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徐光黎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7-31

姓 名 徐光黎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3年10月 籍贯 浙江金华市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最后学位 工学博士
技术职称 教授 导师类别 博导
行政职务 Email xu1963@cug.edu.cn
工作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邮政编码 430074
通讯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单位电话
个人主页


个人简介
 徐光黎,中国日本政府联合培养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注册岩土工程师、日本最高国家资格技术士。1985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地质工程、岩土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30年。在日本留学、教学、工作9年。1994年~1996年,在日本九州大学留学,为中国日本政府联合培养博士生,1996年~2002年,九州共立大学、日本大地咨询株式会社教学、工作;2012年10月~2013年9月,在日本土木研究中心,土木研究所当访问****、交流研究员。曾获得省部科技三等奖3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歩二等奖1项,获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土部、教育部和建设部4部委先进个人奖励1次,获中国勘察协会,中国铁道协会等多项奖励。近年来主持设计了许多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项目,例如三峡库区、四川灾后重建重大地质灾害、青海玉树地震灾害重建地质灾害等项目,等获得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察设计优秀奖,《国土资源报》曾有专门报道。获得国家科学自然基金3项,出席国际学术会议计18次。
  2002年回国后致力于岩土工程、地质工程专业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岩土体测试新技术及其工程性质研究;地基处理新技术;地质灾害及防治新技术等。2003年起任博士生导师,至今已培养毕业博士生18人、硕士生38人。

工作经历
1996年04月-1998年03月 日本 九州共立大学工学部土木工学科 教员
1998年04月-2002年09月 日本 株式会社 コンサルタンツ大地桥梁设计部 主任 技术士
2002年10月-现在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系 教员


教育经历
1981年09月-1985年07月 武汉地质学院 水文系 工程地质专业本科毕业;
1987年09月-1991年06月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获硕士学位;
1992年09月-1997年06月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中国日本政府联合培养博士学位;
1994年10月-1996年03月 日本 九州大学大学院工学部建设都市工学科 留学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1. 国家教委、国土资源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中国国际咨询工程公司、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土资源厅、科技厅、省教育厅、交通厅、武汉市科技评估咨询、武汉市环境影响评价等专家库专家
2. 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协会国际会员
3. 日本土木工学会国际会员
4. 日本地盘工学会国际会员
5. 日本技术士会会员
6. 日本最高国家资格 技术士(建设部门)(注册土木工程师、注册结构工程师)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为岩土体测试新技术及其工程性质研究、地基处理新技术、地质灾害及防治新技术等。

科研项目
易扰动土的变形与强度参数测试机理研究
深埋大型地下洞室群硬岩EDZ动态演化过程研究

发表论文
论文:120余篇。代表性论文:
1. The Probabilistic Analysis for Stability of Rock Slope,Int. Congr. o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Geo-water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Australia, 1993(收入到EI)
2. Risk Assessment of Xi'an Ground Fractures,Proc. of the 2nd Int. Congress on Environmental Geotechnics, Osaka, Japan, 1996(收入到ISTP)
3.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Reinforcement in Geogrid-soil Structure,Proc. of the Int. Symp. on Earth Reinforcement, Fukuoka, Japan, 1996(收入到ISTP)
4. Characteristics of swell-shrinking rock/soil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slop,Earth Science-J. of China Univ. of Geosciencs, 24( 4), 1997(收入到EI)
5. A New Self Boring In-situ Friction Testing Technique, 1st Inter. Confer. on Site Characterization, Georgia, USA, 1998(收入到ISTP)
6. Deformation moduli of soft soils interpreted by SBIFT, 1st Inter. Confer. On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Seoul, Korea, 1999(收入到ISTP)
7.原位置摩擦实验による地盘の强度?变形定数の推定と实务への适用, J.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No.617/Ⅲ-46, 1999,3
8.张晓伦,徐光黎,王春艳. 自钻式原位剪切旁压仪的研制与应用. 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研讨会.岩土力学, 2007,28,909-913(EI)
9.徐光黎,苏爱军. 浅论岩土工程极限状态设计基本思想.地质科技情报,2005,24(S), 145-150
10.徐光黎,杨银湖. 轻量土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地质科技情报, 2005, 24(4), 15-20
1、 Tian-shun Hou, Guang-li Xu, Yan-jun Shen, Zhang-zhong Wu, Ning-ning Zhang, Rui Wang.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stability analysis of the Houba expansive soil landslide. Engineering Geology 161 (2013) 34–43


出版专著和教材
1.岩体结构模型及应用,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3,9
2.现代加筋土技术理论与工程应用,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4.12
3.徐光黎,张晓伦,王春艳,程伟峰.自钻式旁压剪切试验原理与应用.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9
4.徐光黎,马霄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参考图集[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
5.马霄汉,徐光黎,彭书林.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技术手册[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

指导学生情况
2003年起任博士生导师,至今已培养毕业博士生18人、硕士生38人。



相关话题/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