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介绍

中国地质大学 考研网/2015-09-02


  资源学院前身是原北京地质学院的矿产地质与勘探系,成立于1952年建校之初,是我校最早成立的院(系)之一,1998年与原石油地质系合并成立资源学院。资源学院是国土资源部地质工科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学科所在地。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湖北省重点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资源定量评价与信息工程实验室”、湖北省“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实验室)和1个中石化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是“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体建设单位之一。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10个博士学科点和12个硕士学科点(涉及5个一级学科领域:地质工程和资源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海洋科学、地质学、公共管理学)。下设资源科学与工程系、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系、土地资源管理系、海洋科学与工程系、煤及煤层气工程系、沉积盆地与沉积矿产研究所、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工程研究所、数学地质与遥感地质研究所等教学和科研单位,为学院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半个多世纪来,在老一辈地质学家王鸿祯院士、袁见齐院士、池际尚院士、冯景兰院士、杨起院士、潘钟祥、赵鹏大院士、翟裕生院士等带领下,经过广大教职员工艰苦创业、探索进取,学院已发展成为师资雄厚、梯队合理、学科齐全、充满活力的教学科研实体。现有教职工154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赵鹏大)、****2人,楚天学者2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2人、教授46人、副教授38人。

  50多年来,资源学院共为国家培养了1万多名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他们中有的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地质学家,如欧阳自远院士、傅家谟院士、殷鸿福院士、汤中立院士、金振民院士等。目前在读各类研究生1154名、全日制本科生1455人,其中最具有特色的国土资源部地质工科基地班已有7届毕业生,他们中80%的学生直接攻读了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我院的资源勘查类学科群是学校的优势学科群,目前形成了以赵鹏大院士和胡光道教授为首的"矿产资源定量预测及勘查评价"、姚书振教授、胡明安教授、魏俊浩教授为首的"矿产普查与矿床学"、李思田教授、解习农教授、王华教授为核心的"沉积盆地与沉积矿产"、费琪教授、郝芳教授、梅廉夫教授、陈红汉教授为核心的"油气勘探开发新理论、新技术"、吴冲龙教授为首的"地矿信息系统与地质过程模拟"五大科研群体,取得了非常多的具有显示度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同时以李江风、王占岐教授为核心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以其特色鲜明的学科特点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近五年来,我院科研在学校一直保持领先地位,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连续增长,年均经费3000万;发表文章1600余篇,其中44篇被SCI检索、92篇被EI检索、54篇被ISTP检索,编撰科技专著共90部。

  多年来,学院一直重视对外学术交流,扩大学院在国际、国内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斯洛伐克、哈萨克斯坦、南非、香港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近五年来,我院先后派30多位教师出国研修、作高级访问学者,每年有40多人次参加国际、国内会议,成功举办了6次全国学术会议。

  展望未来,资源学院将以培养高层次地质工科复合型、创新型优秀人才为己任,充分发挥传统学科优势,注重土地资源管理、海洋科学、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等新兴学科建设,通过地质工科建设,学科交叉,力争建成国内一流、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以地质工科为特色,理、管、信息技术兼顾发展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相关话题/中国地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