拟 授权一级学科评审(见学位办【2013】3号文),2013年7月,武汉工程大学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为我校博士学位授权学科(见学位[2013]15号文)。
本学科为湖北省一级重点特色学科,现有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和材料加工工程3个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本学科以湖北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创新团队“等离子体技术及其在材料中的应用”、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肿瘤靶向性纳米电子顺磁共振成像诊断剂的研究”和武汉工程大学“材料学”学术创新团队为基础,通过人才引进与培养,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学术队伍,现有教授24人、副教授16人,博士生导师14人。
本学科点拥有“湖北省等离子体化学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湖北省道路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微波等离子体应用技术研究工程中心”,与其它学科和单位共享“绿色化工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磷资源开发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7个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平台。现有教学科研实验室50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5000余万元。
本一级学科注重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方向及其特色如下:
(一)等离子体技术与薄膜材料 在等离子体技术应用方向,以新兴产业如薄膜硅太阳能电池、功能薄膜和纳米材料等领域所需的等离子体关键设备与技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电磁技术和大功率高稳定度微波源的研究,研制了大面积高均匀度表面波微波等离子体源和系列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装置,在MPCVD金刚石、微晶/非晶硅薄膜、碳纳米管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特色和优势。
(二)靶向医用材料 在靶向医用材料方向,开展了靶向药物与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研究肿瘤靶向电子顺磁共振成像诊断剂、器官或组织靶向性磁共振成像造影剂、肿瘤靶向性高分子缓释抗癌药物;研究量子点等荧光纳米粒子及其在癌症治疗、医学成像等领域的应用。
(三)功能矿物材料 在功能矿物材料方向,提出中低品位磷矿物正—反浮选理论并实现了湖北大峪口、王集磷矿,云南海口、云南磷矿等极其难选的大型磷矿物的富集;直接利用中低品位天然胶磷矿,采用模板诱导/均相沉淀法制备了长径比可控的磷灰石晶须及孔径可控的磷灰石多孔材料, 率先提出了台阶晶须生长机理与泡界模板组装法成孔机理。
(四)光电功能材料 在光电功能材料方向,通过分子设计及组装,研制出具有光电可控性能的新型复合材料,并研究新功能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
(五) 材料精密成形与微纳制造  在湿膜精密成形铸造、刚型精密成形铸造、高精度造芯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揭示精密铸造铝合金凝固组织的控制机理,探索便捷、经济、有效的铝合金精细化铸件凝固新方法;研究微纳器件工艺原理,探索微波等离子体用于微纳器件制备的新技术,提出纳米铁电薄膜无损伤刻蚀工艺原理,实现纳米集成铁电学器件研制。开展纳米表面功能化及表面构建(纳米形貌特征、纳米簇涂层)、纳米结构(纳米点、纳米线及其阵列)可控合成等研究,掌握纳米点、纳米线及其阵列、图形化纳米薄膜及功能涂层制备的关键技术。
 
 
 
 
 
 
 
 
 
 
 
 
 
 
单位代码: 10490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街693邮政编码:430073
联系部门:研究生招生办   电话:(027)87194669             联系人: 左老师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招生人数
考 试 科 目
备 注
101材料与工程学院(027-87195561)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
01.功能薄膜材料物理
02.高分子材料化学
03.功能陶瓷
04.靶向材料
 
 
 
 
 
 
 
080502材 料 学
01.功能高分子材料
02.功能薄膜材料
03.矿物材料
04.功能复合材料与器件
 
 
 
 
 
 
 
 
 
080503材料加工工程
01.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
02.3D打印
03.微细加工
 
 
 
 
 
 
汪建华
鄢国平
黄志良
 亮
 慢
王升高
刘治田
彭永利
 隽
吴江渝
 军
 宏
马志斌
 
汪建华
鄢国平
黄志良
 亮
 慢
刘治田
彭永利
 隽
吴江渝
王升高
马志斌
 宏
 军
徐卫林
 
鄢国平
陈绪兵
 隽
王升高
 军
 宏
洪汉玉
 
 
20
 
 
 
 
 
 
 
 
 
 
 
 
 
 
 
 
 
 
 
 
 
 
 
 
 
 
①1001英语
20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2006无机材料物理与化学
2007等离子体物理
(②中三门任选一)
3009现代有机合成
3010薄膜材料物理
3011固体物理
3012固体化学
3013材料现代测试分析技术
3014功能高分子材料
3015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工艺
(③中六门任选一)
 
 
①1001英语
20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2006无机材料物理与化学
2007等离子体物理
(②中三门任选一)
3013材料现代测试分析技术
3015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工艺
3014功能高分子材料
3016薄膜材料
3017树脂基复合材料
3018热固性树脂
3022纤维材料
(③中八门任选一)
 
①1001英语
2008聚合物加工
2009微纳加工技术
2010先进材料成形技术及理论
(②中三门任选一)
3019材料表面改性与涂层技术
3020高分子材料加工
3021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
(③中三门任选一)
 
 
 
 
 
 
 
 

相关话题/专业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