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刘玉堂
刘玉堂,男, 1956 年生,湖北大悟人,
长期致力于中国经济史、中国法制史和中国城市史研究,其中对楚国历史文化,尤其是对楚国经济、法律和城市建筑用力甚勤,公开出版学术专著 10 部(含合著),主编、协助主编和参与撰写著作 20 余部,发表学术论文 200 余篇,其科研成果多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在相关学术领域引起较大反响。
其代表性著作《楚国经济史》(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5 年出版)首次多角度、全方位对楚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和状况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其中对楚国土地、赋税制度和楚国社会性质等问题的探索尤为精深,深受学界嘉许。
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夏日新
夏日新,男,汉族,湖北黄梅人, 1953 年生。 1978 年至 1984 年在武汉大学历史系、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学习,先后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学位。之后在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 1989 年至 1995 年留学日本,获国立东北大学博士(文学)学位。 2002 年 7 月至 2003 年 1 月,为日本东洋文库外国人研究员。 2003 年 4 月至 2004 年 3 月,为日本东北学院大学客座教授。现为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楚文化研究所所长、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生教育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三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夏日新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史和湖北地方史研究。从事科研工作以来,先后出版撰写或参与撰写各类著作 14 部、发表各种论文数十篇。
在中国社会、文化史研究方面,出版了学术专著《长江流域的岁时节令》,在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关于东晋侨州郡县的几个问题》、《两晋之际的流民与流民集团》、《腊日的演变》、《腊日的祭祀》、《腊日的习俗》、《腊日与腊八日》、《荆楚岁时记中的节日》等多篇论文,参与编写了《中国文化知识精华》、《二十五史人名大辞典》、《中国军事史辞典》。主编了《中国重大文史公案》。致力于通过对中国庶民生活习俗的研究,揭示中国文化丰富的内涵,尤其注重通过岁时节令的演变来考察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官方祭祀制度与民间习俗的关联,并对从前几乎尚处于传说阶段的一些节令作了科学的整理和研究,纠正了一些长期以来的谬误,被认为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其中有的论文被收入日本《中国关系论集》。《中国史研究动态》、《武汉大学学报》对一些论文也有评介,《腊日研究》系列论文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国文史知识精华》先后获中国金钥匙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湖北省品牌图书奖;《中国军事史辞典》获中南五省优秀社科读物奖。
在湖北地方史研究方面,先后负责或协助编辑了四本论文集:《长江中游社会经济史研究》、《古代长江中游的经济开发》、《湖北历史文化论集》、《湖北历史文化论集二》,参与撰写了《湖北简史》、《印象湖北》,整理了地方史料古籍《渚宫旧事》,参加了中日共同研究《地域社会在六朝政治文化上所起的作用》,撰写出版了《荆楚百处名胜》;撰写了各种研究论文。关于湖北地方史的研究如《东晋南朝长江中游地区侨州郡县考》、《魏晋南北朝时期荆州地区佛教的传播与发展》、《湖北简史》等都具有拓荒性意义,最早对湖北地区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一些论著在日本《中国史学》、中国《中国史研究动态》、《江汉论坛》、《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动态》等刊物上得到评介。
另外,在国外中国史研究成果的翻译与介绍方面,参与了由大陆、台湾、香港三地史学工作者联合系统地介绍日本史学界中国史研究成果的《日本学者中国史论著选译》十卷本的工作,为主要译者之一。该书是国家八五重点出版图书,从策划到出版一直受到两国史学界和舆论界的关注,日本三大报纸中的《朝日新闻》、《每日新闻》和中国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文摘》都报道或转载过这套丛书的消息,认为该套丛书推动了中日史学界的学术交流,促进了中国史研究的国际化。另外还承担了《中国前近代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日本学者提交论文的翻译或校译工作。近年不断翻译出版有日本学者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
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邵学海
邵学海,男,汉族,
近五年科研成果
(一)著作
1 、主编《长江流域古代美术》六卷本,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年版;
2 、著《长江流域美术史》( 33 万字),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5 年版;
3 、著《打开曾侯乙墓》( 14 万字),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3 年版;
4 、著《神韵气象》( 28 万字),武汉出版社、言实出版社 2007 年版;
(二)论文
1 、《孔雀王朝不曾塑佛,东周楚国何来造像—— < 战国中期曾有佛教造像传入南楚 > 之献疑》,载《江汉论坛》 2002 年第 6 期;
2 、《“惟楚有材”考略》,载《江汉论坛》 2004 年第 5 期;
3 、《据荆山采访谈现代民俗的演变与抢救》,载《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5 年第 1 期;
4 、《地理资源造成史前南北陶器装饰风格的差异》,载《江汉考古》 2005 年第 2 期;
5 、《历史不是橡皮泥》,载《楚文化研究论集》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5 年版;
6 、《追本溯元,以开新象——试释周韶华 < 荆楚狂歌 > 组画》,载周韶华《荆楚狂歌》画集,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 年版;
7 、《鄂西端公舞是 < 九歌 > 的余绪吗》,载《江汉论坛》 2005 年第 12 期 ;
8 、《楚艺术审美与庄屈美学思想之辨异》,载《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05 第 3 期;
9 、《楚文化研究的历史学考察》,载《社会科学战线》(双月刊) 2006 年第 6 期。
10 、《“美术考古学”名辨》,载《美术研究》(季刊) 2008 年第 1 期。
(三)课题
1 、 2002 年主持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楚国青铜文化要素的分析及其与中原青铜文化的比较》(已结题)。
2 、 2004 年主持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关于楚文化现代价值若干问题的研究》(已结题)。
近五年各种学术奖项
1 、《长江流域古代美术》六卷本获 2003 年全国艺术类图书二等奖;
2 、《打开曾侯乙墓》获武汉市 2005 年社科评选优秀成果奖;
3 、合作《中华文明小百科》,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6 年版。该书获 2002 年湖北省首届图书奖提名奖、 2002 年第五届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三等奖;
4 、论文《惟楚有材考略》获湖北建筑文化论坛优秀论文奖。
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刘纪兴
刘纪兴,男, 1955 年 7 月生,汉族,籍贯河南上蔡。 1982 年 7 月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大学学历。 2000 年 9 月评为研究员。 1997 年 3 月— 2001 年 9 月任湖北省社科院办公室副主任、《要文摘报》常务副主编。 2001 年 10 月— 2005 年 12 月任楚文化研究所所长、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6 年 1 月— 2007 年 6 月任院办公室主任、《要文摘报》副主编。现任湖北省社科院人事处处长。兼任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湖北省三峡文化研究会理事,湖北省孝文化研究会理事。
多年来一直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研究,因此科研成果具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鲜明特色。在科研指导思想上,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研方向,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研究方法上能够正确把握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辨证关系,充分体现研究成果的前瞻性、创新性和战略性,努力做到依托历史文化底蕴、贴近社会实际、服务领导决策,充分发挥社科工作者的智力支持和参谋助手作用。目前主要从事楚文化与湖北文化产业等专业方向的系统研究,近五年来的主要科研成果代表作和课题有:
一、调研报告类:
1 、救山、救湖、救古巷——关于加大对武汉山水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环境保护力度的建议。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 2002 年 2 月武汉市委、市政府采纳并督办。
2 、强化生态意识 建设武汉“文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要文摘报》、《长江建设》等多家刊物 2002 年发表。(合作、本人执笔)
3 、文化产业应走集群发展之路。省委领导批示,《湖北日报》理论版 2005 年 10 月、《政策》杂志 2006 年第 2 期等先后发表。
4 、促进湖北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考与对策。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鄂政阅》、《湖北宣传》等 2006 年先后发表。
5 、老城区构建和谐社会的成功实践。《要文摘报》 2006 年第 6 期发表,省委 2 位领导批示,省委办公厅《工作简报》转发。(合作,本人执笔)
6 、世界农村建设的趋势与经验。《要文摘报》 2006 年第 5 期发表,省委 2 位领导批示,省政府《咨询与决策》转发。
二、论文类:
7 、论江泽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思想。《江汉论坛》 2003 年第 5 期。人大复印资料《邓小平理论》 2003 年第 9 期转载。 1.5 万字。
8 、论楚庄王的军事战略思想。《河南大学学报》 2004 年第 1 期。 1.5 万字。多家网站转载 .
9 、楚国后期的内政腐败及其原因。《光明日报》理论版,
10 、汉江文化与武汉发展。《长江日报》
11 、《文化湖北》前言。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4 年 10 月。 1 万字。
12 、《楚国重大历史事件》。 1.8 万字 , 《世纪行》杂志 2004 年第 10 — 11 期。
13 、《楚国历史文化》。 2.5 万字。湖北省社科院《文化蓝皮书》 2004 卷。崇文书局 2005 年 1 月。
14 、论传统孝文化的当代价值。 0.8 万字。《中华孝文化研究》论文,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7 年 4 月。
15 、范蠡思想研究简论。 1.1 万字,《江汉论坛》 2006 年第 7 期。国内多家网站转载。
16 、荆楚文化的内涵及其创新特质简论。 0.7 万字,《政策》 2007 年第 2 期。多家网站转载。
三、课题类:
省社科基金课题:
17 、荆楚文化与湖北城市群文化生态圈建设研究。本人主持并执笔撰写。《江汉论坛》 2004 年第 6 期发表,已结项。
院重大课题:
18 、湖北文化省情研究。本人主持并统稿。省委领导批示,《要文摘报》发表,湖北省社科院 2004 年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发表 ( 崇文书局 2005 年 1 月 ) 。
19 、荆楚文化与湖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本人为课题组长并作为主要执笔人之一,《湖北社会科学》 2003 年第 12 期发表。
20 、荆楚文化与湖北发展研究。本人主持并统稿,湖北省社科院 2005 年蓝皮书(文化卷)、 2006 年黄皮书发表。
四、获奖:
21 、著作:《社会科学图书情报工作特殊研究》。独著, 32.3 万字。获湖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省人民政府 2003 年 10 月。
22 、论文:《楚国灭亡的历史教训与新时期的反腐倡廉》。获省纪委、省监察厅颁发的优秀论文三等奖。 2003 年 9 月。
23 、《荆楚文化的创新特质与湖北企业发展》。获省委宣传部等颁发的优秀论文三等奖。 2003 年 11 月。
24 、《论江泽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思想》获省委宣传部颁发的优秀文章二等奖。 2005 年 8 月。
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张硕
张硕,男,汉族, 1966 年出生,湖北蕲春人。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8 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分配至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工作至今。 1998 年,评为助理研究员。 2004 年,评为副研究员。
从事科研工作以来,科研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区域文化研究。主要是楚国历史文化和湖北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 2 .古代民族文化研究; 3 .文化产业研究等。
已经出版的著作有《楚市商贾》(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 年)、《惟楚有材》,(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 年)、《长江文库•长江流域服饰文化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 、《巧梭慧针:长江流域丝织与刺绣》(武汉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6 年)、《楚天红色之旅》(湖北科技出版社, 2005 年)、《荆楚百位名人》(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8 年)等。《荆楚百位名人》还入选湖北省“农家书屋”工程书目。
参编论著有“十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武汉通史》(先秦卷)(武汉出版社, 2006 年 6 月)、《巴楚文化源流》,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3 年)、《文化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4 年)、《吴地文化通史》(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6 年)等。
连续多年担任湖北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用书的主要作者,撰写了
《中华魂》(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2 年)、《看世界•看中国•看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3 年)、《感动中国》(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3 年)、《民族魂》(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5 年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读本》(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 、《祖国在我心中》(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8 年)。其中,《看世界•看中国•看湖北》一书发行 300 万册以上,荣获“ 2003 年湖北省“全省最有影响的 10 本书”之一、“全国优秀畅销书”第 4 名。《感动中国》一书发行 250 万册以上,荣获“ 2004 年湖北省“全省最有影响的 10 本书”之一、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另有数十篇论文发表于各级学术刊物上,如《巴文化起源新论》、《巴、楚文化的渊源、交融与巴楚文化的形成》、《吴文化、楚文化与吴楚文化》、《曾侯乙编钟与中国古代艺术和科技成就》等。
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万全文(兼职)
万全文,男, 1962 年 9 月出生。汉族。湖北仙桃人。中共党员。
1984 年 7 月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学专业,分配至湖北省博物馆; 1986 年 9 月考入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攻读楚国文化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1989 年 6 月毕业并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1989 年 7 月至 1991 年 9 月在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国历史文化研究所工作。
1991 年 10 月调回至湖北省博物馆。 1994 年 12 月晋升为副研究员, 1999 年 12 月晋升为研究员。
2001 年 4 月担任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 2002 年 10 月担任湖北省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湖北省考古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兼任湖北省民间文艺界协会第五届委员会副主席。兼任湖北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兼职教授。
政协湖北省第十届委员会委员。
学术研究方向主要为中国古代青铜文化、楚国历史文化。学术成果主要有:
参与撰写《长江文化史》(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6 年出版);
参与主编《湖北出土文物精华》(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 年出版);主编《图说楚文化——恢诡谲怪惊采绝艳》(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5 年出版)。
专著有《文明之光——楚国青铜器》(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年出版);
《铄石镂金——长江流域青铜冶炼与铸造》(武汉出版社, 2006 年 6 月出版);
《长江中游先秦考古学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8 月出版);
策划有学术性电子出版物《曾侯乙墓》(湖北九通电子音像出版社, 2004 年出版)。
另撰写有数十篇论文发表于海内外学术刊物上,主要有:《徐、楚青铜文化比较研究》、《徐国青铜器略论》、《商代长江流域青铜文化初论》、《商周王朝南进掠铜论》、《春秋时期楚鼎研究》、《盘龙城与商代青铜文化》、《长江上、中、下游青铜文化比较研究论纲》、《商代长江中游青铜器研究》、《西周时期长江流域青铜文化》、《湖北省博物馆馆藏青铜器研究》、《巴人与錞于》等。
《铄石镂金——长江流域出土青铜器研究》获 2005 年湖北省文化艺术科研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