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龚举善(主任)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7-31

龚举善(Gong Jushan)
出生年月:1964年10月
毕业院校:武汉大学
专业:文艺学
学位:文学博士
职称:教授
办公地点:文传院1-214
主讲课程:文学概论、文学批评学、文学批评方法论、
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比较诗学、非虚构文学研究
研究领域文艺学、现当代文学、民族文学理论





学术兼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理事、中华美学学会会员、湖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湖北省美学学会理事、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理事、湖北省文艺学学会理事等。
工作简历:1987年7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同期到郧阳师专(现汉江师范学院)中文系担任文艺学任课教师,先后获得华中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硕士学位和武汉大学文艺学博士学位。工作期间,相继担任系团委书记、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1993年开始担任中文系副主任,2001—2011年担任中文系主任。其中,1992年下半年赴郧西县安家乡蹲点社教半年,1997年12月晋升副教授,2001年1月晋升教授。湖北省跨世纪学术骨干、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评委。2011年调进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艺理论教研室任教。
学术著作:
1.《毛泽东文艺思想发展史》(参撰,国家九五社科基金项目),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走过世纪门——中外报告文学论略》,红旗出版社2003年版。
3.《中国文学的现代风度》,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版。
4.《建构时代的对话》,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年版。
5.《转型期报告文学论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
6.《报告文学的现代转进》,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7.《文化境遇与文论选择》,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罗漫作序《融合中外文学视野》,载《文艺报》2012年4月16日。
8.《报告文学现代转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张炯《加强对报告文学现代转型的研究》,载《文艺报》2012年11月7日。
9.《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总体研究的叙述框架》,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龚道臻《学术史视域中的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评龚举善教授的< 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总体研究的叙述框架>》予以评论,载《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2期;石长平《构建少数民族文学总体研究的学术地图——评龚举善的< 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总体研究的叙述框架>》,载《文艺报》2017年7月3日。
教材教辅:
1.《外国文学作品选评》(上、下),副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4月版。
2.《文学概论教程》,主编,天津社科院出版社1994年4月版。
3.《新编文学理论教程》(文学概论部分),副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6月版。
4.《新编文学理论教程》(专题部分),副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11月版。
5.《文学概论系统教程》(上、下),主编,南海出版公司1996年8月版。
6.《现当代文学论丛》,副主编,河北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版。
7.《新时期诗歌精选赏析》,副主编,河北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版。
8.《新时期戏剧影视作品精选评介》,副主编,河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10月版。
9.《艺术与设计》,副主编,武汉出版社1999年3月版。
学术论文:
(一)中国报告文学研究系列
1.《新时期报告文学美学品格的多维形态》,《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
2.《论新时期报告文学的现代意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8年第12期全文转载,十堰市人民政府第二届优秀社科论文二等奖。
3.《论新时期报告文学的救赎意识》,《江汉论坛》,1998年第8期。湖北省第二届优秀文艺论文优秀奖。
4.《世纪末的救赎:新时期报告文学的主题学研究》,《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5.《新时期报告文学论纲》,《江汉论坛》,1999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11期全文转载,入选《新中国建设发展50年社科文献》,中国当代社科文库优秀论文一等奖。
6.《中国报告文学发生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0年第9期全文转载。
7.《20世纪中国报告文学的三次浪潮》,《文艺理论与批评》,2000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0年第7期论点摘编。
8.《“左联”关于报告文学的理论与实践》,《文艺理论与批评》,2000年第4期。收入《中国九五成就与探索》大型典籍。
9.《“左联”的报告文学观念及其创作实践》,《新文学史料》,200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1年第5期全文转载,湖北省第三届优秀文艺论文二等奖。
10.《跨世纪精神丰碑:新时期报告文学论》,《文艺新观察》,2002年第2辑。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5期全文转载。
11.《故园情结与激情言说》,《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12.《报告文学的六种态势》,《河北日报》,2003年4月18日。人大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文摘卡》2003年第2期转摘。
13.《转型期中国报告文学的文化理路》,《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文摘卡》2004年第1期摘转,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5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04年第3期论点摘编,《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2期论点摘要。中国新文学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湖北省第四届优秀文艺论文二等奖,十堰市人民政府第四届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
14.《转型期生态报告文学的理性审视》,《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4年第5期全文转载。党圣元主编《新世纪文论读本·生态批评与生态美学》收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15.《现代传媒与报告文学转型》,《学术论坛》,2004年第3期。
16.《生态主义运动的兴起与生态报告文学的价值诉求》,《社会科学》,2004年第7期。《学术界》论点摘编。
17.《第三转型期女性报告文学的现代意识》,《贵州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18.《第三转型期报告文学格局中的女性话语地位》,《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赵学勇主编《中国新时期报告文学研究资料》收录,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19.《当前报告文学六大问题》,《文艺报》,2005年3月10日。
20.《反法西斯报告文学的当代意义》,《文艺报》,2005年5月19日。人大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文摘卡》2005年第3期转摘。
21.《消费时代报告文学的叙事伦理》,《文艺报》,2005年6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6期转载,入选《中国学术年鉴》(2005年卷)。
22.《传媒时代报告文学的生长空间》,《文艺报》,2005年6月23日。《新华文摘》2005年第16期论点摘编。
23.《消费时代报告文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合作),《理论与创作》,2005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9期全文转载。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选编《中国文学理论批评文选》(2005年卷)收录,作家出版社2006年版。入选《中国文学年鉴》(2006年卷)。
24.《开放时代报告文学的文体谱系》(合作),《文艺报》,2005年9月22日。
25.《当前报告文学的价值取向》(合作),《文艺报》,2005年12月22日。
26.《第三转型期报告文学的教育情怀与叙事策略》(合作),《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27.《“三农”题材报告文学的成绩与不足》(合作),《文艺报》,2006年7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6期论点摘要。
28.《三农报告文学的民本情怀与和谐旨趣》(合作),《理论与创作》,2006年第4期。
29.《趋异时代报告文学的文体位移》,《汕头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文摘卡》2006年第4期摘编。
30.《文化消费时代报告文学的文体力量》,《探索与争鸣》,2006年第11期。
31.《当前报告文学的形式创新》,《文艺报》,2007年3月27日。
32.《多元时代报告文学的路径、方位与价值》,《江汉论坛》,2007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文摘卡》2007年第3期摘编。
33.《论全球化语境下报告文学的文学性》,《中州学刊》,2007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6期论点摘要,《文摘报》2008年1月6日摘编,入选《中国文学年鉴》(2008年卷)。
34.《转型期报告文学30年》,《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5期。
35.《转型期反腐报告文学的建构向度》,《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6期。
36.《梅洁长篇报告文学< 大江北去>:奉献与创业的赞歌》,《文艺报》,2007年12月18日。
37.《报告文学的矫治功能》,《文艺报》,2008年3月27日。
38.《转型期报告文学的性状认同及多元表达》,《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39.《紧贴时代的文学》,《文艺报》,2008年10月14日。
40.《力量源于真实:报告文学30年的经验与启示》,《中国艺术报》,2008年11月11日。
41.《来自“仙山”的报告》(合作),《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5期。
42.《现代生态视野中的救赎愿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43.《源自人性深处的诗情》,《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44.《转型期报告文学的题材范型与形式创新》,《学术论坛》,2008年第11期。
45.《报告文学的生长姿态》,《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2月17日。
46.《转型期报告文学的改革基调与增长形态》,《学术论坛》,2009年第9期。
47.《时代呼唤< 哥德巴赫猜想>式的作品》,《文艺报》,2010年9月10日。
48.《论报告文学创作的趋同性和异质性》(合作),《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11期。
49.《“后< 哥德巴赫猜想>时代”的反思与推进》,《理论与创作》,2011年第1期。
50.《非虚构视野下的报告文学》,《文艺报》,2011年3月21日。中国作协创研部选编《报告文学艺术论》收录,作家出版社2012年版。
51.《报告文学研究的解释力》,《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52.《报告文学评论的文本关怀与视域联通》,《创作与评论》,2012年第3期。
53.《报告文学研究的“集体意识”》,《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
54.《新世纪报告文学的的文体风范》,《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55.《报告文学现代转型的背景、方式和意义》,《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
56.《当代少数民族报告文学“去民族化”的五大征候》,《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57.《当代少数民族报告文学民族性弱化的多源发生》,《民族文学研究》,2014年第3期。
58.《< 汉水大移民>:一曲移民工程的壮歌》,《文艺报》,2014年5月28日。
59.《当代少数民族报告文学“去民族化”的矫治思路》,《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
(二)国际报告文学研究系列
60.《世纪之交国际报告文学的回视、定位与展望(上)》(合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赵学勇主编《中国新时期报告文学研究资料》收录,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61.《世纪之交国际报告文学的回视、定位与展望(下)》(合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赵学勇主编《中国新时期报告文学研究资料》收录,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62.《巾帼巨笔写春秋》,《武当学刊》,1997年第4期。
63.《海伦在中国的非凡足迹》,《中华魂》,2000年第9期。
64.《让< 西行>的光辉延展到新世纪》,《书刊导报》,1997年7月11日。
65.《试论< 西行漫记>的生命意念与人类意味》,《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合作),1998年第3期。
66.《< 西行漫记>的人类学意识》(合作),载《20世纪永恒的红星》,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版。“纪念《西行漫记》发表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
67.《斯诺“中国情结”系统观》,《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第1期。
68.《斯诺的中国文化情结》,《东方文化》,1997年第2期。
69.《文化的投影:斯诺的中国文化观》,《外国文学研究》,1997年第3期。
70.《全球化趋势中纪实文学的文化承担与网络前景》,《人文杂志》,2000年第5期。“全球化趋势中的文学与人”全国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文学评论》2000年第1期摘录论文要点,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1年第1期全文转载。十堰市人民政府第三届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
71.《全球化背景下纪实文学的文化回应》,《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72.《家园意识:全球化背景下纪实文学的生态守护》,《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73.《全球化趋势中报告文学的文化身份与发展走向》,《学术论坛》,2002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2期全文转载。
74.《为中美学术文化交流架桥》,《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75.《斯诺文学创作中的现代生态观念》,《延安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三)文学及文艺理论研究系列
76.《〈大卫·科波菲尔〉的托尔斯泰式解读》(合作译文),《郧阳师专学报》,1992年第2期。
77.《杨柳青青江水平》,《武当学刊》,1993年第3期。
78.《关于新写实小说的冷思考》,载《现当代文学论丛》,河北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版。
79.《夹缝求生与“四无”品格》,《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专辑。
80.《苦恼“世象”的独特观照》,载《语言教学研究论丛》,中国国际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版。
81.《乡村情调的艺术投影》,载《教育科研与实践》,中国三峡出版社1999年7月版。
82.《象征:果戈理艺术思维的“原型”批判》,《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第3期。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评论》题录。
83.《文学的焦虑:重审20世纪80年代文化意识小说》,《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题录。
84.《“认祖”与“审父”:新写实小说的文化发生学检视》,《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2年第2期全文转载。
85.《跨世纪的理论思维:邓小平的文艺思想》,《武当学刊》,1995年第4期。
86.《略论邓小平文艺思想的基本特色》(合作),《柳州师专学报》,1997年第1期。
87.《跨世纪的文艺航标——邓小平文艺思想系统观》,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11辑,河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版。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宣读论文,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建会20周年优秀论文奖。
88.《邓小平文艺思想及其基本特征》,《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1期。入选《人才人事与教育文选》大型典籍。
89.《新中国文艺理论的开山纲领》,载《高校学术论坛》,内蒙古科技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90.《世纪之交的凝视》,《理论月刊》,1999年第5期。
91.《失语与“隐匿”》,《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湖北大学学报》摘录。
92.《中国古典诗学逻各斯中心的现代解构》,《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湖北大学学报》、《北京大学学报》分别摘录,《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3期转载。
93.《中国诗学传统的现代转化》,《高等函授学报》,2000年第3期。
94.《世纪之交中国文学批评学的学科审视》(合作),《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2期。
95.《典型理论研究的时态考察》(合作),《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文摘卡》2003年第2期转摘。葛红兵主编《20世纪中国文艺思想史论》收录,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6.《全球化语境中的公共经验》,《河北日报》,2002年5月17日。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2年第9期全文转载。
97.《学理的把持与“湘军”的守望》(合作),《理论与创作》,2002年第6期。《文艺报》2002年11月16日压缩发表。
98.《文学创造理论研究的回视与定位》,《阴山学刊》,2003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文摘卡》2003年第3期转摘。
99.《中国古典诗学“言意之辨”的美学生成》(合作),《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3年第9期全文转载。
100.《卫慧小说“局外人”观念论析》(合作),《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101.《作家言说与读者意愿——王蒙小说的文化人类学考辨》(合作),《理论月刊》,2004年第1期。
102.《“陕军”的文化寓言——< 白鹿原>审美意象的重新解读》(合作),《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年第3期。
103.《文学理论走向新世纪》(合作),《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第10期。
104.《理解的文本与阐释的方向》(合作),《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1期。
105.《苏轼创作思想的现代梳辨》(合作),《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106.《张爱玲小说中的“残缺性”》(合作),《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第7期。
107.《文学研究的本体复归与跨学科建构》(合作),《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年第5期。
108.《消费时代儿童文学的文化身份与叙事路向》(合作),《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1期。
109.《生态文学与生态文学批评》,《文艺报》,2006年4月27日。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文摘卡》2006年第3期转摘。
110.《转型期的批评视野与精神建构》,《人民政协报》,2006年6月17日。
111.《全球化语境下生态批评的文学观照》,《江汉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曾庆元、张荣翼主编《全球化时代的文论对话——文化研究与现代性国际高层学术论坛》收录,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12.《“新世纪文学”的八大趋向》,《中州学刊》,2006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7年第3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2期论点摘要。湖北省第五届优秀文艺论文三等奖,十堰市第五届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
113.《“自便”写作背后的问题》,《文学报》,2006年11月30日。
114.《跨世纪文论话语的两难处境与重建吁求》(合作),《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1期。
115.《全球化语境下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应对力量》(合作),《汕头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116.《古代文论的历史反思与诗性空间的现代建构》(合作),《菏泽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117.《数字时代艺术生产的技术修辞》(合作),《人文杂志》,2009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第5期转载。
118.《数字时代艺术文本的叙事构型》(合作),《江汉论坛》,2009年第9期。
119.《数字时代汉语书写的解放空间》(合作),《中州学刊》,2010年第4期。《中国文化报》2010年10月13日转摘。
120.《作家主体综合素养论》,《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第1期。
121.《关涉作家创新精神的四个要素》(合作),《长江学术》,2011年第4期。
122.《数字技术背景下的文艺生产》,《学习与探索》,2011年第5期。
123.《文学批评生态的当下症状与建设指向》,《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第1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年第1期论点摘编。
124.《莫言的“民族指纹”》,《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1月12日。
125.《莫言的乡土记忆与文学能量》,《青海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
126.《“非虚构”叙事的文学伦理及限度》,《文艺研究》,2013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3年第9期全文转载,获武汉市第十四次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
127.《文学本质多向生成论》,《河北学刊》,2014年第1期。朱立元教授《后现代主义文论是如何进入中国和发生影响的?》一文如此评价:“最近读到的龚举善的《文学本质多向生成论》一文,我觉得这是迄今为止在文学本质问题上论述得最为辩证、深刻、有说服力的一篇论文,它既反对了根深蒂固本质主义思维方式,又坚持了文学本质的可言说性,并具体阐述了其有独创性的‘多向生成论’……它的‘多向生成’的反本质主义思维方式对于这方面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索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朱文原载《文艺理论研究》2014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4年第11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15年第3期全文转载。)
128.《少数民族网络文学对于当代文学史的建构功能》,《当代作家评论》,2014年第5期。
129.《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总体研究的话语范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
130.《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总体研究的社会期待视野》,《甘肃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
131.《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总体研究的方法论选择》,《民族文学研究》,2016年第4期。
132.《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的文化生态价值论》(合作),《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
133.《文学经济学批评范式的生成逻辑与方法论意义》,《河北学刊》,2017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5期转载,《新华文摘》2017年第3期论点摘编,《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7年第2期论点摘编。
134.《当代文学及其历史建构的守正与开新》(合作),《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135.《图像叙事的发生逻辑及语图互文诗学的发生机制》,《文学评论》,201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7年第5期全文转载。
(四)哲学、美学、文化学研究系列
136.《关于一种反理性轨迹的描述》,《郧阳师专学报》,1990年第3期。
137.《形而下:现代美学的价值理念》,《东岳论丛》,1999年专刊。入选红旗出版社《世纪回眸》大型典籍。
138.《建构·反叛·超越》,载《语言教学研究论坛》,中国国际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版。
139.《新时期美学的现代化行程》,《高等函授学报》,1999年第4期。
140.《天人合一: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应对》(合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2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41.《人文情愫与现代视野》(合作),《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4期。
142.《生存意识的觉醒与生命哲学的现代转型》(合作),《南昌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143.《关于80年代一种反理性话语的重提》(合作),《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144.《理想与激情的告别》(合作),《学术论坛》,2003年第3期。
145.《失落了主体与“关系”之后》(合作),《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年第7期。入选《中国美学年鉴》(2003年卷)。
146.《当下文化的多元建构与对话空间》(合作),《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147.《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的当下状况及重建必要》,《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148.《视觉审美文化当代转型的总体路向》,《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7年第6期。
(五)艺术教育研究系列
149.《影视艺术综合层次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专辑。入选《全国优秀科技理论研究成果信息库》。
150.《影视教育的基本原则及多元方式》,《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第3期。载入《光辉的历程》大型典籍。
151.《新时期电影思维的个案研究》,《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2期。入选《世纪丰碑》大型典籍。
152.《试论影视教育的意义》(合作),《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153.《论影视艺术的特征》(合作),《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154.《论舞蹈教育的基本功能》,载《艺术与设计》,武汉出版社1999年3月版。
(六)毛泽东现象的文化哲学阐释系列
155.《一九九三:毛泽东现象世纪观(上)》,《武当学刊》,1993年第4期。
156.《一九九三:毛泽东现象世纪观(下)》,《武当学刊》,1994年第1期。
157.《毛泽东人格模式及其文化发生学考释》,《毛泽东思想研究》,199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毛泽东思想研究》2000年第1期全文转载。
158.《毛泽东构成的人类文化现象诠释》,《毛泽东思想研究》,2000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毛泽东思想研究》2000年第6期全文转载。
159.《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理论定力与学科走向》(合作),《长江学术》,2012年第4期。
(七)其他论文及述评
160.《多元“联系”:文学概论课程的现代实践形态》,载《中华教育教学文丛》(第七卷),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161.《世纪接口的迎候》(合作),《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1期。
162.《“千古文章未尽才”》,《检察日报》,1999年12月2日。
163.《1999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社会科学动态》,2000年第1期。
164.《艺术美育的“绿色工程”》(合作),《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165.《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2002年丹江口学术年会召开》(合作),《文艺理论与批评》,2002年第4期。入选《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
166.《开创媒介文化研究的新局面》(合作),《文艺报》,2003年11月29日。
167.《网络时代报告文学面临挑战》(合作),《文艺报》,2004年10月26日。
168.《网络时代报告文学理论研究的新拓展》(合作),《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169.《网络时代报告文学的品格、挑战与前景》(合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170.《报告文学理论探赜的刚性引领》(合作),《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171.《新世纪报告文学研究:走向开放和务实》(合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入选《中国文学年鉴》(2007年卷)。
172.《坚守文体功能 强化艺术品性 助推文学创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科研项目:
1.《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91BZW003),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91年度。
2.《叩问市场:文艺经济学引论》,主持,汉江师范学院科研项目,1994年度。
3.《转型期中国报告文学的文化人类学研究》(99B021),主持,湖北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人才项目,1999年度。
4.《近五十年大陆文学概论教材比较》,主持,汉江师范学院科研项目,2003年度。
5.《鄂西北文学史稿》(2003Z050),主持,湖北省教育厅十五规划重点项目,2003年度。
6.《鄂西北文学史稿研究》(鄂人函[2006]105号),主持,湖北省人事厅新世纪高层次人才人选资助项目,2006年度。
7.《数字媒介下的文艺转型研究》(06BZW001),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6年度。
8.《报告文学的现代转型研究》(CSY12046),主持,中央高校基金重点项目,2012年度。
9.《少数民族网络文学对于当代文学史的建构功能》(14ZNZ006),主持,国家民委科研项目,2014年度。
10.《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叙述框架》(**),主持,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2014年度。
11.《新中国少数民族比较诗学体系建构研究(1949-2015)》(16BZW183),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6年度。
获奖情况:
1.十堰市人民政府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3次,二等奖1次。
2.湖北省(文联)优秀文艺论文奖二等奖2次,三等奖2次。
3.中国(作家协会)首届报告文学理论批评奖1次。
4、武汉市第十四届优秀社科成果奖论文二等奖1次。
5. 第七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1次(与欧阳友权教授合作)。





相关话题/主任 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